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年,再次走进锡伯古城,感受锡伯族文化的魅力。

厚德载物

<p class="ql-block">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每个民族都是伟大的。每个民族都在用不同的存在方式、不凡的成长足迹、不寻常的发展经历来表述“伟大”这个词汇,谱写着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锡伯族亦然,锡伯族作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以其忠勇而著称华夏,以其智慧饮誉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全世界最大的锡伯族文化主题景区锡伯古城</span>景区位于全国唯一的锡伯自治县——新疆伊犁察布查尔,濒临美丽的伊犁河,项目占地2000余亩,总投资9.8亿元。</p> <p class="ql-block">乾隆二十九年,清政府因西部防务空虚,从盛京,也就是今天的沈阳,抽调千名20岁至40岁,身强力壮、善于骑射的锡伯族官兵,携带家眷,远戍西陲。1764年农历四月十八,锡伯族官兵1000和家属共4000余人前往伊犁戍边。经万里长途,艰难跋涉,走了一年四个月来到新疆伊犁察布查尔自治县。</p> <p class="ql-block">锡伯人于农历四月十八开始踏上漫漫西迁路。当时指定的行军路线是“由塞外行走”,即从辽宁西部经今天的内蒙古、蒙古国以及新疆北部,到达伊犁,全程是5000多公里。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支队伍奉国家之命,拜别故土,经蒙古前往新疆伊犁,过荒漠、翻雪山、越天险、战疾寒,饱经艰辛与磨难,万里西迁。</p> <p class="ql-block">他们战风沙,抗洪水,忍饥挨饿,艰苦跋涉一年多时间,于1765年8月分别抵达伊犁惠远境内。</p> <p class="ql-block">到达目的地,人口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增加了,由原来的4000多人变成了5000多。原因是路途上降生350余婴儿和偷偷跟随大部队而来405人。</p> <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原本给了3年的期限,而锡伯族军队只用了一年零四个月就到达伊犁,除去在乌里雅苏台(在今蒙古国境内)为过寒冬驻扎的7个月和在北疆因洪水被困的2个月,实际行军时间只有7个月。尽管路途艰险,锡伯人却圆满完成了任务。</p> <p class="ql-block">这个带领军民凿渠屯田有功,奉诏赴京,受到皇帝嘉奖的英雄图伯特,就是当年追随父亲跟在在大部队后面行走的人,当时只有10岁。</p> <p class="ql-block">他们屯兵操练,在数次平叛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维护了祖国统一和边疆安宁。他们开渠拓荒,肥沃了万顷良田。</p> <p class="ql-block">与史书上记载的屡次发生过的民族大迁徙不同,这次西迁不是为了寻求更好的生存空间,而是为了祖国的统一、为了祖国边疆的稳定。锡伯族的西迁之行,可歌可泣,可敬可叹。</p> <p class="ql-block">200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申报的锡伯族西迁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成为锡伯族的西迁节,也称“四一八节”、怀亲节。</p> <p class="ql-block">锡伯族在抵御外侵、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历史赋予了这座古城特有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屯垦戍边创伟业,西迁壮举万古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