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亲爱的书友们:</p><p class="ql-block"> 回想我们一起走过的点滴岁月,在书香相伴的日子,让原本繁忙的生活一定变得更忙绿、更充实,当然,更多了几分淡定和从容!</p><p class="ql-block"> 也许亲们真的想给自己放一个假,或许因为孩子明年小考、中考、高考;或许因为下学期工作调整;或许因为家人的各种原因……您真的很累,很疲惫,很想停下脚步,好好给自己放空,总之,一定可以找到千万条理由和借口让自己就此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把那厚重的经典从此作为书柜的装饰品,束之高阁,尘封起来。</p><p class="ql-block"> 请您今天一定抽出一点点的时间与自己内心深处来一次亲密接触,进行一次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当初买书的决定,决定让自己蜕变的那一刻,您真的就甘心把自己曾经的许诺让夏日的凉风一起带走吗?你不是期许在孩子和学生成长的路上给予他们精神的力量吗?您不是羡慕那口吐莲花的口才吗?您不是希望自己遇到困难内心更添几分智慧吗?</p><p class="ql-block"> 《大学》有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自身的改变才是一切改变的原点和核心。当我们自己改变了,周围的一切都会因为我们的改变,我们的光芒得到滋养!</p><p class="ql-block"> 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无边,不度无缘之人!放弃的理由纵有千万条,坚持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我愿意读书!我愿意改变!</p><p class="ql-block"> 如果您因为束修或身体情况二者为难了,请一定告诉组委会的老师,我们愿意与亲共度难关,愿第四期学习群我们继续抱团前行、携手同行[抱拳][抱拳][抱拳]🌹🌹</p><p class="ql-block"> “一史三传”组委会</p><p class="ql-block"> 2022.7.11</p> <p class="ql-block">薛幼萍老师寄语:感谢大家的一路相伴,一路相随,书香盈袖,沁人心脾,愿我们继续扶持,相互鼓励。我们一路向前,背影也留下光影和温暖。我们在新的第四期学习群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玉萍:听薛老师第三期结业赠言有感。</p><p class="ql-block">有缘万里书香伴,转瞬千日似流年。</p><p class="ql-block">素昧平生心相恋,江南塞北屏共谈。</p><p class="ql-block">三季已毕意未尽,四期开启兴犹然。</p><p class="ql-block">皓月俯瞰史记传,青山长留兴感言。</p><p class="ql-block">新疆乌鲁木齐市王玉萍2022-7-11拙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薛老师:@珍惜 宋大哥的热情待客之心仿佛又把我带回几年前从北京去内蒙探望你们的难忘之旅,宋大哥、吕大姐、吕大姐的妹妹、李彦儒园长、于淑贞老师等,都特别真诚热情,恍惚回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山河一片红。我们载歌载舞、吟诗唱歌相和、讨论吟诵《道德经》、包饺子、睡大炕、夜谈不想歇,真是一段美好而难忘的旅程。因为读书,我们扩大了朋友圈,交往了一大批全国优秀的老师和书友,去到哪都有朋友可联系,可招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朋友尽可交”,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走一路,读一路,岂不美哉![呲牙][呲牙][玫瑰][玫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红云:邢侯是楚国申公巫臣的儿子。巫臣曾在楚国申邑担任长官,所以人们称他为“申公巫臣”。他深谋远虑,颇有见识,是楚庄王称霸的得力助手。楚庄王去世后,楚国霸气不再,鲁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巫臣投奔到了晋国。