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喜迎二十大,弘扬革命精神,重温红色记忆,2022年7月12日上午,在这个最美的七月天,全体党员教师披着蒙蒙“薄纱”,踏上了追忆红色之旅的路途。</p><p class="ql-block"> 大家兵分两路,交换参观了高蠡暴动纪念馆和布里留法工艺学校旧址。大家在党旗和烈士纪念馆下郑重宣誓,并重温了入党誓词。极大的激励了党员教师,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p> 高蠡暴动纪念馆 <p class="ql-block"> 1932年8月,在中共河北省委和保属特委领导下,保定地区高阳、蠡县一带爆发了一场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大规模农民武装斗争,史称高蠡暴动。</p><p class="ql-block"> 暴动失败后,反动当局在高阳、蠡县、博野、清苑、安新、保定市等地开拉了大搜捕和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保定大地。</p><p class="ql-block"> 残暴的敌人将战斗中牺牲的蔡书林、宋骆曙等4位同志的人头用铡刀铡下带到莘桥等地悬首示众,以恐吓民众。反动当局为了彻底摧毁革命力量,由河北省国民党政府下令通缉抓捕参加过暴动的人员,残害迫害暴动者的家属。保定特委书记黎亚克、高阳县委书记翟树功和特委的赵志远、团特委马永龄等被捕杀害。很多革命者被迫离乡背井,远走他乡。反动政府和地主豪绅还对烈士家属子女斩草除根,所有烈士遗孀生男孩的一律处死。在白色恐怖下,高阳、蠡县、博野等地革命一时处于低潮。但是高蠡暴动的伟大历史意义却是十分深远的。</p><p class="ql-block"> 1957年县人民委员会在此建造殉难烈士纪念塔。1978年重新修葺,改名为辛庄烈士陵园,1981年将烈士墓移入陵园,始成如今之规模。清明节前后,高阳县和蠡县的中小学校都会组织学生们去高蠡暴动烈士陵园扫墓,缅怀革命烈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雨中宣誓,重温入党誓词🌲</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追缅先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盛世如您所愿🎋</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先锋一盏灯。全体党员教师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在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奋勇前进!</p> 布里留法工艺学校旧址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党旗飘扬🌳</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重回学堂🌳</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记住美丽乡愁</p><p class="ql-block"> 布里村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西演镇,布里原称堡(bǔ)里,宋朝末年,为抗御外族侵扰,当地豪强志士组织宗族武装建堡自卫,此地原为赵王堡所辖,后演变成村称堡里。明朝山西移民到此之后谐音写为布里。清朝初期布里分为南布里和北布里,1940年合并称布里。</p><p class="ql-block">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布里留法工艺学校旧址,位于保定市高阳县西演镇布里村。</p><p class="ql-block"> “布里留法工艺学校”旧址独特建筑——大门,至今仍保留着1917年建校之初的格局。大门建筑风格可谓中西合璧,不同凡响。上方是一高耸的砖塔,顶部呈尖状,有法国式建筑的意味,寓意“进取和希望”:下面为两个半圆形的扇面式墙体,寓意为“团结和互助”;下方为中国传统的建筑式样,拱门、磨砖带有园林式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布里留法工艺学校的创办人是李石曾,他是高阳县庞口人,其父为晚清重臣李鸿藻。李石曾与蔡元培等人于1915年6月在巴黎发起成立了“勤工俭学会”,其宗旨为“勤于做工、俭以求学,以进劳动者之智识”,这便是“勤工俭学”的由来。</p><p class="ql-block"> 学校旧址至今仍保留着建校之初的格局,坐北朝南的四方院落,现存平房11间,包括教室、实习工厂、蔡和森办公室宿舍、李石曾生平展室等。学生们在这里除了学习法语,还要学习豆腐制作工艺、实习制作铁器。</p><p class="ql-block"> 从1917年至1920年,布里留法工艺学校共举办三期,培养学生200余人,其中有70人赴法勤工俭学。1918年10月第二期的学员中,有一个以湖南学生为主的初级班,毛泽东曾专程到保定看望,班主任蔡和森,学生颜昌颐、王人达、孙发力、唐灵运等人,后来均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和著名领袖人物,为中国北方、为高阳留下了珍贵的红色印迹。</p><p class="ql-block"> 在伙房北侧,一棵大槐树苍翠蓊郁,是当年蔡和森和同学们亲手栽种的,尽管它曾遭受雷击,这是衍生的第二代枝桠,但依然枝繁叶茂,仿佛预示着蔡和森和他的战友们所从事的革命事业虽屡遭挫折却永葆青春,蒸蒸日上。</p><p class="ql-block">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它加快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几位主要成员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以及蔡和森、赵世炎、李富春、陈毅、聂荣臻、蔡畅、李潍汉、李立三、蔡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历程都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紧密相关,而布里留法工艺学校更是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对伟大的中国革命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老一辈留法革命家、将军诗人傅钟同志曾用这样诗句抒发当年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莘莘学子的报国壮志:布里巴黎,千载情炽,今日抒怀,用以励志。</p> <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参观学习,大家了解了每个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重温了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和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光辉历史。当年血与火的革命历史,一代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无数革命先辈燃烧激情与理想的探索,深深感染着每一名党员教师,从他们身上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永远激励着我们不畏艰险、永往直前。</p> 经验交流 <p class="ql-block">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着力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所有思政干部由衷感到思政工作重任在肩,需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感积极投身思政教育工作之中。</p> <p class="ql-block"> 作为思政干部,我们要努力提升自身政治素养,把握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p> 题外 学习中的我们 合作中的我们 <p class="ql-block">我们走在道路的两旁,一路走,一路芬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