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小舍清谈】</b></p><p class="ql-block"><b> </b><b style="font-size:22px;">《画说虎刺梅》 </b><span style="font-size:15px;">作者/王佩翔</span></p><p class="ql-block"><b> 近日,在微信朋友圈儿看到津门大写意画家曹剑英先生的一幅新作。凝炼的笔墨,清爽的画面引起了我的兴趣。令我钦佩的是他老先生敢于画别人所不画,敢于用大笔触画小碎花。</b></p><p class="ql-block"><b> 此作以大写意的手法,描绘了花期正旺的刺梅花(亦称 虎刺梅)。作品截取花丛之局部,大笔纵写,提按转折中以行笔的变化分出浓淡,再以重墨表现出它的叶片和特有的尖刺。而后,以朱磦加曙红点厾出殷红娇艳的小花。画面造势升腾挺拔,傍侧洋洋洒洒的跋文与花卉的黑、白、灰、红的视觉效果相得益彰。看似简单的画面,其实不易。这是因为大写意的绘画技法讲究“粗、简、拙、雅”,大笔触难以描绘细小琐碎的物象形态,若注重细节也就失去了大写意的艺术情趣。往往是“受累不讨好”,一般都不想去表现类似于丁香、虎刺等这类小型的花卉。不要说大写意,就连小写意和工笔画家们也少有人去画。</b></p><p class="ql-block"><b> 赏罢曹先生画的虎刺梅,我想起我多年前的一次写生,那是在我家老房子窗前用钢笔画的。速写本上记了这样一句话:“家父一生少有嗜好,唯喜种絲瓜 养虎刺。近有虎刺花开,遂乘兴写生于此。一九八八年三月记”。这些文字让我回忆起老父亲在世时的一些往事,与这有关的便是他养的那盆虎刺梅。印象中的父亲少言寡语,也没什么爱好,一个偶然,他从外面带回来一个残破的花盆,盆中干土偎着棵七叉八叉又长满尖刺的干枝子。母亲嫌弃的埋怨他说,你捡它干嘛呀,这黑不溜秋无叶无花的是什么玩艺儿,还满身的刺儿,快扔了吧。父亲只是说,“养着吧,还能活。”于是,他每天都会放到窗台上晒一晒,松松土,偶尔浇点泡豆子的水。没过几天干瘪的枝干滋生起来,由灰暗转的青绿油亮,几个分枝的顶端萌生出绿色的叶芽。再过几天又生出一簇簇鲜绿的叶子,渐渐的这个满身是刺的家伙漂亮起来了,连毌亲每天也多看它两眼,父亲还高兴地给它换了个新盆。记得一个星期日的早晨,父亲高兴的招呼我,说窗台上那盆虎刺梅长出花骨朵儿啦。我近前一看,果然见花枝上长出许多浅绿色的小花苞。在父亲的伺弄下被人丢弃 险些消失的虎刺梅竟然红花绿叶地活了下来。母亲也打趣的对父亲说:“没想到,你还是个花把式呢。” 还有一个没想到的是,自从有了这盆虎刺梅,很少语言沟通的父子俩多了个聊天的话题。比如,有一天父亲问我,你知道虎刺梅是打哪来的吗?我说,不是您从马路边捡来的吗?怹:“我说的是产地!”我:“真不知道。”怹:“非洲的马式大马甲。”我笑喷了:“那叫马达加斯加!”怹:“哦,反正是非洲吧。你知道怎么养它吗?”我:“有您知道就行了呗。”怹:“不对,你也得知道。起码最基本的得懂……”于是怹把从别人那趸来的知识都灌给了我,说虎刺梅喜光耐旱不怕热,如果总在阴凉处不见太阳,只长叶子不开花;虎刺梅怕冷怕湿易烂根,水不可浇大,肥不能上多,太冷了休眠,太干了掉叶;虎刺梅养好了四季开花,每次花开二十多天;虎刺梅枝条可以扦插,五、六月份扦插最好活;虎刺梅的枝、叶切下来有带毒的白汁,沾手上会发痒红肿,要及时清洗……尽管老人家知道我没有精力和兴趣去伺候虎刺梅,还是认真的把这些要领传授给我。</b></p><p class="ql-block"><b> 如今老人早已不在,这幅当年对花写生的小画稿却把这些旧话提醒得一清二楚。后来,我又按照当时的写生稿在生绢边上画了幅小品以做记念,留存至今。</b></p> <p class="ql-block">曹剑英先生大写意作品《刺梅》</p> <p class="ql-block">小舍当年的写生画稿</p> <p class="ql-block">鲜花盛开的虎刺梅</p> <p class="ql-block">小舍后来据写生稿所作的小品</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推荐阅读】</b></p><p class="ql-block"> 🤫如果您欲欣赏曹剑英先生的大写意国画作品,敬请参阅本小舍美篇中【小舍荐赏】专辑中的如下两篇:</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u>*《大笔有情写天趣 小星无碍吐光华》</u></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u>*《大笔写意绘妙境 浓墨染翰更怡情》</u></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