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夏之行(18)燊海井

云南原石

<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11日,自贡经盐津到昭通,行程395公里。</p> <p class="ql-block">早晨,我们由自贡拥堵的街道,来到燊海井景区参观。</p> <p class="ql-block">燊海井景区位于自贡市东北部大安区长堰塘,是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景区内有世界第一口人工钻凿超干米(1001.42米)深井,凿成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采用中国传统的冲击式(顿钻)凿井法凿成,是中国古代钻井工艺成熟的标志,综合的体现了中国古代钻井技术发展的水平,是世界科技史上的重要里程碑,10年之后的1845年,美国人在卡诺瓦地区一口卤井创造的美国钻井最高纪录也只有1700英尺(约518米)。其凿井技术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和“世界石油钻井之父”。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的主要建筑有碓房、大车房和灶房,主要生产设备碓架、井架、大车等保存完好,1984年经过一次大的修复。燊海井是自贡仅存,全国现存不多手工制盐作坊之一,是中国近现代制盐工业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2亿多年前(晚古生代末期一中生代早期)自贡地区完成了海陆转换,残留的海水形成盐卤并被埋于地下,成为宝贵的盐矿资源。之后的侏罗纪时期,恐龙在这里繁衍生息并归于消亡,留下一堆堆坚硬骸骨。大约2000年前,生活于此的先民们凿井取卤,并创造了灿烂的井盐文化。</p> <p class="ql-block">景区门票25元/人,优惠票13元/人,满60岁的免费入院。现场不售门票,需通过网上平台定票入场。</p> <p class="ql-block">验票进入,正面是高为十八点四米的井架和碓房。天车是盐井的标志物,由三捆杉树圆木支起,高耸独立,顶上一个天轮。</p> <p class="ql-block">天车东边的墙壁上绘有“清代井盐生产图说”壁画。我国井采盐在汉朝就有使用,宋朝技术得到推广,明清时期已经是很成熟了。壁画描绘了由找盐初开井口开始,直到火煮盐出成品的工艺过程。</p> <p class="ql-block">下石圈。</p> <p class="ql-block">锉大口。</p> <p class="ql-block">扇泥。</p> <p class="ql-block">下木柱。</p> <p class="ql-block">锉小口。</p> <p class="ql-block">牛车汲卤。</p> <p class="ql-block">火煮盐。</p> <p class="ql-block">天车下的燊海井凿成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工程历时三年,是世界上第一ロ人工钻凿的超千米深井,它采用中国传统冲击式(顿钻)凿井法凿成。该井井口直径约为11厘米,井深1001.42米,是一口以产天然气为主兼产黑卤的生产井,曾日产天然气8500立方米,日产黑卤14立方米,烧小盐锅80余口。</p> <p class="ql-block">凿井、捣石、取泥碴的工具</p> <p class="ql-block">人工踩架由6根圆木架设而成,是锉井的重要设备。踩架顶上安装有花滚子(用作绕蔑绳),下面正对井处是人工踩板,踩板一端的碓头通过连环、蔑绳和锉井工具相连。工人6至8人分成两组,每组3人或4人同时踏上踩板,利用杠杆原理,碓头翘起,锉井工具靠自身重力迅速向下冲击,如此反复击碎岩石,同时不断向井下灌水,将击碎的岩石混合成泥浆,用扇泥筒将泥浆提出。锉井的主要工具:下锉吊挽连环、挺子、把手、蒲扇锉、扇泥筒等。</p> <p class="ql-block">大车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是提捞卤水的设备。大车用硬木做成,直径4.5米,高2.5米,中间用轴固定车心,周围捆上4根底杠,支出于车道上起栓牛推车作用。绕于大车周围四分之三的扁带形竹篾为大车制动装置。竹蔑绳连接大车、地辊、天辊、楠竹筒,提捞时将楠竹筒放至井中卤水层,再用3一4头牛牵引大车转动,筒升起,经约半小时,压拭篾使大车停止转动。燊海井最早是用人力推动大车提捞卤水,一般需8-12人,后来使用牛推。