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舍的诸绢情

风铃一叶

<p class="ql-block"> 诸暨绢纺织厂是曾经的国有大企业,我以成为其中的一员而自豪。从86年进厂到96年离厂,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整整10年!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兴一衰均历历在目,难以忘怀。十年前得知绢纺织厂厂址要开发商品房了,想抽空再去看一眼,不料昔日高低错落的厂房已成一片平地,甚是遗憾。近日又闻讯绢纺一村、二村将被拆迁,从此,诸绢所有踪影将不复存在,工友们也将各奔东西,最后的一点美好也将与我告别。看着这美好离我而去,我只能低沉和悲伤地与她说"再见"。我相信,这种不舍的情感会永远存在心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我心目中的绢纺厂</p> <p class="ql-block"> 翻开《诸绢志》,"诸绢"徽章,"诸暨绢纺织厂"厂牌,像一本书,记载着43个年轮的历史,也记载着几千绢纺人的青春、付出、欢笑和爱,美好永存心间!</p> <p class="ql-block">  从西施殿向南几百米,经过一条笔直的绿化景观大道就是当年赫赫有名的诸暨绢纺织厂了。 辉煌时期的绢纺厂有职工三四千人。</p><p class="ql-block"> 大门一进靠左方的汉白玉西施像与原火车站、西子宾馆、总工会的不同,她是少女时代的西施姑娘,似仙女下凡。进进出出的绢纺人每天从她身边走过,心情愉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说起诸暨绢纺织厂,很多绢纺织厂老职工还会自豪地说:“我以前是绢纺厂的。”当时的绢纺织厂是诸暨人的骄傲。这是厂区中门和主干大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进中门,主干道左边便是一排宣传橱窗和黑板报。当年厂里精神文明建设真不错,除了厂刊《彩绢》,最红火的便是各车间的宣传阵地,每月一期,各车间宣传干事暗中比文章谁好,排版谁活,插图谁漂亮。刚跨出学校的我,每到节假日都被工会、团委安排出黑板报,我的书法作品还有幸在宣传橱窗內展示。</p> <p class="ql-block">  对面就是二层的旧办公室大楼,后来变成医务室。我刚进厂那会儿办公室就在二楼,上楼梯右转第二间。</p> <p class="ql-block">  精练车间是绢纺第一大工序车间。</p> <p class="ql-block">  制绵车间的"大车" ,它的名称叫"圆梳机"。翻大车是个非常讲求技术的活儿,工人的操作水平直接关系到产量高低质量优劣。</p> <p class="ql-block"> 纺丝车间是绢纺厂的核心大车间。从制绵车间完工的绵片开始,经过延展、制条、精纺、扬返、烧毛、节取、糙筒等工序送到下道大工序织造,当然也有做成丝品后包装出口的,我们的牌子叫"红梅牌"。图一是前纺,在车间见习时我在这里呆的时间最长,差不多有半年不到。图二三是后纺。后纺的线条很美,一排排纺锭从眼前延展到尽头,很有纵深感。</p> <p class="ql-block">  物尽其用应是当时建铀丝车间初衷。绢纺厂的原料是丝厂的下脚料,而铀丝车间的原料又是制绵下来的下脚料。用下脚料的下脚料纺出铀丝后织成的绵绸,既有丝织品的柔软,又有土布的粗犷。当然过年过节给职工发福利少不了它。我曾用它做过八片喇叭裙、衬衣、西装。不少职工用它做家里的窗帘、被套。我一表姐在那上班,接头、落纱那速度至今还浮在脑海。</p> <p class="ql-block">  织准车间是制造终端产品的,质量指数压力大,一旦出废只次品,前面的所有劳动都将成为泡影。织机声声日夜不断,所以,但凡说话嗓门大的,大伙开玩笑说,十有八九是织准车间的。</p> <p class="ql-block">  化纤车间不属绢纺系列的,是当年为了解决织造能力过剩,利用老布厂的厂房改建的。</p> <p class="ql-block">  机修车间当时象一个规模不小的机械厂,机械设备车、磨、滚、锻、刨、钻、铣、焊等一应俱全,生产线非专用的机械零部件、电动机修理、木制品等都可以修理、加工和制作。这个车间也是好工种打堆的地方,钳工组、车工组、木工组、电工组、电器维修组、管道组、空调组、锅炉房、软水站、冷冻站、煤气站、热电站、自备水站名目繁多。不少头脑灵活些的削尖脑袋往里钻。</p> <p class="ql-block"> 锅炉房和软水站可称得上厂里的动脉和静脉了。这是锅炉房外观和拆迁前被挖空内脏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这是精练车间东大门。印象最深的是一帮男工上工前集在一起抽根烟。</p> <p class="ql-block">  纺丝车间后纺大门应该是当年进出人最多的了。试验室、空调组、前后纺、准备、铀丝、织准的人习惯从这里去食堂,为的是少走露天,不致于冬裹大衣夏顶烈日,因为车间里恒温的。</p> <p class="ql-block">  这条路的左边全是纺丝车间,右边的房子是煤气站,为烧毛间输送煤气。后纺过来的绢丝经烧毛后金光闪闪。火焰的最佳燃点在烧毛挡车工面前如鱼得水,与丝混然一体,太漂亮了!为当年的烧毛工点赞!</p> <p class="ql-block">  织准车间外面的泡桐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早已两人难以合抱了。</p> <p class="ql-block"> 1986年5月至6月,我被分配到诸暨绢纺织厂厂办实习。这是我实习返校前,办公室所有同事为我送行并合影留念。左起为:张玉珍(主任)、我、楼芳、赵慧平、刘亮、魏均定。不料,毕业后人事局还是把我分配到这里,也许这就是一种与诸绢的缘份吧!</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在纺丝车间见习时的领导和同事,他们给了我极大的关心和帮助。