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上午,我们几位朋友来到章丘区方志馆参观。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章丘方志馆 ,以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方志资料为基础, 是融知识性、科技性、艺术性、纪实性、参与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展示馆。 涵盖历史、地理、文化、革命、党建、社会、史志等单元,展现地域文化和时代风采 ,是文化交流的场所、爱国教育的基地、 文化旅游的景点、公共文化服务的平台。 </p><p class="ql-block"> 它分为“沧海桑田·千年古县”、“物华天宝·明山秀水”、“文兴艺盛·齐韵风情”、“峥嵘岁月·奋楫中流”、“不忘初心·永葆本色”、“政通人和·经世济民”、“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七大板块,采取“实体+数字+智慧”为特点的综合展示方式,讲解员为我们做了深入详细的讲解。</p><p class="ql-block"> 序厅浮雕, 画面古朴大气。将章丘几千年文化传承,历史变迁贯穿其中。浮雕以取自汉画像石中连理树的形象为视觉主体,这是历史之树,也是文化之树。光轮流转,九只瑞鸟环顾其间,象征着章丘这一方水土, 历史文化璀璨,根深叶茂,无限生机。画面内容以历史发展先后为序,由下及上,自左往右循时递进。雕塑两翼以章丘明山秀水的自然风貌为主,呼应环境保护的生态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p><p class="ql-block"> 方志馆建有图书阅览室、档案室、学术报告厅等功能区。在阅览室里,我们看到了历代旧志、族谱家谱、新编志书、章丘年鉴及研究章丘的专著等,也看到许多当地作家赠送的著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章丘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2021年,章丘有8处考古发现被入选“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 分别是章丘西河遗址、小荆山遗址、焦家遗址、城子崖遗址、女郎山战国墓、东平陵故城、洛庄汉墓、危山汉墓。</p> <p class="ql-block"> 在龙山文化场景区,我们看到茅草屋前,在原始部落的人类,用茅草仅遮着下体,正忙着制作陶艺。</p><p class="ql-block"> 借助巨幅的地层剖面为背景,古朴自然,辅助图文、视频触控屏、场景还原等形式,较系统展示了章丘远古时期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龙山文化最具特色的便是黑陶工艺,而器壁极薄的蛋壳陶,则代表着中国陶器制作史上的最高水平。 当时就有“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硬如瓷”的赞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城子崖岳石文化城墙的建筑, 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版筑城墙。它使用的是版筑技术,即在夯筑过程中采用夹板从两侧固定土层, 城墙不仅较之前更坚实,墙体也更规整高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章丘是龙山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孕育了从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到东周文化约4600年的城市文明;城子崖遗址、西河遗址、洛庄汉王陵、危山彩绘兵马俑的惊世发掘,使章丘先后四次荣登“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p><p class="ql-block"> 曹操曾在济南任相,故有“先有平陵城,后有济南府”之说。 </p><p class="ql-block"> 远在6500年前,就建成了一个原始国家的雏形,现“焦家遗址”; 而在5000年前的“城子崖古国”,是亚洲的第一座大型城市----</p><br> 从八千年前的环壕村落、到五千年前的原始古城、再到两千年前的繁荣都市,城子崖文化见证了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的进化历程。<p class="ql-block"> 泉水是章丘的魅力之源,东麻湾、西麻湾两大泉群竞展风韵,百脉泉、墨泉、梅花泉、眼明泉尽显风流,素有“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的盛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章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历代英贤辈出,不胜枚举。 有立阴阳五行之学说的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邹衍,力推新政的一代皇帝王莽;辅唐太宗创贞观之盛世的唐代名相房玄龄;有“一代词宗”李清照 ;元散曲大家张养浩;被誉为“嘉靖八才子”的明戏曲泰斗李开先,元第一状元张起岩;还有清末民初的商业巨擘、东方儒商孟洛川。 