由于他颇有才干,晋国将邢地封给了巫臣。雍子也是楚国人,同样是在鲁襄公二十六年来到了晋国,其封地在鄐田(今河南修武县)。邢、鄐二地地界相邻,为此巫臣、雍子二家产生了土地产权纠纷。@薛老师 薛老师,这邢侯看来是叔向的小舅子或大舅哥?</p><p class="ql-block"> 巫臣不是投奔晋,是携夏姬一起弃楚到晋国的,叔向的妻子(羊舌食我,就是杨食我的母亲)就是巫臣和夏姬的女儿。</p><p class="ql-block"> 杨食我出生时,叔向的母亲说这个孩子的哭声像财狼,不待见,应该与不待见这个儿媳妇有关。我自己瞎猜的哈。[偷笑]</p><p class="ql-block"> 叔向的封地在杨,今天的山西洪洞,所以他的后人为杨氏。</p><p class="ql-block">薛老师:@山西李红云 是的,李老师,叔向娶了巫臣的女儿,据说她长得非常漂亮,叔向一开始就想娶,他娘不同意,觉得太美的女人不能娶,后来是在晋平公的建议下娶的,生的就是杨食我(伯石),就是那个叔向母亲一听他的哭声就走并预言他是引发灭族之人。有可能是婆婆不喜欢儿媳妇[偷笑][偷笑]</p><p class="ql-block"> 这个邢侯可不是《诗经·卫风·硕人》里的“邢侯之姨”的邢侯,两个邢侯应该不是同一个人,在邢地封侯的都叫邢侯,最开始是周成王把周公旦的第四子姬苴封到邢地(今河北邢台)。</p> <p class="ql-block">宋亚军:美好的假期文化旅游让人心驰神往。想一想能跟随薛老师等书香盈袖的老师们领略祖国古老文明之源是多么的幸福惬意。在做迎接天南地北客人准备的时候突发奇想:去采摘一些野菜来为朋友们接风洗尘。也让身处南国水乡的胡桂芳等老师们享受一下什么叫真正的堇奈如怡。因为一个月以后的苦菜可能就老得不能如怡了。</p><p class="ql-block"> 兴致勃勃的来到野地,看见这边绿油油的玉米苗儿长势喜人,让我这个老农喜上眉梢。另一边紧挨着玉米地的却是上面照片儿中的另一番景象。等朋友们来时,肯定是风吹草低才能见牛羊的景象,心里又有些惋惜之情。</p><p class="ql-block"> 一个月前,薛老师讲范宣子与和大夫争田,今天薛老师又讲到刑侯与雍子争田。而图片中也是因争田所造成的结果。虽然今天争田的人不是王侯与大夫,也没有暴尸于市的结果,但蕴含的道理古今却是一样的。咱们不去想范宣子和邢侯争田的原因和对错,也没必要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因为他们肯定不知道三尺巷的故事。万里长城的出现,也是他们死后三四百年的事情。但今天争田的两家确实是在村子里都是有头儿有脸儿的人物。其中一个还是当过村支书的老党员。社会的进步,祖国经济的发展成了人们不珍惜耕地、浪费粮食的有力支撑。即使被告“吃空饷”停发工资,也不肯放弃那一分二厘五的土地所有权。宁肯让另外一亩二分五的上上之田荒草连片两三年。邢侯比范宣子更生猛凶悍,不是像范宣子那样遍问群臣欲攻之,而是直接把对手和赞理杀死于朝堂之上。让叔向有了三奸同罪的论断。图片儿中无辜的土地上哪里去找那三奸和第三奸呢?只希望包公在世,叔向重生了。</p> <p class="ql-block">叔向杀亲彰大义,叔鱼贪贿陈市尸</p><p class="ql-block">——读《国语·叔向论三奸同罪》有感</p><p class="ql-block">跟随薛老师的引领,参照《左传·昭公十四年》读完这个故事,引发了我的故事与感悟:</p><p class="ql-block">一、争。</p><p class="ql-block">邢侯与雍子,两个同是背井离乡的楚国人,共享晋国所与之的鄐田,二人不思同心协力一齐发展,反而为争一点田界,处心积虑地相互构陷。最终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赔了自家性命。</p><p class="ql-block">这与放假前我们的工作安排何其相似:校本培训的第一天早上,主任突然打电话叫我去他办公室,我以为是我报备探亲的事,结果却是告知让我接手四2班,因为谢老师要退休了。我一时间头脑发蒙,对这突如其来的告知不知所措了。主任见我一副憨憨傻傻的神情,就问我是怎么想的。我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宁愿教两个班语文,也不想再当班主任了;宁愿被教学工作累死,也不想被繁琐的会议和表格淹死。主任哈哈大笑之后,严肃地对我说:“本来你们这届可以下来六个语文老师,学校又招了两个,人员很富裕,班主任工作首选语文老师,不当班主任是不可能的。”“那如果非当不可的话,我想带一个自己的班,不想再中途接高段的班了。如果你们认为我带一年级不合适,我可以接二年级或者三年级。”