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上海记忆的百年古巷

康康

<p class="ql-block">  搬到黄家路也有二十多年了,却不知道一墙之隔的俞家弄也曾有着许多传奇的故事。在一个天高云淡的下午,我和我一个喜欢研究老城厢历史的老朋友走进了俞家弄,想寻觅它那神秘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  俞家弄是一条和乔家路平行的,却隐藏得很深的弄堂,是乔家路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组成部分。它东起中华路小南门,中段连接永泰街和光启南路,西与凝和路交接,是一条长不到500米,宽约2米的幽深的百年古巷。在这条曾铺着花岗岩长石板的小巷深处里座落着不少名人故居和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高耸入云的小南门火警楼和有着三百年历史的宁海禅院遗址里的700年银杏树;也可以在民国大实业家、慈善家陆伯鸿故居“陆敬德堂”门前照张像;还可以与清末民初的著名民主人士关炯之和中国集邮祖鼻叶颂蕃跨越时空的对话。有时,在这里我们还能在王孝和烈士家中聆听烈士家属讲述王孝和烈士的革命事迹。</p> <p class="ql-block">  这里也是一条闹中取静的小巷。过去,与俞家弄西边接壤的凝和路是旧上海万商云集的“商业街”。在这条街上,酒坊、市店、米行、锡箔店、棉花店、糕团店、草纸店、南货店应有仅有,鳞次栉比,一片繁荣景象。那时在俞家弄转角处,曾有一排黑色的竹篱笆围成的小花园,传说是明末大学士徐光启家的私人教堂。每天傍晚,在俞家弄内都能听到教堂里传来的悠扬钟声。</p><p class="ql-block"> 徜徉在这条原汁原味明末清初的古巷中,一股怀古之情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小南门火警钟楼座落在中华路、俞家弄口,这座井架式的火警瞭望台,不仅是清末民初上海老城厢内外惟一而又最高的火警钟楼,而且还是上海人民响应武昌起义以及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的信号台。</p><p class="ql-block"> 该塔楼建于1909年,楼高约35米,由求新机器轮船制造厂设计营造。火警楼为水泥铁架楼,上小下大,内有铁梯盘旋而上,直达楼顶。共分六层,第四层悬挂警钟,钟高1.4米,重约2000公斤,由纯响铜铸成。发声鸣响时,可达数里之外。钟楼除报警之用,平时在平台上日夜悬挂彩旗,逢年过节,一排排彩灯宛如天上的街市,是老城厢难得一景。</p><p class="ql-block"> 辛亥武昌起义后,上海于1911年11月3日举行起义,为了统一行动,陈其美等革命党人就是以该钟楼的钟声为信号,先敲9下,而后再敲13下,表明起义时刻到了,于是各路起义军纷纷向清军驻地发起进攻。当天就占领上海道台,次日又攻下了江南制造局。宣告上海光复。</p><p class="ql-block"> 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也是以该钟声为信号起事。由此可见,“小南门救火钟楼”不单单是上海老城厢内外防火、救火的信号台以及市政建设步入近代化的标志之一,而且也是近代上海革命斗争的遗址。</p> <p class="ql-block">  俞家弄永泰街口有一座三百年前宁海禅院的遗址。宁海禅院本名五府庙,乾隆36年易名,并建大雄宝殿等建筑。是上海地区香火很旺的寺庙之一。咸丰四年被毁,七年后重建。寺门外有古银杏一株,高大粗壮,枝叶繁茂。据史载,银杏树旁原是乔氏家族的祖茔墓地。如今虽然寺院已毁,但这棵高大参天的古树依然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我朋友向我介绍,这棵古树已有700年的树龄,是上海市区较为古老的银杏树,虽几次遭到雷电轰击,树干被毁大半,树根处有一烧焦的大窟窿。周边的居民仍将其视为“神树”,点燃香烛,跪拜叩首。这棵见证上海建城历史的古树现已被列入历史文物予以保护。</p> <p class="ql-block">  穿过光启南路,我们来到俞家弄193号的中国近代大实业家、上海近现代市政建设奠基人、慈善家陆伯鸿的老宅故居“陆敬德堂”(含上海著名爱国人士清代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谳员关炯之的居所)。这里曾是徐光启故居“九间楼”的正门,是徐光启故居的一部分。因陆氏祖先在清朝雍正元年,从徐光启后裔手中购入,经翻修改建而成。</p><p class="ql-block"> 这幢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宅院为抬梁式木架构、榫卯结构组合,平面布局为三合院式样。