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也被称为“太和山”。它属于大巴山脉,地处大巴山东部,北通秦岭,南接大巴,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古称“方圆八百里”,现景区面积为312平方公里。武当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627年—649年),到明朝的永乐年间达到鼎盛,成祖朱棣封武当山为“大岳”,世宗朱厚熜封之为“治世玄岳”,地位在“五岳”诸山之上,这一时期在武当山兴建了大批建筑。历史上有“北建故宫,南修武当”的说法。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1994年12月15日,武当山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明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明成祖朱棣大建武当山,历时12年,建成9宫、8观、36庵堂、72岩庙、39桥、12亭,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又增修扩建。整个建筑群严格按照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北方之神真武修仙的故事统一布局,并采用皇家建筑规制,形成了“仙山琼阁”的意境,绵延140里,体现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堪称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观,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博物馆”和“挂在悬崖峭壁上的故宫”。 武当山是我几次计划去没有去成的地方,这次襄阳行之后就直接去武当山,一路上我们兴奋不已。在丹江口短暂停留后,无花果冒着大雨开车前行,看到美景,他耐心细致,把车停在路面宽、不影响车辆行驶,还能找到最佳赏景的地方,让我们尽情享受沿途美景。 在看景的路边民宿有一个这样的草棚屋,我以为这是民宿店里搭着做景观或是闲坐喝茶的。老板娘见我在旁边打量,热情地说:“妹妹,快进去避避雨呀!不要把衣服淋湿了哟!”见我还在犹豫,老板娘说:“那是专门给路人避雨的。”哎呀!我心里一个惊叹,真的是太暖心了! 越是接近武当山,雨越是下得大,而太阳顽强地从乌云里钻出头来,一束直射光射出云彩,我们车前一幅幅水墨画应运而生,漂亮极了,我们的心情更好了,天晴了,我们有机会看到武当山日出了。 <p class="ql-block"> 下午五点多我们就到了武当山小镇,进入提前预定的酒店,办好入住手续,走进房间,干净整洁的床上放着一枝漂亮的鲜花,我的心情更加愉快:好温馨、好浪漫的“家”!</p> 放好行李,我们出来寻当地特色小吃,顺便看看武当小镇的夜景。 溜达一圈,大家就选一家干净的店,店里应我们的要求煮了一锅绿豆稀饭,这个店里的特色小吃是水饺,我们想吃的煎饺这里不会做,我们七嘴八舌讲了煎饺的做法,结果晚餐吃成了麻城特色小吃。 临出饭店大门时,发现店里的墙上有这样一幅画,先取来饱饱眼福啦!我们迫不及待地在网上预订武当山的门票,期盼着、期盼着…… 终于要登武当山,目睹其玄妙的风采,了却我多年游武当山的企盼,心里十分激动。我们来得正是时候,前面一辆转运大巴刚好坐满开走,我们上了后面一辆车,坐到了极好的位子,不一会儿,车满员启程了。我刚开口和同伴说了句话,我座位旁边的一位男士听到口音一下猜出我们是黄冈人,原来他的女儿在黄冈读师院,他是这里的工作人员,正赶去上班。