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指导要点

砖牌坊街幼儿园附属紫荆幼儿园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u>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u></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1, 51, 51);">  3—6岁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也是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关键阶段。帮助幼儿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应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实施科学的保育教育,同时将入学准备教育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各方面准备,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1, 51, 51);">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以下简称《幼儿园指导要点》)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准备为目标,围绕幼儿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的内容,每个内容由发展目标、具体表现和教育建议三部分组成。发展目标部分明确了与幼儿入学准备关系最密切的关键方面;具体表现部分提出了对幼儿实现入学准备的合理期望;教育建议部分明确了发展目标的价值,列举了有效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一些教育途径和方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1, 51, 51);">实施《幼儿园指导要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1, 51, 51);"> </b><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1.全面准备。</b><b style="color:rgb(51, 51, 51);">幼儿入学准备教育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注重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几方面的有机融合和渗透,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准备,更不应用小学知识技能的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替代全面准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1, 51, 51);"> </b><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2.把握重点。</b><b style="color:rgb(51, 51, 51);">入学准备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园应从小班开始逐步培养幼儿健康的体魄、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等身心基本素质。同时,应根据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的特殊需要,围绕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坚持等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实施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1, 51, 51);"> </b><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3.尊重规律。</b><b style="color:rgb(51, 51, 51);">幼儿园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把入学准备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融入幼儿园游戏活动和一日生活,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等方式积累经验,逐步做好身心各方面的准备。</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u>🌻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u></b></p> <p class="ql-block"><b>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儿童早期成长过程中一次重要的转折。儿童对初入学能否适应,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今后对学校生活的态度和情感,并影响将来的学业成绩和社会成就。帮助新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小学一年级重要的教育任务,小学应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发展规律,主动加强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积极探索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帮助儿童逐步适应小学生活。</b></p><p class="ql-block"><b> 《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以下简称《小学指导要点》)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适应为目标,围绕儿童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四个方面的内容,每个内容由发展目标、具体表现和教育建议三部分组成。发展目标部分明确了与儿童入学适应关系最密切的关键方面;具体表现部分提出了对儿童实现入学适应的合理期望;教育建议部分明确了发展目标的价值,列举了有效帮助儿童做好入学适应的一些教育途径和方法。</b></p><p class="ql-block"><b> 实施《小学指导要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b></p><p class="ql-block"><b> </b><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1.学校为儿童适应做好准备。</b><b>小学应树立衔接意识,转变让儿童被动适应学校的观念做法,积极倾听儿童的需要,主动了解幼儿园教育特点,调整一年级的课程教学及管理方式,创设包容和支持性的学校环境,最大程度消除儿童的陌生体验和不适应,促进儿童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投入小学生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2.关注个体差异。</b><b>要充分理解和尊重新生在原有经验、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儿童提供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通过正面的肯定和鼓励,支持儿童不断获得积极的入学体验,促进他们按照自己的速度和方式逐步适应小学生活,切忌提过高的统一要求或进行横向比较,以免挫伤儿童入学的积极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3.设置入学适应期。</b><b>小学一年级上学期作为幼小衔接适应期,要关注新生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创设与幼儿园相衔接的班级环境,适度调整作息安排,提供一定数量的图画书、玩具和操作材料,帮助儿童逐步适应从游戏活动为主向课堂教学为主的转变。</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4.坚持深化改革。</b><b>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入学准备活动,实施与幼儿园相衔接的入学适应教育,合理安排一年级课程内容,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强化以儿童为主体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为每个儿童搭建成长适应的阶梯。改革一年级的教学评价方式,重点聚焦教师是否熟知儿童身心发展状况和特点,课程实施是否能有效帮助儿童适应小学生活。</b></p>

入学

儿童

幼儿园

幼儿

教育

适应

准备

小学

身心

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