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崔的蓝色骨头

单弦大叔

<p class="ql-block">看电影《蓝色骨头》,是冲着导演崔健。其实,我不算摇滚迷,摇滚的气质跟我封闭在各种规矩里的人生并不搭界。但我承认,真正能体现八九十年代精神的,还得数摇滚。独立、叛逆、质疑,迸发在老崔、窦唯、何勇、张楚们的歌声中。那些烫灼人心的吟啸:“是谁出的题这么难,到处是正确答案”、“吃的是良心,吐的是垃圾”、“姐姐,带我回家”……凝结着困惑、焦虑和撕心裂肺的痛楚。那些“问个不休”的呐喊,穿透中国几十年的时空。</p><p class="ql-block">然而老崔在《蓝色骨头》里说,时空不可说,一说就成了历史。话虽如此,老崔还是讲了一个在两个时空里穿梭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我最感兴趣的是,老崔这个从声音到外形都像糙老爷们的家伙,影像风格是啥。第一个镜头,就给我惊喜,沉入暮色的山峰,湿漉漉的山城,色彩层次丰富,肌理细腻,有一种骨子里的秀气。这不是很老崔呀?一点也不糙。</p><p class="ql-block">影片演绎过程中,惊艳的镜头就像华彩乐句跳跃在乐章里一样不时从影像的河流里跳出来,给你意外的一击。比如,父母决裂的深夜,坐在摩托车斗里小男孩无辜清澈的眼睛特写直刺人心。比如,从晃动透绿的水里仰拍的纤夫躯体,与司空见惯的纤夫图感觉完全不同。比如,小孙在浴室跳舞,水柱冲击下折屈扭曲的身体让人惊叹男性的身体可以这样好看......。这出自初执导筒的老崔,令人惊讶。</p><p class="ql-block">诚如许多人说的,《蓝色骨头》里有许多金句。也许老崔憋久了,攒的干货多了;也许是老崔受流风影响,也加入煲汤大军。总之,影片旁白超多,貌似哲理得邪乎,比如“灵魂总是要表现的”、“死亡是万众瞩目的舞台”、“网络无视角从网络看时代是漂浮的”之类。但电影不比文字阅读,可以慢慢琢磨体会,一忽儿就过去了,所以应接不暇,反倒有碎碎念的感觉。金句中的金句倒是一下就记住了,那是一句大白话“太可惜,也太可气,我第一次见到你,你是春天的花朵,长在秋天里”。因为跟人物的命运、形象纠缠在一起,令人沉吟生悲。</p><p class="ql-block">老崔还是会讲故事的,讲的是两代人的故事。老崔有少年心,有浪漫心,亦即赤子之心,所以他的影片有美感,讲的哪怕是凄惨的故事,依然很美。不过,儿子钟华(尹昉饰)的故事还是不够“当代”,不够精彩,好像只是父母辈故事的引子,好像只是为了把憋了二十多年的童年哭不出来的委屈哭出来。</p><p class="ql-block">影片的重点,在母亲堰萍(倪虹洁饰)的故事。堰萍是那个年代最美的姑娘,暗地里喜欢摇滚,她是军队高干物色的准儿媳,被送入部队文工团,来到那个神秘男孩小孙身边。身为高干子弟的小孙是团里的舞蹈台柱,堰萍第一眼就被茁壮的小孙所吸引,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小孙“阳刚里的缠绵”。可惜,小孙喜欢的是团里的才子陈东(黄轩饰),而陈东,却对堰萍一见倾心。这段纠结的三角恋,诚如他们合作的歌舞“迷失的季节”里的词句,他们都是春天的花朵,长在秋天里,叫人低回怜惜。他们合作编的歌舞,灵感其实来自敌台的摇滚乐。也正是这部歌舞,终结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三人被审查、被分别遣送各奔东西。这时,特工老钟来到堰萍身边,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结成了“鱼鸟之恋”,有了胶着的苦痛,有了钟华......。</p><p class="ql-block">影片有三个遗憾,一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那首饶舌不太精彩,似乎托不起影片的内涵;二是饰演小孙的现代舞演员虽然身材极佳肢体动作无比生动但文戏过于木讷;三是安排消失多年的堰萍通过网络找到钟华,本来堰萍的身影消失在黑夜里是足够有力的,但结尾拥着混血女儿出现,实在有点狗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