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7月13日。这张老照片正好是66年前的今天拍摄的。照片是父亲好友田叔叔的公子发给我的,也让我见到了66年前父亲年轻时的样子,颇为激动。父亲是被评为甘肃省的优秀教师!那时固原属于甘肃,在省上是由李子奇老革命颁奖的,他大概时任省上主管教育的领导吧,我曾见过他给父亲有颁奖时的合影照片,可惜找不见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据父亲在世时讲,他被评为省优秀教师,是因为一个人教着一个学校,还教的不错。本来这学校还应有两位老师,结果一位老师的父亲去了台湾,涉嫌反革命被专政了。另一个老师得了重病卧床迟迟不能到岗,那年代师资极度匮乏,乡镇学校中,象父亲柳湖师范和田叔叔陇东师范这样的正规毕业生少之又少。父亲教书的这所学校面临着撤并到邻乡,但考虑到当地孩子要步行三四十里地去上学。县上也在犹豫撤不撤并这所学校时,便先找父亲谈能不能一个人坚持在这里办学,父亲没提任何条件就答应了,于是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人独自撑起了一个学校,并坚持了下来。父亲即是校长又是教师,语数史地体美音全是父亲一个人教,结果教学质量居然在县里名列前矛。父亲曾对我说,那时他年轻,精力好,累不记得了但确实忙碌地快乐着。我没听过父亲讲课,虽然我小时候父亲已是文教局长,却基本不给我讲课本内的知识或作业。我不知道父亲这位五十年代的优秀教师讲课风格如何。但见识过父亲的教学基本功。父亲的文字功底很好,书法也是一流,还能画画,记得父亲一笔画的兔子惟妙惟肖,极其传神!而且画地图更是一绝,小时候我还不识字时,父亲为逗我玩,自创了一个游戏,就是他随手就能画出世界各国及中国各省的轮廓来,让我对着地图找,找见了他就告诉我国家或省份的名字。我每累积到能知道三个国家或省份,就给我讲一个故事。我在未入学前也因此听了不少历史及其它有趣故事。有次父亲居然画了一个早已撤并消失了的平原省,害得我根本找不见,父亲便给我一册老版地图才发现。我这就知道了无论国家还是省份,他们土地区域是会变化的。后来父亲还画历史上的我国版图,我知道了我们国土在大清时,曾经是桑叶不是现在的雄鸡,我们的版图有过辉煌也有过偏安一隅。父亲这种抓住小孩子的好奇心,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方法,现在想来就是真正的快乐教育,今天回忆起来,眼眶欲湿,温馨无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父亲的学生对父亲的认可度,父亲应该是个非常好的老师。他那时期的学生极其尊重父亲,每年来给父亲拜年,都是行跪拜之礼。父亲不到二十岁就当上了老师。那些学生其实和父亲差不了几岁,有的学生仅从面相看似乎比父亲还长。却在父亲面前毕恭毕敬。当年我曾怀疑父亲打过学生,学生才如此。我问过父亲的学生,学生们的一致的回答是郑老师从不打学生,反而在学习上很宽容和鼓励,只是在对学生们的道德品质上要求很严格,会严肃的批评。我的中小学在七八十年代,那时都有部分老师还以武力树威,不像今天是严格杜绝打学生现象的。我也问过父亲为啥不打学生,父亲的回答是他读私塾的时候,老先生提这个板子,诗背不了打板子,字写不会打板子,文讲不通打板子,成天就是打板子。即使父亲这样老先生最得意的弟子,也难免会挨板子。所以父亲当了老师,将心比心,以己推人,决不打自己的学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学生们对父亲的感情甚深,乃至父亲去世,他们或集体或单独还一年数次常来看望母亲,嘘寒问暖,师娘长师娘短的问候着母亲,让母亲的晚年倍感欣慰与荣耀。我们儿女辈看了也甚是感动,真不知父亲是倾注了多少心血让学生如此尊重。这些大概就是父亲当选为省优秀教师的缘由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听父亲说过,他从省上领奖回来,便留在县里从事教育管理工作,再就没有从事一线教学了。专业人员一旦有了成绩,总会被提拔到管理岗位的定式,看来由来已久。其实父亲说教师职业才是他最喜欢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66年前1956年7月13日拍这张照片时,我父亲时年还差三个月才二十四岁。照片上基本都是年轻的面孔,五十年代的干部构成普遍年轻,据说固原五十年代有一县委书记邓溪晨,就任县委书记时年仅二十一岁,而且已经颇具革命资历,今天听来不可思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尽管这张1956年的照片已经泛黄褪色,但是依旧透着时代的温度,透着曾经的质朴,五十年代虽然条件艰苦,生活清贫。但是,从这些老照片上,可以看到那时教师的整体面貌精神,乐观向上,大概因为这时候反右运动还没开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照片中田叔浓眉大眼兼有艺术范,父亲眉清目秀全然书卷气。睹照思情,叹惜父亲已经离我们而去近十年了,看见此照,倍为怀念……,在此吟诵我曾经写给父亲的几首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忆父亲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父亲节里思爹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忧国持家一世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言传围炉谈历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身行教做善良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忆父亲之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童年随父上城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说古谈今自未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最忆携儿看老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忠奸教辨学贤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忆父亲之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常思此景到如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衣下遮儿怕雨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身侧紧依传体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巍巍慈父自柔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父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忆起儿时泪满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父亲脊背似舒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经常出行缠跟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背上归来入梦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有一种深情叫父子连心;有一种真爱叫父爱如山。陟彼岵兮,瞻望父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浓眉大眼的田叔叔依旧健在,听田公子讲身体还很硬朗,大概与长期从事艺术有关吧。这里祝田叔叔健康长寿,田叔您在,我们这些晚辈就还年轻,我们等着给您过百岁大寿呢!</b></p> <p class="ql-block">田风岐叔叔</p> <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郑昌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