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和摄影至少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记的那时,我的父亲刚出任地毯厂厂长,为了给同事和朋友作拍照留影,便特地向他小舅子借了一台海鸥牌4B型相机。尽管从当地的照相馆买回了几卷上海牌120胶卷,却犯了难—不知如何拍摄?幸亏有一位懂摄影的朋友才解了围。后来,勉勉强强拍完了一卷(记的是16张),不久便放弃了。那时摄影是有点难度的。如果不懂得对焦、测光、光圈和快门之间的关系是很难拍成功一张照(底)片的,出来的片子不是深深浅浅就是模糊不清。总的感觉:摄影并不象传说的那样是‘低能儿的玩意儿’。更为遗憾的是,那时能留下来照片几乎无存。</p> <p class="ql-block">80年代中后期,彩照开始流行起来。那时的国产相机也与时俱进,引入了国外相机的先进技术,尤其在测光方面。它让摄影者更方便把控。五彩斑斓的色彩让人们告别了照片只有黑白的时代。但一卷36张的柯达或富士,再加上冲洗到最后的相片,几乎要花消一个工薪族的三分之一的月薪收入。所以,那时拍摄彩照,总等到逢年过节,一张一张掂量着拍,深怕自己误拍了浪费胶卷。然后,就这样我还需搭乘公交车到市区才能够冲印。记得刚开始的时候,要隔天才能取件,不久市彩色摄影中心推出了2小时取件的业务,方便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当人们还在怀念那首《Hand In Hand》和98法国世界杯足球赛主题曲的时候,数码时代却不约而至,并大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胶片相机似乎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2011年,市面已看不到玩胶卷相机的人。那年我买了架尼康D7000,将胶片相机束之高阁。在以后日子里,无论同事的喜宴还是同学会上都留有D7000的身影,也留下了一张张的难忘瞬间。</p> <p class="ql-block">今天,有人说,数码最终能干掉胶片。然我不以为然。虽说数码产品无论手机还是相机以便捷和迎合性方面能满足绝大多数人对图像的要求,但胶片成像的优势方面是数码成像无法达到的,且数码的成像数据都是源于传统胶片的。尤其是,二者成像方面是不同介质之间的反应。直到现在 ,远景在胶片介质上投影成像,数码光电转化还难以企及(近中景也只是勉强达到胶片成像质量),正是胶片的这种优势,仍吸引着无数的摄影师为之执著。在美国,好莱坞仍有位数不少的导演坚持喜欢用胶片拍摄电影。随着胶片的复产,相信数码和传统胶片将长期并存。</p> <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由于数码摄影便捷性的特点以及AI、电脑,通信等技术的进步,也使得胶片摄影师们开始摒弃了传统暗房繁琐的冲洗流程,引入了电子扫描,使得从底片获取照片的过程简单方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