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趣事

秋凉水水

<p class="ql-block">每个人的童年都曾有过印象深刻的趣事,这些过往随着岁月的流逝,已永远珍藏在记忆的最深处。然而,偶忆及那些往事,依然是让人感到温暖,仿佛就在昨天。</p> <p class="ql-block">那是我小学一年级寒假的一个早晨,才从被窝里出来的我还没梳洗,我堂姨就跑来叫我:“快快,去南京的便车等着了,快走。”我急急忙忙拿了些换洗的衣物,戴上一顶毛线风雪帽,勉强遮住乱糟糟的头发,赤脚套上棉鞋,抓了一块烧饼就上路了。</p> <p class="ql-block">在一辆工厂装货物去南京的卡车上,我一个人蜷缩着坐在车箱的角落里,车子很颠,风从车箱板的缝隙里透过棉衣直往我身子里钻,不多久,我的二脚就冻麻木了,又冷又无聊,但想到不久可以看到我想念的姨婆婆了,心里还是很高兴的。</p> <p class="ql-block">我从没有见过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都很早就去世了),小时候抱我疼我的姨婆婆在我心目中就是我的奶奶,听我妈妈说,她已经念叨我很久,要不是眼睛坏了看不见,早回常州来看我啦。这不,我一放寒假,姨婆婆就让我南京的小姨婆写信来让我去玩,南京另一处的我二姨也多次来信提出让我去南京住一阵。</p> <p class="ql-block">本来去南京坐火车也方便,但我在机关工作的堂姨说,她下属工厂常有车子到南京,我只要坐顺风车就好了,也可以省下一张火车票钱,那年月大家都不富裕,我父亲工资虽不算低,但在外地工作的他每个月也要贡献铁路建设一笔钱,而当老师的母亲工资是很低的,过日子也就能省则省了,因此,坐便车去南京的计划就安排了,说好我这儿一上车,堂姨就去邮电局发电报,让南京的亲戚在新街口邮局门口接我,这便有了开头的一幕。</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没有高速公路,汽车开到南京也要四个多小时。中午十二点多,汽车终于到了南京,办好进城手续,司机师傅就先将我送到新街口邮局门口,出乎意料的是却没看到我的姨婆婆来接。难道小姨婆没收到电报?我心里一下子害怕极了,又不认识去我小姨婆的家,这下该怎么办啊?眼泪也不由自主地直往下掉。</p> <p class="ql-block">司机这下也没办法了,又不敢将七岁的我一个人放在那儿,只得带着一个小尾巴去吃饭、装卸货物,直到事情全部忙完,才让他徒弟在车上等着,他自己送我去找我小姨婆的家。</p> <p class="ql-block">也幸亏我记得地址——新街口平家巷,不过,南京实在大,到了新街口还问不到平家巷具体在哪儿,问年轻人吧,都说不知道这地名,问老年人吧,方言平家巷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异,这一找就找到天黑,不知道问了多少人,找了多少条巷子,晚上七点多才找对地方,才终于见到了我的姨婆婆。一将我送到目的地,司机赶忙要走,连口热茶都没吃,因为他还必须连夜赶回家呢。</p> <p class="ql-block">走进温暖的家里,热热的饭菜下肚后,我才发现,头上的帽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给弄丢了,忘穿袜子的二只脚冻得又红又肿,把我姨婆婆给心疼得直叨叨:要让我去接的呀,宝贝她只认得我啊。其实,我小姨婆是接到了电报的,但我舅舅舅妈他们都在上班,我小姨婆不放心我瞎眼的姨婆婆出门,只是她自己一个人去邮局门口等着,这下子谁都不认识谁,便阴差阳错错过了。</p> <p class="ql-block">那年寒假,我就在南京小姨婆和我二姨妈两处亲戚家来回跑,也跑熟了地儿。返程是由我姨父将我送上火车,到常州后独自公交回家的。后来再跟便车去南京,也就认识了路,知道卸货处离我二姨家只有公交车四站,便坚持自己坐公交去二姨家,反正读中学的表姐肯定在家,没再需要司机师傅送我去新街口。不到十岁,常州南京我就可以一个人往返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童年记忆中印象尤为深刻的一件事了,同时,这次的经历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练。就像是一张褪色的黑白照片,即使斑驳,记忆深处,仍是那么美好,历久弥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