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骑行界的“鼻祖”———记莱阳二乡师骑行延安的五位革命前辈。

轻骑兵

<p class="ql-block">在胶东半岛腹地莱阳市城中,新堀起了一座“梨城广场”,很少有人知道九十二年前,这里曾是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的旧址。</p> <p class="ql-block">受梁漱溟先生振兴乡村思潮的影响,国民政府山东省教育厅长何思源先生致力乡村教育,一九三零年决定在莱阳建立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简称二乡师)。</p> <p class="ql-block">在胶东革命史上,二乡师即是莱阳早期党组织创建的革命基地。成立不久,张静源即从青岛秘密来到莱阳从事党的组织建设和开展革命工作。至1932年秋,二乡师即有党员二十余人,成立了二乡师党支部。</p> <p class="ql-block">姜宗泰(莱阳西万第村人),是被誉为胶东(革命的摇蓝)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第一级学生。他革命的一生极富传奇,二乡师党支部成立时,他任支部书记,刘松山、王之凤任支委。</p> <p class="ql-block">毕业于北师大国文系、曾任山东省教育厅督学的董凤宸先生(1900.5.5—1945.8)受命筹建二乡师。其任职其间,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办学生气勃勃,蜚声传扬。</p> <p class="ql-block">吴伯箫,北师大英语系学习,1937年任二乡师校长,直至二乡师因日寇入侵,被迫停办。1938年投奔革命圣地延安,其后一直从事党的文艺工作。笔耕不辍,著述颇多。</p> <p class="ql-block">王衷一(又名王哲),北大毕业,1925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31年至36年12月受骋任二乡师教务主任。</p><p class="ql-block">48年任我党山东省首任教育厅厅长。</p><p class="ql-block">49年,青岛解放之际,率文教工作队接管时驻青岛的山东大学。后出任主管文、教、卫的山东省副省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何其芳:著名诗人、散文家、文艺评论家、“红学”理论研究者。曾任二乡师国文教师。</p> <p class="ql-block">老舍:(又名舒庆春,字舍予)。1937年,在青岛山东大学任教的老舍先生,受二乡师校长吴伯箫之邀,不顾车马劳顿,历时三天赴二乡师为师生们讲演,并短暂授课。一时传为美谈。</p> <p class="ql-block">二乡师虽存续了短暂的七年时光,学生不过数百。但不论师生,皆才华横溢,学识渊博。更为让人叹服的是它此后衍生了胶东公学、胶东师范、莱阳师范,还有今天的鲁东大学,它们传承了二乡师热血丹心为教育,一腔热血卫家国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二乡师办学期间,也十分重视男女平等、音、体、美全面发展。</p> <p class="ql-block">连当时的贵族运动—网球也被引进到偏辟的梨乡莱阳。</p><p class="ql-block">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抗日烽火燃遍了神州,特别是有文化的青年人,更是热血沸腾,一心报国。就在莱阳二乡师青年学子们中间,也面临着学难以续,迁往外地的艰难选择时,五级一班的鲁琦一位地下党员的亲戚告诉他:在西安有一所红军大学,鼓动他和同学们报考红大。</p> <p class="ql-block">在二乡师几年的熏陶教育下,高锐、张凯、姜林东、曲常川、鲁琦五人充分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决心投奔延安,投奔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高锐:莱阳市响水沟村人,系开国少将。1937年九月与五位同学偕伴,以报考新学校之名,瞒着家人,骑着单车,踏上了救国救民的勇敢路程。</p><p class="ql-block">战争年代,他长期在一线带兵作战,率部打到了厦门。和平年代他致力于军事科学研究的领导工作,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姜林东:开国少将。奔赴陕北公学时,是他慷慨地从家里弄出了两辆自行车,供无车的同学骑行。</p><p class="ql-block">他和同学一路风餐露宿,靠着虔诚的信念,冒着日机轰炸、国军阻拦的种种磨难,在洛阳时又遇被盗,靠扒火车,千辛万苦。抵达西安。听已早已抵达西安女子师范教学的老师告知;红军大学在延安。</p><p class="ql-block">经过原二乡师地下党员、老师唐般若的亲笔介绍,这五名胶东的热血青年,历时四十余天的艰苦行程,终于被陕北公学录取。毕业后他们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张凯:山东莱阳人。原总参通信部政委,正兵团级。</p><p class="ql-block">自从陕北公学毕业后,张凯一直从事通信保障工作。是我军优秀的通信保障的领导人和参与者。</p> <p class="ql-block">曲常川:陕北公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党务工作。曾任东北林区伊春市党委书记。十年动乱死于非命。他是五人骑行延安命运最惨的人。文革后,伊春市为其平反冤案,铸铜像纪念之。</p> <p class="ql-block">鲁琦:遍查网络,未寻到其影像。只知其曾任朱德、杨尚昆等领导人的秘书,后出任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党委书记。</p> <p class="ql-block">只因爱好骑行,翻找资料,偶然打开了一段尘封了八十五年的陈年故事。我为五位革命前辈的救国救民的热血所感染!</p> <p class="ql-block">骑行的征程上,有险阻,有危险,但只要心怀虔诚,不畏艰难,就一定能抵达目标</p> <p class="ql-block">本文图片皆选自网络,如有不妥,告知即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