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data-track="1">1977年,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叶剑英找到曾任志愿军司令员的杨勇,告诉他:曾任广州军区政委的韦国清即将赴京工作,希望杨勇能接下广州军区政委的重任。</h3></br><p data-track="4">叶剑英没有想到,杨勇直接拒绝了,他说:“我想去福州军区。”</h3></br><p data-track="5">汪东兴也来询问杨勇的意见,杨勇依旧坚持想去福州军区,他说:</h3></br><h3>“因为福州军区司令员的位置空着,我谁的位置也不占,也不愿意到总部去占别人的位置。”</h3></br><p data-track="7">原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不幸逝世,此职务正是虚位以待。尽管杨勇坚定意志,但他终究未能如愿,福州军区司令员另有人选。</h3></br><p data-track="8"><strong>他既没有当上福州军区司令员,又没有做广州军区政委,这位纵马疆场多年、为祖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上将又当归向何处?</strong></h3></br><h3> <h3>图|杨勇将军</h3></br><p data-track="9">1953年7月27日,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h3></br><p data-track="10">朝鲜停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并未撤军,仍严阵以待,留在朝鲜帮助朝鲜人民为战后的恢复和建设做了大量工作。</h3></br><p data-track="11">1958年2月,受金日成之邀,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前往朝鲜,与志愿军司令员杨勇、政委王平商议回国时间,杨勇提出:</h3></br><h3>“10月25日是志愿军出国作战八周年纪念日,我建议最后一批能不能推迟几个月。这样一来,志愿军可以帮助朝鲜再建设几个月。”</h3></br><p data-track="13">经过会谈,周恩来与金日成最终达成一致:</h3></br><h3>“志愿军于1958年底前分三批撤出朝鲜,3月第一批6个师8万人,7月第二批6个师8万人,9月第三批包括志愿军总部、3个师和后勤保障部队共7万人。”</h3></br><p data-track="15"><strong>时任志愿军司令员的杨勇最后一批撤出,10月24日,撤出朝鲜前,平壤各界在国立艺术剧场隆重集会,金日成、杨勇、王平一同登上主席台,会场高奏两国国歌,万众齐呼,掌声经久不息。</strong></h3></br><h3> <h3>图|周恩来与金日成</h3></br><p data-track="16">10月25日,金日成等朝鲜党政领导人全部来到车站广场,以隆重而热烈的方式为志愿军送别,驰骋疆场的战将杨勇在此时流下热泪,动情说道:</h3></br><h3>“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出朝鲜的最后一次列车就要启程了,我们怀着无限留恋的心情,向敬爱的金日成首相告别!向朝鲜劳动党、共和国政府领导同志告别!向亲密的战友人民军告别!向英雄的朝鲜人民告别!”</h3></br><p data-track="18">人们唱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中,在一个个热泪盈眶的面孔的不舍中,志愿军踏上回国的征程,一路经安东、沈阳、锦州等地,每到一处,都受到热烈欢迎。</h3></br><h3> <h3>图|志愿军撤出朝鲜</h3></br><p data-track="19">按照中央指示,杨勇、王平等人前往首都北京,向祖国人民进行汇报,10月28日,他们抵京的当天,周恩来总理早早就来到北京前门车站,亲自打拍子,指挥到场的陈毅等领导人,齐唱《志愿军战歌》。</h3></br><p data-track="20">列车徐徐驶进火车站,杨勇从火车上走下来,周总理紧紧握住他的手,热情而诚挚地说道:<strong>“我代表党中央和毛主席、代表政府和全国人民,最热烈地欢迎你们———胜利凯旋的英雄们!”</strong></h3></br><p data-track="21">“谢谢总理,感谢祖国人民的盛情。”杨勇说道。</h3></br><p data-track="22">周总理笑着告诉杨勇:<strong>“平壤组织了20万人欢送,我们欢迎也不能少于20万人。”</strong>由杨勇担任团长的志愿军代表团乘车从前门火车站驶出,一路来到北京饭店,所经之处,北京市民挥舞着鲜花,一张张笑脸上都洋溢着热情。