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放假回来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随旅游团来到著名荔波大小七孔景区游玩一番。</p><p class="ql-block"> 游山玩水拥抱大自然,探访古瑶寨丰富历史人文知识。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 小七孔风景区,响水河上横跨着一座青石砌成的七孔拱桥,为道光十五年所建。“小七孔风景区”因此得名,由于景区特有的奇、俊、秀、古、雄等自然美,加之饱含浓郁的布依、水、苗、瑶等民族风情。历史沿革小七孔风景区名字源于清朝道 光年间修建的一座七孔古桥,古桥横跨在美丽的响水河上,是古代黔南通往广西的交通要道。</p> <p class="ql-block"> 整个小七孔 风景区融山、水、林、洞、湖泊和瀑布为一体,有柔美恬静的涵碧潭、飞流狂泻的拉雅瀑布、潭瀑交错的 六十八级瀑布、盘根错节的龟背山、林溪穿插的水上森林、密林镶嵌的鸳鸯湖、悠蓝深邃的卧龙潭,妩媚 而迷人的响水河贯穿了整个风景区,它静如娴花照水,动似蛟龙出海。</p> <p class="ql-block"> 小七孔桥响水河上有一座古桥,这就是著名的小七孔桥。此景区的得名亦因此桥。此桥建于清代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桥下七孔,横跨响水河,在古桥上观河景是一件惬意的事情,河面幽幽泛着绿光,粼粼微波显得十分恬静,河水清澈,有如游人至此干干净净放下所有的心情。如若泛舟游河,便可赏到两岸布衣民族的古色古香的建筑,嗅着两岸花丛溢出来的芳香心中平添了许多诗情画意。鸳鸯湖鸳鸯湖是小七孔一奇景,湖水如油,碧绿而凝重。因湖中有两棵并排参天的大树而得名,这两颗大树半截在水中,枝叶则在上方交握,雌树纤巧秀丽,雄树则两三人才能环抱过来,雄壮挺拔。湖面幽静,水道四通八达,不小心还会迷路,不过湖中经常会有领路的船只行走,一旦迷路只需静静等待救援即可。湖的四周由各种颜色的植物组成,密密高高地包了好几层,在湖中荡舟有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绿色当中还掺杂着红色、粉色的花朵,在阳光下美丽而温暖。鸳鸯湖中有森林迷宫。天钟洞悬崖飞瀑牵起的水帘,掩饰不住戏水中布依少女的娇羞位于汤粑石林的半坡上天钟洞,洞长约700多米,洞厅高大,廓道迂回。钙化堆积物不算很发育,但形态逼真生动,且洞内道路平坦,可观性强。洞内钟乳石多酷肖动物,有鳄鱼厅、金鸡厅、百兽厅和犀牛厅等。洞中有一钟乳如铜钟倒扣于地,钟身遍布细石乳,宛似蝌蚪文。人们说,这是兽界的“法律条文”,故钟名“天钟”,洞名亦由此而得。野猪林野猪林是一片典型的喀斯特漏斗森林。从漏斗的底部到天边的山沿,重重叠叠密布丛林。漏斗的下部,几百亩翠竹杂生在树丛中。整个漏斗象一个绿色的旋涡,飘旋在林海之上。漏斗底部的小沟两岸,树木全部往沟中心倾斜,令人费思。更绝的是,所有的树木全身披满絮状松萝,远望如浑身绒毛的野人。来到这里,几疑回到远古时代。昔日野猪奔突林间,以竹笋根为食,野猪林之名由是得之。跌水瀑布在涵碧潭上游的狭窄山谷里有68级跌水瀑布,层层叠叠的瀑布,淙淙哗哗倾泻而下,或倾珠撒玉,推雪拥云,或如匹练飘逸,似银河泻地,形态各异,气象万千。构成风情万种的动态水景,令游客目不暇接。沿河谷伴梯级瀑布而上,一路但见高山流水、绿树红花,但闻泉鸣瀑响、鸟啾虫吟,便油然想起伯牙、子期的知音逸事,更觉眼前诗意盎然,美不胜收。遂为文人墨客冠以“知音谷”的雅号。龟背山漫山野生着无数龟背竹,故名。岩石峥嵘,怪石嶙峋,古木参天。藤萝缠绕。此山有三绝:一是林中的古藤缠绕,恰似人工搓绞的麻绳,殊为奇特;二绝乃山林上端入口处有一条树根碗口粗,沿路伸延数十米,如游动的巨蟒,令人咋舌;三绝为林中有一块巨石悬空,巨石下是三根石柱支撑着。就在这块悬空的巨石上,竟长着一棵十几米高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榉树,居然也婆婆娑娑、葱葱郁郁,令人惊奇和叹服。</p> <p class="ql-block"> 水上森林,长约600米,分上下两段。河谷里丛生着茂密的乔木和灌木,形成一道翡翠屏障。清澈的河水从河床的杂木林中穿涌而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冲涮,河床已没有了一粒泥沙,连磐石也被激流磨光了棱角而变得“圆滑”起来,但树木却扎根在河床里,纹丝不动,四季常青。可谓是“水在石上淌,树在水中长”的奇景。</p><p class="ql-block"> 卧龙河的出口处有卧龙潭,暗河从崖底涌出,潭面上不见踪影,只有坝上雪崩似的滚水瀑布,潭外流不息的渠水。潭边怪石奇树林立,古木森森,潭外水声轰鸣,雾雨蒙蒙,四周高山紧锁,水潭犹如地底深渊,即便是发洪水时,潭面也犹如镜子般平静。</p> <p class="ql-block"> 从鸳鸯湖继续游览就到天钟洞,天钟洞最宽处38.6米。最窄处仅1.3米。最高53.4米,最低处公1.5米。整个洞体海拔762—800米。洞穴横剖面大部分洞道呈三角形,洞底覆盖有碳酸钙沉积和泥沙沉积物。</p> <p class="ql-block"> 碳酸钙沉积形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盾、穴珠、流石等。天钟洞发育于的石炭系中上统(距今抬约3亿年)的灰岩和白云岩中。