他们都是章丘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 </p><p class="ql-block"> 在方志馆里,墙上大大的触控飞屏,醒目地滚动着邹衍、王莽、房玄龄、李清照、张养浩、李开先、刘敏中、李慎修、元好问、张起岩、孟洛川等一大批千古风流人物。你若想知详细,只要轻轻触屏,立马就能查到名人的具体介绍情况,方便快捷。</p><p class="ql-block"> 唐元明清四代,章丘先后有3人考取状元、进士108人举人504人。 章丘进士多,以明清时期尤其多 。你看,圣井街道办事处的梭庄,李氏家族三代竟然出了七个举人和五个进士,实属罕见。 </p> <p class="ql-block"> 章丘地处泰沂山区北麓,与华北平原接壤,四季分明,地理位置优越,风景名胜多,章丘八景闻名遐迩。 “高耸危山圣井澄, 绣江春涨水流声。百脉寒泉珍珠滚,黉塘夜雪粉妆城。锦川烟雨时时润,龙洞熏风日日清。白云棹罢归来晚,卧看东陵晓月明。”八大景之一的“百脉寒泉珍珠滚”—百脉泉,位于百脉泉公园龙泉寺内,为章丘明水诸泉之冠,名列金《名泉碑》。此泉久负盛名。北魏《水经注·卷八》已有著录:“百脉水出土谷县故城西,水源方百步,百泉俱出,故谓之百脉水。” 古时为一方池,清乾隆年间,章丘知县张万青,在南边增修两个对称小池,成了“品”字形泉池。</p><br>池的正面题刻“百脉泉”三个大字, 池水清澈,池岸装饰雕刻石栏。池中不时涌出一串串的水泡,似无数滚动的珍珠,当地人称它“珍珠泉”。看红色的鲤鱼慢悠悠地在池中戏游着,周围围有雕刻的石栏。 池壁斑驳的苔藓,把池水染成了一方碧翠。 百脉泉做为 ”绣江春涨水流声“之绣江河源头,泉水一路向东流,汇入了明水湖。<br><br> 历代文人骚客在此流连忘返,曾留下许多流传至今的诗词曲赋。两侧的红墙,镶嵌着许多名家的诗词、楹联及花卉石刻。<br> <p class="ql-block"> 章丘文化底蕴厚重, 有令世界瞩目的龙山文化,有享誉华夏的闯关东文化,有蜚声中外的儒商文化,也有红遍全国的铁匠文化,还有引人驻足的泉水文化。</p> <p class="ql-block"> 章丘因山明水秀,群泉汇集,有“小泉城”之称。</p><p class="ql-block"> 明水,域内泉水众多,新时期的济南七十二名泉,明水的百脉泉、龙泉、墨泉、梅花泉、西麻湾、眼明泉收录其中。</p><p class="ql-block"> 在章丘,有国内最早的长城—齐长城,比万里长城还早建约200到400年。它主要有三大关口,锦阳关、黄石关、北门关。锦阳关在文祖镇三槐树村南2公里处,黄石关在官庄街头办事处三元村正南1公里处,北门关位于垛庄镇桥子村东南约30公里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百脉泉东侧有相距仅10余米东麻湾, 也是绣江河的源头。 每年涌水量高达1.5亿立方米之多,浇灌着附近2万余公顷稻田荷塘。1958年,人工扩大成湖,面积达10余万平方米,命名“明水湖”。 为百脉泉公园内的主要景区。湖中有岛,岛上有亭,长堤、拱桥贯通湖岸。“汇泉阁”耸立在山的最高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路旁、湖畔到处是绿树垂柳,哗哗的小溪纵横遍布,鸟语花香。一阵清风拂面而来,宽阔的湖面荡起一片片涟漪,看那几棵老柳,树干倾斜着探向湖中,虬枝上发的细枝柔柔地摇摆着,像是戏水,又像是要和它打着招呼,又像是一对恋人,千百年相守着,说着悄悄话。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在明水湖的西南隅有龙泉,终日喷涌着。冬日则泉周水雾弥漫。</p><p class="ql-block"> 梅花泉,在百脉泉北约80米的“李清照纪念馆”内。似五朵梅花绽放,喷涌而出, 水花四溅, 汇为方塘,然后从溢水口流出,向北过锦江桥入绣江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在百脉泉西南约30米处的墨泉,因泉井深幽,水苍如墨得名。 突、突、突地涌出,像大大的墨菊绽放着,滚落池中,沿石渠东西分流后折行向北,穿堂过院,最终汇入绣江河。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涌现出一大批爱国志士,其中有山东工运创始人之一的郭恒祥,八路军姊妹剧团团长,女英雄辛鋭, 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装主要领导人、被授予少将军衔的李曼村,曾被授予大将、中将军衔的共产党人陈煐,面对凶狠坚贞不屈的埠村乡妇救会主任伦桂香,弃家投身革命的陈烘等,他们为国家民族的兴亡、劳动人民的翻身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p> <p class="ql-block"> 人们置身其中, 犹如穿越了时光隧道,在惊叹先人伟大智慧的同时,重温革命先烈英勇奋斗的光辉岁月,亲身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和人民生活的富足提高, 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作为章丘人的一种自豪感也从心底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闯关东”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悲壮豪迈、又充满血泪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不断与各种矛盾抗争的几千年奋进历史的一个缩影。 