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得里亚海明珠一杜布罗夫尼克古城

Alina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位于克罗地亚南部的杜布罗夫尼克建于公元7世纪。杜布罗夫尼克依山傍海,风景优美,是欧洲中世纪建筑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座城市,有“城市博物馆”的美称,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城门的卫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城门上方的圣·布莱斯雕像,是由20世纪克罗地亚最伟大的雕刻家Ivan Mestrovic所雕刻的。</span></p><p class="ql-block">守护神圣·布莱斯的雕像在老城随处可见,他对杜布罗夫尼克的重要性如同圣马可(san marco,基督教《圣经》故事人物,威尼斯的护城神)对威尼斯一般重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派勒城门是杜布罗夫尼克的主要出入口之一,位于老城西部。外城门修建于1537年,是文艺复兴样式的拱门,上方有城市的保护神圣·布雷斯的雕像。之后通过一座三拱的石桥抵达内城门,内城门为1460年建造的哥特风格,和城墙直接相连,城门每晚都会上锁,钥匙被郑重的保存在皇宫的守卫室中。</span></p> <p class="ql-block">古城的平面图</p> <p class="ql-block">奥诺夫里奥喷泉(the Fountain of Onovlio)位于普拉察大街始端,由那不勒斯(Naples,意大利南部城市)建筑师奥诺夫里奥(Onoferio)建造于1438年。喷泉为圆顶多边形两层结构,上层是精美的雕塑,1667年大地震时被毁,只剩下16个面具雕塑装饰的出水口。喷泉位于入城的必经之处,是当时城市的饮用水供应系统。水源来自距杜布罗夫尼克12千米的里耶卡小镇(Rijeka),通过覆盖沟渠引渡到这里。</p> <p class="ql-block">长期以来这里形成了一种习俗:进城的人都要在此洗手,以避免将“厄运”带入城里。现今的这里永远都坐满了歇脚的游人。</p> <p class="ql-block">拥有16面具雕刻的出水口水池,这是从中世纪至今依然在使用的供水系统,这些水都能直饮的。</p> <p class="ql-block">圣斯帕斯教堂(St. Spas Church)是一座文艺复兴风格的天主教堂,也被称圣救世主教堂,建成于1528年,为纪念在16世纪20年代的地震中遇难的人们而建。据说在兴建时,全城的女性无论贵族还是贫民都参与其中。她们搬运石块,捐出牛奶和鸡蛋掺入石灰浆中,从而使教堂特别的坚固。发生在1667年的大地震,虽然导致了全城3/4的建筑坍塌,但此教堂却完好无损。</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紧挨着城墙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圣方济修道院的外墙上有一块突出的石头,上面还有雕塑,据说贴着墙能平稳的站在上面,那么就能一生平安,这位先生做到了,我看到了,那我们大家都能平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圣方济会修道院位于老城西边,始建于1317年,是杜布罗夫尼克珍贵的文化、艺术和历史遗产,回廊里精雕细琢的石头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span></p> <p class="ql-block">大门上方圣殇场面的雕刻完成于1498年。圣母伶子的造型带有哥特式的刚毅,裙子的皱褶又透出文艺复兴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这里似乎原本是达官显贵Gucetic Gozze宅邸,这个家族的墓竟然放在外廊的墙上(二位游客的上方),实在是太奇怪的风俗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座落在修道院内 一 欧洲最古老的中世纪药房,现己成了座药房博物馆,至今还在使用。</span></p> <p class="ql-block">院内一片绿色,连拱式柱廊和教堂混合着罗马和拜占庭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里的柱廊,连接着图书馆与药房。</p> <p class="ql-block">圣方济会修道院图书馆藏有30,000 卷图书和22件羊皮纸手抄卷以及1500份极具价值的手写文献。修道院的展品包括一件15世纪镀银的十字架和银质香炉,以及一件18世纪的来自耶路撒冷的耶稣受难像,还有贝马尔丁·古采蒂奇于1541年写下的印刷精美的《殉教史》。