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景仰的玉龙雪山,在丽江北面约15公里处,全长75公里,是北半球最近赤道终年积雪的山脉。13座山峰由南向北纵向排列,当冬季山峦有积雪时,如一条白色长龙在舞动,故称“玉龙”。主峰扇子陡最高处海拔5596米,雪线高度介于4800~5000米之间。现在是七月,夏日炎炎,向阳面积雪不多,只有山顶尖尖以及山顶以下凹处有些积雪。或许背阴处积雪会多些吧?</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们去了玉龙雪山里的蓝月谷,往上眺望,山顶也只有凹处有一些积雪。看来真的要冬天或春天来才能看到白色的雪山顶了。</p> <p class="ql-block">以前来过数次丽江,都住在大研古城,沉迷在古城绮丽的风光里。这次选择住在距离大研古城六公里远的束河古镇,走走逛逛,慢慢领略束河不同的美。听朋友说,既然来到束河,有兴趣的话,可以到上世纪美籍奥地利学者、探险家约瑟夫.洛克的旧居看看。当然有兴趣啊!他曾经在玉龙雪山脚下的村子玉水寨雪嵩村里生活与工作达27年,他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把他对东巴文化的研究成果发表后,在西方世界引起了轰动,英国人詹姆斯.希尔顿写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就是受他的研究成果的启发而创作的,在西方引起了一股寻访“梦中的香格里拉”的热潮。应该说,他在把中国西南这个美丽古镇的人文文化介绍给世界是作出了很大贡献的。</p> <p class="ql-block">他当时在玉龙雪山下的这个村子是怎么生活的?当时的丽江与丽江人是什么样子的呢?带着好奇,我来到了背靠玉龙山的这个村子的洛克旧居里。</p> <p class="ql-block">这位就是约瑟夫.洛克博士。摄于甘肃卓尼喇嘛寺。</p> <p class="ql-block">停车场停好车,步行约五分钟,就看到醒目的指示牌和文字介绍。拐进院里,是一个凹形的院落,经过修缮的房屋与院落都挺整洁的。</p> <p class="ql-block">迎门就有一个用石头垒起来的花坛,草木繁盛,还有流水,给院子添了一份清幽雅致。当地朋友说,纳西族人喜爱花草,房前屋后的荒地或缝隙里撒把种子,丽江地处高原,日照充足又不缺雨水,不用怎么打理,花花就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十分喜人。</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四处打量时,一位纳西族的老阿姨过来,原来她是负责售票及看管这里的。她给我们简略介绍了一下洛克先生自1922年后,曾6次往返中国,他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时间长达27年之久。直到1949年8月才不得不返回美国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阿姨很有趣,我们还没问她呢,她就主动介绍说:好多人(游客)问我了,一个外国人在中国云南生活这么久,本地的食物他吃得惯不?洛克有两个厨师呢,一个是西餐厨师,一个是中餐厨师。中餐的厨师好找,这西餐厨师上哪儿找呢?难不成是洛克亲自培训、立即上岗的本地人?</p> <p class="ql-block">这位就是洛克博士的中餐厨师。</p> <p class="ql-block">面向花坛的是正屋,洛克就住在正屋的二楼。从一段狭窄的楼梯战战兢兢地爬上楼,就看到一张照片,正是约瑟夫.洛克先生。他抱臂坐在床边的小桌前,脚边燃着熊熊的火盆,看来是冬天拍的照片。带领我上楼的纳西老阿姨,指着那宽约90公分、长约180公分的床说,好多人又问我,洛克先生怎么会睡这么小的床?是哦,真的小。为啥啊?她说,洛克的身高只有1.64米。哦,这我可没料到,原来如此。但我想,也许当时纳西族人普遍身高不高,能找到的现有的床也就这么长了,应该与洛克本人的身高关系不大。</p> <p class="ql-block">纳西族老阿姨说完后,友善地对我说,您慢慢看哦!就下楼了。我回身看看洛克先生的居室摆设,基本上都与照片一模一样,保持了原来的模样,包括洛克先生背后的那幅唐卡,光华灼灼,这是这个居室里最耀眼的存在了;窗边的层架上有洛克曾用过的行李箱,落满灰尘,展现了岁月的沧桑;照片里床上的毯子被拿到展厅里展示了,只剩下白色的枕头和被子;火盆依然发出暗红的光,好像刚刚还有人在焙火烤手一样。从木格雕花的窗棂望下去,小院静谧,偶尔传来纳西族老阿姨与两个游客几句问答,显得遥远而不真实……有那么一瞬间,我感受到洛克先生的眼神,仿佛他仍坐在桌前,带着他那探险家独有的——探究和好奇的——眼神看着我……</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院子里我所坐的台阶上,近百年前,曾经有一群纳西族村民坐在这里,帮洛克<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整理收集回来的植物花卉,</span>剥离出植物的种子。洛克与本地村民相处得很不错,他还是个生物学家,他发现和搜寻了多种生长在高原的植物花卉,并整理出来。当时这样的场景应该经常出现,因为洛克与纳西族人相处非常融洽,东巴大祭师还曾经在这个院子里举行祭奠、驱魔法事,向洛克展示东巴文化中最神秘的仪式。在玉水寨村子里生活多年,洛克对东巴文化的了解可谓深入,他在中国搜集的东巴文献、经文非常之多,还着手翻译东巴经文,要知道,东巴的象形文字不太好懂,后来我们在玉水寨东巴村里面,有一面象形文字“猜一猜”的墙,我们能猜中的文字不超过百分之五十🤯 🤯 洛克先生在纳西族人的帮助下,翻译了很多的东巴经文,可惜在他回国时托运的十几口装翻译经文、资料的箱子的船辗转经东南亚到印度洋时,遇到风浪,船沉没到海里了……恐怕这是洛克先生一生中最大的遗憾了。