他说如果不是家里有事,他宁愿住在山上,山上空气好、风景好、安静、不热也没蚊子……听得我羡慕极了,要是我也能在这里多住几天该有多好呀! 我们在“太子坡”站下的车,这是我们武当山行的第一站。看到我们脚下的台阶了吗?往上走是一级一级的台阶,再往回看,一级台阶也没有,就是一条平坦的绿荫路,原来这也是有寓意的:朝前看是步步高升,朝后看一马平川…… 武当山复真观又名太子坡,这座在武当山狮子峰60度陡坡上的古代建筑,被当今建筑学家赞誉为“利用陡坡开展建筑的经典之作”。 相传武当山供奉的主神真武帝本是古代净乐国王的太子,在武当山上读书并修炼成仙,成为威震北方的大神。后人在山坡上修建复真观,保留了真武帝读书的地方,并称为太子坡。未进大门就被这些红墙绿瓦吸引住了。 进入太子坡,我们就看到武当依山就势的建筑特点。太子坡的云墙依山而筑,流畅的弧形墙体,似波浪起伏,老百姓叫它“九曲黄河墙”,意思是像黄河一样九十九道弯,实际上它的建筑属于夹墙复道,两边是墙,中间是一个道路,叫夹墙复道。 “九曲黄河墙”始建于明朝,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由于一直在不断修缮,所以现在的保存状态也比较完好。 <div> 进入二道山门,豁然显出一宽阔院落,走进院落,小院重叠,幽静雅适,前有依岩而建的"五云楼",中有"皇经堂"、"藏经阁",后有高台之上的"太子殿"。整体布局左右参差,高低错落,谐调而完美,充分体现道教"清静无为"的思想内涵。置身复真观的最高处,俯视深壑,曲涧流碧;纵览群山,千峰竟秀;听说每逢夕阳西下,还可见武当"太和剪影"的奇观。 <br></div> 太子坡上的五云楼,是武当山现存最高的木构建筑。墙体、隔间、门窗均为木构,各层内厅、堂房因地制宜,各有变化。五云楼最有名之处就是它的“一柱十二梁”。我数了一下,每一个方向都是三根横梁,刚好伸向四个方向,形成四个组,整个像一个伞形柱,像极了撑着的雨伞。一般是一柱二梁或一柱三梁,像这样叠加十二根梁的情况非常少见。五云楼的地基很窄,没有空间竖起很多房梁,于是就采取房梁叠加的办法,在一根柱子上叠加起十二根房梁,并且房梁之间采用的都是榫卯结构,这样整个屋子的空间就变大了许多。 到了太子读书殿我为读书的孩子们祈福,道长教我跪拜以后,带我到太子读书殿门外的右边,指着对面问我看到金顶没有。我抬头一看,太神奇了,刚才还是白雾茫茫一片,这会儿云开雾散,一些山峰的峰尖露出雾面,眺望道长手指的方向,金顶清晰可见。道长说我的愿望肯定能实现,让我高兴不已,云雾中感受 “人从天上回” 的意境。 门口一位年轻的道人哼着“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相拥, 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不禁回头看了一眼,里面红墙连红墙,院落套院落,依山而建,蜿蜒起伏,古建筑之美尽收眼底。大门里的红墙绿瓦仿佛也在静静地感受着时代的变化。<br> 我们来到坐落在武当山展旗峰下,始建于宋代的紫霄宫,这里群峰环绕,松柏幽深,历来被视为“紫霄福地”。 紫霄宫,全称“太元紫霄宫”,明代宫观建筑,坐落在武当山的主峰天柱峰东北的展旗峰下,占地面积约27.4万平方米。 紫霄宫是武当山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建筑之一,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紫霄宫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开放。