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池如鱼

小荷文学(魏以进)

<p class="ql-block">  酷暑难耐,到游泳馆游泳,寻找凉意。没想到里面的人竟然摩肩接踵,像下饺子似的。城镇里人口集中,河沟里野游又不安全,于是都涌到了室内泳池。盛夏时节,游泳成了最受欢迎的避暑方式。水是眼波横,也许只有在水里,才能找到内心的平衡。</p><p class="ql-block"> 有很多人并不会游,只是在水里泡一泡,凉快凉快。既为缓解内心的焦虑,又是释放外在的压力。泳池里有浅水区和深水区,浅水区内大多是孩子和女人,作匍匐状,或狗刨,或如青蛙,既稚嫩,又憨态可掬,其变化之梦幻,不一而足。在陆地上完成不了的动作,在水中倒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如,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深水区里的人相对减少,毕竟脚探不到底,还是有一丝惶恐。因为不能站立,必须不停地游动,所以都是匆匆过客,即使是游泳高手,也不可能长时间像葫芦一般漂浮在水面上。浅水区里人影绰绰,深水区里门可罗雀,不是对比,而是并存。一个泳池里同时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形,正是观念多元化的现实体现,值得倡导。我是自己学会的游泳,先是看大人游,手脚并用,头露出水面,后和小伙伴们偷偷潜入水中,模仿大人们的样子,在水中划,倒也自得其乐。不料,乐极生悲,一个动作幅度过于猛烈,一下沉入水中呛了好几口水,难受之余,竟奇迹般不再怕水。竟意外地验证了家乡那句俗语,胆子是吓出来的,力气是压出来的,游水是呛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  其实是现在的人过于谨慎。少时在家乡魏家坡,不仅在堰塘里游水,还在后头河里浸泡,无论是独游,还是群游,都是光着屁股。那时家里穷,衣服打湿了便没了换的,只好撒野。再说,大多是中午,人们都在屋里歇凉,也就不用顾忌那么多。堰塘是锅底,像溜坡,危险是有的,而且是潜在的。年少轻狂,只顾快活,早已把危险抛诸脑后。一会爬上树梢,一会潜至水底,骄阳下暴晒,塘水里浸泡,身上的皮肤早已铁红,晚上洗澡时就脱皮,生疼,像刀子划一样。可即使遭了罪,第二天也依旧痴心不改,乐此不疲。魏家坡前有三口堰塘,依次为门口堰、新堰和小堰,游的最多的是门口堰,塘面不大,横渡或是纵游,都不太费力,即使遇到不测,也能及时化解,转危为安。穷人家的孩子命贱,但生命力强,大多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整个夏天,堰塘、小河,成了乐园,童年在水中浸泡,情思在挥臂时飞扬。最擅长的是潜水,钻进水中,一口气能冲出老远,若是运气好,还能碰到乌龟,迅即捉上岸来,用细绳拴了拉着玩。在无穷无尽的稀奇事中,无忧无虑的日子悄然间推移。久居偏远的一隅,如井底之蛙或塘底的泥鳅,眼中只有圆圆的一角天空,没有比较,也就没有烦恼。再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哭了鼻子也不会过夜。三口堰塘里的水、泥、鱼、泥鳅、乌龟,都像枕边的水果糖,如数家珍。如今的三口堰塘,都被糊上了水泥,水面上还被罩上了网子,成了私有财产,旁人不可靠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水上战场后来转移到了后头河。在两岸峭壁间,有一个水潭,清可见底,游鱼像小刀一样左右摆动,生动之极。由于树荫遮盖,水是凉的,正好降温。几个瘦骨嶙峋的孩童如获至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抛水嬉戏,欢笑声吵闹声响彻整个河谷。累了,但抛出鱼竿钓鱼,那时的水特别干净,几乎没有污染,能直接喝,鱼格外漂亮,色泽光亮。钓到了鱼,挤出内脏,用火烤了吃。缺油盐,淡而无味,在哄笑声中弃之荒野,复跳入潭中。几个都是皮包骨,在水中伸胳膊蹬腿,像极了小鱼。幸好不是女孩,不然可以美人鱼冠名,且形象贴切,美妙之极。仰面躺在水面上,蓝天在我们的眼里仿佛默默不语,白云倒有几分情趣,似乎懂得我们的心思。</p> <p class="ql-block">  聚散总是难免的。后来,离开了家乡,来到城镇,做了教员,人生的轨迹单一而直白。也曾横渡黄柏河,到中流击水,身后的拱桥像身形妖娆的女郎脉脉含情。无论是家乡的堰塘、河潭,还是城镇里的泳池,都像一条婀娜的鱼,灵动而柔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魏以进,教师,写作者,宜昌市作协会员。有百余篇散文发表于UN《New China》、香港《文汇报》和《湖北日报》等国内外报刊。出版有散文集《故乡魏家坡》。创办小荷文学社,培育文学幼苗,指导学生所写千余篇习作于各级各类报刊发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