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域内巡礼2022】系列之二</p><p class="ql-block">0731,五点起床,吃饭后就上车,昏睡中到了七彩丹霞。</p> <p class="ql-block">张掖七彩丹霞地貌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东距张掖市区约40公里,北距临泽县城20公里,总面积1289.71平方公里,是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发育最典型的丹霞地貌,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p> <p class="ql-block">当太阳的余晖映在这些五颜六色的彩丘上,就像是落在了一片彩色的海洋里,让人目不暇接。这里也是摄影爱好者的最爱,随手一拍都是大片。</p> <p class="ql-block">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红色和红褐色,相互映衬各显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妙风采,把祁连山雕琢得奇峰突起,峻岭横生,五彩斑斓,当地少数民族把这种奇特的山景称为“阿兰拉格达”,意为红色的山。</p> <p class="ql-block">张掖七彩丹霞景区一共有四个观景台和三个特级保护区,分别为七彩仙缘台、七彩云海台、七彩锦绣台、七彩虹霞台(从北入口开始)、卧虎峡、七彩熬河台和万象土林谷,我们需乘坐景区观光车逐一游玩。(照片顺序有些乱,本人对地质亦无知识,姑妄记之,姑妄视之)</p> <p class="ql-block">【七彩仙缘台】</p><p class="ql-block">构造运动使山体表现为单斜山和单斜群峰,由于该地区极易风化,形成圆浑丘陵状的地貌景观。地形分割了色彩,色彩幻化了地形,仿佛大自然孕育的美人,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千世轮回中七彩仙袂化成七彩山峰。该景观台主要有夕晖归帆等景观。</p> <p class="ql-block">大自然孕育出素面朝天的大地美人,舒缓柔美的线条,圆润妙曼的身材,七彩的衣裙,不知是仙女下凡还是龙女出海,竟如此留恋此地,一睡就是亿万年。“她”的身体实际上是由灰白、灰黄色的砂岩构成的单斜山。</p> <p class="ql-block">【七彩云海台】</p><p class="ql-block">到达云海台观景点就好似走上云端,四周的七彩山峰如臣子般一个个都俯伏于脚下。</p> <p class="ql-block">“众僧拜佛”实际上是一组层状砂岩和泥质粉砂岩遭受强烈风化,顶部在流水的侵蚀和塑造之下,大多形成柔和的线条、浑圆的形态,山脚及低洼处则形成大量紫红色的小型岩丘。</p> <p class="ql-block">小山丘一个挨着一个,呈现出白、红、粉、橙、褐、黑、黄、紫、灰各种颜色。无数小丘就像众多僧侣身披紫红架装,一同伏地向横卧的佛祖朝拜,营造出一派祥和庄严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七彩锦绣台】</p><p class="ql-block">该地貌发育于祁连山山麓祁连山大断裂带这个特殊地带,构造活动和水蚀、风蚀以及崩塌共同作用,促使形成了这种特殊的地址遗迹。拾级而上,山体两侧红、黄、白均匀分布的彩带宛若华丽的丝绸披在山体之上。举目远眺,气势壮观。主要景点有:丝绸天路、赤壁长城、麻子面馆、裕固流苏等。</p> <p class="ql-block">在彩色丘陵上部,向一个方向倾斜的“单斜”岩层犹如远方飞来的孔雀,留恋张掖大地优美的景色,展开绚丽的彩屏;丘陵下部,在流水的冲蚀作用下,形成连绵起伏的波浪状沟壑。</p> <p class="ql-block">【七彩虹霞台】彩色丘陵景观受白垩系中下统中沟组地层的控制,呈环状分布,薄层状泥岩,沙质泥岩、页岩互层。紫红色、灰绿色、黄绿色和灰黑色等杂色疏密相生,组合有序,极富韵律感和层次感,在夕阳余晖的映衬下,犹如虹霞洒落在山丘之上。该景观台主要有:神龙戏水、神龟问天和小布达拉宫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卧虎峡】美如天空中的彩虹,还有一只宛如老虎的彩丘,真是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七彩敖河台】又名热河。晨雾之中,云海之上,仿佛仙山琼阁,正是“彩云满山凝未开,孔雀千里不敢来”。可以游览到中国彩虹山,大地调色盘,七彩嫁衣,万象流离,祁连峰隧。</p> <p class="ql-block">【万象土林谷】这里是典型的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貌。在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岩层中发育形成,是具有阳刚之美的丹霞地貌。赤壁千刃,峰回路转,环顾四周,雄奇瑰丽,万象丛生。如“万古今城,似千年石堡”狭窄的沟谷两边,风吹雨淋,形成了万佛崖壁、佛国秘境。</p> <p class="ql-block">出西门,离开七彩丹霞。</p> <p class="ql-block">午饭吃特色餐</p> <p class="ql-block">下午到了嘉峪关</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所在地是甘肃省西部的河西走廊最西一处隘口(河西走廊继续向西延伸)。甘肃西部已属于荒漠地区,河西走廊夹于巍峨的祁连山和北山(包括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之间,东西长达1000千米左右。一条古道穿行于祁连山麓的戈壁和冲积平原上,古代“丝绸之路”即此。道路本艰险,到了嘉峪山隘口处,狭谷穿山,危坡逼道,嘉峪关踞此,形势非常险要,东通肃州(今酒泉),西达安西,是京都长安和西域联系的纽带。</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是现存长城上的最大的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p><p class="ql-block">宋元以前,嘉峪地区有关无城,只起稽查来往行人的作用。明代,为加强西北边防,宋国公冯胜决定在此修建关城,不久,九眼泉地区平地而起一座黄土夯城,周长220丈,高两丈,宽一丈,这是嘉峪雄关的最早雏形。</p> <p class="ql-block">明代西部的吐鲁番日渐强大,常引兵进犯河西走廊各城,嘉峪山隘口为必经之地。自建成嘉峪关后,这关便为西部国防重地,对保障河西地区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此后,明孝宗时修建关楼。