1994年12月,作为武当山古建筑群的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32年,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红三军司令部所在地,贺龙元帅曾居此。 紫霄宫坐西北朝东南,共有建筑29栋,建筑对称布局,中轴线上为五级阶地,由上而下递建龙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大殿、父母殿,两侧以配房等建筑分隔为三进院落,构成一组殿堂楼宇、鳞次栉比、主次分明的建筑群。宫的中部两翼为四合院式的道人居所。 接下来,我们坐着景交车到了南岩(乌鸦岭),开启了今天的正式爬山模式。刚下车,一位女士过来给我们带路,指着台阶的方向,让我们从这里去往南岩宫,叫我们回来去金顶时到她家吃午饭。 女士把我们送到这个观景台,说晴天这里是看南岩宫的最佳位置,可惜现在是雨后大雾,眼前除了白茫茫的一片,就只能看到跟前的路了。女士安慰我们说,我们回来她家吃饭时路过这里,说不定云开雾散,会看到南岩宫的。经女士这么一说,接下来我们一直念念不忘要在这里看南岩宫,甚至第二天从金顶返回时还想来此一睹南岩宫的风采。 从南天门进入,我们先小转了“泰常观”和“雷神洞”。泰常观于元代始建,明永乐十六年(1418)敕建,后来多次修葺和增建,现仅存正殿、配殿、山门等,共12间,建筑面积393平方米,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div> 雷神洞开凿于元代的元统年间,是武当山著名道人张守清修炼清徵雷法和祈雨的场所,也是武当山唯一单独供奉雷神的地方。石殿里供奉的雷神为明代泥塑,彩绘饰金,人们称之为邓天君,是武当山最大的雷神像。这尊雷神造型奇特,相貌十分威严,人身鸟面,鹰嘴鹞眼,三目园睁,人足鹰爪,栩栩生动的形象,给我们展示出十五世纪中国雷神的风采。雷神洞石殿内还有击恶、司查、香案等像器。石殿后面有一天然水池,泉水四季长流,冬暖夏凉,甘甜可口,被称为灵池。</div> 去往南岩宫的路两旁都是树干笔直的参天大树,我们仿佛进入了原始森林。在我们正感觉前面没有路了,绝壁之上红墙宫殿掩映在绿林里,煞是好看。 <div> 南岩宫全称“大圣南岩宫”,这里是“武当三十六岩”之中公认为最美的一处。</div> 公元1313年,元代道人张守清历经艰辛,用了27年的时间,终于在悬崖峭壁上,打造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宫殿——南岩宫。这里最吸引人们的就是“龙头香”。<br> 一根石梁向外直伸,悬于绝崖之上,下临深渊,面朝金顶,好像朝拜金顶的样子。石梁长2.9米,宽0.3米。采用镂雕、浮雕、圆雕等手法雕凿成两条被祥云围护的神龙,龙头顶端,雕一香炉,因此号称 “天下第一香——龙头香”。古时候的人们为了祈求父母健康长寿,宁愿在这悬崖峭壁上进香。<br> 古代的人从这个地方走三步上去点燃香,然后再退三步出来,下边是万丈深渊,一不小心掉下去可能就是粉身碎骨。<br> 因为它的神秘和地位,许多信士弟子为表虔诚,每次来朝拜武当都要烧“龙头香",稍有不慎就会坠身悬崖。公元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川湖部院总督下令禁烧“龙头香”,并立碑告诫人们应当爱惜生命。 <div> 层层丹墀饰栏崇岩之上就是玄六座精雕石柱磴、石雕流云琼花图案的须弥座,残垣断碣,历历在目,仍可见当年宏伟规模。玄帝殿是南岩宫的主体建筑,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敕建,坐南朝北,建在三重高大的石台基之上。殿前置月台,月台下营造高大的石崇台,围以华栏,雄伟壮观。殿面阔、进深均为五间。民国十五年(1926年)玄帝殿被焚毁,只余台基、台明、石栏保存完整。