我认真地陈述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已经通盘考虑过了,觉得你原来教高中,来咱们学校后一直在高段,所以下一年级不合适,太可惜了。说实话,已经有好几个人找我说想接这个班,我都回绝了,全盘考虑觉得还是你最合适。你好好想想吧,就两个选择:要么下一,要么接这个四2班。”看着主任严肃的神情,我突然明白了,这新来的主任问我的想法只是客套,通知我才是目的,人家方式委婉点,我就率真得毫无顾忌了。我还能说什么呢,只有服从罢了,只有执行罢了。临走,主任交代我工作安排还没有出来,自己知道就好,不要声张。我默默地点头退下了。</p><p class="ql-block">谁知下午开会的时候,孟老师突然问我:“你接四2班?”“目前是这么给我说的,变数太多,我不知道最终结果。”我迟钝地回答。“原来被你争去了,我想接,他都没答应。”看着她复杂的表情,“可是我没争过呀。”我惊诧地接口道。她不再理我,我感觉真是莫名其妙。</p><p class="ql-block">会后,就听到了各种非议:有的说我时来运转,终于接了个好班;有的说这个班就该我接,最合适;还有的说,是不是我家找人了,为什么会把这个班给我……我素来都是安排什么,就干什么,从不知道接班还有这么多说法的,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于是就缄默了。</p><p class="ql-block">苏轼云“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p><p class="ql-block">二、贪。</p><p class="ql-block">雍子贪田界,不惜用自己的女儿贿赂叔鱼以买直;叔鱼贪财色,竟然贪赃枉法渎职鬻狱;邢侯贪报复,怒发冲冠杀人不忌。三人最终都因贪欲无度,贪名图利,不仅招致杀身之祸,而且暴尸闹市。真是“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老子云“见素抱朴,少私寡欲”。</p><p class="ql-block">三、义。</p><p class="ql-block">韩宣子向叔向请教如何定罪,不知是因为他觉得这案子确实棘手呢,还是想送叔向一个顺水人情?叔向大义凛然,言简意赅地判答“三人同罪,施生戮死可也”,并引《夏书》为据“昏、墨、贼 ,杀”,雍子己恶而掠美为昏,叔鱼贪以败官为墨,邢侯杀人不忌为贼。</p><p class="ql-block">叔向并不因为叔鱼是自己的弟弟而偏袒包庇他,反而时时责备他的罪恶、贪财、奸诈,从而使晋国增加了宽厚、仁德、公正。晋国之所以能称霸诸侯,叔向、祁奚这样的仁义之臣,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第十五15.9》</p><p class="ql-block">新疆乌鲁木齐市王玉萍2022-7-12拙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小霞:</p><p class="ql-block"> 叔向禀正义,仲尼评正直叔向弟弟叔鱼断案,不分清白,以赂买直,最终激怒邢侯,邢侯杀叔鱼和雍子于朝。宣子问其罪于叔向。叔向曰:“三人同罪,施生戮死可也。”评价其弟叔鱼:“贪以败官为墨″,已经触犯了皋陶之刑,并陈叔鱼之尸于市。我想宣子听到叔向所言,定是佩服不己。当时在那个战乱年代,能做到大义不偏亲,禀持正义而执事的,怎不让人折服呢?因此孔圣人对他赞赏有佳:“叔向,古之遗直也。"因为他认为叔向心中有义字。即使是亲弟弟,平常贪财时也责备他;奸诈时就给他指出来。因贪婪被杀,叔向认为也是罪有应得。当权者不包毙自己的亲人,并极力铲除其罪。彰显了名声,合乎道义。我觉得彰显名声是小,毕竟“灭亲”之事,自己的心痛更与谁说?但与道义相比,孰轻孰重,叔向心中自有杆称!我想,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的“叔向",中国的历史才不可称之为战争史;正是有千千万万的守“义”之人,中华文明才可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薛老师:@所有人 各位老师,各位书友,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来读《史记·晋世家第九》,争取把剩下的内容读完[呲牙][呲牙]</p> <p class="ql-block">张凤英:@薛老师 薛老师请教一个问题:最近读《国语·晋语八·叔向母谓羊舌氏必灭》里面有一句说叔鱼生下来母亲看到他长得“鸢而肩牛腹”,为了了解这个词,我查了一下鸢肩这个词,有个成语鸢肩火色,解释为,两肩上耸像鹰鸥,面有红光,旧时相术认为这是飞黄腾达的征兆。