</h3></br><h3> <h3>图|周恩来总理</h3></br><p data-track="23">当晚,周总理设宴招待志愿军代表团,他举着手里的茅台酒,一个一个走到大家面前,一个个敬酒,周总理一边喝酒,一边说着:“我周恩来要感谢你们,你们把好作风带回国内。”</h3></br><p data-track="24">志愿军代表团大概有六七百人,周总理挨个与大家碰杯,不知道喝了多少酒。到了晚上八点半左右,毛主席白天休息刚睡醒,志愿军文工团的同志们来到中南海小客厅,和毛主席亲切握手,大家兴致高昂,还为毛主席表演了好几个小节目。</h3></br><p data-track="25">杨勇是第二天下午见到毛主席,10月29日下午,毛主席、周总理在中南海怀仁堂会议室接见志愿军代表,作为司令员的杨勇向毛主席一一介绍了大家。</h3></br><p data-track="26">毛主席听完,扫视了一下大家,然后说道:“这么少?都有谁参加?”</h3></br><p data-track="27">“中将以上,其他大家都在外面。”杨勇回答。</h3></br><p data-track="28">场地小,人多,所以进到会议室当面见毛主席的人并不多,毛主席一听这个情况,即刻下令:“叫少将们进来。”</h3></br><h3> <h3>图|毛主席</h3></br><p data-track="29">这些少将们此时正聚在广场上,高兴地等候照相,一听到毛主席唤他们进去的好消息,一溜烟跑了进来,毛主席又问杨勇:“都回来了吗?”</h3></br><p data-track="30">杨勇说:<strong>“我们的志愿军全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strong></h3></br><p data-track="31">“好,回来好哇,热烈欢迎你们。”毛主席笑着说道。他招呼杨勇、王平坐在自己身边,和他们聊志愿军的伟大贡献,听王平叙述完朝鲜人民欢送志愿军的盛况,毛主席语重心长地说:“志愿军一定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争取更上一层楼。”</h3></br><p data-track="32">伟大的志愿军,有人长眠异国他乡,有人终于与亲人团聚,回到日思夜想的家人身边,有人惧怕了冬日的严寒与饥饿,前往南方城市生活。他们终于走出战争之苦,过上安康的生活。</h3></br><h3> <h3>图|毛主席与杨勇</h3></br><p data-track="33">回国后,杨勇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司令员,周总理来到他身边,叮嘱他:<strong>“杨勇,把你派到毛主席身边,一定要把志愿军的好作风带回国内,将北京军区建设好。”</strong></h3></br><p data-track="34">杨勇在这个位置上干了很多年,为北京军区建设,杨勇鞠躬尽瘁,操劳不已,十余年的北京军区生涯,让他与北京这座城市紧密联系起来。</h3></br><p data-track="35">1972年,杨勇又出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h3></br><h3> <h3>图|杨勇出国访问</h3></br><p data-track="36">1973年5月,杨勇去北京开会,周总理专门找到杨勇,告诉他:“中央有一项新的决定,准备派你去新疆工作,担任新疆军区司令员,你有什么意见,身体能否吃得消?”</h3></br><p data-track="37">“我服从中央的决定,身体也没问题。”杨勇思索了一下回答,他告诉周总理,自己年纪已大,而且多年没有搞过地方工作,希望能有其他同志辅助。</h3></br><p data-track="38">但目前组织还未找到合适人选,只好在充分考虑后,让比较有威望的、有经验的杨勇去组织建设工作,听完周总理的话,杨勇坚定表示:<strong>一定竭尽全力去工作,决不辜负中央的期望。</strong></h3></br><p data-track="39">1973年6月,杨勇甚至顾不上回家,给身在沈阳的夫人打了个电话,告知工作变动情况,然后即刻赶赴新疆。</h3></br><p data-track="40">杨勇在当地做了大量工作,他认为,中央如此信任自己,那么自己定不能辜负组织的期望,要多为人民做事,在这样的想法支持下,杨勇团结干部,为群众干实事,凡和杨勇接触过的,几乎没有不敬重他的,人们都将他当做师长、挚友。</h3></br><h3> <h3>图|周恩来总理</h3></br><p data-track="41">1977年,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叶剑英找到杨勇,曾任广州军区政委的韦国清接受新的任命,即将赴京,担任总政部主任,需要有人与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协力主持工作。