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19年7月6日我们又自驾来到银川旅游。原本打算去盛产葡萄酒的酒庄参观顺便品品酒,结果酒未品上(酒庄没有让游客品酒的这种营销方式),只好悻悻而去。不曾料想途中确机缘巧合路遇拜寺口双塔,这让我和老伴顿时兴奋不已,开足马力向景区驶去。</p> <p class="ql-block"> 在银川市西北约50公里处的贺兰山东麓的拜寺口内,坐落着一对古塔,它们就像两个孪生兄弟守卫在山口两旁,显得格外挺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拜寺口,原名"百寺口",因此处曾有多达100余座的庙宇而得名。拜寺口双塔的建造时间并没有明文记载,但在根据双塔周围散落的大量与西夏王陵同风格的琉璃构件残块,以及宁夏地方史志的记载,可以确定此处在西夏年间曾经建有佛寺,这两座塔可以基本确定与佛寺同时期建造,并且同为西夏武烈皇帝李元昊的离宫建筑的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清朝乾隆四年时,宁夏地区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但双塔并未被震倒,具体受损情况不得而知。1986年,宁夏文物部门曾经组织对双塔进行重修。</p><p class="ql-block">在这次重修中在两座塔塔顶的中心柱上发现了西夏文和梵文的铭文,在对中心柱经过碳14测定之后确认均为西夏晚期所造。1988年,拜寺口双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贺兰怀古》</p><p class="ql-block">“风前临眺豁吟眸,万马腾骧势转悠。戈甲气销山色在,绮罗人去辇痕留。</p><p class="ql-block">文殊有殿存遗址,拜寺无僧话旧游。紫塞正怜同罨画,可堪回首暮云稠。”</p><p class="ql-block">这首诗选自朱秩炅的《嘉靖宁夏新志》。他将拜寺口的傲然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拜寺口是贺兰山著名山口之一,这里山大沟深,环境幽静,面东开口,视野开阔。在山口平缓的坡地上有大片建筑遗址。据考证,这里曾是西夏佛祖寺院所在地。双塔就建在沟口北边寺院遗址的台地上。双塔东西对峙,相距约百米,皆为八面十三层楼阁式砖塔。两塔直起平地,没有基座,底层较高,平素无饰,正南辟券门,可进入厚壁空心筒状塔室。两塔东西相距百米,像一对情侣,含情脉脉,形影不离。人们怀着敬仰之情,送给她们许多美丽的名字:"相望塔"、"夫妻塔"、"山神塔"、"海神塔"、"飞来塔"。</p> <p class="ql-block"> 双塔建筑综合了中原佛塔传统特点,又把绘画和雕刻艺术结合起来,构成了两座雄伟壮观、绚丽多彩的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 据考证、西夏时期境内佛教盛行,开国皇帝李元昊信奉佛教,"他幼晓佛书,通晓经文",在贺兰山拜寺口修建佛祖院,寺庙规模宏大,随寺庙而建立双塔。近千年来,几经重修,得到群众的保护,双塔秀貌一直未改。双塔造型精美,均为平面八角形密檐式,高约45米,塔身华丽,每层均用各色琉璃瓦装饰,塔顶上仰的莲花瓣刹座,承托着13层相轮作为塔刹。</p> <p class="ql-block"> 塔前小庙</p><p class="ql-block"> 不知创建所由,求访山村八旬老者,据祖辈口传:小庙与双塔同时,曾供奉像一尊,后毁于“文革”。然考其形制及瓦当图案,似为清代所建。</p><p class="ql-block"> 庙门对塔门,且距离仅三步之遥,实属罕见。是何规矩,尚待研究。</p> <p class="ql-block"> 东塔总高约39米,塔身呈锥体。每层由叠涩棱角牙和叠涩砖构成腰檐,腰檐外挑。塔顶上砌八角形平座,平座中间为一圆形刹座,上承"十三天"宝刹。二层以上,每层每面都贴有彩塑兽面两个,左右并列,怒目圆睁,獠牙外露,十分威猛。兽面口衔彩绘红色连珠。兽面之间,是彩绘云托日月图案。塔壁转角处装饰彩塑宝珠火焰。</p> <p class="ql-block"> 西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砖塔,后壁中空,塔底层高5.7米,边长32米,直径8.4米,总高41米,较东塔浑厚雄壮。二层以上由数层叠涩棱角牙和叠涩砖构成腰檐,腰上砌成平座,外檐饰以圆形兽头构件。塔顶上承八角形刹座,刹座檐下,饰以并排彩绘莲瓣,转角处饰以砖雕力神,力神裸体挺腹,手托莲座,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西夏砖瓦</p><p class="ql-block"> 双塔塔院出土的西夏方砖,最大者边长45公分,板瓦最巨者长达40公分,可见昔日寺庙建筑之高大雄伟。</p><p class="ql-block"> 西夏砖瓦质地上乘,叩之有金石之声,以此刻章制砚者多称奇才。随处可见的琉璃瓦件,为西夏皇家寺院所独有,虽历千年而色泽鲜新,可证其烧制工艺之精湛。</p> <p class="ql-block"> 拜寺口方塔柱木</p><p class="ql-block"> 这些柱木是拜寺口西夏方塔出土的塔柱木。方塔位于拜寺口内,西夏大安二年,始建 为方形13层密檐式砖塔,1990年11月被不法分子炸塌。1991年8月间清理方塔废墟时,出土了大量小泥塔,模制小泥佛及数十种西夏文、汉文佛经、文书等珍贵文物。其中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被宁夏考古学家牛达生研究确定为世界上最早的木活字印刷品,是“本世纪印刷史上最最大的发现之一”。拜寺口方塔从此文明于世,这些塔柱木也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被保存在这里,供游人参观。</p> <p class="ql-block"> 西夏石器</p><p class="ql-block"> 这里陈放的古碾、石臼、石磨盘、柱基石等,出土于双塔塔院遗址,均用当地石材加工而成,是当年寺院僧侣生活、生产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拜寺口双塔塔院内盛开的鲜花</p> <p class="ql-block"> 拜寺口双塔,是西夏国王李元昊离宫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年拜寺口寺庙众多,华丽的宫殿参差交错,金碧辉煌,它给气势雄伟、古木参天的拜寺口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如今,盛极一时的皇家寺院早已没有皇家寺院的威严和辉煌,已成为研究西夏历史的重要遗物,供今人瞻仰的古迹与文化景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