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们知道西昌市是中国最著名的航天城,几乎每一次航天发射都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有关。西昌是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属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素有小“春城”之称,冬暖夏凉、四季如春。西昌旅游资源丰富,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川滇旅游黄金线上的重要节点。境内及周边有邛海-泸山、邛海国家湿地公园、螺髻山、泸沽湖、灵山寺、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等旅游名胜地。西昌还是全国粮食大县、全国生猪大县,中国洋葱之乡、中国花木之乡、中国冬草莓之乡,是举世闻名的太阳城、月亮城、航天城,是“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p><p class="ql-block">前往泸沽湖旅途中在西昌停靠了小半天,参观了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凉山彝族在1956年结束奴隶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可谓一步跨千年,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以奴隶制题材为主题的博物馆,有机会参观,实属不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该博物馆背靠青山,面临邛海,地理位置很好。</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全称为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左边是彝文文字。</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前是一个广场,面朝邛海。</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前的雕塑,是一个手持牛角号的彝族勇士,似乎能听到响彻云霄的号声——奴隶们!起来!</p> <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凉山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也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据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栖息繁衍。至汉代在此设越 郡以来(有一个字打不出,抱歉!),历代中央政府都设吏管治,凉山也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凉山辖17个县市,有14个世居民族。</p> <p class="ql-block">彝族有自源性文字,这是写在家畜骨骼上的文字,从形状上看是肋骨。</p> <p class="ql-block">彝族拥有自源性文字,据统计,各地古彝文单字近万,而且具备象形、会意、指示、表意、假借、表音等“六书”的创字结构。彝族文字创制年代没有准确史料予以记载,但是根据其字型特点(没有受汉字及</p><p class="ql-block">等其它民族文字的影响)来判断,一般认为,应该是在中原汉字文化进入西南地区之前,就已经在成熟运用了,所以汉代成字说较为可信。凉山古彝文计8千多字,1982年国务院从中选了819个彝文字,作为全国统一的规范性彝文字。</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彝文书写用笔,都是就地取材,有杉木笔、鹰翔管笔。</p> <p class="ql-block">竹简。</p> <p class="ql-block">中国彝族的族源</p><p class="ql-block">根据人类基因图谱和考古材料,发现中国彝族源于早期生活在甘青草原一带的古羌人,受气候的变化和影响,早期古羌人一部分逐步随着民族迁徙走廊南下,一部分为了适应西南山地的生活选择了游耕生产,生活方式,并于当地土著民族融合,成为现代彝族的早期先民。</p> <p class="ql-block">石器时代的生活用具。</p> <p class="ql-block">夷,是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称呼。《史记》中有西南夷列传。</p> <p class="ql-block">彝族实行火葬,火葬罐。</p> <p class="ql-block">彝族早期先民有六个部落,分别是武、乍、糯、恒、布、默,史称六组分支,迁入凉山的是糯、恒部落,也就是凉山俗称的古恒、曲涅部落,这两大部落是现金凉山彝族的最早祖先。</p> <p class="ql-block">奴隶社会的出现</p><p class="ql-block">根据史料记载,约2千年前,随着彝族先民迁徙进入,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也就开始了,彝族民间史籍《勒俄特依》记载“带着奴婢过江”,汉文史书也有类似的记述。</p> <p class="ql-block">《勒俄特依》:带着奴婢渡江</p> <p class="ql-block">汉文史籍记载,彝族少数民族已经实行奴隶制。</p> <p class="ql-block">公元7-10世纪,唐、吐蕃、南诏政权兴起一时,凉山彝族社会的统治者称为“鬼主”、“大鬼主”。</p><p class="ql-block">(展板写得比较简洁,我没有看明白)</p> <p class="ql-block">土司是什么时候出现的?</p><p class="ql-block">公元1275年,元朝在凉山设立了第一个土司:罗罗司宣尉司,凉山地区被完全纳入中央王朝的直接管理之下。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从此进入了土司政治阶段,出现了向封建社会发展的倾向。</p> <p class="ql-block">土司的衰落</p><p class="ql-block">明朝中后期,随着土地买卖、租佃等封建土地制度的出现,加上先进农具及农业技术的传入和适合凉山彝族地区生长的玉米、土豆等农作物的传入,大大刺激了凉山彝族社会上层对土地的狂热追求。由此引发土司与所属诺和(黑彝)之间激烈的土地争夺战,土司被悉数击败,被迫从凉山彝族聚居区的腹地迁移到边缘地区,诺和家支势力大涨,凉山彝族社会的封建化进程基本上被中止了。</p> <p class="ql-block">西方势力在凉山彝族地区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西南腹地的凉山彝族地区也受到了冲击。西方殖民侵略者:传教士、探险家、科学考察者、驻华使节等各色人士,抱着不同的目的,纷纷进入凉山彝族地区活动。</p> <p class="ql-block">军阀与国民政府对凉山地区的统治。</p> <p class="ql-block">国民党进剿普雄地区被果基、阿侯两大家支消灭的情况统计表,这是1945、1946年两年的数据,每一年消灭的人数都是上万人,也是挺多的。</p> <p class="ql-block">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凉山彝族地区,红军模范的执行党的民族平等政策,得到广大彝族人民的积极拥护,红军在这里摆脱了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创造了巧渡金沙江、彝海结盟、飞夺泸定桥等一系列伟大历史奇迹。</p> <p class="ql-block">非常珍贵的红军布告。