</h3></br><p data-track="42"><strong>叶剑英希望,杨勇来担此重任。</strong></h3></br><p data-track="43">杨勇是值得信任的老将,多年来先后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等,可以说各地都去过了,唯独未涉足华南,何况广州位置重要,叶剑英认为,应该让一位能力强劲的将军去任职,他认为,杨勇是最佳人选。</h3></br><p data-track="44">当叶剑英告诉杨勇此事时,杨勇表示,他不熟悉华南情况,也未曾在华南地区履职,恐怕不利于将来工作的开展。</h3></br><p data-track="45"><strong>他向叶剑英表示:“我想去福州军区。”</strong></h3></br><h3> <h3>图|叶剑英晚年</h3></br><p data-track="46">此时,福州军区司令员的职务正是虚席以待。1969年,开国中将皮定均被任命为福州军区司令员,在职期间皮定均鞠躬尽瘁,劳心劳力。</h3></br><p data-track="47"><strong>1976年,62岁的皮定均将军在福建指挥军事演习,从漳州乘直升机去东山岛三军演习现场视察,直升机撞毁在漳浦县灶山上,皮定均不幸遇难殉职。</strong></h3></br><p data-track="48">皮定均逝世后,战友们都悲痛不已,罗瑞卿哀叹:“他的离世,真是比泰山还重。”徐向前、李先念、张爱萍等挚友都深切怀念,83岁高龄的毛主席身体不便,没有参加皮定均的追悼会,但却记挂着皮定均,为他送来花圈。</h3></br><p data-track="49">皮定均的离开,成为无数战友心里的一道伤,而他履职七年的福州军区司令员的职位也因此空了下来。</h3></br><p data-track="50">也就是杨勇向叶剑英提起的职务。</h3></br><h3> <h3>图|皮定均</h3></br><p data-track="51">叶剑英并未直接答复杨勇,毕竟组织的每一项任命都需要经过充分考虑吗,向叶剑英表达过心意后,汪东兴也询问了杨勇的意见。</h3></br><p data-track="52">汪东兴问:“那么,你希望去哪里?”</h3></br><p data-track="53">“到福州军区吧。”杨勇依旧坚持了自己的想法。</h3></br><p data-track="54">汪东兴问:“你为什么想去福州军区?”</h3></br><p data-track="55">杨勇回答:<strong>“因为福州军区司令员的位置空着,我谁的位置也不占,也不愿意到总部去占别人的位置。”</strong></h3></br><p data-track="56">不过最后,杨勇既没有就任广州军区政委,也没有如愿当上福州军区司令员。1977年8月,中共中央发布通知:</h3></br><h3>“杨勇为中央军委委员、列席常委。”</h3></br><p data-track="145"><strong>9月,在邓小平的建议下,杨勇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党委第三书记,协助兼任总参谋长、总参党委第一书记的邓小平主持总参日常工作。</strong></h3></br><p data-track="59">而福州军区司令员的职务,则由杨成武担任,此前,杨成武担任第一副总参谋长,主持总参谋部的日常工作,<strong>直到1977年9月,杨成武被任命为福州军区司令员,主持福建工作。</strong></h3></br><h3> <h3>图|邓小平与杨成武</h3></br><p data-track="60">作为中央军委的办事机关和全军的统帅机关,杨勇深知,自己责任重大。身在其位,必谋其政,<strong>在总参工作期间,杨勇积极推进工作,当时邓小平身兼重任,杨勇几乎承担了总参的所有日常工作。</strong></h3></br><p data-track="61">1978年,杨勇率领代表团访问南斯拉夫,因为杨勇是副总参谋长的身份,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考虑到身份的原因,就没有出面会见,只是由南斯拉夫人民军总参谋部对等接待。</h3></br><p data-track="63">9月,南斯拉夫人民军总参谋长斯塔查·波托查尔上将(下文称“斯塔查”)率团来我国访问,邓小平亲自会见他们,而杨勇则负责日常接待工作。</h3></br><p data-track="64">访问过程中,斯塔查更详细了解杨勇的工作,便真挚地向他道歉:“我明白了你在中国军队的身份,我接待你的规格不够啊。”</h3></br><p data-track="65">杨勇一笑置之,不过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来,杨勇的工作备受众人认可与肯定。