好像是个褒义词,这怎么能和本文说的叔鱼的命运相吻合呢?是不是这个成语解释不对?[抱拳][抱拳][抱拳]</p><p class="ql-block">(薛老师:主要是牛腹[呲牙][呲牙]他本身就出身显赫。大肚子说他欲壑难填。)</p><p class="ql-block">王凤春:今天(2022年7月14日,老师13日讲完)曾经的历史小白终于读完了《史记•晋世家第九》,以及大部分与之相关的《左传》《国语》。有点不敢相信自己。感恩薛老师,感恩陈琴老师,感恩李红云老师、谢红霞老师、张秀红老师……感恩一路同行的学友[抱拳]</p> <p class="ql-block">薛老师:@所有人 各位老师,各位书友,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来读《国语·晋语九·中行穆子帅师伐翟围鼓》,事件在《左传·昭公十五年》,今晚先读《国语》(大字注音版412页)[抱拳][抱拳][玫瑰][玫瑰]</p> <p class="ql-block">张凤英:</p><p class="ql-block">什么是“不着四六”?</p><p class="ql-block"> 今天看了一个视频,听了王先生用“说文解字”的方式诠释的“不着四六”。觉得很新鲜,边听边记,分享给朋友共赏。我原来真没认真查找过更详细的解释,以为“不着四六”就是不着调、不靠谱的意思。今天才真正涨知识了!</p><p class="ql-block"> 一年有四季,每季有六个节气。懂得这个四六,就懂得了生存之道。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按照二十四个节气适时播种、收割,吃穿住行都源自大自然,因此要感恩大自然。</p><p class="ql-block"> “天”字四划,“地”字六划。懂得这个四六,知道我们生活在天 地间,就要敬畏天地。</p><p class="ql-block"> “父”字四划,“母”字六划。懂得这个四六,就要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孝敬父母。</p><p class="ql-block"> “夫”字四划,“妇”字六划,懂得这个四六,就明白了“夫”“妇”二人组成一个家,因此要和睦相处,共同经营好这个家。</p><p class="ql-block"> “少”字四划,“老”字六划。懂得这个四六,就明白尊老爱幼的道理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p><p class="ql-block"> “文”字四划,“字”字六划。懂得这个四六,就要认真读书学习,识文断字,明白做人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孔”四划,“老”字六划。懂得这个四六,就知道孔子和老子,乃中华民族教育之先师。</p><p class="ql-block"> “凶”字四划,“吉”字六划。懂得这个四六,就要谨慎行事,凡事三思而后行,才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p><p class="ql-block"> 如果上不知天,下不知地,生而为人不知孝敬父母,不懂尊老爱幼,为人夫或为人妻,不知道夫妻之间怎么相处,为学不懂文字,不知道老子、孔子是何人,为人处事不知道凶吉祸福,如此这般,行走于江湖之上为人处事,必然是“不着四六”!</p><p class="ql-block"> 什么是传统?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我们的祖先在造字之时,就已经把字形、字义、美德、传统都根植于其间了。</p><p class="ql-block"> 古人的智慧我们今天仍不能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秦飞灵:在今太原市阳曲县大盂镇一带,曾在周代春秋时期设立过县,是阳曲境内设立最早的县治。</p><p class="ql-block">早在上古时代,阳曲县大盂镇一带均为大泽所淹,水海一片,方圆百里,深不见底,曾有鱼类、犀牛等动物生存,亦有少量新石器时代和“仰韵文化”同期遗址。传说大禹治水时,带领船队在大盂东山(今系舟山)系缆绳于岸边大石上,后来才“打开龙门汇,空出大盂川”。大盂者,因四周有系舟山、峰坡山、石岭关、东西阎王台、马鞍桥等山峦环绕,中间低凹,恰似一个硕大的盂,故名大盂。