</p> <p class="ql-block">洛克每次远行,必然组织几十人的庞大队伍,内中有管家、中西餐厨师、保镖、轿夫等,他自己则乘坐八人大轿,威风八面的样子。营造自己的“威严”,是征服各地土司、大王的必杀技。这是他远行回丽江,途径玉龙雪山脚下的甘海子。甘海子是一个浅湖,雨季或夏天有水便成海子,冬季或旱季就成雪原或旱地。</p> <p class="ql-block">这是洛克所著的旅行笔记《发现梦中的香格里拉》。</p> <p class="ql-block">洛克所穿的料子大衣。</p> <p class="ql-block">米袋子和钱袋子,缺一不可。</p> <p class="ql-block">图中间用炭火的熨斗,以前我家里也有一个,后来经过几次搬家,早已不知所踪,不然也是文物了。</p> <p class="ql-block">洛克用过的留声机。我原以为这是用电的留声机,那时丽江还没有电,带着这“奢侈品”有什么用呢?估计这是他经过大城市时才能用的吧?后经懂行的朋友指出,这留声机的侧面有手摇柄,是一部手摇驱动的留声机,放的是电木唱片。长知识了哈,感谢朋友的指点。🌹🌹🌹想当初,这个盒子一打开,放上电木唱片,手一摇,就有音乐从这里响起来,从没接触过这些东东的纳西族人肯定会觉得十分新奇吧。</p> <p class="ql-block">这是他用过的长枪和剑。</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后期,美国援华的飞虎队曾经在丽江设了一个活动基地,这是飞虎队赠给洛克的汽灯。</p> <p class="ql-block">洛克收集来的木鱼。</p> <p class="ql-block">这个房间是纳西人用于家族议事的“母房”,应该也是洛克与助手、管家们议事、聊天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我身后就是那可爱有趣的纳西族老阿姨。</p> <p class="ql-block">中国最后一个消失的王国——木里王国之王曲登强巴与洛克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洛克拍摄的川、甘、滇各地的人物、风景,让我们仿佛穿越到进百年前的川甘滇各地,尤其是他居住的丽江,了解到这些地方当年的风土人情。那些剽悍的藏族汉子、性格温顺的纳西族人、穿金戴银的摩梭少女和身上挂满珍珠、翡翠、玛瑙、绿松石蜜蜡等奇珍异宝的藏族妇女、面容姣好的土司家里的女人……那位永宁土司家的妇女让我惊艳的同时,思忖她到底是永宁土司的什么人?她的生活是怎样的?她的命运会是怎样的一个故事?……</p> <p class="ql-block">那时的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雪还比较多(下图)。</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木府衙门牌坊,门楣上是明神宗皇帝御赐的“忠义”二字。</p> <p class="ql-block">如今牌坊依旧,我们留影一幅。</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洛克收集来的蝴蝶标本和各种植物花卉标本。据载,他第一次回国,就带回了八万多件植物花卉种子和文物文献,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家地理杂志,引起世界轰动。</p> <p class="ql-block">这些植物种子有名称、有图片,有成千上万之多,堪称高原植物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些花卉植物标本,每一幅都像国画那么美!</p> <p class="ql-block">从洛克旧居出来,在村里闲逛,每一户纳西人家院子都宽敞、整洁,门前都拴着马,那是租给游客骑乘,挣钱的。看来本地人的生活水平也不低。洛克若能活到现在,看到纳西族人安居乐业,应该也会感到高兴吧!</p> <p class="ql-block">闲逛中无意间看见一家咖啡馆,那别致的装饰很是吸引,那拱券窗里有一只很乖的金毛犬在看着我。来个下午茶正好。</p> <p class="ql-block">阳光下的下午茶。我的这杯,是焦糖玛奇朵,上面还铺了一片柠檬,还好,是干柠檬片,让我的焦糖玛奇朵不至于变酸。</p> <p class="ql-block">咖啡厅在楼上。在这扇窗前可以一览玉水寨村子的全貌和远眺丽江古城,小风吹着,咖啡喝着,耳机放着喜爱的音乐,那叫一个爽啊。可惜这么好的位置被人霸占了。一气之下我登上了楼顶天台。</p> <p class="ql-block">这里视野更宽广,前望丽江古城,<span style="font-size: 18px;">背靠玉龙雪山,我忽然有种感觉,我想张开双臂,给玉龙雪山一个大大的拥抱,但好像玉龙雪山以它阔大的胸怀拥抱了我!</span>在这里,我终于理解了洛克先生一生进出中国六次,并以毕生的精力研究纳西东巴文化、翻译东巴经文的不懈努力,源于他对东巴文化的沉迷;理解了他在生命接近终点时说的那句话:“我宁愿死在玉龙雪山鲜花灿烂的原野上,也不远活在这冷冰冰的病床上!”他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爱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和物,可以说是致死不渝。这里不仅是一个生活的恬静之地,更是他心灵的归宿,是他的精神家园。</p> <p class="ql-block">让我与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来个合影。愿我与你同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