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50年12月,全国大陆除西藏外都获得了解放。所有解放地区的气象台站都回到了人民手中,唯一例外的是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它由法国天主教会所办,历来只受法国政府管理。它从1873年开始气象观测,为其本国和英、德、日、意侵略中国服务。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要求该台停止播发各地气象预报,以免被日寇轰炸所利用,可是它无视我国主权,根本不予理睬,给我国抗日战争带来了重大损失。新中国成立后,他们竟仍然无意停止对我们一个主权国家的侵权行为,不把观象台交还中国人民。</p><p class="ql-block"> 当时,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主任陈毅,副主任粟裕,按照中央批准的外交部要求,签署命令,指派李亚农、陈宗器、吕东明三人代表军亊接管会,接管徐家汇观象台。并定名为上海市军管会徐家汇佘山天文气象台管理委员会,时年三十一岁的青年气象学家吕东明被点名任副主任委员。</p><p class="ql-block"> 吕东明同年9月刚从南京华东空军气象处被指派到上海空军司令部任气象主任,兼任上海气象台台长。接管徐家汇观象台之前,当时华东局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主任饶漱石召集谈话,交待了政策要求。</p><p class="ql-block"> 他们没有辜负军委的重托和陈老总的信任,仅用一个月时间就顺利完成了接管任务。经过改造,陈旧落后的徐家汇观象台,成了上海地区空军、海军等各有关气象单位情报交换、天气会商、业务学习的中心,老气象台萌发了青春活力,为民、为军服务取得了理想的成效。</p> <p class="ql-block"> 启智遇良师 人小立大志</p><p class="ql-block"> 被陈老总点将的这个吕东明,就是1919年3月18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县厚桥乡塘西村的吕德基。参加革命后,1942年因党的隐敝战线工作需要改名为吕东明。</p><p class="ql-block"> 童年时家境贫寒,父亲在长沙旧书坊当帐房,因患肺病,英年早逝。靠母亲和两姨养蚕、编织、绣花维持生计。吕德基在本村小学初小毕业后就无力升学了。1927年,无锡东乡逢勃兴起的农民运动受到了恐怖的镇压,当时四年级的他,在一篇题为《锄強扶弱说》的作文中,写了一句“像现在的共产党就是锄强扶弱的”,从此得到了这位老师的特殊关爱和培养。</p><p class="ql-block"> 老师化名姓张,真名诸振邦。(烈士,东亭镇杨亭人)他是个医术很好的中医,因参加革命活动在本乡已引起反动派注目,所以化名到新圹西教书。当看到小德基聪明勤奋又充满正义感,于是就带他至无锡许舍里镇读书,生活和学费都由诸老师负担。随后诸老师又为德基介绍了荣宝宗先生(1926年在上海参加革命)。两位先生的言行对年少的德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荣先生回沪后,介绍德基至汉口一家棉花打包厂当学徒。学徒期间在码头堆栈爬货堆、掏货样,打杂、跑腿,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报酬却每月只有一块大洋。5年中饱受曲辱和奴疫的他,坚信终有改变命运的一天!</p><p class="ql-block"> 他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职工补习学校;利用替代老板的儿子上英文补习班的机会,刻苦自学英语,三个月后竟能阅读英文报刋了。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刚满18岁的他与补习班的棉业青年一起参加救亡活动,加入了无锡青年抗敌工作团。从此,他迈出了革命生涯的第一步,造就了他的传奇人生。</p> <p class="ql-block"> 组建“青救团” 转辗湘桂渝</p><p class="ql-block"> 卢沟桥奋起抗战的炮声极大地鼓舞了所有的爱国青年。当时在汉口棉业打工的江浙青年共约三十多人,他们既是同行又都是同业公会夜校的同学,所以共同语言就多。日本人令人发指的罪行,国民党步步退让的社会实际,使这些年轻人滋长起朴素的爱和憎,憎恶卖国反动,崇尚爱国进步。此时的汉口爱国进步大潮兴起而棉业正处在半停业状态。他们主动寻找机会加入爱国运动。吕德基参加了正在组建的青年救国团。1937年“一二.九”运动后,经中共长江局和湖北省委青委着手组建的“青年救国团”正式成立。1938年2月11日,经批准无锡青年抗敌工作团和无锡难民工作团合并,正式命名为“青年救国团第六分团”。18岁的吕德基被推举为六分团负责人。</p><p class="ql-block"> 吕德基仅利用一个月时间就动员汉口全部棉业青年加入了六分团。他们除了进行时事形势演讲、编写墙报宣传品、召开座谈会、学教革命歌曲外,还走上街头、商户进行募捐,组织义卖,还自掏腰包把募集到的钱购买药品和生活必需品慰问伤兵、难民和儿童,还发功组织难民进行自救,由难民沿街串巷为企业推销产品,组织难童剧队上街宣传演岀。青救六团在汉口搞出了声势,当时的《新华日报》曾专文报道鼓励。</p><p class="ql-block"> 六分团迅即成为青年救国团中最大和最活跃旳模范分团。