被誉为人类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移民壮举。“闯关东精神” , 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 章丘是闯关东的重要发源地,闯关东精神是刻在章丘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 历史上,从清初至民国绵延近300年,章丘人为了生存和发展,不避风寒、不畏艰险,不远千里“闯关东”,生动展示了章丘人的优秀品质和时代风采。</p> <br _istranslated="1"><font _mstmutation="1" _msthash="12037234287" _msttexthash="1041020370"> 朱家峪于2005年被建设部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山东省仅此一家。 火遍大江南北的《闯关东》电视剧,就是在江北明清第一古村—章丘朱家峪拍摄而成。 </font><div><font _mstmutation="1" _msthash="12037234287" _msttexthash="6214915187"> 朱家峪,自明代以来,古村虽经六百年风吹雨打,目前仍较完整地保存了原来的古桥、古道、古祠、古庙、古宅、古校、古泉、古哨等建筑格局。 据资料记载,朱家峪现存有大小古建筑近二百处,各种石桥二十余座,井泉二十余处,庙宇十余座,自然景观一百余处,有被誉为“世界立交桥原型”的康熙双桥,有“古代交通先驱”的双轨古道,还有文昌阁、关帝庙、朱氏家祠等一大批人文自然景观。 </font><br _istranslated="1"><br _istranslated="1"> </div> <p class="ql-block"> 看那边,借助视频融合技术, 两位铁匠正在不停地敲打烧红的铁块,全方位展示了铁匠技艺。</p><p class="ql-block"> 章丘是“铁匠之乡”,历史悠久。章丘有“五多”,“铁匠多”史书早有记载。在清朝《章丘乡土志》下卷“实业”章节就有详细的记载:“铁工在城乡者十之一二,在外府以及各省者甚多。每年春出冬归,习以为常,无乡镇无之。”</p><p class="ql-block"> 早在汉武帝时,有鉴于铁的重要地位,下令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在全国设铁官48处,山东占了1/4,即12处。 从布局中不难看出,东平陵不但是郡驻地的政治中心,而且也是国家一级行政区——郡的冶铁中心。当时的章丘铁匠在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p><p class="ql-block"> 2018年7月,章丘铁锅入选济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铁锅锻打技艺至今已有100余年历史,业已成为铁匠文化的真实写照。 2018年随着《舌尖上的中国3》播出,章丘铁锅火遍全国。</p> <p class="ql-block"> 章丘是一座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p><p class="ql-block"> 章丘方志馆已成为地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中的新亮点、新名片。它是一方的文化殿堂,存史育人的历史呈现。</p><p class="ql-block"> 于文献收藏、史料研究、咨询服务等诸多功能为一体。集艺术、科技、趣味性高度结合,有声、有形,还有互动体验区、方言测试等服务项目。</p><p class="ql-block"> “方志是一部“官书’。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地方志就是地方的百科全书。</p><p class="ql-block"> </p> 在方言区,我一戴上耳机就听到了逼真地道的章丘方言。原是方志馆工作人员专门跑到大集上录制的。 <p class="ql-block"> 走进“峥嵘岁月·奋楫中流”革命展厅。四个浮雕柱面分别以高浮雕形式体现“革命星火”、“艰苦抗战”、“踊跃支前”、“走向胜利”四个内容。展现了革命早期到解放时期的内容,章丘军民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的革命精神透过浮雕画面,扑面而来。</p><p class="ql-block"> 在战争年代,革命先辈们领导着农民、工人、爱国青年反剥削、反压迫,唤醒民众、抗日救国。</p><p class="ql-block"> 在八年抗战时期,军民同心,誓死不当亡国奴,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着章丘的锦绣河山。</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章丘人民踊跃支前,积极送军粮、救伤员、参军参战,军民鱼水情深,生死与共。</p><p class="ql-block"> 经过坚持不懈、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用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和生命,终于换来了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获得了解放。举国上下,军民同庆, 高唱胜利的凯歌。