</p> <p class="ql-block">普拉察大街是杜布罗夫尼克老城的主干道,从派勒城门一直延伸至另一端(建于1902年)的普罗切城门(Ploce Gate),全长292米。街道最初由红砖铺就,1901年改铺石灰岩。因年代久远,路面被踩踏磨光而散发着温柔的光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小广场上的音乐家塑像,鼻子被人摸得铮亮。</span></p> <p class="ql-block">圣·布莱斯教堂(St Blaise Church)为巴罗克风格,是拉古萨人为纪念其守护神而建,1667年曾遭地震破坏,于1715年再建。这是一座最让当地人起敬的教堂,其祭坛上的圣布莱斯雕像不仅躲过了地震和1706年的大火,使拉古萨人更加深信圣布莱斯是城市的守护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夜幕下的</span>圣·布莱斯教<span style="color:rgb(0, 0, 0);">堂</span></p> <p class="ql-block">奥兰多石柱(Orlando Column)是杜布罗夫尼克最美丽的艺术作品之一,人物有些呆萌,建于15世纪,矗立在斯庞扎宫和圣布莱斯教堂之间的中央广场上。600年来,一直都是城市的自由与独立的象征。雕塑人物是中世纪最著名的骑士罗兰(Roland,?—778,扑克牌中方块J的原型,查理大帝麾下12崇高圣骑士之首,法国诗史《罗兰之歌》即颂此人,经过文艺复兴时期的过度加工,他成了不畏强暴勇者的代名词)。</p> <p class="ql-block">斯庞扎宫(Sponza Palace)是少数在1667年大地震中幸存的建筑之一。建造始于1516年,建筑融合了哥特和文艺复兴风格,由拉古萨共和国首席建筑师米利切维奇(Paskoje Milicevic)主持设计,并实现了多种风格和谐相融的建筑格局。一楼为文艺复兴式敞廊,矩形内庭环绕连拱柱廊;二楼是威尼斯歌德式花窗;三楼则为晚期文艺复兴式的小窗式的直立窗户;外墙壁龛内有圣布莱斯的雕像,墙身刻着商人的信条:“我们禁止欺骗,当我们称重时,上帝在一旁看着我们”。</p> <p class="ql-block">斯庞扎宫也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国家档案馆之一(圆顶建筑国家档案馆),馆藏12世纪到共和国时期,以及19至20世纪的文献,包括7万卷手稿、10万本书籍和文件,特别有价值的是一些法律文献,如1272年的国家档案,记录当时商船、货物和旅客的资料。</p> <p class="ql-block">主教宫(Rector’s Palace),是一座哥特+文艺复兴风格的宫殿,于15世纪末为新当选的拉古萨大主教而建,后又历经多次重建,包括主教的办公室、卧室、大礼堂、管理机构和一个地牢等。</p> <p class="ql-block">美仑美奂的石柱,每根石柱雕琢着不一样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宫殿在历史上也曾是“共和国”政府的所在地,现为文化历史博物馆,内部保存着拉古萨贵族的家具、画像和纹章盾徽等,收藏有古代大师的画作和共和国时期的钱币、城市大门钥匙以及其他珍贵藏品,向人们展现这座城市的光辉历史。在夏季,这里还经常举办音乐会。宫殿中庭内的巴洛克式楼梯是18世纪重建时加上的。</p> <p class="ql-block">宫殿中还有一尊富有的船主和慈善家米霍·普拉卡特(Miho Pracat)的雕像(这是根据参议院1683年的决定而立)。他在城市经济遇到极度困难的时候捐献了大量财物,这在共和国存续的1,000年当中,他是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平民。</p> <p class="ql-block">杜布罗夫尼克大教堂(Dubrovnik Cathedral,也称圣母升天大教堂),建筑外观极为宏伟,很远就能看见它那高耸的圆顶,是城市的地标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耶稣会士楼梯,是一座巴洛克风格的楼梯,由罗马建筑师彼得·帕萨拉夸(Peter Passalacqua)设计,是通往拉古萨第一所大学和耶稣会教堂的必经之梯,气派壮观。耶稣会教堂矗立在大台阶尽头的广场上,尽管外表有一些沧桑,但其内部却是出人意料的精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古城的黄昏</span></p> <p class="ql-block">一群年轻人躺在大街上,行为艺术?还是依恋古城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这座城市仿佛有一种迷人的生命力一般,流淌在它的大街小巷之中,令人沉醉。</p> <p class="ql-block">钟塔(BellTower)建于1444年,高约31米,主要用于召集会议、发出火灾警报和其他危险信息警示等。