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开始采用电动卷扬机作动力,用镔筒取代了楠竹筒,用钢绳取代了竹篾绳。</p> <p class="ql-block">叩问大地雕塑。</p> <p class="ql-block">水车,又称“龙骨车”、“爬车”,输卤设备,木制。设置在输卤地势低处,以人力为动力,将低处蓄卤池中的卤水引到高处。</p> <p class="ql-block">枝条架浓卤塔,又称“晒卤台”“枝条架”,井盐晒卤设施。由枝条架、晒坝、卤池及抽水设备组成。枝条架为木、竹结构,其上悬挂竹枝,排列成“人”字形;用笕管将卤水送上架顶,使其均匀地从竹枝上淋下;在架上置笕管、笕窝、卤槽,以分流浓缩卤水。晒坝用条石、灰土及三合土筑成,枝条架居坝中。卤池以条石、砖砌成,可用木制桶代替卤池。利用自然风力和日光蒸发卤水中的水分,达到浓缩卤水、节约燃料、净化卤水、提高盐质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楻桶是井盐储卤设备,形如木桶,用篾箍加固。在采输卤和制盐生产中,用以储备、周转调节和沉淀卤水。</p> <p class="ql-block">“枧管”,井盐输卤、输气管道。楠竹通节、接逗、合榫后,用竹篾捆扎而成。外糊油灰,防止雨水渗入及卤水、天然气渗出,并延长其使用寿命。</p> <p class="ql-block">富而优则举学,燊海井成了聚宝盆,教育也受到了重视,建起了学堂,培养了一批优秀子弟。</p> <p class="ql-block">仓库中堆放着不断产出的优质盐。</p> <p class="ql-block">燊海井低压火花圆锅制盐,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制盐工艺。其制盐的主要原料为黄卤、黑卤、盐岩卤三种;燃料为燊海井自采的低压天然气;灶型采用圆锅灶,又称瓮笼灶;主要制盐工具有灶笠子、铁铲、烟子扁、磨盐扁等。</p> <p class="ql-block">制盐工艺共分为六大流程:一是提清化净,二是转摸杂质,三是下渣盐,四是铲盐,五是淋盐,最后是晾盐、验盐、分装入库。燊海井纯手工生产的火花盐营养丰富,颗粒粗大,晶莹剔透。用该火花盐制作的食品能保持原汁原味,适合炒菜、泡菜、腌制肉类。尤其泡菜味鲜香脆,不生霉花,独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雕塑是凝固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景区不大,简单看一下,几分钟就可以走完,细细去观赏,了解探究,却会感叹先人的智慧之花的确灿烂。</p> <p class="ql-block">燊海井的井口至64米处使用加固木柱(表层套管)防止井腔岩石垮塌。井径125米深以上为114毫米,以下均为106.7毫米。在1966年的时候又加深了300多米,现在实际的深度是1346米,在井下800到900米是天然气层,到了1000米才是卤水层,所以,现在汲卤筒是需要下到井下1000米的位置才能提捞一桶卤水。</p> <p class="ql-block">昔日自贡,历史上曾开凿了13000多口盐井,形成一井一天车,一城一盛景。盐使自贡声名鹊起,如今独零一架天车还依然挺立,持续不断地生产着优质传统盐。燊海井不仅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录者,更是一个活着的传承者。</p> <p class="ql-block">离开自贡,前往中国最窄的县城盐津县。盐津县是丁哥早就想来的地方,这次出行分享了新龙县城的图片,朋友误以为是盐津,我也想目睹这闻名的一线天县城。出了高速收费站,见到的是林立的崭新高楼,完全不是想象中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到了县城里一转,发现我们似乎来错了地方,县城虽在峡谷,但河两岸山势略缓,江面也有些阔。</p> <p class="ql-block">街道也到不宽,高楼耸立,有些摧天抑人。</p> <p class="ql-block">请教后知道这里是新县城,于是前往老县城感受。到了老县城才知所闻不假,只是街道太窄,无法停车,一线天也只有无人机拍摄才有效果,只能匆匆一览便告别离开。</p> <p class="ql-block">盐津到昭通的途中,我们体验了46度气温下的行车,如汗蒸、如闷烧,待到了昭通,三十多度的气温,小姐姐们竟然说有点冷,让把风扇关了。</p> <p class="ql-block">下午来到昭通,这里是我童年生活的地方,上次是2017年路过,今天再来,完全是陌生的一块土地,社会变化真的快了。(本文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