</p><p class="ql-block"> 1924年,章丘埠西村人郭恒祥,经中共一大代表、山东党组织早期领导者邓恩铭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章丘第一名共产党员。他建立章丘第一个党组织、第一个工会及第一个贫民协会,点燃了章丘的革命烈火。从那时起,章丘的革命事业如星星之火,掀起燎原之势,发动工人和农民运动,开展系列斗争;英勇的革命党人积极组织抗日救国,歼灭驻十九郎伪军、攻克垛庄据点、展开邢村攻坚战;参与解放战争,激战明水,苑李、张家林战斗,娄家庄战斗,华庄战斗。至今,郭恒祥、李曼村、辛锐、陈煐等红色英杰的事迹,仍被一代代章丘人民广为传颂 。</p> <p class="ql-block"> 1948年12月,为支援渡江战役,解放全中国,中共章丘县委,发动青壮年,抽调农村党员干部,组建了1000名民工的挑子营。跟随华东野战军八纵后勤司令部挑药品,顶风雪,战严寒,步行千余公里。途经四省九市,历时7个半月到达汤山、无锡和嘉兴。积极配合解放大军强渡长江,解放江南,胜利完成了支前任务。</p><p class="ql-block"> 南明区十三烈士殉难,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一起重大惨案。发生在一九四三年的三月十九日 ,是章丘土顽特务匪首王连仲部下李广福一手制造的谋杀案件,是国民党“游击队”假抗日真反共的大暴露。在这一惨案中,我南明区区长徐传恒、县委敌工部副部长褚方堂、区队长徐传发等十三名同志,遭敌杀害。</p><p class="ql-block"> </p> 1939年11月,中共章丘县委成立。新中国成立后,中共章丘县委带领全县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难忘艰苦岁月、红色征程,深刻感受到革命斗争的残酷,胜利的来之不易。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感恩党带领我们迈入了幸福安康的新时代。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一张张精美的图片,一段段珍贵的文字,一幕幕场景的再现,让我们感叹历史的厚重,发展变化的迅速及前景的美好。<br><br> 通过参观,激励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强化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决心努力奋斗,在各自的岗位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p class="ql-block"> 章丘既有源远流长的龙山文化传承,也有根植于民间的五音戏、老梆腔等艺术奇葩,包容开放的孟氏儒商文化、匠心独运的民间技艺 。</p><p class="ql-block"> 章丘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主要有:龙山黑陶制作;章丘铁匠生产技艺及生活习俗;黄家烤肉制作;孟氏寨子布制作;章丘石匠雕刻;百脉泉酿酒技艺;章丘大葱、明水香稻、龙山小米栽培;龙山豆腐制作;范氏铜响乐器制作等。</p><p class="ql-block"> 传统戏剧曲艺主要是五音戏、章丘梆子等。</p><p class="ql-block"> 传统舞蹈最有特色的,当属有270多年历史的章丘芯子。其表演类型分为扛芯子、转芯子, 曾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是章丘目前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方志馆免费对外开放,每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法定节假日开馆时间以公告为准),周六、周日闭馆。联系电话:83213565 13698629620)</p> <p class="ql-block"> 附:</p><p class="ql-block"> 郭恒祥,又名郭月庭,济南市章丘区埠村街道办埠西村人,章丘第一任特支书记,章丘第一个共产党员,历任全国铁路总工会副委员长,中共章丘支部、特支书记,他点燃了章丘的革命烈火。1929年1月被反动土豪杀害,年仅35岁。1988年8月30日,中共章丘县委在埠西村南建造了郭恒祥烈士纪念碑。 </p><p class="ql-block"> 辛锐(1918-1941.12),女,山东章丘辛寨人。擅长书画,会木刻。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创刊号”报头上的毛泽东木刻像就出自她手。经山东省委书记郭洪涛介绍,全家六口到根据地参加抗日工作,入岸堤抗大学习,1938年入党。她是《大众日报》创始人之一,我党早期的新闻工作者。1940年,任姊妹剧团团长。1941年与省战工会秘书长陈明结婚。1941年,日军对沂蒙山区进行大“扫荡”在大青山突围中,在沂南仲山前村多罗崮下双膝被打断,被坪子村刘乃秋等人救助,后送火红峪一山洞内养伤。在日军扫荡中,再次身负重伤,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年仅23岁。</p><p class="ql-block"> 1917年10月,李曼村出生在章丘县普集镇万山村一个农民家庭。