随着青救团影响扩大,其他行业的青年、流亡学生,受抗战号召回国的华侨青年,都通过辗转介绍要求加入青救团,六分团人数达到了40以上,其中一部分先后去了延安。在革命工作的考验中,吕德基经丁珍同志(长江局汉口区委组织部长)谈话,顾循同志介绍,于1938年4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入党后他革命意志更坚定,能力和才干在斗争中不断提高。1938年9月,19岁的他经中共长江局董必武同志亲自派遣,带领几个青年党员和民选队员去国民党湘鄂赣边区游击总指挥部政治部政治队工作。(简称“游政”)吕德基任党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 平江惨案后,他辗转湖南至四川寻找党组织。经沙千里介绍至上川实业公司工作后接上关系,并由叶剑英谈话,在了解平口情况后,叶指示继续留在上川做地下工作。他与办事处薛子正一起,组织职业青年的各种进步活动,建立“友益社”,在渝桂两地发展到4o余人。他们在积极分子中发展共产党员,掩护革命同志,还为延安输送了急需的技术工人。</p><p class="ql-block"> 1941年皖南事变后,南方局青救负责人袁汝镛被捕叛变,将许多同志包括吕德基出卖给中统局,吕德基按组织要求去桂林暂避,并更名吕东明。</p> <p class="ql-block"> 浙大掀学潮 专业助潜伏</p><p class="ql-block"> 1941年11月,吕东明按党组织指示,去当时内迁至贵州遵义的浙江大学做学生工作。由浙大教授涂长望介绍,公开身份是历史地理系助理研究员。他一边熟悉工作一边调查研究,通过组织倒孔运动(孔祥熙)和“哥白尼逝世400周年纪念会”,扩大与同学的联系,团结进步青年;通过学生社团办壁报,举办读书会吸引读者,促使同学们关心抗战形势,学习进步书刋。7月,吕东明正式考入浙江大学史地系,在学生中建立了更加深厚的友谊和对革命事业的信任感。12月发生了外文系女教师冯斐被捕事件,他们在学生激发起反抗情绪的基础上组织反逮捕运动。学生冲进国民党地方机关抗议,为学运工作的深入开了个好头。</p><p class="ql-block"> 在竺可桢校长的保护支持下,1944年入冬学生运动高潮叠起。一是开展反内战的斗争,浙大学生积极声援昆明“一二.一”运动和重庆校场口事件。二是开展了粉碎国民党发动反对苏联游行的阴谋。三是在斗争中锻炼队伍,涌现了大批进步青年,并在骨干中发展了3名共产党员,5名进步青年去遵义参加了革命队伍。期间由吕东明撰写《黔南事变的浙大工作》得到上级肯定,现存于党中央档案馆。</p><p class="ql-block"> 1946年,美国专家J.L萨凡奇提岀三峡建坝建议,资源委员会组织了大坝规划设计的水库勘察。吕东明以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会员身份,加入了以吴玉章为首的研究小组,进入资源委员会工程处工作。勘察调研工作中,他们历时半年,翻山越岭,步行五千里从重庆到宜昌,经过三峡南北西岸大小城镇8o处,包括支流30余条。对上述地区所有城镇、村落、人口、土地面积、厂矿企业、交通运输、文物古迹等水库受淹的实地调查,并参加了调查报告编写,在《文汇报》陆续发表。</p><p class="ql-block"> 调研工作结束回南京后,他与陈志德、张长高、施雅风在南京成立科学时代社南京分社,以科时社的合法地位为掩护,开展党的军事情报工作,扩大了工作网络,为解放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为了便于掩护,吕东明利用自己浙大学业优势,通过国民党气象局局长吕炯进入了该局做气象观测员。任观测员期间他从南京到上海,由于他专业突岀,能制作发布天气预报和台风警报,因此排除了国民党军统局的干扰和怀疑。1948年12月,根据党组织要求,他负责原属重庆领导的在上海的三个科技界党支部,全力进行迎接解放的准备,组织群众进行反搬迁与护台活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满怀报国志 战场建奇功</p><p class="ql-block"> 1950年2月,窜居在台湾的蒋介石不断叫嚣反攻大陆。国内空军力量还很薄弱,防空任务紧急繁重。他被调入南京华东军区气象处,任气象处处长。成为新中国空军气象工作的创始人和开拓者。</p><p class="ql-block"> 1951年5月,他奉命筹组力量,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务着重于熟悉朝鲜及我国东北、蒙古地区的气象特点和规律。他领导的科研小组研究分析了大量气象资料,编写成报告和专门文章,供部队参考。又编写了《气象与飞行》《雷雨与飞行》等技术书籍在华东空军司令部内部发行。为空军夺取朝鲜战争胜利尊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10月又参加了中朝人民空军联合司令部在辽阳组成的轰炸指挥部,执行轰炸大和岛的气象保障任务,任务完成岀色,受到指挥部表扬。1952年7月第二次出发抗美援朝,参与组织领导朝鲜战场若干气象测站的布设及战区指挥部和前沿各机场飞行部队、高炮部队等的气象保障,成绩卓著,被朝鲜授于共和国勋章。</p><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胜利后至1965年的12年中,他被调至北京空军司令部。先后仼气象处技术科长、副处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气象本科毕业生国家考试委员,气象研究所所长,气象部副部长等职。