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内蒙古游记忆

龙田一旬阳人物工作室

2010年10月、2018年8月、2019年9月、2022年7月四次到陕北和内蒙古。凭记忆对景区、景物及游览感受追记。 榆林古城:东依驼山,南凭榆阳河,西临榆溪,北踞红山。明成化年间,延绥镇巡抚余子俊将镇治所由绥德迁至榆林卫以后,曾多次修建。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三次:第一次是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第二次是明弘治五年;第三次是明正德十年(1515)。这就是当地历史上流传的“三拓榆林城”。经此修拓,榆林城益发坚固雄伟。此城至今已历600余年沧桑,虽屡遭兵火,迭经风雨侵蚀,但大部完好,不失为塞上明珠。 为同学参加马拉松越野赛加油,大赛结束后一位同学的侄子招待吃烤全羊。<div><br></div> 定边盐湖风景区:位于陕西定边县境内,既是生产咸盐之地,又是天然美景之处。 定边盐湖历史悠久,始于秦汉;传统光荣,是三五九旅打盐旧址,被毛泽东主席誉为“中央第一财政;风景秀丽,是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的中国摄影创作基地。 红石峡:位于榆林市区约北5公里,在明长城口红山脚下的榆溪河谷,当地人也称为“雄石峡”,因为山上都是红色石头,所以得名红石峡。峡谷内山奇水秀,石窟古刹林立。<br>红石峡的摩岩石刻分为东、西两部分,大多是明清时期的作品,虽然年代不十分久远,但也有不少名人的墨宝。在红石峡的东崖上,有八十多处题刻,大多是在清朝光绪年间凿刻的,其中左宗棠的“榆溪胜地”、马占山的“还我河山”是比较有名的;在红石峡的西崖上,大约有三十多块题刻,有一些是比较特别的阴阳刻法相结合的题刻,还有一块蒙文石刻“天成雄秀”,值得去看看。<br>红石峡中较早的遗迹就是宋元时代的寺庙和石窟,但是现在除了部分洞窟内的彩绘与雕刻外,其余的已经都不复存在了。在现存的石窟中,第四窟和第六窟还是值得游客一看。第四窟和第六窟顶上的雕刻还保存的不错,第六窟的图案中,还有蒙汉一家的意义。如果夏日前来石窟,会感到十分清凉,游客还可以从这里走到崖顶的天门和通往峡谷内水边的地门。 镇北台:位于榆林市区以北的红山顶上,距离榆林市区约7公里,距离景点红石峡约2公里,很多游客将这两个景点放在同一天游玩。镇北台原本是明长城的一处观察哨所,也是当年蒙、汉两族办理交涉的地方,这里是古长城现存的较大的烽火台,与山海关、嘉峪关并称为长城“三大奇观”。<br>修建于公元1607年的镇北台,是边关“蒙汉一家,和平互市”的见证。紧依台北下方有一个方形的小砖城,叫“款贡城”,是当年蒙、汉官员接待洽谈以及进行献纳贡品仪式的场所。<br>新修建的“长城博物馆”也在台下,博物馆中以图片介绍为主,有一部分文物的展示,游客可以多注意其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墙砖。游客在登台游玩之前,可以先到这里参观,这样可以对景区的历史情况和周边地貌有个大致的了解。 鄂尔多斯市:其名称来自明朝时期的蒙古鄂尔多斯万户,是内蒙古的经济新兴城市,城市形象标识为卡通形象大角牛,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现已形成羊绒、煤炭、电力、冶金、化工五业并举、协同发展的经营格局。 大召寺:汉名“无量寺”。蒙语称“伊克为”,意为“大庙”。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前街。始建于明朝万历七年(1579年)。 明代称“弘慈寺”,历史上又有“银佛寺”、“大乘法轮召”、“甘珠尔庙”、“帝庙”等多种称谓。清代崇德五年(1640年)重修后,定名为无量寺,沿用至今。 大召寺,是呼和浩特建造的第一座喇嘛教召庙。大召著名 的艺术“三绝”,银佛、龙雕、壁画,是明代的历史遗物,具有极高的工艺水平和欣赏价值。 昭君墓,又称"青冢",蒙古语称 "特木尔乌尔虎" ,意为"铁垒",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汉朝明妃王昭君的墓地。座落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九公里大黑河南岸,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是由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墓体状如覆斗,高达33米,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旅游带动了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现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山:位于榆林市佳县城以南5公里处的黄河边上,因为经常白云缭绕,所以称为白云山。山中山水相映,松柏参天,山上有一座道观,因“山门无锁白云封”而叫白云观,山中还有其他一些寺庙。<br>根据《佳县志》记载,明朝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终南山道士李玉凤来到白云山采药治病、普济众生,并在山上修建白云观。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神宗皇帝朱翊钧给白云山颁施了对旨一道,亲赐《道藏》4726卷,从此白云山名声大震。当地官民信士大兴土木,营造道观,后历代皆有扩建修葺。如今,白云观香火旺盛,很多香客会来这里求签问卦。<br>白云观的建筑以道为主,兼有佛、儒教庙宇,有各类古建99处,并存有雕塑、绘画、书法、音乐等文化精萃,是全国有名的道教之地,西北地区较大的明代古建筑群。白云山是在陕北颇具影响的风景名胜和宗教活动场所。在白云观上还可以望见不远处的黄河大峡谷,陕北黄土高原的风光一览无遗。 李自成行宫:位于米脂县城北的盘龙山上,现在包含于米脂一中校园院内。