于是大盂先民始在大盂川这片肥沃土地上耕作生活,并逐渐形成部落乃至村落,随着人口增加,成为一处集镇,为大盂城雏形。</p><p class="ql-block">大盂川一带在殷商属冀州的方国燕京戎辖地,后属唐国;西周时属北唐封地;周幽王十一年(前771),犬戎攻破镐京,周平王东迁洛邑,开启春秋纷争,此时大盂川一带属晋国,初为晋太子邑。晋献侯四世孙奚为晋大夫(前556)时,食采于祁(今祁县东南),遂以祁为氏,名为祁奚。至祁奚之孙祁盈时,大盂川一带为祁盈之田。为管理和生活方便,祁氏在此设邑建城,亦称盂邑、大盂城。《后魏书·道武本纪》谓之“大祁城”,可能是因之原为祁氏之田,故而名之。</p><p class="ql-block">《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前514)“夏六月,晋杀祁盈及杨食我。食我,祁盈之党也,而助乱,故杀之。遂灭祁氏、羊舌氏。”“秋,晋韩宣子卒,魏献子为政。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分羊舌氏之田以为三县。司马弥牟为邬(今介休东北)大夫,贾辛为祁(今祁县)大夫,司马乌为平陵(今交城西南)大夫,魏戊为梗阳(今清源)大夫,知徐吾为涂水(今榆次西南)大夫,韩固为马首(今新绛西北)大夫,孟丙为盂邑(今阳曲大盂一带)大夫,乐霄为铜鞮(今沁县西南)大夫,赵朝为平阳(今临汾县南)大夫,僚安为杨氏(今洪洞南)大夫。”</p><p class="ql-block">上段《左传》文字,是目前见诸史籍中,最早提出“孟丙为盂邑大夫”,且“盂邑”为“县”的史料。文中之“邑”,是指采邑、封地或民众聚居的地方,古亦称为县;“盂邑”则指大盂这个采邑、聚居地;“县”则是一级行政区。在春秋各国的争霸分合中,周代中央集权下的行政区划逐渐形成,当时的“县”,多为兼并他国所得,或同于鄙、野,或同于封邑。至春秋晚期,“县”作为成熟的政区已登上了历史舞台。周振鹤在《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中认为,“县”要满足国君直属其地、中央任命长官、人为划定幅员、统辖乡里基层四个条件。历史上第一批符合这些条件的县,正是晋顷公十二年(前514)所置的“祁氏七县”与“羊舌氏三县”。至此,盂邑提升为盂县,这是今阳曲这块土地上最早建县的地方,至今已有2536年了。</p><p class="ql-block">这个盂县位于什么位置呢?唐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卷第十三河东道二)载:“故盂城,汉盂县也,本春秋时晋大夫祁氏邑,在县东北八十里。”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明《永乐大典太原府志》、清《嘉庆重修一统志》、清《道光阳曲县志》等志书亦有与《元和郡县图志》相同的记载。从唐代至清代,虽然阳曲县治所有更迁,但“故盂城”及“汉盂县”均记在“阳曲县”条目下之“县东北八十里”,即今阳曲县大盂镇一带。</p> <p class="ql-block">薛老师:@所有人 各位老师,各位书友,大家下午好!又到了我们读书的时刻啦[呲牙][呲牙]今天我们来读《左传·昭公十五年》,题目还是用《国语》的,《中行穆子帅师伐翟围鼓》,欢迎大家一起共读[抱拳][抱拳][玫瑰][玫瑰]</p> <p class="ql-block">张秀红:获得一座城邑而使人民懈怠,要城邑何用!这好比在生活中婆媳之争,如果哪一方看似争斗胜利,最后伤得是亲情、爱情,所以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要全盘考虑,站在全局观看到问题[玫瑰][玫瑰][玫瑰][调皮][调皮][调皮][调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丽娜:@薛老师 辛苦了[咖啡]同频快乐😁 [玫瑰][玫瑰][玫瑰]相比较而言 ,《国语》更加浅显易懂 ,而《左传》所说的就更令人费解一点。但是,说起来是一样一样滴,那就是,一座城池只是眼前的东西,并不是那么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得到这座城池能够成为后人不断努力的一种动力,一种典范。所以 我以为 穆子此举 为的是用实例教化民众 教化以后的君王 使上上下下都能够不懈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崔丽萍:中行穆子帅师伐翟围鼓,鼓人欲城叛,本可无劳师,轻松获城,但穆子弗许。