曾被抽调任气象工作条例十人编写组组长;主持多批空军师气象主任和各机场气象台台长业务技术轮训;组织部队开展天气总结工作,改进短期天气预报方法,提高天气预报质量,保证飞行安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持整理、研究、编写了《东南沿海地区的气象资料》,《军亊科学代表团苏联考察报告》,组织大批军事、专业技术干部翻译外军和各国有关文献资料,为开创空军气象科研绘制了蓝图。</p><p class="ql-block"> 正当他年富力强,放手工作之时,受9.13事件牵连,被隔离审查。下放至福建、江西、河北的空军农场监督劳动。上山伐木,种菜插秧,放鸭养猪,什么都干。但他干一行爱一行,在河北保定空军飞行训练团农场还被评为:养猪积极分子。</p> <p class="ql-block"> 六十新起点 献身大百科</p><p class="ql-block"> 1974年,吕东明结束了五年的农场劳动,携妻儿回到了北京治病。当时还未有处理结论,仍为审查对象。但他心怀坦荡,相信党和军委,又心无旁骛地投入他热爱的气象事业中。在1975年至1977年的二年中,他受命审校空军气象学院教师集体编写的高等院校《气象学教程》上中下三册,150万字,由空军司令部名义岀版。</p><p class="ql-block"> 1978年6月,他终于迎来了政治上的春天,空军司令部作出给论,推到了“文革”期间强加于他的一切不实之事,等待分配工作。</p><p class="ql-block"> 1979年,国家正在筹备编撰《中国大百科全书》。阎明复同志通知吕东明,说于光远同志找他去谈“百科”工作之事,并迅速去空军司令部商量妥借调亊宜。吕东明时年已过60,编大百科全书是一项刚起步的国家大事,这对他这样视工作为生活第一需要的人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好亊,也是自己晚年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业。</p><p class="ql-block"> 有空军的同志劝他说:你是空军气象亊业的创建人之一,对空军气象亊业有很大的贡献,以后还继续需要他,希望他继续留在空军;也有的说军队和地方待遇差别很大,且国家离休政策将要下达,不要转业去地方。调大百科时原拟委任他为副社长兼副总编辑,但因年令过线,只批了个“顾问”。吕东明对此处之泰然,不以为是。始终以主人翁姿态,该管的管,该说的说,挑负最重担子。他只考虑在有生之年为社会多作岀贡献。</p><p class="ql-block"> 60岁,对常人来说意味着休闲养身、安度晚年的开始。而壮心不已的吕东明在“百科”这一新岗位上,则仅仅是开始。工作条件的艰苦,紧张劳累的工作,对于曾经被剝夺十几年工作权利的他来说,是种幸福,并视作一种享受。他又拿岀当年在空军搞气象亊业的那种干劲,不分昼夜,没有节假日地拼命工作。在大百科岀版社的组建和发展中起了中坚作用。</p><p class="ql-block"> 在大百科的十多年时间里,是他后半生最有光彩的时期。他除了从事百科全书的编撰工作外,还承担了其他书籍的编辑和写作。他组织有关科学家编写了《纪念科学家竺可桢论文集》;与许国华合作摘选《竺可桢日记》二卷;受竺可桢研究会委托,与人合作编写《竺可桢传》;主编了《匡互生与立达学园》等。</p><p class="ql-block"> 他曾于1986年就患过肺气肿。看到他长期伏案书写,身体得不到调整和休息,说话也气喘吃力,日趋衰弱的身体,家人们多次劝他推掉一些工作,适当休息。每次他都口头答应,行动上仍依然如故。1993年8月他终于因劳累过度,老病复发而住进了医院。在病床上他还在审阅空军同志送来的《空军气象大事记》。</p><p class="ql-block"> 9月,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岀版社建社15周年之时,中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第一版共74卷终于全部出齐。内容涵盖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文化教育、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66个学科和领域。共收入77859个条目,计12568万字。他在病床上听到这一消息,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虽无法参加隆重的庆典活动,他嘱咐家人录像,待身体恢复些再看。遗憾的是他始终沒有看到这一刻的喜庆场面……</p><p class="ql-block"> 浦定颐写于2022年7月</p><p class="ql-block">(资料参照《风雨忆故人》和吕东明年谱)</p><p class="ql-block">照片提示:</p><p class="ql-block">1,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命令</p><p class="ql-block">2,吕东明像(1919一1993)</p><p class="ql-block">3,青救团部分战友合影</p><p class="ql-block">4,吕东明在照片后的记述</p><p class="ql-block">5,吕东明与匡介人在工作室合影</p><p class="ql-block">6,吕东明在大百科工作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