2004年7月1日,玄帝殿修复工程正式动工,历时三年完工。</div> 院中有一口六角饰石栏的水井,井口有精雕石栏,名曰:“甘露井”,井水清凉甘冽,犹如甘露,故名甘露井,是武当最好的泉水之一。据说,从古至今,无论是人马云集,还是天遇大旱都从未干涸,被道教视为“金津玉液”,奉为“圣水”。 在南岩宫西面大约300米的地方,一峰突起,三面呈垂直绝壁,下临天一湖,这里就是飞升崖。在飞升崖上远望南岩宫,更觉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一千多年来,古人在武当修建宫观,不是开山劈石,而是顺应山势,与自然山形完美结合,因此成就了今天人们眼中宛如仙境的道教名山。 游览南岩宫后,我们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登山的自信满满,所以我们选择不再原路返回去登金顶,而是从飞升崖这边下山,再登金顶。 乍一看,以为是在炸鱼,问了老板,才知道是炸南瓜面团。我们想买一些吃吃,老板说这不是卖的,是他们的午饭,闻着香味,看着一大盆炸好的面团,觉得他们两人一餐也吃不了这么多,匀一点卖给我们,老板娘笑着说,这是他们一天的粮食,南瓜是从山下背上来的,真的不卖。原来面粉、油等所有的东西都是人力背上来的,我们终于理解了。于是说给加工费,让老板帮我们把早上买的炸糯米团热热,老板欣然答应,却不肯收加工费,还说他家的南瓜面团不卖,但我们可以每人拿个尝尝,虽然我们很想吃,却不忍心拿,最后多彩实在想试试是什么味道,就拿一个尝试下,我们走时向老板家的二维码扫描付款,手脚利索的老板娘拿起二维码图像牌藏起来。我感叹道:真不愧是道教圣地,连做生意的人把利都看得这么淡!我们的心一下静了,仿佛也想极速融入到这种环境里。<br> 途中经过榔梅祠,榔梅祠,全称“榔梅仙翁祠”,在南岩对面。明永乐十年敕建,是当年全山十六座祠庙中的一处。相传,静乐国太子曾灰心下山,经紫元君点化后,返山复修。经过此处,折梅枝寄予榔树,仰天誓曰:“予若道成,花开结果。”后果如其言。榔梅果被称为榔梅仙果,为武当山稀有植物,明时曾被列为贡果。 站在榔梅祠,远看沟壑纵横、风景如画的武当山山麓上坐落着的南岩古建筑群,绿树丹墙,别有一番诗意,走在山路上微风轻拂,天气预报说的雨并没有来,看来我们运气极佳。 沿途会遇到许多这样的地方,店老板都会热情地喊你坐下休息休息,不管你是否买东西,他们都是一样热忱对待,我则对这些野菜很感兴趣,不时寻问,老板们都耐心地向我讲解。突然,一个女高音传向我:你们怎么才回来呀?你们饿了吧?原来是来是送我们去南岩宫那位女士,听说我们在路上吃过了,她笑着说没事没事。感觉这里做生意的人心地都特别好,他们只希望带给别人快乐就行。 走进黄龙洞,尝尝圣水,甘甜可口。 朝天宫,始建于元代,后屡毁屡建。明永乐十年(1413年)敕建玄帝殿、配殿等17间,竣工后赐额“朝天宫”。嘉靖年间扩建,清代、民国年国(1912年)亦有修补。相传朝天宫被视为“天界”,是天庭与人间的分界线(再往前走,我们都成小仙了,嘿嘿)。在这里有两条徙步线路上金顶:一条往左是清代古神道,另一条往右是明代古神道,都不到2公里。可不要被这个公里数忽悠,因为其徒步强度更在于坡度而不是长度。 <div> 明神道,途经一、二、三天门,坡度很陡,且上上下下,强度很大。清神道,基本上是比较缓的上坡,难度相对小点。程老师说为了节省一点体力,她选择走清神道,我们其余四人都想去走走“天门”,选择走明神道。</div><div> 经过约半小时艰难的攀爬,终于到了一天门。一天门就是垭口上的一个门楼,没有其它建筑。</div> <div> 上了一天门,我们马上被前面望不到头的台阶惊住了:好不容易爬上来,却又要走下去了!毛毛姐以前走过这条路,她说前面会越来越陡,越来越窄。无花果调侃了一句:我们就是来爬坡的!是啊!我们这是走在路上呢!