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丰县“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宣讲活动系列37

云和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i>中共永丰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中心</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i>永丰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背景音乐 《红军阿哥慢慢走》</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第二编 实事求是闯新路</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i>【红色永丰印记】</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i> 龙冈保卫战英雄写真</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文/肖友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星移斗转,日月如梭。历史的匆匆脚步,并没有让我们忘记近90年前那个发生江西永丰的红色故事!今天让我们怀着对革命先烈无比崇敬的心情实地探访这段壮烈而又光荣的历史。当我们来到永丰南端的边陲小镇龙冈,便会发现龙冈圩镇的入口处右侧有一座小山,形似秤砣,当地群众称之为秤砣寨。秤砣寨的山腰处有一座纪念亭,略带几分古色;山顶处有一座高大的纪念碑,碑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垂直镌刻着“革命烈士纪念塔”和“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千古”两行文字,显得苍劲有力!这亭这碑这字告诉人们,革命战争年代这里发生过战斗,牺牲了红军战士!此情此景,不知不觉把人带回到那枪炮轰鸣,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span></p> <p class="ql-block"><b>第五次反“围剿”秤砣寨阻击战遗址</b></p> <p class="ql-block"><b>龙冈畲族乡秤砣寨阻击战烈士纪念碑</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3年3月,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的第四次“围剿”遭到失败,同年9月因不甘心失败,蒋介石又调集100万兵力,200架飞机,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其中以50万兵力,重点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3年底,新干苏区被敌人攻陷,接着,国民党军进入永丰苏区。为了阻止、扼制国民党军进入赣南苏区,1934年1月,根据中央和省委的指示中共龙冈县委和龙冈县苏维埃政府(1933年8月永丰瑶岭以南单独成立龙冈县),发动全县军民,在沙溪、上固、龙冈等地建筑堡垒。由于龙冈地势险要,秤砣寨又是一座天然屏障,其右侧是悬崖峭壁,龙冈河(即孤江)水从峭壁下急流而过。在此处构筑碉堡,对阻击敌人进攻龙冈十分有利。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集中了大量人力、物力在秤砣寨修建地堡。县委书记 罗国卓带领全县千余民工日夜奋战,经过一个月的紧张施工,建成了这座地堡。这座地堡建造得十分巧妙。山底下挖出一个大洞,里面可容纳100多人,并可储存武器、弹药和食品。该地洞深30米,分上中下3层,山顶和洞底之间挖有楼梯形通道,以便人员上下,运送弹药食品,但地面通道口非常隐蔽,陌生人一般难以找到;从山顶到洞内插有节已打通的竹筒,寨上的值勤红军拍打几下,下面的人员便知有情况;地堡内部和山腰处的三层壕沟,均用松木进行加固;壕沟前沿阵地埋有大量竹钉。山底靠近河边有一秘密进出口,要划船涉水才能进入地堡。这座地堡的设计和建造,充分体现了龙冈苏区干部和群众的聪明和智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4年4月21日,中央苏区南大门会昌筠门岭失守,北大门广昌苦战18天,红军伤亡高达5500人,也于4月28日失守,致使南北门户洞开。此时人们的视线都集中关注着西北大门龙冈的命运。《红色中华》报通栏标题发出号召:“西方战线要拼死决战,不让敌人占领我们的龙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4月30日,国民党军薛岳部第92、93、99师进犯龙冈。第99师派590团团副黄鹤率领侦探三队、步兵四连、迫击炮一连、机关枪一排,先向龙冈攻击前进。在紧急形势下,红军西方军总指挥部派出龙冈独立2团2营第6连147名指战员带着大量子弹、步枪、手枪、手榴弹和当地群众提供的够用一个多星期的粮油和蔬菜进驻地堡,进行秘密守备。就在当天,战斗打响了!地堡里的147名红军指战员,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战斗,他们以猛烈的火力,顽强的斗志,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冲锋。当时有一批又一批的敌人因踩到竹钉纷纷倒下,再也无法爬起来了。敌人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也无法越过火力网进入龙冈。他们凭借自己的武器优势,用机枪扫,炮弹轰,妄图拔除秤砣寨堡垒。但是,面对如此坚固的堡垒,均一时无法奏效。战斗进行到当天下午,敌人无奈只好暂停进攻,接着伴随而来的是死一般的沉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突然,山下传来了敌人的喊话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红军战士们!你们下来缴枪吧,幸福牌香烟好香啊!”。