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该文系笔者通过查阅大量史实资料,根据邓墨林先生存于老家的图片、文本和物件等资料,以及其亲人讲述,整理所作,旨在全面系统客观陈述历史,追忆往昔,缅怀故人,如有纰漏之处,欢迎各位交流指正。)</span></p> <p class="ql-block">邓墨林先生与江泽民主席共进晚餐。</p><p class="ql-block">其与江主席相谈甚欢,同时为照片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老夫偏爱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p> <p class="ql-block">1987年邓墨林先生在美国国会出席“伊朗门”事件听证会。</p><p class="ql-block">伊朗门事件: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内阁政府时期的外交军售弊案,又称军售伊朗丑闻(英语:Iran-Contra Affair)是指发生在1980年代中期,美国罗纳德·里根政府向伊朗秘密出售武器一事被揭露后而造成严重政治危机的事件。</p><p class="ql-block">1987年5月24日,伊朗门事件听证会举行。对伊朗门事件的听证会在5月开始,这一事件震动了里根政府。从1986年11月起,就传出美国里根政府出售武器给伊朗,并将部分军售得款用来援助尼加拉瓜反政府军的消息,使得白宫陷入政权危机。</p> .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镇雄位于云南省东北,云贵川三省结合部,东以赤水河为界与四川叙永相邻,南连贵州毕节、赫章,西毗彝良,北抵威信。人文厚重,从西汉置南广县开始,至今有2100多年的历史,明嘉靖五年(1526年),改称镇雄军民府,援引古为“屈流大雄甸”之“大雄”“镇雄”由此得名,取“镇守雄关”之意(有说是“镇压群雄”之意),红一方面军、红二六军团长征的足迹遍布镇雄,为镇雄留下宝贵的红色基因,是云南省第一人口大县,县属坡头镇德隆村,即“鸡鸣三省”之地,也是赤水河发源地,革命老区县。</p> <p class="ql-block">镇雄底蕴丰富,能人辈出。该文所写的邓墨林先生只是其中之一。以下皆为镇雄近现代有名人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安恩溥(1894年5月14日—1965年12月25日),男,彝族,原名安德鸿,后更名为安德化,字恩溥。云南省镇雄县麻塘乡瓜竹沟人。1948年在云南省第一选区当选第一届立法委员。曾任云南省民政厅厅长,为卢汉云南起义做出贡献,系滇军高级将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邦翰(1885年—1958年10月)字西林,云南镇雄平坝大尖山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工程师。著名的建筑大师,政治家。云南大学主要缔造者之一,深得国父孙中山的信任,为孙中山鞍前马后矢志不渝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邦珍(1906年7月18日—1997年12月2日),女,字韵壁,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七月十八日生于云南镇雄洲上南一甲住戛,即今平坝村竹戛。北平女子师范大学毕业。民国十八年入巴黎大学,民国二十六年回国任云南南菁中学校长,云南省临时参议员,后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抗战胜利后,任重庆国立女子师范学院院长,民国三十八年任教育部特约编纂,后任国民党设计研究员、台北区教育文化组召集人,教育厅副厅长,第四、五届考试院委员,国民党中央评议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申庆璧(1909-2009),镇雄毡帽营人,昆明师范学校毕业,任开远县党部党委,行政院县政计划委员,视察专员,中训团特党部上校科长,财政部督导委员、党政工作考核委员、竞赛执行委员会秘书。云南省政府秘书主任、人事处长、国大代表,台湾淡江大学教授。定居台湾,2009年病故。</p><p class="ql-block"><br></p> 一代传奇的诞生 <p class="ql-block">赤水源头小京州,雨洒河上闻酒乡。</p><p class="ql-block">邓墨林,又名邓翰书,男,汉族,1914 年8月5日出生于现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雨河镇瓜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南京本校(黄埔军校)九期毕业。</p><p class="ql-block">1945年6月20日从少校晋任民国陆军工兵中校。</p><p class="ql-block">1958年,担任台湾地区出席联合国召开之第二届原子能和平用途国际会议全权代表。</p> 绝境逢生 <p class="ql-block">时年三岁其母不幸逝世,1924年,才十岁便被流匪绑架到四川长宁相公岭,但命中有贵人,其被镇雄花朗李洪江通过袍哥用三千多元大洋赎回。也正是经历这一生死事件,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p> 艰苦求学 <p class="ql-block">1920年其入私塾学习,七岁时能作诗文;1929年不辞辛苦徒步至省城昆明求学,期间刻苦学习,顺利考入云南省立中学。</p> 师从黄埔 <p class="ql-block">其处战争年代,深刻领悟到中华民族之精神内涵,明白既要能精通学术又要会带兵打仗,1931年的他成功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南京本校(黄埔军校),1934年第九期毕业。他既是蒋介石的学生,又担任过蒋经国的教官。