作为古城的地标之一,与圣方济会修道院的钟塔东西呼应。钟塔上的圆球代表月亮的盈亏,下面两个蓝色方块里用罗马和阿拉伯数字表示时间;顶部有两个手持锤子的小铜人,被人们称之为杜布罗夫尼克的双胞胎“马罗”和“巴罗”(Maro & Baro),整点时分“他俩”敲钟报时(原本的小铜人现被放置于斯庞扎宫,钟塔上现为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已是午夜11点钟,城门己关了,显然这些游客和我们一样,都是住在古城里的。住在古城里是种奢侈,房价贵还难订到房,我们三个人还分别住了不同的民宿,价格比住在城墙外的五星级酒店都贵,但能住在中世纪的房子里是吸引我们的最大亮点!</p> <p class="ql-block">杜布罗夫尼克钟楼中世纪的建筑、在老城中的制高点。即便如今,沿着城墙走一圈、每每看其斑驳的身体,总是感味时光!</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老城之中,丝毫感觉不到杜布罗夫尼克曾经的创伤,所有的古迹都好像在悠长的岁月中一直被宠溺着,婷婷玉立地等候着人们的赞叹。</p> <p class="ql-block">很精致的古城,中世纪曾经与海洋城市国家威尼斯竞争。城内建筑很有特点。特别喜欢的是,常常一个拐角、就有小小的咖啡店、几把椅子、就是情调。</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小巷里都摆上了餐桌,准备接待游荡了一天的游客。</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老城里的酒店</font></h3> <p class="ql-block">主街鳞次栉比的店铺身后那条条细窄陡峭的老街,200多级台阶,让人望而生畏。</p> <p class="ql-block">在中世纪,生活在老城中的人分为贵族、有产阶级和贫民三个等级,越穷的人住得越高,也就意味着必须每天在老街中爬上爬下。</p> <p class="ql-block">意大利语与威尼斯方言成为了拉古萨共和国文化和贸易的重要语言,从1472年到共和国灭亡,意大利语取代了拉丁语成为拉古萨的官方语言;同时,由于与附近和平共处的斯拉夫民族交流增多,并且受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化的熏陶,拉古萨成为了克罗地亚文学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古城建在一块突出海面的巨大岩石上,既是“悬崖上的城市”,也被称为“亚得里亚海的明珠”,巴洛克风格的教堂之间穿插着绿色百叶窗的房屋,中世纪的城墙环绕在四周,你不难想象杜布罗夫尼克获此美誉的缘由。</p> <p class="ql-block">站在与杜布古城隔海相望的Lovrijenac堡垒之上,俯瞰着被夕阳覆盖的油画般的杜布罗夫尼克古城,最美的画面永远定格在了记忆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杜布罗夫尼克城墙,世界十大古老城墙之一,中世纪时期最伟大的防䘖系统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从大门口的地方拾着台阶登上了城墙,古城规定城墙上逆时针方向前行。</p> <p class="ql-block">城墙的右侧是古城</p> <p class="ql-block">城墙是杜布罗夫尼克古城精华之一,它堪称世界上最好的城墙,也是这座城市成名的主要原因。</p> <p class="ql-block">在城墙上看普拉察大街窄的像条巷子</p> <p class="ql-block">老城被保存完好的花岗岩高大城墙包围着,每隔不远就有一座碉堡,城墙外有护城河围绕。</p> <p class="ql-block">在漫长的岁月中,坚固的城墙和堡垒共帮拉古斯抵御过7次围攻,而最近一次就发生在1991年南斯拉夫人民军长达7个月的围攻与炮击,导致杜布罗夫尼克老城一度在世界遗产名录上消失。</p> <p class="ql-block">在城墙上发现浅色屋顶的都是教堂或修道院,红色的是住宅。</p> <p class="ql-block">在这座城市里先后涌现出弗朗科·萨凯蒂(Franco Sacchetti,1332—1400,诗人)、伊万·斯托扬诺维奇(Ivan Stojanovic ,1829—1900,作家)等一批知名诗人、作家、语言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翻译家、科学家、外交官、画家、音乐家、歌手、演员以及奥运金牌得主等,真可谓是“地杰人灵”啊!</p> <p class="ql-block">站在城墙上才知道圣方济会修道院的建筑呈方形,中间是个庭院,图书馆与药房分别占据了二边,高高的塔楼让人一眼就能看到!</p> <p class="ql-block">石砌的城墙也成为游览杜布罗夫尼克的最重要景点之一,它是欧洲最大最完整的复杂结构城墙,保护了古城五个世纪的平安与繁荣。