想想以前没有路时,那些修建的人该有多辛苦啊!</div><div> 二天门是通往天宫神阙的要道,其高大稳固烘托渲染着天界的神圣庄严,使朝拜者一步步加重心灵上的敬仰肃穆之情。</div> “会仙桥”,有人来与我们这几个小仙会合吗?!还真有啊!我们在南岩宫遇到的几个麻城老乡,随后就与我们再次相遇了。<br> 气势恢宏的三天门到了。难怪古人赞天门曰:“云梯万级,挂悬空之霁虹,逼霄汉于咫尺“。 据说朝拜者在艰难行进中,猛然发现眼前屹立的高大天门,会从心底迸发出激情,力量倍增。史书记载,过去朝山进香的信士香客,每走近天门,则欢呼雀跃,万山回应,经久不息。 我们也一样,驻足停留,天气真给力,这里明显是雨过天晴,地上积有雨水,天空放晴,白云悠悠,我们尽情地欣赏这些古建筑的细节。<br> 看不到尽头的石梯,虽有石阶护栏、铁链、钢钉加固,仍然陡峭崎岖,攀行艰辛。往上看,我们有时像走在浮桥上,有的地方还要手脚并用才行。 祖国的风景美如画!十分养眼吧!在这个天然氧尽情呼吸新鲜空气吧!我们还发现一个奇特现象,任何一座山峰的最高处都朝向金顶方向。 我们在赏山阅秀之际,不知不觉到了朝圣门,明永乐十年在元代旧址上敕建,穿过它就来到金顶脚下了,经过一路艰辛跋涉,猛然间发现眼前屹立的高大天门,真的是力量倍增,刚才的疲劳感一下烟消云散。<br> 穿过这条路就可以上金顶,我急不可待地往前走,前面的人告诉我不要去了,过了下午四点半,金顶大门锁了,不允许游人往上走了。我想,好事多磨吧!心里更加期待看到金顶的美貌了!<br> 不管怎样,先办理入住手续吧,这晚住的是绝壁上的房子,睡的是高低床(床的宽度比我想象的宽多了),在条件这么有限的地方,能住上这么干净整洁、洗濑方便的住处,实乃有幸。<br> 上不了金顶,我们放下行李,依次洗澡,换上干净的衣服,又觉精力充沛,三三两两四处转悠。这些都是稀有植物吧!<br> 多彩和我一样,对金顶充满好奇,我俩相约到金顶下的平台去看看。金顶是武当山古建筑群的精华,它位于武当最高峰天柱峰上,海拔1612米。“八百里武当”自古有“七十二峰朝金顶”之说,就是在任何一座山峰上,天气晴好时都能看到金顶。 金顶对面一座陡峭的山峰名叫狮子峰,那里因地势比较高,能看到太和宫的全貌。我和多彩以为那条石级铺就的路是通往那上面的,欣然前往,结果那是下山的路。我们俩不甘心就此作罢,看到有条通往山上的小路,于是蠢蠢欲试。在向上攀爬时,我们才发现难度超乎想象,我们手脚并用向上攀爬,我们登上峰顶,却发现这是狮子峰下面的一座山峰,这里位于金顶的正南方向,是一个独特的视角,站在峰顶望去,武当金顶建筑群依山就势,浑然天成,好像天上的宫殿。 我和多彩走到太和宫门前的一条通道里,四处领略金顶风光。站在这里,山风呼啸,虽已进入夏季,这里早晚依然寒气袭人。 “紫金城"的城墙极有特点,两米来高,全部由黑褐色大石块堆砌而成,墙体上砌有檐状的石顶,蜿蜒曲折,沿着山势将紫金城团团围住,虽经历了六百多年风雨的侵蚀,仍屹立不倒,感觉似乎比北京紫禁城的红宫墙更显沧桑古老。我对这个城墙特别感兴趣,从不同角度拍了无数张照片。 看时间,快到太阳下山之时,多彩催着我去另一个方向看日落。<br> 中华武术自古就“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一位大师正在练拳,我们何其有幸!<br> 武当拳法最讲究调身、调息与调心,要求练习者姿态放松,呼吸自然,意念入静。<br><div> 放眼望去,群山环抱,云雾升腾,仿佛天人合一,在这里,太极拳法与武当群山已经融为一体。 <br></div> 接近晚上八点,太阳还舍不得下山,虽然因下雨影响,天上乌云一团团,却也难遮太阳顽强放光彩的毅力。看!大师们不辞辛劳,不顾手酸,生怕错过美丽时刻。<br> 慢慢地,人都散去了,我舍不得离开,想看幕黑前的辉煌。感受这里黄昏之时的山风拂动、万山俱静。 