</p> 将军称号 <p class="ql-block">曾任重庆警备总司令部第一处副处长、西南行政长官公署一处处长,少将军衔,故又称邓墨林将军。</p> 名将女婿 <p class="ql-block">邓墨林将军是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朱绍良的女婿,妻子朱梦兰是朱绍良的三女儿。</p> 中美建交的有力推手 <p class="ql-block">中美之间关系,必将影响世界局势,中美建交迫在眉睫。1972年,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总统访华,这标志着自新中国成立后中美相互隔绝的局面终于打破。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亲自主持谈判,使中美两国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从而结束了长达30年之久的不正常状态。</p><p class="ql-block">身在异土,心系祖国,邓墨林先生殚精竭虑为中美关系破冰,力促中美达成建交。促成邓小平访美;协助中国省长代表团习仲勋、宋平、鲁大东、陈璞如等访美;力争美国国会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惠国待遇;1982年元月5日他曾致函里根反对出售武器给台湾。</p> <p class="ql-block">邓墨林先生促中美建交感言。</p> 早期华人在美从政的精英 <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早期华人到美移民大多从事体力劳动,处在社会底层,以谋生为主,无力参政。长期以来,经济与政治联系密切,经济实力决定政治地位,政治地位的提高促进经济实力的增强。经过华人的长期奋斗和坚持不懈,成功度过了最艰难的立足和原始积累阶段,华人群体的经济和社会地位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他们也意识到经济实力的增长,要以政治影响为基础,两者相辅相成。他们积极参与美国主流社会的政治活动,争取本身的更多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进而致力于表达整个华人群体的政治诉求和参与政治的权利。陈香梅、赵小兰、甘敏才、吴仙标、董锦波、谢国翔、邓墨林等,都是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华人参政的代表人物,改变了华人移民的固有思维,提升了华人在西方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该段借鉴自马泽民 ,王捷林:略 论 华 人 新 移 民 对 美 国 社 会 的 贡 献
)</p><p class="ql-block">同时,邓墨林先生多次参加美国总统选举,是第三十九任美国总统卡特的好友,第四十二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顾问。1971年,中国外交官员首次抵达加拿大,其亲自前往加拿大欢迎。1992年,为时任阿肯色州州长的克林顿竞选总统立下汗马功劳。1995年12月4日,光明日报报道:美国总统克林顿决定:72岁的美籍华人邓墨林担任美国民主党党内领导人之一。新华社称:邓墨林作为一名美籍华人在美国主要政党担任要职,这标志着华人步入美国政界的重大突破。为克林顿竞选总统竭尽全力。在克林顿执政期间,为中国人民利益,多次出席美国国会,作证发言,敦促美国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惠国待遇。并先后致函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卡特,请不可失去中国市场,促进中美贸易往来,获得两任总统的赞赏。</p> <p class="ql-block">1995年,春城晚报刊登了邓墨林先生担任美国民主党党内领导人之一的新闻。</p> 经济领域 <p class="ql-block">经济基础方能决定上层建筑,其不断促进中美贸易往来。1972年,其看好中美未来,创办美国人民贸易公司,任董事长兼总裁,后与中国国内经贸往来。至此,居住美国40余年,步入美国经济领域和政坛高层,致力中国大陆和美国友好往来。</p> <p class="ql-block">邓墨林先生签订中美合营贵州阳关的邓酒协议书。</p> <p class="ql-block">1985年,美国财政部核定邓酒为中国特级威士忌。</p> 科技领域 <p class="ql-block">科技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其深知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引擎。1950年起,苦修英文科学著作,开始研究原子能。1958年,参与筹备成立台湾地区原子能委员会,台湾地区派驻联合国原子能会议,其担任全权代表,考察欧美的原子能设施。195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学习电脑,研究原子能。后在工商界工作。1967年,任美国国务院电脑分析家和专家。</p> 艺术领域 <p class="ql-block">艺术无国界,文化艺术是连通全球人民心灵的宏伟桥梁,其担任美国亚太艺术研究院顾问委员会委员,致力于促进中西方文化艺术交流。</p><p class="ql-block">美国亚太艺术研究院(Asian Pacific Art Institute of America) 1998年在美国马里兰州政府注册,于美国首都华盛顿近郊哥伦比亚市创建的。是由艺术教育家、美国“二十世纪成就奖”获得者、海外学院派代表画家穆家善先生和美国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将军夫人、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陈香梅女士汇同一批杰出的亚洲旅美艺术家共同创办的。