</p> <p class="ql-block">杜布罗夫尼克在一些著名的电影和戏剧中时常被提及,《海底两万里》是迈克尔·凯恩(Michael Caine,1933—)主演的电影,其中一个角色就提到了:梦到自己是来自杜布罗夫尼克的小精灵。</p> <p class="ql-block">炮台上在拍电影,看演员的穿着应该是古装剧。</p> <p class="ql-block">1992年,这里曾经被南联盟炮火狂轰滥炸,几近毁灭,到处能见到战争给这座古城留下的创伤!</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热门科幻剧《冰与火之歌》君临城的取景地,来到这里处处都可以看见剧中的场景,仿佛回到了中世纪,真是太震撼了</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古城在这里尽收眼底,老城真是红白组成的世界,静谧、安逸。</font></h3> <p class="ql-block">这个红瓦方形建筑是所学校,小小的古城里所有的社会功很齐全。</p> <p class="ql-block">杜布罗夫尼克的标志就是那绕城超过3公里的城墙了。朝向陆地一侧的城墙大约有四到六米厚,而朝向大海一侧的则要薄的多。而城墙上的炮塔系统则是用来保卫脆弱的城市的。</p> <p class="ql-block">城墙上有多处出口,供人们随意上下。</p> <p class="ql-block">站在城墙上,俯瞰老城和波光粼粼的亚得里亚海,看着老城的连绵红瓦,不得不感叹:绝美之地,绝美之海。</p> <p class="ql-block">在古城内未走到的地方,在城墙上走到了。</p> <p class="ql-block">我独自一人顶着灼热的阳光,漫步在城墙上,享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几乎每走一步都要举起相机,让美景成为永恒记忆!</p> <p class="ql-block">在城牆上行了一圈,城墙上規定是要逆時钟方向行的,这一圈花了近4个小时,沿途風景实在是太美了!</p> <p class="ql-block">城墙外有块突出的岩石,人们尽然想到利用这块岩石当沙滩,其实古城外就有非常好的沙滩,可能是这里比较特别,所以修建了一条从城墙到岩石上的陡峭台阶,我没有下去感受一下新奇,有点遗憾!</p> <p class="ql-block">站在城墙上,看着那些浪漫的跳海,我都揪着心,在突出的岩石上往下跳,万一触礁呢?</p> <p class="ql-block">和所有精致的古城一样,漫步其间会让你瞬间沦陷于它的美丽之中。</p> <p class="ql-block">城墙就如蜿蜒伸展在缓坡之上的“小长城”</p> <p class="ql-block">港口处的一段城墙很平坦,地势也较低。</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历史上许多塞法迪犹太人被吸引到杜布罗夫尼克这座历史上的大海港来。1544年5月,满载葡萄牙难民的船只进入海港。而另一位杜布罗夫尼克的仰慕者——乔治·萧伯纳在1929年访问这座城市时说:“如果你想看到天堂到底是什么样子,那么去杜布罗夫尼克吧!”</font></h3> <p class="ql-block">这里的自然与人文都透着欢快惬意的地中海气息,金色的阳光下蔚蓝的大海,桅杆林立深邃诱人的港湾,白色的邮轮和鳞次栉比的红顶建筑,蜿蜒伸展在缓坡之上的“小长城”,一一呈现在眼前,令人美不胜收,意犹未尽……</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杜布罗夫尼克同样也在一些著名的电影和戏剧中被提及,在迈克尔·凯恩主演的电影《海底两万里》中,其中一个角色就提到了自己梦到来自杜布罗夫尼克的小精灵。<br>伊万·贡杜利奇这位17世纪的克罗地亚作家,在他的诗作《奥斯曼》中预言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崩溃。</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圣劳伦斯堡,矗立在老城西面城门外,高出海面37米,有如卫士般从海陆兩方面守卫着杜布罗夫尼克的二个入口。11世纪威尼斯人曾经试图在相同位置建造自己的堡垒,这样便可将杜布罗夫尼克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但是杜布罗夫尼克的子民决定捍卫自己的领土。当地的人民仅用三个月的时间便建起了堡垒,并在以后的时间不断的加固。当威尼斯人携带建造堡垒所需的全部材料乘船抵达的时候,只好无功而返。堡垒朝向海面的城墙有十二米厚,面向城内的部分只有60厘米。堡垒的城门上用当地语言写着"用任何珠宝也换不来自由"。