显然,敌人是在进行攻心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白军兄弟们!你们上来缴枪吧!50块光洋一支枪!在苏区讨老婆不要钱啰!”红军战士不无幽默地回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激烈的战斗持续到第二天。5月1日,剧烈的鏖战又持续了半天,下午敌人增加炮火,硝烟弥漫龙冈上空。由于敌人炮火太猛,为保存实力,参战的其他西方军指战员纷纷向兴国转移,唯有地堡里147名钢铁战士,独自作战。黄昏时分,地堡进出口处被敌人发现,红军的战壕多处被炸塌,敌人用猛烈的火力射击并封锁了出口,战士伤亡很大, 战斗对红军十分不利。在此情形下,连指导员方国珍、连长王成为和副连长李继坚一面坚持战斗,一面组织战士突围。但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红六连除冲出7名战士外,从指导员、连长到战士共140人,与阵地共存亡,最后全部英勇壮烈牺牲,写下了可歌可泣、永垂不朽的壮丽诗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虽然敌众我寡退守兴国, 然而敌伤亡亦严重,据红军抓获一俘虏兵供认:“第99师进攻龙冈时,伤亡四、五百人,阵亡团长一,连长二,伤营长二,师长亦受重伤”。薛岳编的《剿匪纪实》也承认:“匪军独立二团以一部死守龙冈圩之北端堡垒,激战竟日,仍坚固异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战斗失败后,龙冈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龙冈镇,被敌人占领。国民党军侵占龙冈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火光持续了三天三夜,所烧民房达数十栋。龙冈人民遭受了一次空前的浩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龙冈保卫战虽然失败了,但龙冈人民顽强抵抗的英勇精神犹在。这场战斗充分体现了红军指战员为了革命成功不怕牺牲,英勇无畏,拼搏献身的革命英雄气慨,表现出指战员对革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龙冈保卫战也昭示着我们,一支革命的队伍始终要有坚定的信仰,在面对强大敌人和巨大困难时,要敢于面对,绝不能屈服!失败是暂时的,是难免的,只要我们坚持,就一定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帮助龙冈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现在龙冈镇面貌已焕然一新。为了纪念在秤砣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县委县政府拨款在此修建了纪念碑亭,碑亭巍峨壮观,远远望去就像矗立的历史丰碑,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span></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本文主要参考资料:</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中国共产党江西省永丰县历史第一卷(1926-1949)》(冯都主撰, 中共党史出版社,2019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 《永丰英烈》( 熊长耕主编,1995年5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3.《永丰县60处红色景点解读》(冯都 编)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4. 《龙冈秤砣寨保卫战》(袁飞贤)。</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缅怀永丰英豪】</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编者按】刘辉山(1909年—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江西省永丰县三坊乡宗溪村人。1927年参加当地农民协会,同年参加本地游击队。1930年编入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公安警卫师师长、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刘辉山长期在毛主席身边工作,毛主席逝世后,他写了一篇怀念毛主席的文章《毛主席和警卫战士同甘苦》,读了很受教育,是一篇传承红色基因和廉洁文化教育的好教材。</span></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毛主席和警卫战士同甘苦</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刘辉山</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是红军老战士,毛主席逝世了,我的心情万分悲痛。缅怀跟随毛主席四十六年的战斗岁月,回忆毛主席对警卫战士的亲切教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一桩桩,一件件的往事又浮现在眼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九三〇年,我从井冈山入伍的那一天起,就来到毛主席身边,为毛主席站岗放哨。一九三一年,在一次士兵大会上,毛主席亲自给我们讲《古田会议决议》,教导我们,红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官兵平等,官长不打人、不骂人。我们这些新兵,听到毛主席的讲话,都高兴得不得了。毛主席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毛主席和我们一样穿草鞋、打绑带。一九三四年十月,毛主席率领我们长征。