<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缘起<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我叫王晓晖。故事本来可以有很多的视角去切入,可是作为一个已经学习心理学八年的我,如今讲故事,似乎只有心理学的一个视角。我的同学说我对心理学有着让人佩服的热情和执着,是的,我自己也是这样认为我自己的。可是这样的一个我,可能很难让人相信,我从事这一行完全是一个意外。中间的过程太复杂我就不详细陈述,总之,我是一个基督徒,对于我来说,这一切都是神的安排。<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我在2014年学习心理学的时候,心理行业在中国国内基本上还是一个谈虎色变的状况,似乎谁跟心理行业挂钩谁就是有精神问题的(传统意义上的“精神病”),或者是跟有精神问题的人打交道的人。而我自己呢,虽然谈不上对这行有什么歧视,但其实也是非常陌生的,更谈不上对这行感兴趣。可是如今,我却感恩神把我带到了这条路上。<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转折</h3><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我还记得我在上第一节专业课的时候,那节课的上课老师传说是个在业内非常有名的同理心特别厉害的老师。后来的我亲身体验并且验证了这个传闻是真的,记得当时当我被同学推上课堂做演示的时候,非常不自信的我恨不得找个地洞消失了,但是老师却对我由衷的欣赏,那种眼神里的因为欣赏而带来的亮光是无法骗人的,虽然只是短短的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我甚至连做了什么内容都不记得了,但是那种发亮的眼神却留在了我脑海里刻在了我心上,这种无法言说的激励,远胜于任何的语言和技巧。这个经历让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当然也知道,老师的这种共情能力并不是来自她的专业能力而是来自她的生命,可是这种生命在心理学这个特殊的行业里能够给人带来如此的治愈,这也足够让我对这个行业产生好感。现在想想,当初如果不是第一次就碰到了这个老师,我现在不一定会对心理学这么有热情和执着,因为从理性上来分析,我因为成长经历的原因,我自己其实是个对自己的情绪和情感都比较迟钝的人,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电脑人”,这种类型的人从事心理行业其实是有很大不足的。<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因为有了一个良好的起点,我努力地克服我的缺点,非常注重自己的个人成长,慢慢地由一个只看重做事正确有效的人变成一个同时看重关系的人,慢慢地由一个只有大脑高速运转的人变成一个也有温度并且能够去理解别人共情别人的人。这个过程非常的漫长和艰难,但是非常的值得。(也许很多人对这个部分感兴趣,但是因为太复杂在这里就不详细陈述了。)<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生命成长</h3> 当自己的生命成长了,技巧的学习其实就是个熟能生巧的事情了,关键是要去实践。我是个喜欢理论也喜欢实践的人,我会尽我所能自己去体验去检测我学到的各种理论和技巧。比如我和我老公的沟通模式,因为他是个非常传统的中国男性,不喜欢表达情绪情感更不善于表达,如果套用书上现成的沟通模式似乎无法行得通。于是,我用我学习的积极倾听技巧,他没有太多说出来的话,我就听他没有说出的话,结合情境(例如刚刚发生了什么触动了他的情绪),去推测情绪背后可能有的观念(观念要结合他的文化背景和成长背景),还有他不好意思直接表达出来的需要。可以想象,开始的时候多半是猜测,猜测后再去小心验证。这样一段时间后,我果然如我老公期望的,我离他肚子里的蛔虫已经不远啦,他的所思所想我大部分能够猜出来,这样两人的磨擦自然要少些,沟通起来也顺畅些。现在,无论是在咨询室内的案主,还是咨询室外我的学生,都觉得我好似有透视眼,哈哈,跟这个生活中的磨练有很大关系啦。<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专项优势</h3><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如果有细心的人,一定会发现我在简介里的擅长领域,有“人格障碍”这一项。“人格障碍”是很多资深心理咨询师都不会碰的领域,因为治疗起来太难太让人没有成就感了。我敢写这项是因为我是个天才吗?当然不是。外行人基本上不知道什么叫“人格障碍”,内行人都对“人格障碍”望而生畏,并且会想当然的因为治疗的难度认为概率比较低。我可能因为个性内向所以反而不容易有大家都会有的所谓“常识”。在我的实际生活中,我发现其实人格障碍占人群的比例远远高于人们的“以为”。因为生活中实际的需要,也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在学心理学的一开始,陪伴和关顾的就是人格障碍,后来实习的个案也是人格障碍,再后来通过别人介绍找我来做咨询的也是被确诊为人格障碍的患者。其实严格的来说,我并不完全具备治疗人格障碍的胜任力,但是我也知道如果我拒绝,她们实际被治疗的可能性更低,因为能够和愿意治疗人格障碍的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治疗师实在不容易找到,就算可以找到,那个收费标准也是普通人很难承受的。<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于是,在好几年的陪伴摸索中,我发现我也不需要太妄自菲薄,因为只要我用心去了解和理解案主,并且尽我所能的学习相关治疗技术,我也能给案主带来一定的帮助。这个体会让我在别人无法有成就感的地方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而且让我对于心理治疗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我无法墨守成规去完全遵守某个治疗技术,这逼着我学习、整合和创造。我会发现有很多的心理治疗技术与我在治疗过程中的某个瞬间的灵感有相通之处,这极大的激发了我对心理学全方位的兴趣。<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整合提升</h3><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因此,心理学不仅促进了我自己的生命成长,在实际上改进了我的家庭关系,还带给我比较深层的对心理学的成就感和喜悦感。心理学已经全方位的渗透进我的生活我的生命。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心理学给我带来的好处。所以我也很盼望着,心理学能够也给别人带来这样的帮助。<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于是,在快要毕业的前夕,我去考国内的心理咨询师证,想要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在考证的过程中,因为同期的同学都感觉对这行很迷茫,抱着助人心态的我,觉得自己怎么着也比他们要早几年入行,能帮多少就帮多少吧。就这样,我组建了微信群,从考试答疑开始,到后来的入门培训,再到带领读书会,一晃快两年时间了。<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创建平台</h3><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现在,因为机缘巧合,我遇上了素心理平台,这个平台前身是个做心理测评的比较有实力公司,刚转型做平台,为大中型心理咨询机构和有经验的个体咨询师构建网上工作室。我因为曾经在清华大学接受过金融方面的专业培训,所以对于这类新型的商业结构非常敏感。我看好这个平台的前景,因此在合适的时机,和几个群里的同学一起组建了这个心熠心理教育咨询网上工作室,志在给新手咨询师提供施展的平台,也给众多有需要的人,尤其是青少年的家长提供更便利和更有利于保护隐私的网上咨询方式。<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愿我与心理学的缘分能终我一生,也愿给更多的人提供与心理学结缘的机会!<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