正德年间修建东西二楼,即光化楼和柔远楼。嘉靖时加固已有建筑并修筑关城两翼长城,每五里设墩台一座。从明洪武五年(1372年)初驻土城,到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尚书翟峦加固关城,修筑两翼长城,嘉峪关断断续续修筑168年,成为较完备的防御城堡。</p> <p class="ql-block">元明以前,西域使者进贡都经过玉门关,随着明代筑嘉峪关,玉门逐被废止。嘉峪关成为从哈密入河西走廊,西域贡使前往明代中原地区唯一的法定路线。西域中亚各地一般每三年至五年朝贡一次,使团每团不得超过十人,针对抵达嘉峪关使团人数众多,常有数十甚至数百人的现象,明成化九年(1473年),宪宗下旨,“每十人内,许一人来贡”,其余人员原地留守等待。朝贡者于鸡鸣时拔帐启程,领取入关凭证,携带被选为贡品的本地珍稀特产,赴京觐见,接受赏赐。明朝皇帝的赏赐十分丰厚,一般超过贡品价值数倍甚至数十倍,对朝贡使者赏赐之优厚达到空前绝后的程度,不但入关后沿途食宿全免,各镇巡抚还要派遣军民往返护送。</p><p class="ql-block">开关通贡是一种外交姿态和方式,闭关绝贡也是明朝震慑四方的手段,明孝宗曾以此方式向吐鲁番施压。</p> <p class="ql-block">清代,中原至新疆的一条重要商路是从西安出发,经兰州、嘉峪关、玉门至哈密。吐鲁番的棉花、葡萄,准噶尔的羊、马、骆驼、羚羊角和南疆的玉石等都经此路运往内地。内地的茶叶、丝绸、棉布、瓷器、药材等也经嘉峪关运往新疆和中亚等地。清嘉庆年间,新疆各地相继建立朝贡贸易点,嘉峪关失去了以往统筹控制朝贡贸易的作用,转而向日益增多的往来商旅征收关税,逐渐成为控制贸易的主要关卡。19世纪30年代,由中亚输入新疆的鸦片数量大增,也通过哈密及嘉峪关进入中国内地。晚清随着中俄《伊犁条约》的签订,清朝获准俄商赴嘉峪关贸易,嘉峪关遂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通商口岸,清朝官方在此征税,成为清人的“洋关”。</p><p class="ql-block">清同治年间,西北发生大规模的回民起义,河西地区受其影响最大。战争之前嘉峪关曾经是商客过往必宿之地,铺户、茶肆、旅店等约千余户,军民数千家,战乱后庐舍零落,仅存十余处。</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嘉峪关更多是凭吊古迹、回望历史的去处,不少影视剧里都曾出现这座象征边境的古代军事城堡,摒弃了过去几百年间的一应功能,所谓雄关,仅存人心。</p> <p class="ql-block">当年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嘉峪关初建时,是一座6米高的土城,占地25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现存的关城总面积33500余平方米,由外城、内城和瓮城组合而成。嘉峪关内城墙上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等共十四座,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东门外建有关帝庙、牌楼、戏楼等。</p> <p class="ql-block">内城西宽东窄,略呈梯形,城高9米,东西开“光化门”和“柔远门”两门。门外各筑有瓮城,城楼对称,三层三檐五间式,周围有廊,单檐歇山顶,高17米。城四隅有角楼、南、北墙中段有敌楼,一层三间式带前廊。两门内北侧有马道达城顶。</p> <p class="ql-block">东瓮城外有文昌阁、关帝庙、戏楼,城内靠北有游击衙门府一座,都是清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关城周长733米。关城正中有一官井,旧有亭(今已废)。西门外套筑一道凸形城墙,构成一个罗城,这就是外城。外城比内城高2.7米。外城正中大门额刻“嘉峪关”三个大字。门顶原有城楼,与东西二楼形制相同,三楼东西成一线(民国十三年(1924年)城楼被毁)。西面罗城砖砌,东、南、北有土筑围墙,连接长城。城外有城,迭门重城,成并守之势。</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关城曾多次维修加固,保存完好。关城以内城为主,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内城开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门台上建有三层歇山顶式建筑。东西门各有一瓮城围护,西门外有一罗城,与外城南北墙相连,有“嘉峪关”门通往关外,上建嘉峪关楼。</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千米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嘉峪关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又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关城外的骆驼队,是在等待去往西域吗?</p> <p class="ql-block">大漠孤城,千年狼烟,边关戍守,冥冥之中仿佛一直有悲凉的萧声低徊——</p><p class="ql-block">暗淡了刀光剑影 </p><p class="ql-block">远去了鼓角铮鸣</p><p class="ql-block">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p><p class="ql-block">湮没了黄尘古道</p><p class="ql-block">荒芜了烽火边城 </p><p class="ql-block">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毛阿敏《历史的天空》》)</p> <p class="ql-block">离开嘉峪关,继续向西行程</p> <p class="ql-block">清晨还有一点小雨滴,全天阴霾密布。</p> <p class="ql-block">临近傍晚,天开云霁。</p> <p class="ql-block">今天行程600公里,晚上住敦煌,在瓜州夜市吃饭</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7.cn/4al4n471?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N-124】西北大环线2017之初到兰州·穿越花海</a></p><p class="ql-block">谢谢观赏,未完待续,下辑《鸣沙月泉》敬请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