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瘤也能长期生存 (潘经伦)

抱抱熊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带瘤也能长期生存</div><div><br></div> 带瘤生存并不是放弃治疗,而是通过规范和适度治疗,使人体和肿瘤之间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让肿瘤细胞在一定时期内处于静止或休眠。<br> 肿瘤始终贯穿着“正邪相争”的发病过程。正气盛衰决定癌瘤的生长速度,正气盛则抗邪有力,癌瘤进展较慢。中晚期肿瘤患者在治疗的漫长过程中,若局部癌灶与全身状况相对稳定,在邪气对峙、邪难压正的情况下,可出现带瘤生存的特殊阶段。<br> 西医着眼于病,采用对抗性思维,以彻底清除肿瘤细胞为目的。中医着眼于人,特别是人与肿瘤的平衡,其追求的带瘤生存状态,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br> 带瘤生存并不是一味放弃治疗,而是通过规范和适度治疗,使人体和肿瘤之间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让肿瘤细胞在一定时期内处于静止或休眠。即摒弃既往视肿瘤细胞为“异端”的思维,放下将其斩尽杀绝的利器,将中国传统的“和”思维注入到当代医学治疗理念和知识架构中,为肿瘤与机体的和谐共存创造条件,注重多重关系的良性互动和深层次的调节。<br> 西医曾提出“消灭最后一个癌细胞”的口号,常导致患者因放、化疗而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加速癌变及死亡进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肿瘤治疗开始注重带瘤生存和生存受益,思路上不再单纯过分追求消灭或缩小肿瘤实体、杀灭肿瘤细胞,而是同时考虑改善患者机体及精神症状。<br> 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把原来作为“不治之症”的“癌症”重新定义为可以治疗、控制甚至治愈的“慢性病”。从基因学说的角度,肿瘤是物种进化过程的伴随产物,应当作“慢性病”看待。肿瘤作为慢性病,包含三层涵义:<br> 第一,肿瘤可防可治。肿瘤发生发展需经历漫长的过程,癌变过程有潜在逆转可能,可在不同阶段予以预防、干预及截断,阻止其向不良结局转化,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br> 第二,治疗的阶段化及长期性。肿瘤本身特点决定其发展过程的反复多样性,要求临床工作者遵循“有序治疗”与“整体治疗”原则,实事求是地根据患者肿瘤类型和分期、体质状况、心理因素,采取不同的阶段性治疗策略,从而实现规范化治疗。<br> 第三,综合及适度治疗。慢性病的治疗特点是采取较为保守的措施,不再一味追求根治,而是充分调动患者体内蕴藏着的抗瘤能力,使机体与肿瘤长期和谐相处,综合运用中医药等自然疗法的整体调节作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动态平衡。<br> 带瘤生存观念是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特色所在,体现了对肿瘤的合理化和人性化治疗。中晚期患者即使出现全身多发转移、大量胸水、腹水等情况,如进行有效的抗肿瘤综合治疗,调整脏腑功能,调和气血阴阳,部分患者仍能获得长期如常生存。<br>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恶性肿瘤都是危害患者机体的主要因素或导致宿主死亡的直接原因,实践中不少死于其他慢性疾病,或其他原因的老年人,经过尸检体内发现原本就存在肿瘤,瘤体还比较大,(经调查死者生前生活各方面如常)。另外,临床实践中还发现有不少患肿瘤的人没有经过任何治疗.正常生活数年后,结果肿瘤已经不复存在了,这就说明了部分患者带瘤生存状态是客观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也说明肿瘤在部分患者中并不是构成危害健康的主要因素或死亡原因,笔者认为,这一事实应成为医者和患者高度关注的焦点,深入探讨的课题。也是战胜各类肿瘤的一种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