不论是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毛主席总和我们一起行军,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在遵义开会时,为了庆祝批判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胜利,大家在一起会餐。毛主席因为有事来晚了,没有菜了,就端起一碗饭,不声不响地吃起来。在长征的路上,毛主席一直走在队伍的前面,很少骑马,经常把马让给生病或体弱的战士骑。没有粮食,毛主席同我们一样吃野菜、树皮、草根。过草地时,毛主席身体不太好,同志们劝他坐担架,他始终不坐,坚持走了七天七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陕北根据地,由于日寇、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生活极其艰苦。有时连小米都没有了,毛主席就和我们一样吃黑豆子,吃苦菜。艰苦的生活没有吓倒共产党人。毛主席教育大家要自力更生,战胜困难,号召我们开展大生产运动。当时,我们自己动手开荒种地,种菜养猪,纺线织布。我们把羊毛纺成线,织成布,做成“呢子”衣服,送给毛主席,毛主席很高兴。由于我们执行了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指示,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就做到了有粮食吃,有衣穿,打破了敌人的封锁,改变了困难局面。每年年底,我们把军队训练的成绩表和自己生产的东西进行展览,毛主席都亲自来看,并和我们一起会餐,毛主席高兴地说,吃着自己生产的东西,感到格外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毛主席和我们同甘苦,也要求自己的子女和战士过一样的生活。一九四六年,毛主席的大儿子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毛主席对他说,外国的大学你是毕业了,但是中国的大学还没有毕业,中国的大学是劳动大学,你必须到劳动人民中去补课,向工农群众学习,到劳动中去锻炼。毛岸英背上一袋小米,到农民中去了。毛岸英劳动回来后,除了工作以外,毛主席还要求他参加战士们的早出操、晚点名,并且和战士一起听课。毛岸英很听话,每次都是提前就到了。大家都很喜欢他,叫他和干部一块吃饭;毛主席发现了,一定叫他和战士一块吃,决不允许他享受任何特殊的待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了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一九四七年三月,毛主席率</span></p> <p class="ql-block"><b>毛岸英</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领我们转战陕北。晚上,毛主席和我们一起爬山涉水,徒步行军指挥作战,白天也很少休息,继续工作。一天晚上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刮着大风,下着大雨,道路泥泞难走。在翻一座大山时,战士们要扶着毛主席,他不让扶,坚持自己爬山。战士给他雨衣,他坚持不穿,并说,大家都一样,都淋着,我为什么要穿呢!毛主席就是这样和我们同甘苦,共患难,给我们极大的教育,提高了我们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勇往直前的勇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毛主席十分关心我们警卫部队的建设,十分关怀我们警卫战士的成长进步。在延安,毛主席经常来到警卫战士中间和我们亲切交谈,问战士一天一夜站几个钟头的岗,累不累,上不上课,出不出操,生活怎么样?战士听到这些无微不至的关怀,非常感动,都表示一定要听毛主席的话,很好地完成警卫任务。每年我们开纪念中央教导大队成立大会时,毛主席都亲自参加,给我们作指示。一九四七年八月间,我们在阎家茆召开欢迎从太行来的新兵大会,当时毛主席正在写《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我们考虑毛主席工作那么忙,还离我们十几里路就想请周副主席(周恩来同志当时是党中央副主席)参加我们的大会。毛主席知道了,说,好啊,我也去!当毛主席来到会场时,新战士看到毛主席穿着补着补丁的衣服,露着脚的鞋,都不敢相信这是毛主席。有的战士拿出毛主席的照片一对照,啊!这真是我们日夜想念的毛主席呀!大家立即高兴起来,会场一片欢腾。毛主席在这次会上对我们讲,你们要好好学习,要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学了文化,人就聪</span></p> <p class="ql-block"><b>毛主席转战陕北途中</b></p> <p class="ql-block"><b>任中央警备团团长时的刘辉山</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明,就会懂很多革命道理。会后,毛主席和我们一起吃饭。战士们听了毛主席的教导,情绪非常高涨,大家努力学习。没有笔和纸,就用沙盘当纸,小木棍当笔,写了擦,擦了又写,反复练习。战士们都说:我们要学好文化,多懂革命道理,练好兵,打好仗,跟着毛主席夺取全国胜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毛主席对我们警卫战士的亲切关怀是千言万语也说不完的。我们在毛主席身边所感受的一切,是继续革命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毛主席的遗志,把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主编 兰冬生 王素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撰稿 肖友世 刘新民(供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图片 曾健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编辑 刘云和</b></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