庆典之日,马里兰州长格兰丹宁派专员送来贺函、中国驻美大使馆教育处蒋妙瑞参赞亲颁大使馆贺匾“传东方艺术神韵,架东西文化虹桥”,新华社发有通稿、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各国同仁们十年的共同奋斗, 美国亚太艺术研究院已成为向西方介绍东方艺术的权威学术研究、教学机构, 师生获500余项国际、全美国联邦艺术大奖。</p><p class="ql-block">美国亚太艺术研究院是一所集文化、艺术、教育、研究、出版、展览和国际学术交流于一体无政治倾向的专业学术机构。研究院凝聚来自亚太各国一流的艺术家、学者将在绘画、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领域全面展示亚裔艺术家在现代艺术上的探索成就,肩负起培养亚太文化传人的重担,并推出高水准的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p> 运动领域 <p class="ql-block">强体魄,方能强精神,邓墨林先生擅长体育竞技,是中华民国全国运动会跳水选手。</p><p class="ql-block">20世纪20年代初,南京基督教青年会组织了一些学生和市民,在玄武湖学习游泳,近代游泳技术就此传入南京。 此后,南京的游泳池才渐渐多了起来。</p><p class="ql-block">1935年,在民国第六届全运会,邓墨林代表南京队获得民国全国运动会入水比赛第四名。</p><p class="ql-block">邓墨林勇开云南跳水先河,争做云南跳水第一人。现代竞技跳水始于20世纪初。1904年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1937年7月,邓墨林首次在昆明翠湖游泳池简易木制眺台上为抗日将士进行了跳水表演,在昆明留下了“万人争看墨林跳水”的佳话。1959年跳水被列为第1届全国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1989年9月,云南省跳水队成立。1996年云南省首个跳水馆在昆明海埂体育训练基地建成。1999年云南省第10届运动会设立跳水项目比赛。红河、大理、保山3个州市先后建成可进行全国跳水比赛的标准跳水场馆。</p><p class="ql-block">1942年,白崇禧、钱大钧筹办重庆铜梁县西泉中学,白崇禧为该校董事长,钱大钧为该校校长。白崇禧指派邓墨林为西泉中学军事教官和游泳教官。在重庆陪都两届运动会上,以游泳各项夺取全会总分第一。</p> 魂归故里 <p class="ql-block">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邓墨林先生的精神必将永存故里并不断发扬光大。1999年冬,邓墨林先生于美国逝世,2007年2月8日,其侄子邓范(芳)生同志,为其在故乡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雨河镇瓜雄村新建组修造墓地一座,墓葬埋存邓墨林先生回国探亲时遗留给邓范(芳)生的牙齿数颗,以致缅怀纪念。</p> 图文资料 <p class="ql-block">与习近平总书记的父亲习仲勋等人。</p> <p class="ql-block">与江泽民主席共进晚餐。</p> <p class="ql-block">与邓小平总理事迹。</p> <p class="ql-block">邓小平总理访美时,与邓小平总理交谈并拍照。</p> <p class="ql-block">邓小平总理访美,邓墨林先生参加美国欢迎邓小平总理等人的美国艺术晚会。</p> <p class="ql-block">听闻邓小平总理逝世而失声痛哭。</p> <p class="ql-block">在周总理哀悼会为周总理献花圈。</p> <p class="ql-block">与时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乘志交谈。</p> <p class="ql-block">与时任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交谈。</p> <p class="ql-block">与驻美大使李道豫等人留影。</p> <p class="ql-block">参加屈武主席宴会。</p> <p class="ql-block">出席美国正式承认中国的庆祝会,与柴泽明大使道贺。</p> <p class="ql-block">与美国总统卡特等人共进晚餐。</p> <p class="ql-block">写诗追悼潘朔端同志。</p> <p class="ql-block">参加刘海粟的邀宴。刘海粟,江苏武进(今属常州市)人,中国书画家,艺术教育家。专长国画、油画、书法、诗词。刘海粟与颜文梁、林风眠和徐悲鸿并称“四大校长”。</p><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提出了“教育救国”和“美育代替宗教”的主张:“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p><p class="ql-block">“四大校长”指的是民国时代四位担任美术高校校长的人物,他们分别是私立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合并为今南京艺术学院)校长颜文梁(1893-1988)、中央大学艺术系(今南京师大美术学院)主任徐悲鸿(1895-1953)、私立上海美专(合并为今南京艺术学院)校长刘海粟(1896-1994)和杭州国立艺专(今中国美术学院)校长林风眠(1900-1991)。他们所办的学校在民国时代是顶尖的美术院校,培养了二十世纪中国许多重要的艺术家。他们四人本身也是大师级的艺术家,被公认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p> <p class="ql-block">上海油画雕塑院唐世储创作的刘海粟头像,位于刘海粟美术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