明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在西安建大顺国后,遂命人在这里修建了行宫和祖墓,山名也是因此而来。行宫构思精巧,造型别致,依山据险,前后2层90级台阶。主要建筑有乐楼、梅花亭、捧圣楼、玉皇阁、庆祥殿和北庆宫等,是陕北别具一格的宫殿园林旅游区。行宫内还设有米脂妇女革命史迹展。<br>盘龙山原名马鞍山,明嘉靖年间,曾在山间修建真武祖师庙。崇祯十六年(1643年),闯王李自成于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派其侄李过回米脂扫墓。李过率兵3万驻扎山下,并将山上的真武祖师庙扩建为行宫。同年11月,李自成亲率大军回米脂参加祭奠。他见行宫建筑雄伟,十分高兴,便赐山名为盘龙山,行宫正殿为启祥殿,后殿为兆庆宫。李自成起义失败后,当地群众为保护这群建筑,塑起真武祖师像,行宫又变成一座庙宇。 二郎山:榆林市神木县城郊外的二郎山,山因山体中部有两处凸起,状如骆驼双峰,又名“驼峰山”;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18年)明武宗朱厚照出巡路过神木县,见此山形颇似案头笔架,所以又赐名“笔架山”当地俗称西山,素有“陕北小华山”的美称。二郎山中的道路并不复杂,进入景区大门后,沿着游客步道向前游览即可。<br>二郎山中庙宇众多,景区现有地藏洞石窟、八仙洞、浩然亭石窟、二郎庙、圣母殿、倒座观音堂、三教殿、山神庙等众多庙宇,各个庙宇依山势而建,建筑风格各具特色。二郎山比较少见。<br>二郎庙群建于明正统8年(1443年),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寺庙坐北面南,为四合院式建筑。由正殿、耳房、东西庑殿、大门、钟鼓楼等组成。正殿三架梁带前廊,硬山顶,东、西墙壁均有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所绘传统工笔画“矣云轶事图”,正壁有14小幅国事“山水图”。大门外为明代砖雕照壁,壁芯减地浅浮雕,正面雕刻“虎啸图”,背面雕刻“九龙戏水图”,雕刻精美,栩栩如生。<br>建造在自然山石平台上的圣母殿,始建于清代,殿前的石牌楼是明崇祯元年(1628年)所建,檐下石雕斗拱,额枋浮雕二龙戏珠,正面额题:“壁霞行宫”,北刻“圣母元君”。殿后是明代建筑诸神殿。<br>倒座观音堂,始建于明代,后毁于战乱。清康熙十六年复修;山中的三教殿,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民间二十三年(1935年)重修为三教殿,位于二郎山山脊中段,也是二郎山上较大的庙群,殿的东、西两壁都有明代彩绘壁画,东壁为“东山全景图”,西壁为“西山全景图”;山中山神庙,始建于明代,也位于二郎山山脊后面。 蒙陕晋黄河交界处——鸡鸣闻三省:龙口镇大口村的鸡鸣三省旅游度假村的游客络绎不绝。鸡鸣三省旅游度假村位于准旗龙口镇大口村小占社,在蒙陕晋三省交界处,明代延绥长城内长城和外长城的中间地带,黄河S型转弯的第一个弯上。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古迹甚多,文化底蕴丰厚。是集人文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田园体验、的理想去处。 佳县—府谷县:沿黄观光路一路欣赏壮美的晋陕大峡谷,黄河入陕第一湾在府谷县墙头尧峁村,站在山峁高处观看,奔腾的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90度的大弯,河曲水急,犹如金龙摆尾,故当地人叫它金龙湾,又叫蛟龙湾。 杨家沟革命纪念馆:位于米脂县城东二十公里的杨家沟扶风寨,主要有十二月会议、中央前委扩大会议、庆祝宜川大捷大会和东渡黄河动员大会旧址,以及亚洲部保卫科、供销科,中央政治部,中央机关医院和新华社旧址等。<br>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领导和指挥了西北战场和全国的解放战争,召开了知名的“十二月会议”。杨家沟是转战陕北取得光辉胜利的标志点,也是是中国革命走出陕北走向全国胜利的出发点。杨家沟革命旧址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br> 绥德蕲王庙(韩世忠庙):韩世忠生于绥德南川纸坊沟村,宋哲宗元佑四年夏四月乙酉(公元1089年古历4月16日病逝于绍兴二十一年八月壬申(公元151年古历8月4日)。世忠出身贫寒,幼年随母行街乞讨,但自幼好勇善斗,乐于扶弱助贫,怀有一身打抱不平的豪气。他戎马一生,保家卫国,被宋孝宗追封为“蕲王”,赐谥号“忠武”。乡人为了缅怀韩世忠的丰功伟绩,在一步岩永寿寺旁建立蕲王庙,以作悼念。 宝塔山,位于延安城区中心,因为山上建有宝塔而得名,宝塔始建于唐代,明代重修。宝塔山是中国革命之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也是游览延安的必到之地。 王家坪:位于宝塔区西北约4公里处,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这里是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司令部(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也是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王稼祥等领导同志和中央军委及八路军总部所属机关负责同志住过的地方。中央军委、八路军总部在这里领导解放区军民坚持了八年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后又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并为战胜其“重点进攻”作了充分的准备。<br>王家坪革命旧址分为南北两院,南院为政治部,北院为司令部。