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木寺镇”位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东南部,东、南两面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相连,西与玛曲县为邻,西北与尕海镇接壤。 郎木寺镇地处川甘二省交界的白龙江畔,下辖1个社区、4个行政村,户籍人口4694。<br> 郎木寺镇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享有“东方小瑞士”的美誉。 郎木寺原有的藏语地名全称为"达仓郎木"。"达仓"是藏语音译,意为"虎穴","郎木"亦为藏语音译,意为"仙女"。 一条宽不足两米的白龙江贯穿郎木寺东西,将郎木寺小镇分属川、甘两省。 理论上白龙江的北岸属甘肃碌曲县,南岸归四川若尔盖县管辖。实际上两省百姓混居,只有户籍归属才是准确的区分标准。 白龙江是嘉陵江的支流,发源地就在郎木寺镇。白龙江流经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四川若尔盖县、甘肃甘南州的迭部县、舟曲县、陇南市的宕昌县、武都区、文县,在四川广元市境内汇入嘉陵江,最终汇入长江。 白龙江流域是多民族杂居区,主要有汉、藏、回、羌、蒙古、苗等民族,是历史上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重要区域,也是中国工农红军过川入陇的重要通道,流域内有阴平古道、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俄界会议"会址、天险腊子口战役遗址等知名历史遗迹。 郎木寺有两座规模较大的藏传佛教寺院“赛赤寺”和“格尔底寺”,分别属于甘肃和四川两省管辖。近年来郎木寺的两个寺院在对外宣传上都将各自的寺名冠以"郎木寺院"。<br> 赛赤寺大门。 左侧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之中八大功德的“八宝如意塔”,这是藏传佛教寺院的标志性建筑。 右侧边门上横额《郎木寺院》。 八宝如意塔依次是:莲聚塔(纪念释迦牟尼降生时行走七步,步步生莲)、菩提塔(纪念释迦牟尼修行成正觉)、四谛塔(纪念释迦牟尼初转四谛法轮)、神变塔(纪念释迦牟尼降伏外道时的种种奇迹)、降凡塔(纪念释迦牟尼从天堂返回人间)、息诤塔(纪念释迦牟尼劝息诸比丘的争端)、胜利塔(纪念释迦牟尼战胜一切魔鬼)、涅盘塔(纪念释迦牟尼入盘大道,进入不生不灭的境地)。<br> 赛赤寺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三年(1748年),距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 赛赤寺创始人即第一任赤哇嘉参格桑。11岁受戒出家,27岁前往拉萨学法,成为出类拔萃的大学者,年届55岁时,任西藏噶丹寺赤哇八年。1747年,年届70岁时经第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的允准,返回故里弘扬佛法,创建了赛赤寺院。 赛赤寺历经五十三任甘丹赛赤(金座)长达200多年的扩建,目前拥有金堂5座,佛殿27座,佛宫19院,僧舍130余院,还有玛尼经轮房、佛塔、讲经坛、辩经苑等建筑,规模宏大。 大门内侧,回首随拍。 转经长廊。 沿大道前行,迎面是一座白塔,名为“和好塔”。 和好塔左前方是“马头明王殿”。 和好塔右后侧是瞻佛台。 从塔前沿道左行。 途中偶遇小鹿。大家围着它拍照,它却一点也不惊慌,视若无物,可见寺院中人与动物是何等和谐。 堪布囊庆。 大经堂。 喇嘛们正在大经堂前做晚课。 大经堂对面是辩经林。 寺管会。 弥勒殿与金瓦殿。 金瓦殿。 左上方为弥勒殿殿门。右下方为大经堂背面。 弥勒殿内。 左侧“金瓦殿”后面是“宗喀巴殿”,再后面最高处是“续部经堂”,右侧高处是“长寿殿”。 宗喀巴殿。 <i>续部经堂。</i> 续部经堂平台上留影。 在“续部经堂”与“长寿殿”之间还坐落着“赛赤囊庆”和“冈马仓囊庆”。 寺院对面的红石崖。 莲花大师万像堆。 “莲花大师万像堆”留影。 夜幕降临,团队晚餐安排在郎木寺国际大酒店。 <u>晚住白龙江畔的郎木寺院宾馆。</u> 安排停当后,我和室友老马跨过镇上的白龙江桥,来到了南岸归四川若尔盖县管辖的格尔底寺。 格尔底寺的大门与赛赤寺几乎一样,右侧边门上横额同样是《郎木寺院》。 大门左侧也是“八宝如意塔”。 <p class="ql-block">步入大门,迎面同样是一座白塔。只是寺院灯光昏暗,我们没有继续前行。资料显示:格尔底寺规模远不及赛赤寺,但曾有许多希世宝物,大多在文革期间被毁。现存最珍贵的是五世格尔底的肉身灵体。</p> 格尔底寺旁有一条幽深的纳摩大峡谷。峡谷内有郎木洞、虎穴、和白龙江源头等景观。2015年夏,小外孙女PP和她的小闺蜜们曾到此一游。 这是孩子们在纳摩大峡谷兴奋地“喊山”,倾听峡谷回音的留影。 <h3 style="text-align: right">—THE END—</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