洞穴最初形成于新近纪(距今23.3百万年):早期为黄后地下河下游地下河通道。洞道内处于充水状态:中期由于构造抬升,河流下切,洞穴成为鸳鸯湖坡立谷的地下河通道。转为半充水状态;晚期随着构造的进一步抬升。河流继续下切。地下水转入下层而成为旱洞。</p> <p class="ql-block"> 大七孔景区位于贵州黔南荔波南部,是以原始森林、峡谷、伏流、地下湖为主体的景区,距县城25公里。因王蒙乡孟塘村附近的打狗河(又名孟塘河)上有一座七个孔大桥而得名。此桥高7米、宽4.5米、长35米,横跨东西。</p> <p class="ql-block"> 大七孔景区位于贵州黔南荔波,是以原始森林峡谷伏流地下湖为主体的景区,景观峻险神奇气势雄峻磅礴,尤其是风神洞恐怖峡地峨宫景点,洞中有瀑,瀑下有湖,湖上有窗,阳光投下形如日月星斗,极富惊险性神秘性奇特性。</p> <p class="ql-block"> 高百米宽数十米跨江而过的天生桥被专家们誉为“大自然神力所塑造的东方凯旋门”,观之令人肃然起敬,为大自然神力所折服。</p> <p class="ql-block"> 大七孔以进入景区的一座大七孔古桥而得名。充满了神秘奇特的色彩。从大七孔桥溯流而上,迎面而来的是一道长长的天神峡谷,峡谷内危崖层叠,峭壁耸立,岚气缭绕。</p> <p class="ql-block"> 瑶山古寨位于美丽的世界自然遗产地--荔波,是中国最后一个持枪部落,有些地方仍保留着“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和原始粗犷的民族遗风,被誉为“原始社会遗存的活化石”,而白裤瑶也被人类学家称为“东方印第安人”,昔日因贫瘠而闻名的瑶山,避居蛮荒之地的瑶族,承关怀而巨变,经历了4次迁徙终于形成了一个古老民族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白裤瑶聚居村落。</p> <p class="ql-block"> 瑶族是我国南方古老而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长期“倚山而居”、“吃尽一山则他迁”,形成“南岭无山不有瑶”格局,我国南方在广西、贵州、湖南、广东、云南、江西等六省(区)都有瑶族分布,全世界瑶族人口近380万。</p> <p class="ql-block"> 瑶族还是一个跨国的民族,在迁徙过程中,在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老挝、缅甸、泰国北部都有分布,部分瑶族还移民到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家。</p> <p class="ql-block"> 瑶族有“勉”、“布努”、“金门”、“拉珈”等自称,其起源传说、生产方式、居住语言和服饰等方面的不同,有“盘瑶”、“过山瑶”、“红头瑶”、“白裤瑶”等30余种不同的称呼。</p> <p class="ql-block"> 关于荔波瑶族的来源,说法不一,或认为源于“山越”,原始住地在今江浙绍兴一带和南京十宝殿(店);或认为源于"长沙武陵蛮",原始住地湘、资、沅江流域和洞庭湖沿岸地区;或认为源于“五溪蛮”成份,也有“山越”成份,但多数人认为瑶族与古代的“荆蛮”、“长沙武陵蛮”等在族源上有渊源关系。</p> <p class="ql-block"> 在荔波几大世居民族等民间传说中,都有同一种说法——“先瑶后朝"。 仍然有人将瑶族称呼为“瑶大爷”,这与“先有瑶后有朝”有一定的关联。在明洪武十七年置荔波县时,境内以“瑶”(尧)“洞”命名的地方非常之多。更有文书记载:“县自洪武,人民安乐,惟八十二峒瑶民未隶编籍”。</p> <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见,瑶族定居荔波迄今已有五六百年之久,也足以说明瑶族是开拓荔波的最早民族之一。</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要重点说明的是:由于数千年来一直生存在大山深处,没有经历社会形态的更替,过着人类原始部落形态,因此瑶山古寨至今还仍旧保留着母系社会的习俗。这里的女性地位远远高于男性。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例一,家庭聚餐时,女子上桌用餐,男人是不能上桌的。例二,女孩子结婚之前,可以与数个男子谈情说爱,在确定结婚后,要召集所有男朋友开会,告诉他们她要结婚了,以后就不要来找她了。社会发展进步是人类追求的,但是,有的发展变化的结果并不都是正确的。比如对人们影响最大的封建礼教思想,特别是对中国妇女的戕害千余年,以至于社会高度文明的今天,在一大部分人中还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不能得到自我解放。而瑶山古寨虽然数千年没有发展,仍旧保留着母系氏族的生活状态,但他们没有封建礼教的桎楛,更没有男尊女卑的观念,他们有着天然的和谐与快乐。可以这样说,瑶寨的女子要比汉族及其它民族的女性都要幸福的多。在他们那里压根就没有重男轻女一说,反倒是重女轻男倒是真实存在着。</p><p class="ql-block"> 他们仍旧保留几千年前的悠久历史传统,是那样的纯朴、和谐与幸福。</p> <p class="ql-block"> 瑶王府依然耸立在那里,它是权威、公正的象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