这次出游,大伙仿佛总是对粥情有独钟,我回到餐馆时,晚餐已经摆好,虽然简单,却是金顶处的美味佳肴了。这天晚餐我因肚子不舒服,没有吃多少东西。<br> 可能是前两晚基本没睡着,亦或是一天的登山劳累或是整个武当山的“静”,这天晚上,我在山风呼啸声中,在武当山金顶睡得十分酣畅、踏实。 清晨5:05分,我们赶往金顶平台看日出,匆忙行路中,我抬头看了一眼天空,月亮还挂在上面,仿佛就在我的头顶。这天是夏至,听说是武当山的一个大日子,他们说要是在古代,这天皇帝也会赶来的祭拜的。<br> 我们到观景台时,那里已经聚集了许多人。还好有一处空地等着我,这里风真大,好像要把人吹跑一样。旁边一个在武汉读大学的云南小伙子告诉我,他们凌晨两点起床,两点半开始从南岩往金顶赶,一路大汗淋淋,生怕错过武当山金顶看日出。看着他们穿着短衣短裤,冻得缩成一团还坚持在这里不肯找避风的地方等,心里暗暗为他们竖起大拇指:我们的下一代是好样的!我们祖国的未来可期!<br> 云开处,曙光渐露,朝霞飞舞,红日东升。站在这里,感觉太阳是从我们脚底下升上来的,伸手就可以把太阳捧在手中。<br> 阳光已经洒在金顶之上,金色的金殿在晨光的映衬下显得特别漂亮,巍峨的金殿在天宇间熠熠生辉。 太阳已经完全升起,游人们久久不愿离开,或许是留念、或许是不舍、或许是期盼…… 天空湛蓝,近处青山绿树,远处烟波浩瀚,若隐若现的山峰,我们就像在天庭畅游仙境一般。 回到住处吃早餐,我的味觉从头天晚上到这时一直没有恢复,什么东西也吃不下,于是趁大家吃早餐的时候,我到床上再躺一会儿,顺便把手机充上电,以备金顶拍照之需。 七点一刻,我们就去登金顶,走到入口处,有个道人在门口检票。我们是网购,没有纸质票,只需刷身份证就可以,在这个以“古”为主的5A景区,也是与时俱进的,也是与社会发展同步的。 <div> 太和宫俗称“金顶”,位于武当山主峰天柱峰的南侧,主要由紫禁城、古铜殿、金殿等建筑组成。其中,金殿全部由铜铸成,雕梁画栋,美轮美奂。</div><div> 图片左上角的那座建筑是转运殿。始建于元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铜殿,原先其位置在金顶之上,后来才移下来的。我们走进去,里面黑乎乎的,通道只能容纳一个人通行。</div> 我们上到金殿,太阳已经高高的升起,早上的阳光把金殿点亮,这座建筑与太阳同辉。 站在金顶最高处,不仅看到武当山上秀美的山水风光,还有或精致、或宏大、或历史悠久的建筑,更重要的是能一点一滴地体会到道教深厚的文化,获得心灵上的一种淘洗。 <div><br></div> 金殿是铜镏金,就是里边是铜,外边整个是黄金。里面的铜构件是由3600个构件组成,先期是在北京故宫铸造完工以后,交由黄帝检查审阅,没有问题就由水路运到武当山脚下,再由人力把它抬上天柱峰顶上,将这3600个构件组合起来,组合完以后,在金顶上实行最后一道工艺镏金。 公元1412年,武当山迎来自身最兴盛的起点,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北建故宫,南修武当,三十万工匠云集武当山,在这里修建皇家道场,几年后,一座与北京紫禁城太和殿形制相同的铜铸镏金宫殿魏然矗立于金顶之上,成为人们朝拜武当的中心。 金顶坐西向东,面对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它主要是遵循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每天太阳升起来以后的第一缕光正对着金殿里边的神像。 整座金殿高5.54米,宽4.4米,进深3.15米,古代工匠们仿照土木建筑中的榫卯结构,用三万公斤纯铜和几十公斤黄金共同拼接而成了金殿,它的基座和石栏采用四五亿年前的化石制成,这是现代人在2001年时才取得的发现。