前排左起:楼华清、杨照秋、鲍诸芳、夏兰英、王文宽、陈建萍、陈仕培、汪执中、张英伟、王晓伟、何星满、周伯书。带教我的师傅是郦伟华,算得上是"厂花"一枝,做的是质检考核。遗憾的是没有与她合过影。</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进厂第二年在厂新办公室大楼前和西施塑像前拍的照片。那年我二十岁。</p> <p class="ql-block">  楼云来厂参观那会儿我在厂办了,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厂领导:蒋光瑞(书记)、顾鑫泉(厂长)、郑秀珠(副厂长)、楼水良(副书记)、王晓伟(厂长助理)、袁丁浪(厂长助理)、刘凯宁(工会主席)与他合影。</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在厂综合档案室工作时的照片,那时已搬至新大楼四楼。经历了改造、搬迁到认证。我们是省内率先通过企业档案国二级达标验收的企业,当时来学习取经的市內外单位不少。</p> <p class="ql-block">  绢纺织厂不只是个厂,更像一座小镇。厂内不只有俱乐部、图书室、篮球场、还有幼儿园、招待所、储蓄所、医务室、浴室、大食堂、小餐厅、面包房、冷饮室、卫生室、家属宿舍、集体宿舍,还有篮球队、乐队……职工上下班都是厂车接送。在这里工作福利高、待遇好,可以满足职工生活中的基本需求。上图是厂集体宿舍俯视图。我所在的宿舍在6幢大学生宿舍,一间两人,带厨房和卫生间。下图是我与室友钱伟玲在寝室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到绢纺厂工作的大多是人生第一份工作,一家两代在厂里工作的家庭不少,从同事、师徒、朋友关系发展成伉俪的也不下四百对。我也在这里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半,这也许是我对诸绢有一份特殊情感的最大原因吧。</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结婚前工友们来宿舍帮忙包喜糖。</p> <p class="ql-block">  与大食堂比,去小餐厅吃饭是比较奢侈的事,可以自己点菜,味道也不错。那个时候,职工住在集体宿舍或家属宿舍,在小餐厅办婚宴的不少,方便又不乏热闹,我们就是其中的一对。这是当年的婚宴一幕。</p> <p class="ql-block">  看, 这个篮球场是当年职工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在小餐厅北面,向前走就是一排排集体宿舍了。</p> <p class="ql-block">  当年厂里的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全国有点小名气。文艺汇演、排球赛、拔河比赛、书画比赛等等经常举行。职工俱乐部有图书阅览室、舞厅、电视大厅、健身厅等,不时还开设桥牌、乐队、棋类、迪斯科、交谊舞等培训,项目诸多,职工可以报名参加。</p> <p class="ql-block">  绢纺幼儿园一般面向内部职工子女,我的女儿就读的第一所学校就在于此。图中第二位开小差的女孩子便是她。</p> <p class="ql-block">  这是1990年厂团代会代表合影。我在二排中间。</p> <p class="ql-block">  这一年我光荣退团,厂里为我们举行了集体退团仪式。这是退团仪式后,老团员们集合在西施亭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厂领导、老党员杨春为我们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p> <p class="ql-block">  厂宣传骨干80年代底去上虞棉纺厂、嘉兴绢纺厂学习取经。我总是站在最左边。嘿嘿⋯⋯那时候女的喜欢这个真不多,我只能靠边站。</p> <p class="ql-block">  绢纺厂有劳服公司、凯江印染、凯琪服装等不少下属企业。93年后我在凯琪服装厂工作。这是管理人员赴五泄培训考察的合影。绢纺厂主要领导也到场。</p> <p class="ql-block">  曾经这么辉煌的国企,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九十年代中期走向了衰败。都说叶落归根,这满地落叶似乎在告诉我们什么?当根都将被彻底挖掘掉了,叶该多么伤心。这是当年烧毛车间门口所拍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二、生活在这里很幸福</p> <p class="ql-block">  绢纺厂不愧是老国有企业,为职工安家乐业确实做了不少事。除了有6幢单身宿舍外,先后建了绢纺一村、二村两个家属宿舍区。绢纺一村坐落于暨阳街道市南路上,背靠五纹岭。全村共约10幢居民楼,有超290户人家。居民楼建造于1975年左右,到现在已走过了大约48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当年想分到这里的房子是要有条件的。双职工保证,单职工就复杂了,什么工龄、年龄、学历、职称、晚婚晚育、对象等都要排队。当年,双职工的我们不费多少力气分到在一村的这40多平的斗室,在那里度过了四年美好时光。人口从两口增加到三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因市区扩大拓宽市南路,现在1号楼1个单元早已被拆除。如果没有这块牌子,可能路人很少还能想起绢纺厂了。</p> <p class="ql-block"> 当前有“绢纺一邨"字样的大门巳拆除。从一个斜坡大道进入,就可以发现整个村。虽说是老小区,但村容村貌相当干净整洁。</p> <p class="ql-block">  人间四月,生机勃勃。