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7月7日,今天的主题是感受藏民文化。上午我们到藏民家作客,听梅朵(藏族女孩的美称)讲她求学的经历,当讲到她阿爸运气不好,抽到了一个读书的名额:就是她。冬天下雪,她早上4点多起来追赶牦牛,因为牦牛早上拉粪是热的,用热牛粪暖和冻僵的小手。早上大雾,她的一个同伴被货车撞走了😭😭,她后来在老师们帮助下怎样上了大学,又怎样回馈家乡。我听得热泪盈眶,无不动容。她还和我们讲藏家习俗,她家的变化,国家中西部扶贫政策(我想起了我非常喜欢的电视剧《山海情》),她们现在退耕还林,从事银器生产加工。(梅朵说这里不能拍照)。</p> <p class="ql-block">这是为文成公主做的赋:公主对家乡的无比眷恋。(字迹模糊无法摘录网上也没找到原文)</p> <p class="ql-block">松赞干布迎接文成公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汉藏人民友好的使者:</p><p class="ql-block">圣城思绪剪,品茗怀远。日月山头,得群山环抱,宝光频现。见证和亲,重修好,息兵休战。大汉文明,耕织蚕桑,玉人亲劝。 全把乡愁托雁。</p><p class="ql-block">扫雪域蛮荒,力行身践。历史回眸,存大爱,天人必善。行善积德,大誉满番邦,美名传遍。</p> <p class="ql-block">唐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大相噶尔东赞(即禄东赞)为请婚使者,赴长安请婚。唐太宗将远支宗女封为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并诏令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为主婚使,持节护送文成公主入蕃。</p><p class="ql-block">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内)迎接文成公主,与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并在拉萨为文成公主修建宫庙。</p> <p class="ql-block">想见当年迎亲场景。</p><p class="ql-block">文成公主为当地藏民带来许多典籍,带来了许多谷物、动物、药材等,直到松赞干布去世文成公主为了民族大义坚定的留下来,为了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这三幅画选取三个场景,栩栩如生呈现文成公主从出行到迎亲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这是中午丰盛的火锅</p> <p class="ql-block">快乐的大口喝酒。我们这桌几乎都可以喝,在热烈气氛下,我们越来越不把自己当客人啦。😄😄😄</p> <p class="ql-block">欢乐藏族小伙多吉</p> <p class="ql-block">我们每桌选一个加入跳舞行业。氛围极好!</p> <p class="ql-block">吃饱喝足后,下午我们来到藏传圣地:塔尔寺</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的由来,还得从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说起。相传宗喀巴于藏历1357年10月10日诞生在“宗喀”。今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故人们尊称他“宗喀巴”。宗喀巴从小聪明过人,3岁进夏宗寺受近事戒。7岁入夏琼寺受沙弥戒,在此随高僧端智仁青学经9年,16岁离开夏琼寺徒步赴卫藏学法,后来到后藏,朝拜各派名寺,遍访高僧名师,刻苦研习法学,29岁在雅隆地区南杰拉康寺受比丘戒。34岁时对佛教密乘教典、灌顶诸法均有很深的造诣,并到处去讲经讲法,在佛教界乃至社会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他于1401年和1406年分别撰写了《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奠定了他创立格鲁派的理论思想基础。他一生中的著作达170多卷。</p><p class="ql-block">我总结一句话:藏传佛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在塔尔寺。1577年在此塔旁建了一座明制汉式佛殿,称弥勒殿。由于先有塔,尔后才有寺,安多地区的汉族群众便将二者合称为塔尔寺。 </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明朝对寺内上层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号,清康熙帝赐有“净上津梁”匾额,乾隆帝赐“梵宗寺”称号,并为大金瓦寺赐有“梵教法幢”匾额。三世达赖、四世达赖、五世达赖、七世达赖、十三世达赖、十四世达赖及六世班禅、九世班禅和十世班禅,都曾在塔尔寺进行过宗教活动。</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不仅是中国的喇嘛教圣地,而且是造就大批藏族知识分子的高级学府之一,寺内设有显宗、密宗、天文、医学四大学院。</p> <p class="ql-block">该寺每年农历正月、四月、六月、九月分别举行4次全寺性的大型法会,称之为“四大观经”。届时,各地群众云集,规模盛大。另外,农历十月下旬有纪念宗喀巴圆寂的“燃灯五供节”和年终的送瘟神活动。</p> <p class="ql-block">我们去正好赶上寺庙讲经。僧人大约有四五百人,皆打坐听经文。我忽然想起一个成语:讲经说法。(我问同行的一语文人,为啥“讲经说法”这么庄重,生活中却是个贬义词?她回答“讲经说法”可能是啰嗦累赘吧,我认为这个解读准确。)</p><p class="ql-block">这是路上拍的一个僧人背影。(帅哥一枚😀完全是气宇轩昂派)</p> <p class="ql-block">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另外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每年举行的佛事活动“四大法会”,更是热闹非凡。塔尔寺的酥油花雕塑也是栩栩如生,远近闻名。油塑就是用酥油(手工制成的黄油)塑造出各种佛像、人物、山水、飞禽走兽、树木花草、亭台楼阁等造型,这些油塑艺术品统称为“酥油花”。</p><p class="ql-block">听讲解的老师说,先把人体温度降到摄氏零度,再用手去制作酥油👍👍👍,对人体要求极高。👍👍👍目前可以用手工制作酥油的师傅,据说在三人以下。</p> <p class="ql-block">这次感受藏民生活与塔尓寺行走,让我对藏家文化的“布施”有了了解:①将金钱、实物布散分享给别人。②佛教用语布施可以广结善缘,舍去悭贪,培植善根。</p><p class="ql-block">布施有三种:第一种是法布施,即以清净心为人宣说如来正法,令闻者得法乐,资长善根之功。第二种是财布施,此中又分两类:一是内财施,即以自己头目脑髓,以至整个色身施于众生,如释迦如来在因地中行菩萨道,曾割肉喂鹰、舍身饲虎;二是外财施,即以自己所拥有的衣食财物施予有情,令彼不受饥寒的痛苦。第三种是无畏布施,即众生若有种种灾难怖畏之事,能够安慰他们,帮助他们免去内心的怖畏。</p><p class="ql-block">就是传善言,行善事,积善德。</p><p class="ql-block">所以和尚见人就叫“施主”,就是这个原因。</p><p class="ql-block">关于我行善,但恶人在做恶,怎么办呢?大师说:我的善行会结善果,他的恶为会贻害自身,甚至祸害子孙。我想,这是不是汉文化中的:好人有好报呢,坏人久走夜路会撞鬼😜😜或者老天会收拾人或者哪一辈子造了孽?文化有相同的渊源:向善积德。只是藏文化还讲生死轮回。</p><p class="ql-block">关于天葬,曾经以为恐怖,以为想升天之意。此行纠正了我的误解,是一种神圣仪式,人与灵魂的分离,对我国的解剖学经络组织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