</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圣劳伦斯堡内部也被用作戏台,在这里上演的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已经成为杜布罗夫尼克夏季盛典标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每年一度的杜布罗夫尼克夏季艺术节是一场持续45天的文化盛会, 包括现场表演、音乐会和嘉年华,在2007年,这项节日被与全球贸易领导人俱乐部进行合作的编委会授予国际金质奖杯。</span></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整个要塞静静耸立在海埂上,三面环绕着湛蓝的亚得里亚海,从7世纪起就矗立在这里,被认为是中世纪时期最伟大的防御系统之一,从未被敌军破坏过</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坚固的花岗岩城墙</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剧组在这取景拍摄,不知道是拍电影还是电视剧,但一定是古装历史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亚得里亚海边精致的餐厅,临窗观景的位子早就没有了,只能露天餐了。</span></p> <p class="ql-block">黄昏夕阳西下,座在海边感受着微醺的海风,看着在港湾微微摇晃的游艇,品着美味的海鲜,回味着白天的精彩,脚下还有各种被海的味道吸引过来的猫咪在游荡,有的还会卖萌讨食,我和秦姐沉浸在这一氛围中,久久不舍离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到古城必须要乘一下揽车从空中俯瞰一下亚德里亚明珠</span></p> <p class="ql-block">乘坐缆车在4分钟之内到达Mount Srd山顶的最高处,在古城上空360度观光整个杜布罗夫尼克和海岸线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大美杜布罗夫尼克,轻易就把心遗落在亚德里亚海万顷碧波和美轮美奂的地球天堂中……</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亚得里亚海上的明珠,被一圈城墙包围了起来,里面的老建筑就是露天的博物馆。</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拜伦笔下的亚得里亚海明珠,萧伯纳笔下的人间天堂,是真的美,不过一定要天气好!</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沿着山坡一排排红瓦小房等古欧洲建筑夹杂着高大的旅馆,五光十色,犹如一串串小珠。这些古建筑具有罗马风格、哥特风格、文艺复兴风格和巴罗克风格,风格迥异。街道和街灯的式样也是中世纪的,是欧洲中世纪建筑保存较完好的一个城市。每到中午12时和晚6时,城堡内36间教堂的钟声齐鸣,钟声回落在古城堡内外,悠扬悦耳。</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我们入住在老城内的酒店,小巧精致温馨。这些建筑都己有500年以上的历史,早餐在酒店外的小巷里,沿墙摆上小桌小椅就是露天餐厅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酒店座落在窄窄的小巷中,尽管房间都是现代装饰,但还是能感受到远古的韵味,石头楼梯的裂痕,窄小的空间,小巷当餐厅,感觉还美美的,因为享受到了500年前的时光!</span></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拉帕德湾是位于杜布罗夫尼克的一处海湾,海湾内有大型酒店,酒吧,餐馆,散步休闲区域,儿童乐园,拥有杜布罗夫尼克最大的海滩拉帕德海滩</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从意大利驶来的游轮停泊在此</span></p> <p class="ql-block">英国著名剧作家萧伯纳曾经到访过这座城市,对这座城市,他给予了这样高的评价:“如果你想看到天堂到底是什么样子,那么去杜布罗夫尼克吧!” 当我们来到杜布罗夫尼克时,着实感受了一下天堂是什么样子。</p> <p class="ql-block">杜布罗夫尼克(Dubrovnik,古名拉古萨,Ragusa,现名是在1918年奥匈帝国(Austro-Hungarian Empire,1867—1918)崩溃之后,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官方承认并授权通过的)。面积364平方千米,坐落于克罗地亚南端风景绮丽、气候宜人的达尔马提亚海岸南部的石灰岩半岛上,具有中世纪古城风貌,是克罗地亚东南部港口城市,也是奈雷特瓦县首府,人口为28,428(202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