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于三年多前,刚进入美篇时,曾写过一篇《我与海花诗草》,谈了自己诗词写作的经历和感受。一晃几年过去了,通过在美篇的诗词写作学习实践,自觉有不小的长进,同时也收获了不少新的经验和体会。现将此汇拢一下,愿与大家交流,并诚意欢迎各位老师、朋友批评指正。(本篇分上、中、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早在少年时代,我就对文学,尤其是古典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未科班从师,但在大量阅读、揣摩基础上,也做过一些写作尝试。可从上山下乡插队步入社会开始,特别是走上企业、机关领导岗位之后,公文缠身,常常为格式化文件昼夜伏案忙碌,而诗词写作则处于时有时无,时断时续的状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本世纪初,我弃官从商入闽创业后,不用再为官样文章耗神费力,并且可自主分配时间了。遂将诗词写作拣了起来。从此一发不可收,可说是进入了诗词写作的高峰期。偶有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便信手写下几笔,然后推敲打磨成诗篇,既作纪事,又充抒怀,仅此而已。不曾想,洋洋洒洒,接近二十年时间,竟累积诗词达九千余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我利用休假,特别是前年和今年防疫隔离时间,陆续将全部诗稿总计五十多万字分十卷整理成册。至于题名,着实费了些脑筋。因本世纪初以来的大部分时间在闽南海西,而且其间的诗作也多与我在海西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最后将这部诗集定名为“海花诗草”。后来学会了上网,周围人说,上网最好取个“雅号”,我未加思索,立马将诗集的名字“海花诗草”顺势移作了网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 </p><p class="ql-block"> 自以为,《海花诗草》虽显稚嫩,格律也多有不工,但仍不失质朴与纯真。大量诗篇饱含着本人对祖国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对亲友的情谊、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理想的追求。欣慰的是,在诗词创作过程中,曾得到不少亲朋挚友的肯定和欢迎,他们说这么珍贵的诗作应该抓紧出书!于是有人找出版社要书号,有人找印刷厂打听印书事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 想到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把自己的诗词结集成书,留给自己,并送与新朋好友,心里确有几分甜蜜。我觉得整理出自己的诗集,随着自己慢慢老去,不时翻阅一下,看看岁月留下的痕迹,尤其是有诗词参与的痕迹,是一件很有意义、很有风雅、很有价值的事。直到四年前,一位朋友引导我进入美篇,让我步入了诗词写作的新天地。我由此改变了原来的想法:自己的诗作还用出版、印刷成书吗?美篇不就是自己遇到的最好出版社、最好图书馆吗?美篇不就是自已晚年最好学校、最好舞台吗?从此,我就在美篇这个文化园地扎下根来,乐享其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p><p class="ql-block"> 我进入美篇一千三百多天,发表了330篇作品,文字量超过20万字。其中近三百篇为诗词(古体诗词占80%以上)。获得加精作品165篇,占总篇数50%。阅读总量逾38万(人次),单篇阅读量近两年平均达到了0.3万人以上。满足吗?岂止是满足!我从未想到今生能有这样的诗词写作进度和成果;不满足吗?当然不满足于此,与许多美篇诗词达人比,我尚有很大差距。向前看,路漫长,天地广。我确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在美篇园地耕耘,自己的诗词写作定会有更大的作为!</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