占地面积900平方米。该住宅坐北朝南,前后三埭,第一是平房,横列5间,正中一间为墙面房,为第一进院,院前设仪门,围筑封火墙,院中铺青石板。第二埭是正宅,二层楼,五开间。正中三间为客堂,雕梁画栋,宅前设落地长窗,翻轩走廊,廊檐较宽,是招待贵宾用。楼上曾作私宅小教堂。内宅为三开间平房,松木结构,全部杉木装修,较为古朴。</p><p class="ql-block"> 时过境迁,陆氏家族的房子已褪去昔日的辉煌,那座当年身世显赫的豪宅也已彻底融入周围的破旧不堪之中。如不是朋友的介绍,我真不会相信这里曾居住过一个为上海老城厢近现代化作出杰出贡献的华商领袖呢!</p> <p class="ql-block">  陆伯鸿出生在俞家弄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家庭,曾在法租界中法学堂学习,18岁考取秀才,毕业后去法国留学。回国后兴办实业,创立华商电灯公司(现南市发电厂)。又招股集资创立华商电车公司,开发华界第一条有轨电车。为扩大华商在上海的影响,他在有轨电车车头上安装“绿、白、红”(陆伯鸿的谐音)3色电灯。1916年,环城电车也全线通车。不到四年华商电车公司已拥有电车54辆、拖车27辆、线路4条。1913年,陆伯鸿又在浦东创办和兴铁厂(现为上钢三厂),生产优质上乘的竹节钢,供应海关大楼、沙逊大厦、南京中山陵等工程。1924年,他又和著名实业家创办“大通航业公司”,订制新轮鸿大、隆大、志大、正大四艘。轮船,垄断经营“小长江”的航线。</p><p class="ql-block">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陆伯鸿将其中一艘船自沉于江阴附近的长江之中,阻止日军西进。</p><p class="ql-block"> 由于陆伯鸿在兴办实业上的成就和威望,他被选为华商领袖。在1927年,他又担任法租界5名华人公董局的委员,成为上海二个租界中最早的华人董事,改变了上海租界长期以来只有外籍董事的状况。</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记录华界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电车车头上装有“陆、白、红”三色电灯</p> <p class="ql-block">  这是陆伯鸿创办的南市发电厂全景</p> <p class="ql-block">  陆伯鸿积极从事宗教活动与社会慈善事业。他先后创办了新普育堂、上海普慈疗养院、圣心医院、中国公立医院、南市时疫医院、杨树浦诊疗所、合办北京中央医院7所慈善机构。其中,民国元年创建于陆家浜南的新普育堂,分设学校、工场、医疗、养老、育幼、残废、疯癫等各部,陆伯鸿任主任,请天主教修女为看护。开办初6年中,先后收养男女102525人次,施医给药者达2194070人次。此外,他还创办5所男女中小学校。法国著名作家琼·麦森颂扬陆伯鸿“能以事业上之长才与宗教上之热诚,融为一炉,反映其作为企业家、慈善家的才能。”</p><p class="ql-block"> 民国26年12月30日,陆伯鸿在重庆南路遭到两名伪装卖橘子的男子袭击遇刺身亡,终年62岁。他的死,至今仍是跨世纪的惊天迷案。</p> <p class="ql-block">  清朝末年,在上海的公共租界曾发生过一件惊动朝庭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件事的主角就是中国的审判官关炯之。他不畏强权,用自已智慧和胆识,维护了国家主权,为百姓撑了腰。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p><p class="ql-block"> 清光绪31年,一位广东籍妇女黄氏带了15名女孩来沪,被公共租界巡捕拘捕,送到公审公廨(堂)。中国谳员(审判员)认为证据不足,遭到英国领事反对,坚持带回巡捕房关押。关炯之大义凛然:这是中国主权必须按国际惯例带回华界的女看守所候讯。令捕役关上大门。巡捕恼羞成怒,威胁关炯之。关大怒:“毁门可,毁公堂可,即杀官亦无不可”。最终巡捕依仗人多势众把黄氏抢走。这便是上海租界史上最有名的大闹公审公堂案。</p><p class="ql-block"> 此案发生后,轰动全国。而且成为国际大事件,由北京外务部向上海领事团提出抗议。巡捕房只得将黄氏等用马车送至广东会所。接着,又引起全市的罢市、罢工,巡捕开枪冲突的大风波。关炯之成为上海人民的大英雄。</p><p class="ql-block"> 关家原住在俞家弄的东端,后移居到俞家弄193号内第一进院落里的东面房屋。关炯之是湖北汉阳人。17岁中秀才,后创办湖北民办中学。1902年,任江苏候补知府,次年任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廨(堂)中方审判员,又名谳员。