</p> <p class="ql-block">近代以来,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凉山彝族社会也在发生变化,彝族社会内部受进步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也开始提出改革、废除奴隶社会制度的要求,并有一些社会改革的举措,但是由于难以触动彝族社会根本性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因此很难通过自身的社会改良而取得整体的社会进步。</p> <p class="ql-block">凉山迎来解放,建立人民政府。</p> <p class="ql-block">1950年5月,西昌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用彝汉两种文字郑重宣布,废除一切对彝族压迫性的旧制度和各种苛捐杂税、债务,取缔、更改那些限制和侮辱性的碑记和地名,同时召开了有139个家支、150余名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会上订立了《民族团结公约》。</p><p class="ql-block">1952年4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将凉山彝族自治区政府定为地区一级政府,并成立了凉山彝族自治区工作委员会。</p> <p class="ql-block">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p> <p class="ql-block">彝族的政治制度是以家支制度为基础的。家支意为“同祖先的后代”,即同属一个父系血缘集团的社会成员。在凉山彝族彝族奴隶社会,凡有彝族血统的都有自己的家支组织,每个家支成员在这个组织的领导下,承担应尽的义务,家支内部由自然形成的多名头人进行家支事务管理和协调家支成员关系。彝族一般称之为德古、苏依。头人身份不可世袭,也没有社会特权,主要由家支成员在其经办族内外具体的社会事务中自然形成。</p> <p class="ql-block">彩漆皮头盔。</p> <p class="ql-block">彩漆皮盔甲,乍一看像猫头鹰🦉</p> <p class="ql-block">家支的军事制度</p><p class="ql-block">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兹莫和诺合家支都分别掌握着自己的家支成员(连同被统治等级在内)的武装队伍,家支武装没有固定的建制和常备兵,家支成员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只要有战争,自愿参加战斗的男子便自带干粮、自备武装随军出征,战利品由参加战争的家支成员(含奴隶等级)共同分配,战斗中家支头人负责组织战争的策划、谈判、媾和。战斗中又由其他年轻力壮的人士充当先锋,彝语一般称之为惹阔(英雄),为家支成员世代传颂。</p> <p class="ql-block">等级制度</p><p class="ql-block">据彝文古籍记载,在凉山彝族奴隶社会早期,社会成员以权力和职业因素分为兹、莫、毕、革、卓五个等级,经过漫长的历史变革,社会成员又依据血缘关系演变为兹莫、诺合、曲诺、嘎加、嘎西五个等级。</p><p class="ql-block">其中兹莫、诺合属于统治地位的等级,而曲诺、嘎加、嘎西属于被统治等级。血缘关系在等级制度中起着强烈的支配作用。各等级依据血缘关系世代承袭,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等级隶属、等级剥削、等级婚姻等社会制度。</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名非彝根嘎西15年间被转卖11次案例表,1953年10月第11次被转卖。</p> <p class="ql-block">奴隶价格表(1930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彝族酒具,鹰爪杯,真的是一对毛绒绒坚硬无比的鹰爪。</p> <p class="ql-block">五嘴银酒壶。</p> <p class="ql-block">奴隶和劳动群众的反抗与斗争</p><p class="ql-block">落后的奴隶制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必然引起绝大多数彝族人民的反抗和斗争。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虽然都没有成功,但也动摇了奴隶制统治,取得了局部胜利。</p><p class="ql-block">1911-1916年间,在冕宁县爆发了大规模奴隶起义,起义的高潮在1914年。起义提出:废除抽子女、无偿劳役、反对吃绝业、取消“杂布达”等要求,处决和赶走了一批奴隶主,起义声震凉山。最后由于奴隶主亲戚的支援、资助,起义最终失败。</p> <p class="ql-block">最后,了解一下凉山彝族社会的宗教和艺术。</p><p class="ql-block">凉山彝族信仰原始宗教,有祖先崇拜、万物有灵,和迷信鬼怪等。原始宗教活动的主持者叫毕摩和苏尼。</p><p class="ql-block">据彝文史书记载,早期著名的毕摩也是大祭司、部落首领。毕摩是彝族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p><p class="ql-block">毕摩文化由毕摩创造并传承,以经书和仪式为载体,以神鬼信仰与巫术祭仪为核心,同时兼及彝族社会历史、哲学思想、天文历法、文化艺术、风俗礼仪、医药卫生等一整套内容丰富的文化体系。</p> <p class="ql-block">彝族的丧葬习俗</p><p class="ql-block">彝族实行火葬。长者去世后,后代将象征其灵魂的牌位(玛都)挂在小儿子家里,待双亲亡故后,请毕摩诵经超度,根据死者家族曾经居住过的地名,一站一站往回送,最后送到其祖先居住过的地方,一般都送至现云南省昭通一带。彝族认为死者的灵魂回归祖先发源地就会得到安宁,变成神仙保佑后代。彝族送魂路线其实就是迁徙路线,有很好的历史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毕摩,手持经书和法器。</p> <p class="ql-block">彝族经典著作。</p> <p class="ql-block">火把节是彝族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火把节的产生有多种说法,这里是一种说法。</p> <p class="ql-block">参观最后,看到一尊塑像,了解了一位非常优秀的民族学家。</p><p class="ql-block">林耀华教授(1910-2000年),是一位对研究彝人历史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出版了数部彝族历史研究著作,2000年林教授在北京去世,子女将其积蓄捐献给凉山大学,为彝人学生设立奖学金,为纪念林先生的卓越成就和对彝家的深情厚谊,凉山大学在校园树立了此尊塑像,后凉山大学并入西昌学院,原校园改做它用,为存久远,相关人士将塑像迁至此处。</p> <p class="ql-block">凉山之鹰,民族之魂,雄姿英发,精铜铸就,庭前高耸,搏击飞腾,扶摇万里,一鸣惊人!</p> <p class="ql-block">参观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了解彝人历史,了解彝人大部分民众苦难的生活历程,是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人民政府彻底打破了奴隶制度,解救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彝人奴隶,让每一个彝人拥有了现代社会最基本的人身权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