</h3></br><h3> <h3>图|邓小平</h3></br><p data-track="66">翌年,也就是1979年,75岁高龄的邓小平决定卸下肩上的重担,不再出任总参谋长的职务。</h3></br><p data-track="67"><strong>在征求一些老同志的意见后,邓小平有了初步的想法,他打算让杨勇接替自己总参谋长的职务,继续为祖国建设做贡献,为此,邓小平还专门找到总后勤部部长张震,嘱咐他接下来要好好辅助杨勇的工作。</strong></h3></br><p data-track="68">但这项重要任命自然要征得各方面的同意,总参谋长的人选要慎重考虑。</h3></br><p data-track="69">当时叶剑英在广州休假,耿飚、韦国清专程飞到广州,面见叶剑英,听取他的意见,二人在广州待了近一周时间,返回北京向邓小平汇报。</h3></br><p data-track="70">邓小平随后又赶到徐向前、聂荣臻家中,综合叶剑英的意见,几番讨论,最终确认:<strong>由老将杨得志接任总参谋长。</strong></h3></br><h3> <h3>图|杨得志(前)、杨勇、杨成武(后)在一起</h3></br><p data-track="71">杨得志是杨勇的老朋友,二人加上杨成武被称为“三杨开泰”,他们都曾在朝鲜战场上英勇奋战,杨勇曾多次担任杨得志的副手,如今二人再度重逢。得知杨得志来总参工作,杨勇很高兴:</h3></br><h3>“他是我军有名的战将,有丰富的作战经验,确确实实名不虚传。现在杨得志同志来主持总参工作,我们相信总参会有一个新的面貌。”</h3></br><p data-track="73">杨勇协助杨得志全面开展工作,为了让杨得志更好地了解部队情况,年事已高的杨勇数次抱病陪他到外地视察,向杨得志汇报、具体情况。</h3></br><p data-track="74">他们一起去西沙群岛视察,杨得志、杨勇的到来受到战士们的热烈欢迎,临走前,战士们对他们说:“希望首长再来!”</h3></br><p data-track="75">“一定会再来看大家的。”杨勇笑着说道。</h3></br><h3> <h3>图|毛主席与杨得志(左一)、杨勇(左三)</h3></br><p data-track="76">他没有想到,自己再也无法实现这个诺言。杨得志到总参工作不到三年,杨勇的身体就渐渐支撑不住了,时常感到身体不适的他去医院检查,被确诊为肺癌。</h3></br><p data-track="77">虽然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杨勇的身体恢复了不少,但都是治标不治本,他仍然为病情所困,杨得志劝他停下来,好好休息一年,杨勇坚定拒绝了杨得志的建议。</h3></br><p data-track="78">他说:“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是革命的幸存者,活着就得拼命干。”他坚持抱病出席会议,主持总参的日常工作。</h3></br><p data-track="79">直到身体再也支撑不下去了,杨勇才再次住进医院,杨得志几次去医院探望他,杨勇还惦记着不要耽误总参工作:“我的病情,我自己知道。你工作多,不要再为我分散精力。”</h3></br><p data-track="80">到病情严重,就连讲话都尤为困难时,杨勇躺在病床上,虚弱地叮嘱杨得志:<strong>“告诉医生不要再用药了,不起作用了,那是浪费,不要再浪费国家和人民的钱了。”</strong></h3></br><p data-track="81">看着卧于病榻之上的老朋友,老助手,杨得志心里很不是滋味。</h3></br><h3> <h3>图|杨得志(前左一)、杨勇(前左二)和许世友等参观军事科学院</h3></br><p data-track="82">1983年1月5日下午,杨勇病危,整个人失去知觉,就连人都认不清了,杨得志闻讯立刻赶到医院,医护人员正在紧急抢救,杨得志离开医院时,杨勇仍然未脱离生命危险,他只能一边担心着杨勇的身体,一边投入总参的工作中。</h3></br><p data-track="83">那天晚上,杨得志久久都没有入睡。</h3></br><p data-track="84"><strong>翌日凌晨,秘书匆匆忙忙敲响杨得志的门,他等来的不是杨勇转危为安的好消息,而是噩耗,杨得志急匆匆赶到医院,可杨勇已经永远地闭上了双眼。</strong></h3></br><p data-track="85">杨勇永远离开热爱的工作,热爱的人民,想到这里,杨得志泪如泉涌,悲痛告别这位一同并肩作战多年的“老战友”!</h3></br><p data-track="86">杨勇逝世后,杨得志不遗余力地做好在总参的工作,全部身心投入到总参建设,直至1994年因病逝世。</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