在任职期间与外国领事据理抗争,力挽主权,深得赞誉。上海光复后,因拥护民国,被护军都督陈其美正式委任为公廨谳员。1921年后皈依佛教,任中国佛教会执委兼常委,积极参加上海的慈善救济工作。他的后人关君宏仍在老宅居住。现已迁移另处。</p> <p class="ql-block">  这里也是我国著名大居士,大书法家,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先生从小居住的地方。赵朴初的母亲和关炯之的姐姐亲如姐妹,赵朴初称关炯之为大舅。1920年,赵朴初随母亲离开家乡到上海,时年13岁,就一直往在俞家弄193号的关家,直到1949年离开。俞家弄的老人至今还流传赵朴初老先生小时候有趣的故事呢!</p> <p class="ql-block">  俞家弄107号,是中国集邮的鼻祖之一、中国集邮团体创始人叶颂蕃的旧居,至今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叶颂蕃的后代现仍居住该古宅里。</p><p class="ql-block"> 1920年至1921年间,在松江中学任教的集邮爱好者叶颂蕃,几乎每周六参加邮票拍卖行的邮票拍卖。在拍卖行里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集邮者。他们看到大量中国邮票流入外国人手中,甚感痛心,觉得中国集邮者有必要组织起来,共同出力尽量减少华邮珍品外流,以提高中国邮票和中国集邮者的地位。决议创办神州邮票研究会。北京画家张棣村为会长,叶领蕃为副会长兼中文书记,首批会员22人。并在1923年5月1日出版了第一期《神州邮票研究会会刊》。内容丰富,起点高,颇有水平。受到国内集邮爱好者的美评。虽然由经费问题,不到一年自行解散,但它反映中国集邮人的觉醒。22位中国集邮团体的先驱者将永载史册。</p><p class="ql-block"> 1925年7月,上海成立了中华邮票会。叶颂蕃任书记、董事。叶颂蕃撰的《余之集邮史》一文,连载于上海出版的《邮话》杂志。该文对研究我国早期邮史颇有价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俞家弄出版的第一期《神州邮票研究会会刋》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  这是集邮爱好者和叶颂蕃后代叶垂青在俞家弄宅院里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71号也是革命烈士王孝和的爱人和孩子的居住地,王孝和烈士牺性后,他们便来到俞家弄居住,一直到1968年才离开。听朋友介绍,60年前,不少革命前辈和青少年前来和王孝和家属围坐在一起,缅怀先烈的革命事迹。</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幢三楼高的老式石库门建筑,高高的围墙,鸟漆的大门,斑驳阳台,硬石门框上的“颐寿堂”三字还隐约可见。进门的客堂间上方悬挂着王孝和烈士就义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王孝和浙江鄞县人。1938年在励志英文专科学校时参加爱国学习运动。1941年入党。在杨树浦发电厂任工会常务理事,积极开展革命活动,1946年,在“上电”工人罢工斗争中为维护工人利益,不顾特务威胁,领导工人与厂方斗争。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警察逮捕,在狱中受尽酷刑,坚贞不屈,以监狱、法庭为战场揭露敌人的罪恶。1948年9月30日,在上海提篮桥监狱被枪杀。</p><p class="ql-block"> 上海解放后,上海各界人民1万人在逸园举行追悼王孝和烈士大会。在王孝和就义40周年时,江泽民为王孝和题词号召大家学习王孝和的坚定革命信念和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俞家弄71号也成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这是王孝和烈士就义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半天的采风结束了,我的心仍不平静,这些名人故居、历史遗址里的故事还不时地在脑海里浮现,荡气回肠。尽管繁华深处,光阴如梭,俞家弄已走过400年漫长的历史,这条小巷也在岁月的打磨下破旧不堪,不少建筑也已多年失修,都残旧斑驳、苔痕点点,散发出颓败的气息,但那些充满沧桑的弹咯路,水磨的石门框,精致的砖雕门楣仍隐隐看到昔日芳华,默默地温暖着我们上海人记忆。我望着俞家弄那棵傲然天空的700年银杏树,仿佛又看到老城厢当年辉煌的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