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的一生跌宕起伏,有高光,有低谷,时代也一样、在迭更、在变迁,不进则退。今天看到一则新闻,说有一台湾青年到大陆旅行,手机没电了,在街头找不到公用电话亭,居然发出这样的感慨,大陆穷得连电话亭都没有,听起来像是在说笑话,看来人的思维一旦固化,则需要通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融化、改变第一印象同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说起电话亭,不得不追溯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风靡大街小巷的电话亭,有那种一人高半圆形挂式的、也有那种一人高立柜式的,大致可分为投币式的、插卡式的、和坐机式的,街头独立那种就像一种行为艺术,甚至也一旦成为商家营商的广告栏,或有精明的商家瞅准这一机遇,做成了纯粹商业模式的一种谋生的工具。经营在工业区或者商超门口,当然,这些只是针对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沿海开放地区,现在说起来,九零后、零零后的小青年肯定会一脸懵然,或许从零碎的媒介中找到蛛丝马迹,曾经的牵挂、期盼、焦虑、欣喜却永远烙印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中,成为了挥之不去的记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最为常见的电话亭设置在厂区附近,投资不大,占地不多,利用零碎的街边巷尾或者的厂前空地,安装起一排排立体长方形的玻璃门,划分出若干个小隔间,面积仅可以容纳两个人站立空间。除了有一台简陋的座机外,剩下就是商户创造财富的空间,每当周末的来临,电话亭前排成了长龙,提取电话,那具有磁性魔力的嘟嘟声,维系着遥远的另一端,透过玻璃门可以看到电话亭里面的人,神态各异、表情丰富、复杂多变,有呢喃细语,也有粗声粗气的,抑扬顿挫的语气里夹杂天南地北的口音,诉说着彼此的问候和思念,也只有这一刻,所有的疲惫丢之脑后、心身最为放松最为愉悦的瞬间,通过一条条情感的线路寄托着无限的思念和暇想,传输到全国各地。传递到千家万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周末休息是打工人共同的期盼,或许是抱着同样的心理,以至于的工厂前电话亭排成了长龙。将一周的酝酿话题,在短暂的几分钟几十分钟内,倾泄到电话的另一端,那话题似乎有永远说不完的感觉,更多的是则夫妻两一起,相拥在仅容纳两个人的空间,话筒紧贴着两个人的耳膜,同时倾听亲人的声音,以解相思之苦。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体会到这其中的滋味。即使有太多的思念,太多的不舍,也只能浓缩成的简单的话语。即便是高昂的话费在无限的亲情面前纵然显得不堪一击,但为了顾及到别人期待的眼神。只能依依不舍。把思念埋藏在心里、一个又一个的周末,让平静的心里再起波澜,又在无尽的加班中逐渐平复,就这样日复一日带着疲惫、带着愧对,留下没有父母陪伴的儿女,人在南方心却留在了北方。</p> <p class="ql-block">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彼此都在变化,你长大,我变老,雨后春笋般的幼童成长为时尚新贵,当年的亲历者却芳华不再,人老珠黄或秃顶中年、或大腹便便,蓦然回首这段难忘的时光,甚至于潸然泪下,有时候为了一口吃而泪流满面,不是因为辣,而是离家太远。或许是到了这个年龄阶段,才应有的多愁善感。曾经许多个寒冷的夜晚,北风呼啸却吹不散电话旁一室的温暖,当年维系亲情的电话亭如今在大街上消失得无影无踪,九十年代盛行的产物,被时代的进步冲击得荡然无存,从炙热可手到城市孤独的守候者乃至销声匿迹却在不经意之间,但它却印证了一个时代的记忆。</p>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