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与“让”

山秀林清

<p class="ql-block">  当护青人员在四面山头上都搭起了用于观望和休息的草棚的时候,当从不下地干活的女人提着篮子一趟一趟往田间奔跑的时候,当一向十分本分的人露出不安分的神色、蠢蠢欲动的时候,枣沟的秋天来了。</p> <p class="ql-block"> 当时,村里流行这样一句话:外国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的确,既然是大锅吃饭、吃大锅饭,大家的日子又都穷兮兮、苦巴巴,那么“大锅”里的东西只要可拿、好拿、有必要拿,就免不了你拿、我拿、大家拿。在所有人的心里,因为是“拿”,而不是“偷”,更不是“抢”,拿的又非某人所专有,所以不拿白不拿,拿了也白拿,不然就是地地道道的“大傻冒”。于是,不少人从心里慢慢地生出了第三只手,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都能娴熟地上演几出川剧变脸的小把戏。</p><p class="ql-block"> 在这方面,家庭妇女往往比她们的男人和子女们胆子更壮些。她们平时很少去地里干活,哪怕是家里的猪娃鸡仔整天啼饥号寒,她们也懒得为它们做出改变。可是一旦到了秋天,不少人好像一夜之间就变得勤快起来,吃苦耐劳的精神好像一下子注入了全身,开始一趟一趟往地里跑,不是说去拔猪草,就是说备兔粮,忙得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这些人要是走在田间的小路上,看见旁边的玉米像一个个腰间别着硬邦邦的大棒槌,此时又恰好身边无人,便一头扎进玉米地,一阵窸窸窣窣之后,便又若无其事地回到原路。不过,稍微留心一下你就会发现,她们变得臃肿了,行动有些迟缓了,神色有些慌乱了,佝偻的腰背一下挺直了。回到家里,她会撩起外套向男人和孩子们炫耀:“看,老娘我怎么样,威武吧?”那还用说,肯定十分威武。因为她腰间用腰带拴着一圈嫩玉米,看上去很像战士腰间的武装带,或者说更像一个要去跟谁拼命的人腰间缠着一圈炸药。</p><p class="ql-block"> 她们要是正好从果树下走过,护青人员又正好不在附近,她就使出浑身力气摇动几下不堪重负的树枝,等红红绿绿的果子掉了一地,便把腰带一紧,弯腰捡起水果,“咕噜噜”地顺着领口送进了背心里,至于能装多少,完全取决于背心的弹性,不到把背心撑得鼓鼓的决不罢休。走在回家的路上,活像一个临产的孕妇,或者体格强壮却十分笨拙的大企鹅,一摇一晃地。为了掩饰不太光彩的行为,只要一遇见人就马上停下来,装模作样地弄弄头发,或者理理衣服,或者干脆装作什么也没看见。</p><p class="ql-block">她们要是正赶上拉庄稼的马车从她跟前经过,无论身边有没有人,也不管车倌是谁,是玉米就抽两根,是谷子就拽一把,是葵花头就顺两个,哪怕是封得很严实的果篓子,也得跟着车一溜小跑抠出几个来……</p> <p class="ql-block">  男人们往往比女人要含蓄内敛些,行为也更为隐蔽。他们每天要下地劳动,即便干些顺手牵羊、搂草打兔子的事也似乎也无可厚非,举止也显得更为从容得体。通常散工的时候,他们一般不会结伴而行,都分散成独立的个体,几乎每人用锄柄或者扁担挑一捆青草或者榆柳的枝条什么的,至于里面有什么秘密,只有天知地知自己知。</p><p class="ql-block"> 那时,生产队里几乎每个周日的晚上都要在队部开会,一是政治学习(读报纸),二是轧对工分,三是安排临时工作。队部很简陋,跟饲养棚值班室在一起,里面有一条土炕、一个灶台、一盘磨豆浆的石磨,墙上挂着做豆腐的模具,犄角旮旯还堆放了许多杂七杂八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每次散会之后,饲养员都非常生气。他们迅速打开门窗,让满屋的烟味和臭屁味赶快排走。接着,拎起笤帚,把满地的烟头、满炕的瓜子皮清扫一遍。尤其是当他们看到原本装满了水煮黑豆的大笸箩已经空空如也的时候,气就噌噌地往上窜。水煮黑豆,是他们按队长的吩咐,给拉脚的大牲畜准备的精饲料,每天只煮一笸箩。他们都给吃光了,那些牲畜吃什么?这还在其次,煮一次黑豆,对于两个上了年纪的老饲养员来说,并不轻松,不知要抱着特大号的风箱要拉多长时间,再加上没有好的烧柴,一团团的浓烟不断地往外突突,熏得人眼睛直流泪,罪就遭大了。</p><p class="ql-block"> “真他妈的能吃,也不怕吃多了焖了心!”一个说。</p><p class="ql-block"> “哪里都是吃到肚子里?我见还有人偷偷地往衣兜里塞的呢。”另一个说。</p><p class="ql-block"> “不行,咱们得想办法治治他们,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p><p class="ql-block"> 说实话,黑豆,队里仓库有的是,可就这样平白无故地被这些人给糟践了,他们不甘心!</p><p class="ql-block">办法总比困难多。