1932年,他高小毕业后,考入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这所学校当时有中共地下党组织,李曼村入校后,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开始仰慕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 他是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装主要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5年至1988年任国防大学副政委,1996年8月25日在北京逝世。 </p><p class="ql-block"> 陈煐,山东章丘人,曾任中央候补委员,国防大学副政委,88年授中将衔。 生于1919年2月, 1938年初, 面对日寇铁蹄蹂躏锦绣河山,就投身于抗日事业,成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6支队一名普通的战士。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是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三大代表。</p><p class="ql-block"> “ 章丘人民抗日救国军”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装,1938年2月16日诞生于章丘县长白山下三山峪村的石峪寺。 1938年4月, 被改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6支队第21中队。6月,第五军改称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3支队。6月上旬,21中队奉命调往邹平县城,参加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3支队成立大会,21中队被编为特务营第3连,直属司令部领导。从此,21中队离开章丘,奋战在邹平、长山、桓台、淄川、博山等地,在艰苦的抗日战争岁月里英勇杀敌,屡建奇功。</p> 埠村翟家庄惨案,在一九四七年十月六日,由区委副书记冯云亭主持,在翟家庄举办党员、农教会长、妇女会长、民兵干部、区干部轮训班。参加干部约二百人,外村的都吃住在翟家庄。 十月九日凌晨,敌寨子区乡长兼乡队长孟宪光和还乡团几十人,领着敌军某师三营包围翟家庄,企图消灭我县独立团指挥部。当来到五股道时,被我侦察员发现,在这危急时刻,冯云亭同志首先想到的是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马上命令干部掩护群众迅速转移。几次突围都遭失败,冯云亭命令大家分散隐蔽。拂晓,敌人放胆进村搜查 。<br><br>被敌人翻出的群众,遭到拳打脚踢或往身上压杠子,逼他们供出“八路”,但他们坚决不招,有的被敌人当场杀害,冯云亭书记和民兵孟祥明藏在草垛被敌发现,冯书记愤怒地向敌人开枪,敌人的冲锋枪疯狂扫射,冯云亭同志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民兵孟祥明也中弹身亡。民兵郭长山被逼着找区干部,他趁敌人不注意,跳入水井,敌人往井里掀了两块大石头,幸亏他把身体贴在井壁上,才免遭一死。<br><br> 当天上午,敌人把搜查出来的都集中在场里,经过匪徒的“过筛子”辩认,将一百七八十名干部、民兵、积极分子捆绑后押往龙山。残忍的敌人将冯云亭同志的头割下来带到龙山,放到墓碑上,恫吓群众。在龙山,还乡团头子对被捕的干部群众进行严刑审讯后,释放三十多人,其余一百多人又被押至皋埠、洛庄、施家崖等地,再次毒打,严刑审讯。曾担任过农救会长的范先之,被敌人用石头活活砸死。几天后,敌人又将我被捕人员孟繁胜、范玉珍等二十四人押往监狱。共产党员、高家埠乡副乡长范玉珍在监狱中多次遭受酷刑,惨死狱中。高家埠乡武工队队长孟繁胜,受尽酷刑,宁死不屈,被敌人枪杀。其余二十二名干部群众,有的被赎回,有的被迫编入国民党的部队,有的惨死狱中。惨案发生后,激起我解放区广大人民的愤慨,县委、埠村区委立即采取果断措施,逮捕部分还乡团的亲属和可疑对象,迫使孟宪光释放我被捕人员。并积极组织武装力量,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为冯云亭烈士和死难的村干群众们报仇雪恨。<br><br> 一九四六年的元旦,我章历县旧军区区委、区公所驻三魏家村的十二名干部、战士遭敌翟毓蔚部四团三营三百多人包围夜袭。在反击突围战斗中,我旧军区区长张云鹏、区财粮助理员孙旭东、炊事员李洪水、工作队员王某壮烈牺牲;工作队员孟某被敌捕去,带至北大寨村遭敌惨杀。在县独立营、县公安武装部队的增援反击之下,区委书记齐子元带领谢春胜、高发祯、于宝林、吉玉国等同志,机智勇敢,冲破敌人的重兵包围,撤出了三魏家村。这就是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三魏家事件。 <p class="ql-block"> 西河文化 ,先民从大山的洞穴中和茂密的森林里走了出来,选择了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气候适宜的章丘,开始了最原始的农业耕作。</p><p class="ql-block"> 位于章丘区的“小荆山遗址”(距今约8500~7500年), 是新石器时代早中期西河文化代表性遗址。 从 章丘龙山的”西河遗址“考古发现,最早陶器实物,要比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早上三、四千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 <p class="ql-block"> 章丘物产资源丰富,人到外地,一说家住章丘,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章丘大葱,确实“葱高白长、脆嫩味甜”,就连在北京最有名的全聚德烤鸭,也历来唯用章丘大葱相佐。