在道路两边绿色植物的映衬下,绢纺一村显得格外质朴自然,耳边时而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声,整个画面非常和谐。</p> <p class="ql-block">  这里,一栋栋青瓦黄墙小楼错落林立,与绿意盎然的美景相互映衬。沿着大道继续前行,越往村里走,地势也越来越高。可以这么说,你从一楼进去,走着走着,会惊喜的地方发现自己站在了二楼,堪称“3D立体魔幻”村落。</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斜坡也特别多。走近了、转个弯,会发现这儿别有洞天。</p> <p class="ql-block"> 路两旁的居民楼,都是三四层的小楼,环境还挺宽敞明亮的。偶尔看到几户人家趁着天气晴好,门口晾晒着衣物、被褥。浓浓的生活气息,竟然有一丝丝亲切。</p> <p class="ql-block">  除了一些外来租户外,这里还有不少原绢纺厂的老职工。从入职工作到退休,仍然生活在这里。悠哉悠哉⋯⋯</p> <p class="ql-block">  3号楼一单元,进厂的前几年,我先生住在这里二楼的小斗室。拆迁前,他特地要在小楼前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  还是来看看我在绢纺厂安的第一个家吧。事隔三十余年了,虽然陈旧了不少,简陋无比,但又显得特别亲切而温暖。</p> <p class="ql-block">  一梯四户。每户一室一厅一厨,卫生间是两家公用的,走道里挨家挨户放着煤饼炉。</p> <p class="ql-block">  朝东的阳台和阳台外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  我们结婚了!这是我们婚房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女儿出生啦!一家三口在第一个中秋节特地照的。</p> <p class="ql-block"> 风云变幻,时间飞逝,原绢纺厂已经离开我们十多年,原址地也早就高楼林立。门前的市南路也不再是以前那条偏僻而不平的石子路了。</p> <p class="ql-block">  三十二年后再来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  我的第二个家在绢纺二村,浣纱南路135号,是厂里集资建的房。“绢纺二村”这块小区牌子,看上去就很有年代感。对于当年曾在诸暨绢纺织厂工作过的人或他们的下一代,这是一块“金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它的隔壁是闻名全国的西施故里西施殿,前面是流淌千年的浣江。这里是目前绢纺人聚居最多的小区。</p> <p class="ql-block">  绢纺二村始建于1985年,次年第一批双职工家庭从一村搬迁入住。现有309户居民,其中绢纺职工仍占有3/5,且多数为双职工家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小区入口斜坡。</p> <p class="ql-block"> 住在绢纺二村的工友,大都一生在绢纺厂工作,所以普遍收入不高,积蓄不多。大多家庭为了子女“成家立业”倾其所有。但是,他们心地善良,乐观开朗,互助互帮,在此生活算得平凡平静平淡。现在,他们基本都是60以上的“老人”,其中最大的已经94岁,早把这里当作避风港,当作养老院,当作魂归之地……</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见证绢纺人及下一代成长的参天水杉。</p> <p class="ql-block">  有天天聆听骂声、叫声、哭声、笑声、歌声、鼓声、球声的“大道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有百家宴的“村俗”,有腰鼓队的喜庆。</p> <p class="ql-block">  有绢纺人的热情,有难舍难离的亲情。</p> <p class="ql-block">  曾经的临时菜场,方便了职工生活之需。后来为了安全起见,摊位从村口斜坡搬到篮球场了。这是当年的菜场一景。</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昔日每天进出的小路边的健身区,现在健身区移至它处,变成了下图的模样,小路也变得宽敞了不少。</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在绢纺厂的第二个家。比我十多年前住在这里时陈旧了不少,外墙也大片剥落了,但依然是那么熟悉而亲切。</p> <p class="ql-block">  楼幢的南面,以前的绿化带已经改造成车位。</p> <p class="ql-block">  这里无论室内室外都比一村改善了很多。我的家非常温馨,墙上挂满了宝贝女儿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女儿在这里从天真无邪的童年走向少年。</p> <p class="ql-block">  日常生活照来一组。</p> <p class="ql-block">  时势造就变迁,过往留存于心。诸绢蕴藏有绢纺人共同的精神价值和向往,承载着我们曾经的梦想和青春岁月,这里有我们的工作、爱情、家庭,有我们的汗水和欢笑、苦恼,虽然,诸绢从此在这个世界上消声匿迹,但我们的喜怒哀乐、手足情谊已在这片土地上烙下印记,已化作丰碑永不消失。</p><p class="ql-block"> 离开绢纺二村前,我们又特地在单元门口留了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注:部分照片和文字出自网络,谨以此作为永久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