1937年10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总政治部,任命任弼时为主任,次年10月,王稼祥接任政治部主任。1941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团由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周恩来、王稼祥组成,军委实际工作由主席团办理。1943年3月,刘少奇任军委副主席,10月,中共中央又任命彭德怀、王稼祥为军委副主席。1945年8月,由毛泽东等11人组成新的中央军事委员会,军委主席是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刘少奇兼任军委总政治部主任,彭德怀兼任军委总参谋长。军委秘书长和中央办公厅主任由杨尚昆担任。<br> 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距城1公里处。纪念馆规模宏伟,整个馆区由馆前广场和纪念馆组成。<br>1937年至1947年,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和陕甘宁边区府,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总后方,誉为"革命圣地"。<br>该馆陈列面积4000余平方米,展出照片及文物近2000件,还有模型、油画、雕塑及场景复原等辅助展品,并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增强陈列的动态效果。陈列空间装置有电子屏幕,播放延安时期的历史资料片和一些重要团体、人物在延安参观活动的录像。<br> 杨家岭中共中央驻地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2公里处。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这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党员。“七大”选举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从此,毛泽东一直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共也成为仅次于苏共的世界第二大党。七大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毛泽东1938年11月至1943年5月在此居住,1940年秋,因修建中央大礼堂搬到枣园居住,1942年又搬回杨家岭。1943年,毛泽东等领导人又从这里陆续搬往枣园。<br>中央大礼堂旧址用石头、运砖瓦和石灰堆砌而成,分为正厅、舞厅、休息室三个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 枣园: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由杨家岭迁驻到枣园,1947年中央撤出延安后,枣园遭到严重破坏,现存建筑都是建国后重建的。<br>景区目前开放了中央书记处小礼堂、伟人们的旧居、“为人民服务”讲话台、中央医务所、幸福渠等景点。景区免费开放,目前也不需要领取参观券,游客可以直接进入参观。<br>枣园原本是一家地主的庄园,这里和杨家岭不同,如果说杨家岭的窑洞是陕北民居景观,那这里就充满了田园风光。当你走入枣园时,会感觉这里像一个开阔的农场,园子内草木茂盛。位于枣园右侧靠近山坡的地方,能够看到当年修建的“幸福渠”,就是这条渠,把园内的旱地变成了水浇地,庄稼也年年丰收。 中共西北局旧址、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 延安杜甫词:位于延安城南七里铺,宋时曾建“少陵祠”。范仲淹曾在石崖间题刻“杜甫川”三个大字。清道光年间,地方官员和乡绅捐款重建“少陵祠”、“望杜亭”并题名“少陵川”三字。那祠两旁还写丁一副对联,左边是“清辉近接鹿州月”,右边是“壮策长雄芦子关”,上眉是:唐左拾遗北断。 梁家河红色教育基地: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梁家河知青井、知青坝、村委会、沼气池旧址、铁匠铺、知青旧居等,踏寻知青足迹,追忆峥嵘岁月,聆听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知青生活的故事,追寻习总书记在梁家河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所留下的光辉足迹。习总书记年轻时在梁家河插队时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精神,感受了共产党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拼搏精神和在艰苦环境下创造伟业的惊人之举。 文安驿古镇文化园:以文安驿古驿站为核心,以原生村民社区为延伸,以丰富村域产业结构为基点,着力表现古镇驿站文化、道情文化、窑居文化、知青文化等陕北风情文化、本土特色文化。文安驿古镇文化园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呈现一个集千年"古道"驿站、百年"窑居"建筑群落、千名"知青"记忆、一部路遥"人生"的文化旅游名镇。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是《史记》记载的唯一一座黄帝陵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号称"天下第一陵" ,又称"华夏第一陵" ,"中华第一陵" 。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 陕北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