在方志馆的玻璃展窗内静躺着一棵2.532米长的葱王,它是绣惠王金村村民苗发勇种的,打破了威尼斯世界纪录。</p><p class="ql-block"> 除了大葱,有龙山的贡米“粒大金黄、饱满营养”;有古来就有的“一家煮饭10里香”的明水香稻,还有明水莲藕、黄河西瓜、高官甜瓜、赵八洞香椿、黄家烤肉、刁镇鲍芹、文祖花椒、曹范核桃等诸多农产品品牌,销往全国各地。它们也是章丘的亮丽名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r></p> 漱玉泉,在梅花泉池西北侧。 以石栏杆围成一个大圆池。 泉水清澈见底,池底的鹅软石一览无余。水随即就流入了南边的梅花泉池中。<br><br> 西麻湾,位于明水城西部,在明水泉群中涌水量最大,为自然河湾。清道光《济南府志》著录。河岸泉眼众多,著名的有净明泉、黑虎泉等6处。河底簇簇水泡缓缓升起如玉花,浅湾芦苇丛生,岸边杨柳翠绿,泉水向北流入绣江河。<br><br> 眼明泉,又称明水泉,明净泉,在西麻湾北端,塘子桥西侧路北。明《七十二泉诗》收录,称为“明水泉”。元《齐乘》载:“明水,一名净明泉,出百脉西北石桥边。其泉至洁,纤尘不留,土人以洗目退昏翳,与西麻湾水合流三里余,入绣江……又北入小清河。”清道光《济南府志》亦有载。当地百姓传说,唐王李世民当年征东路过这里,很多士兵得了眼病。此时,有童男童女二人出现,带领士兵到泉边冲洗,倾刻间病去眼明,童男童女也悠然隐遁......泉水冬暖夏凉, 附近居民用泉水洗脸,少年不近视,老者不花眼,故有“明眼泉”之美誉。 瑞蚨祥创始于1862年,由章丘旧军孟氏家族所创立。1869年,18岁的孟洛川开始到北京经商,负责经营。 鼎盛时期,瑞蚨祥在北平、天津、济南、上海等地设立商号108处, 号称天下第一绸缎庄, 蜚声中外,举世罕见。<br> “良心尺”比市面上的布尺要多一尺,在当时备受百姓欢迎。 这是孟洛川恪守诚信、返利于民理念的最好体现。1949年,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就来自瑞蚨祥。 <font _mstmutation="1" _msthash="138008" _msttexthash="2005474731" _mstvisible="1"> 1900年,北京瑞蚨祥遭八国联军火焚,账薄被烧,他发出“凡瑞蚨祥欠别人的钱如数奉还,凡别人欠瑞蚨祥的钱一笔勾销”的承诺 , </font>把店内经营的洋布全部焚之一炬,并对外宣布所有瑞蚨祥分店只卖国产布,抵制洋布,在全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div><br _mstvisible="1"></div>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铁匠要吃一般人吃不了的苦——酷暑盛夏,赤膊上阵的铁匠站在火炉边汗流浃背,即便冬天抡起大锤来也是挥汗如雨。</p><p class="ql-block"> 章丘铁锅锻打技艺是济南市章丘区传统手工制锅技艺,其制造过程需经12道工序,18遍火候,1000度左右的高温锤炼,36000次锻打,直到锅如明镜,彰显出章丘铁匠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可谓工艺、产品与精神兼具。</p><p class="ql-block"> </p> 方志馆用图景交融的立体手法,让人们不仅欣赏到了秀丽的景色,也感受到了章丘物产的富饶。 李清照(公元1084-约1151年)南宋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章丘人。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她的词以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词坛中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对后世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醉花阴》《声声慢》等著名词作,至今令人耳熟能详。宋高宗初年,她反对以高宗为首的民族投降路线,写下了一批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 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 李清照的父亲是文学家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是状元王拱辰之女。少时清照随父居住京城开封,熟读经史、诗词歌赋。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 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div> 她多才多艺,诗、词、文俱佳,尤以词著称。她的词前期描写少女、美好生活,大胆抒发妇女的内心情感,后期词中反映她的不幸遭遇和国破家亡的感情。<br> <br></div> 《醒世姻缘传》是一部以章丘山水名胜、民俗民风为描写背景的明末清初的言情小说。全书地方色彩浓郁,多用章丘地方方言写成。人物鲜活,有很强的文学艺术欣赏价值。风格独特,在我国小说史上实属罕见,是介于《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的一部长篇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