原因有三:一是憎恶叛城,可又不能奖赏所憎恶的,失去信用,这样做得不到人民信任,凭什么庇护人民?二是不能因为想得到城邑而接近奸邪,那样会失去更多。三是获得一座城邑,换来的是人民的懈怠,不会有好结果。轻松获得会不知珍惜。没有斗志,不劳而获,会有背叛念头。因此,使鼓人杀叛人而缮守备,围鼓三月,见犹有食色,继续姑修而城,直至告食竭力尽,而后取之。率义不爽,好恶不愆,城可获而民知义所,有死命而无二心。中行穆子在围鼓之战中,教化民众要一贯以勤劳的状态,好的传统作风,好恶不愆,民知所适,才可事无不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谢红霞:今天的内容,读了几遍,录音完毕,有点不爽。</p><p class="ql-block">穆子的做法,有点不能理解的。</p><p class="ql-block">不是说,“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之上者也。”</p><p class="ql-block">同理,围城不是吗?</p><p class="ql-block">不战而得城,已达到目标。</p><p class="ql-block">不劳民,不伤财,鼓城的百姓也免受战争的摧残,多好。</p><p class="ql-block">却坚持到“食竭力尽”,才“而后取之”,</p><p class="ql-block">鼓城之人,是不是也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p><p class="ql-block">围鼓三月,耗费的不是粮食和金钱?</p><p class="ql-block">国家的实力也削弱了吧。如果其他地方有战事,不受影响?</p><p class="ql-block">对国民的教育,非得以这种极端惨烈的形式?</p><p class="ql-block">宣扬国威,军威,使无敢来犯者,不是能更好地庇护人民吗?</p><p class="ql-block">得到城邑就会接近奸邪,这怎么说也让人不可信。</p><p class="ql-block">我宁相信是因为我们的强大,使敌人闻风丧胆。</p><p class="ql-block">获得一座城邑,换来的是人民的懈怠,更是无理之谈。</p><p class="ql-block">人民只会更加热爱国家,更加有凝聚力,更加有向心力。</p><p class="ql-block">至少叛城的人,罚他守城,也就罢了。</p><p class="ql-block">国家强大,谁会去叛国!</p> <p class="ql-block">158:我觉得中行穆子不取所献之城,首先就是不让那些对国家有二心的人得逞。奸人得逞,无所教化。而且奸人献城,人民未必不抵抗。可是等城里粮草用尽人民寻求生存之时再献城,那就是另一种情况了,克鼓且“不戮一人”,只“以鼓子䳒鞮归”,尽显荀吴师义。这是对对方而言。对己方来说,不战而借对方卖城之人的手取得鼓城,这很有点让自己军队有拾了只“撞死的兔子”的感觉,不管晋国多强大,为以防后来大家心生守株待兔之怠惰之心,还是暂时不沾便宜得好。占小便宜吃大亏,自古以来这是有数的。我们的解放战争时期,有的地方和平解放,那是开明的领导站在人民的角度,不让更多无辜人民丧生(毕竟开战的都是自己同胞)。但是在这《荀吴帅师伐鲜虞围鼓》中,献城之人估计不是这样。时代不同,这不战而献城显然意义也不一样。再者,凡事都有两面性,以哪种方式取城,全看哪种方式利益更大化或者利益更长久。我是这样理解荀吴的做法的。只是还不明白“鼓人能事其君,我亦能事吾君”这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玉萍:</p><p class="ql-block"> 穆子守义虑长远,左右贪功欲获城</p><p class="ql-block">——读《左传》《国语·中行穆子伐翟围鼓》有感</p><p class="ql-block">晋国的中行穆子率领军队进攻翟国,包围了鼓城。鼓城有人来请求叛变交出鼓城,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得到整个鼓城,这岂不是天上掉馅饼吗?谁会拒食这美意呢?而穆子却没有答应。左右的人都不能理解他的做法,最初我也觉得他迂腐可笑,何必劳民伤财呢?可研读他的回答,才明白他的睿智。“好恶不愆,民知所适,事无不济”也就是说,喜欢也好,讨厌也罢,一定要给人们树立一种尺度或准则,这样人们就有法可依,有矩可循了。民心一致,事情就容易成功。</p><p class="ql-block">接着从以己度人的角度来分析“或以吾城叛,吾所甚恶也。