<br> 细心的游客会发现金殿的西南角藏有一块三寸金砖,原来这是金殿修建完工以后多出的金子,工匠们发挥他们聪明的才智,把这些金子制成一块金砖放在这里,一是弥补金殿坐向(一般房屋建筑都是坐北朝南)遗憾,二是面南(古代以南为尊,面南就有朝拜皇帝的意思)朝拜皇帝。 接近早上六点时,太和宫的道人打开金殿大门,武当的第一缕晨光照进金殿,道人仔细地为敬香做着准备,同样的仪式每天准时而虔诚地重复,已经延续了600年。敬香以后也就意味着整个金殿要对游客开放了。点燃三炷清香,金殿中洒满更多的阳光,武当群山也仿佛慢慢苏醒。头香都是由道长上,上香后就开始朝拜,朝拜完后上茶。<div> 金殿里有盏长明灯,据说从1416年开始点燃,光亮始终均匀如一,无论山顶狂风暴雨还是电闪雷鸣,长明灯从未熄灭。金顶上的风很大,长明灯却丝毫不受影响,传说里面有颗定风仙珠,但道人们说没看到过定风仙珠,用现在的解释说就是金殿四周造得密不透风,只有东面的门才能打开,空气不能形成对流,风吹不进去,灯就会长明不灭。</div><div> 我们绕着金殿转了一圈,它还是显得那么雄伟,它蕴藏着的中国文化与建筑中的许多神奇秘密吸引着一批批信众、游人来到武当寻找答案。</div><div><br></div> 我们从金顶下来之时,阳光普照武当群峰,金顶下的太和宫传来诵经声,原来是道人们在做早课,他们开始了一天的修行。做完早课,道人们就会到山上的各个宫殿去值殿,如果是轮休,他们就会回到自己的丹房。<br> 丹房也是建在悬崖峭壁之上,他们住在丹房里,每天推开窗,看到的就是莽莽的武当山。 武当山的游览天时地利人和,再多的不舍,终需一别。下山的方式有两种,坐缆车或徙步。程老师说要保存实力,为以后玩更多的地方留体力,选择坐缆车,我们四人仍然选择徙步。无花果开玩笑说:“我们是分道扬镳吗?!”程老师幽默地回答:“不是,是兵分两路!” 下山一路美景如画,青松、秀山、照出来像玩具的昆虫、长得像虫的树叶……巴不得多长出一双眼睛来看。 还有这些树干,两根枝或三根枝长在同一根系里,就像一母多胞的兄弟紧紧相依。 我们走了一半左右时,程老师发来信息,她已经到琼台了,还给我们发来美照。 武当山的游览过程中,不时会遇到这样挑着担子的人,挑水、挑货物……他们的衣服都湿透了, 途中时不时会有惊喜,长英质构造透镜体,构造透镜体是岩石因构造作用而挤压破裂成的不连续块体,多呈透镜状或扁豆状。前方所见的构造透镜体大致呈梭状,长约20厘米,厚1-4厘米,其长轴方向与周围岩片理方向一致。围岩为绢云钠长构造片岩,岩石中片理发育,尚见剪切不对称褶皱、变质分异石英脉等。它们共同揭示了印支期-燕山早期(2.27-1.37亿年)区内自北东向南西的韧性逆冲推覆剪切作用。 数不尽的台阶让我们的腿有点累,像来时一样,我们时不时会走走“野线”。不到两个小时,我们就到达了琼台。 琼台最早建于元代,开始有上、中、下三个道观,如今只有中观尚存。 琼台中观历史久远,相传,真武大帝修道成仙,玉皇大帝在琼台册封他为“北极玄天上帝"。这是道家信徒朝拜的圣地。 在琼台中观能清晰地看到金顶上的金殿,我突然觉得琼台中观与金顶是遥相呼应的关系,这里的山峰、建筑、人都是围绕在金顶周围的。 坐着景交车回到武当山停车场,我们走出景区大门,诺大的景区,除了守店的人,就只看到我们几人在里面穿梭,忽然觉得心里有点酸酸的,希望疫情快点结束,人们的生活早日恢复正常,祖国的经济马上开始复苏。 经过商量,我们决定在景区吃了午饭就开车回家。大家说去点菜吃饭,到饭馆时,我还是没有什么味口,看到有襄阳牛肉面,忽然觉得好想吃,这是我们念叨了很多次的襄阳特色面,大家都改主意,和我吃一样的了。 回家的路上,一切还是那么惬意,美景自是不在话下,关键是大伙美丽的心情,一路欢歌笑语,安全顺利回到温馨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