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近日,高温临头,犹如置身于“锅炉房”,好在有空调,不然真是顶不住的!想起那首歌谣,“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那是封建农耕时代的写照,如今,“公子王孙们”的避暑又何止“把扇摇”呢?而,心如汤煮的人比比皆是,反差亦然存在,而且越发“夸张”,时代的步伐不仅没有弄成“冷暖相知相扶”,倒是“温室效应”进一步提升,弄得“炉温”不断升高,可怜的还是“农夫们”! 当然,不怕“赤日炎炎似火烧”的人还是大有人在,人家那是“优良品种”皮肤雪白,鄙人就亲眼目睹那些“晒不怕”的人群,赤条条的在沙滩上与炎炎赤日来个亲密接触,上午晒正面,下午晒背面,就像早餐摊里的葱油饼,翻个面,受热均匀,香气扑鼻!所以,白色肌肤有‘赤日炎炎我自岿然不动’的精神和魔力,实在是令人敬佩!所以,在国外的沙滩上,看到打伞的一定是中国女人。 炎热是无奈的,人们只能忍受,“农夫们”的汗滴禾下土,更是一种煎熬!“公子王孙们”是体会不到的,因为,他们已经到了需要想办法花掉那些天文数字金钱的时代!可以“躲在”温暖如春的生活链中消遣自如!当然,“农夫们”正在朝这一目标“努力”流点汗水也是必然的!劳动致富嘛! 这苦热古已有之,陆游的那首《苦热》就是生动的写照!“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可见,陆游对于在“锅炉房”的感觉是有切身体会的!<br><br>中国不怕热的人也是有的,所以,不必那么自卑!诗仙李白就是一位!面对“炽热炎炎”照样洒脱无惧!李白诗曰:“懒摇白羽扇, 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 露顶洒松风”!那个赤发鬼刘唐尽管体毛丰盛,呼噜震天!但和诗仙李白那种“裸体青林中,露顶洒松风”的洒脱完全不是一个档次!就不知道当年的气温是多少度?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学家应该是体察民情的,其作品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宋代就有一个诗人叫,“戴复古”的,曾经写过一首暑热的感受诗,堪称经典。</p><p class="ql-block">“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p><p class="ql-block">万物此陶鎔,人何怨炎热。</p><p class="ql-block">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p><p class="ql-block">田水沸如汤,背叶湿如泼,</p><p class="ql-block">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p><p class="ql-block">当代作家有么有这种体验呢?那就不得而知了!</p><p class="ql-block"><br></p> 最近,天气太热,翻出几首“热诗”读读,也是一种收获!涂鸦几笔,锻炼脑力,防止炎热天气“烧坏”脑子!而戴复古的最后两句诗,“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是否能给人们以“警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