人以城来,吾独何好焉?赏所甚恶,若所好何?若其弗赏,是失信也,何以庇民?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吾不可以欲城而迩奸,所丧滋多。”即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如果因为眼前的利益而丧失原则,就会使自己陷入不义不信的两难之境。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泓水之战”中的宋襄公,虽然他重伤身死,但却坚守了古之军法的约定。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p><p class="ql-block">左右不能理解他的做法,军吏就发问”获城而弗取,勤民而顿兵,何以事君?”穆子回答“邑以贾怠,不如完旧,贾怠无卒,弃旧不祥”这不正是“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道理吗?</p><p class="ql-block">“率义不爽,好恶不愆,城可获而民知义所,有死命而无二心,不亦可乎!”这让我想到了冯谖为孟尝君市义的故事:冯谖自告奋勇去孟尝君的封地收租税,他不仅没有收税,反而烧了所有契税的字据,当时孟尝君因为不理解而愤懑于心。可当他落迫逃回薛地时,薛地人民夹道欢迎,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他才顿悟了冯谖为他深谋远虑的英明之举。</p><p class="ql-block">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笫十五15.18》</p><p class="ql-block">新疆乌鲁木齐市王玉萍2022-7-19拙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程汉华:@158 同感[握手]“鼓人能事其君,我亦可事吾君”,起初我也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反复读了几遍,似乎明白了。结合上下文军吏所言和穆子所述,我认为穆子要表达的意思可能是军吏以利事君,我穆子以道、义事君,同为事君,格局不同,理念、方式便有不同而已。不知道对不对,还请薛老师和群里的老师指教。</p> <p class="ql-block">薛老师:@所有人 各位老师,各位书友,大家下午好!我们的《史记~晋世家第九》和《左传》《国语》相关内容的复习开始啦[呲牙][呲牙][呲牙]</p> <p class="ql-block">谢红霞:终于补完今天 的课。感谢薛老师带我们复习,从头捋一遍晋国的历史,真的很有必要。现在再来看晋国的历史,非常清晰,以前混乱的,模糊的,全部明白了。曲沃代晋的历史,漫长又曲折,如果拍成电视,肯定也是波澜壮阔。六七十年里,嫡支与庶支的战争不断,最终晋武公以庶支登上诸侯之位。不得不感叹,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呜呼哀哉![合十]</p> <p class="ql-block">薛老师:@所有人 各位老师,各位书友,这是昨天复习《史记· 晋世家第九》复习1的思维导图,也花了一个下午[偷笑]</p><p class="ql-block">比较费时间,不过可以一劳永逸,再也不担心张冠李戴[偷笑]</p> <p class="ql-block">张梅霞老师手绘晋国世系图</p> <p class="ql-block">胡桂芳:@薛老师 真会折腾人,今早把自己折腾了,不会作图,就手抄,有时间再读文本,珠子就会聚拢一些来。[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女神真牛!!</p><p class="ql-block"> 一起学习,知自己天资一般,但喜欢了就挡不住了,因为有团队。</p><p class="ql-block">@秀秀 悄悄说一声,以前字是画出来的,看着你工工整整就收敛一点课,也是一点进步!!</p> <p class="ql-block">小鱼儿:以前看着秀秀老师的笔记这个样子,好生羡慕,不知怎么做的,昨晚跟着文本,跟着薛老师的导图捋了一遍,很有收获[偷笑]跟着团队,跟着薛老师天天有进步[呲牙]</p> <p class="ql-block">刘蓓然:看薛老师的简图前也试着画了下,省略了好多内容[偷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