经过一番合计,两个老汉有了主意:下次,就用泥塘里的脏水煮,吃了拉上几回肚子,看他们还吃不吃?</p><p class="ql-block"> 可是他们的计划还是落空了,与会者依然照吃不误。那些人肠胃也好得很,都是些吃镰刀屙斧子的主儿,也没听说谁因为吃了脏水煮的黑豆而出现腹泻现象的。</p><p class="ql-block"> 后来他们终于想出了一个好的办法:在饲养棚的院子里支起一口大锅,在人员聚集较多的时候当着所有人的面开煮,在加水的时候,特意将事先准备好的半桶马尿掺入泥塘的脏水里。</p><p class="ql-block"> 此法立竿见影,从此以后,偷吃偷拿水煮黑豆的现象再也没有发生过。</p> <p class="ql-block">  有一年,村干部突发奇想,为了丰富村里果树的品种,计划在一些不适合种庄稼的地方栽些核桃树。于是就在二级扬水站附近开辟了一块两亩多地的育苗基地,然后从外地买了很多核桃,浸泡了一段时间后,一垄一垄地埋在土里。可是,到了出苗的时间却看不到几棵像样的核桃苗。干部们很是纳闷,于是找来一些人把土翻开,想一探究竟。谁料,翻了大半天,竟然找不到核桃种子的残核,这时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种子从埋到土里那天起,就有人开始打起了它们的主意,在发芽之前就被挖出来吃掉了;要不然,这种现象根本无法解释。</p><p class="ql-block"> 于是,第二年育苗的时候,在浸泡核桃种的过程中,液体中特意掺入了粪便和一定量的农药,然后在基地的田埂上竖了一块牌子,提醒到:核桃种子已浸泡毒药,含有剧毒,不可偷吃;否则后果自负!人都是惜命的,有了这样的提示谁还敢轻举妄动?大人们几乎每天都要叮嘱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要到核桃地里去,那里的野菜也不能采,不然后果会很严重!过了一段时间,基地的核桃苗拥拥挤挤、蓬蓬勃勃地冒出了地面;第二年,便被移栽到全村的沟沟梁梁上。</p> <p class="ql-block">  大人们的“言传身教”也影响着她们的下一代 。这些孩子们一放学,都忙不迭地往地里跑,无论是砍柴的,还是挖野菜的,看到能入口的东西,都免不了起心动念,摘几个苹果,偷几粒酸杏,烤几根嫩玉米……不过,他们毕竟都是正在上学的人,天天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敢像大人那样肆无忌惮。他们的行为具有随机性,基本上是为了满足个人当下的口腹之欲,破坏力并不大。</p><p class="ql-block"> 可能有人会质疑:难道这种现象就没办法、就没人管吗?其实也不是。村里有村规民约,也设有有护青人员,广播里也三令五申,但根本不起作用。</p><p class="ql-block"> 一是难破“人情关”,村里三百来口人,抬头不见低头见,而且关系错综复杂,彼此连连牵牵,护青人员也担心一不小心捅了马蜂窝,惹出祸端;他们也不忍心将抓了现行的某某人送交大队,然后被押解着游街示众,所以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二是难破“头羊关”,干部家属大多不够自觉,她们若是带头疯拿疯抢,又如何管得了其他人?有些护青队员看见干部家属,要么躲得远远的,要么暗中保护,更有甚者,亲自动手帮助她们一块干;上行则下效,有了她们的示范,普通人会怎么想?既然她们敢这样,我们怕什么?干吧!三是难破“群体关”,法不责众,一旦全民皆“贼”(有些夸张)的局面已经形成,要想再挽回来,哪有那么容易?四是难破“穷厄关”,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试想,大家都吃不饱穿不暖,谁还相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那一套?除了几个受管制的坏分子的家属不敢乱说乱动外,谁能真正“守身如玉”?</p> <p class="ql-block">  现在不同了,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拿”的风气在枣沟村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方面,在劳动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物产极大丰富的背景下,自家产的东西尚且不暇采收,根本不遑旁骛;另一方面,田各有界,物各有主,谁又好意思觍着脸去别人的碗里夺食?</p><p class="ql-block"> 所以,“拿”已不合时宜,成为不齿的行为,取而代之的是“让”。谁家有了稀罕之物,便邀来左邻右舍共同品鉴;谁家掌握了新技能、有了新点子,便请来同好者共同分享,一村人雍雍穆穆,小日子红红火火……</p><p class="ql-block"> 都说世上最难捉摸的是人性。在我看来,人性如水,能堵则堵,当浚必浚,堵浚相济,治平可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