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诗社丨 以诗取士成就大唐七个盛世

大唐诗社

<p class="ql-block">作者:东湖</p> <p class="ql-block">  余沉溺唐诗久矣。读唐诗、习唐史,经年不辍。回溯那个距今已一千一百多年之盛世,余竟发现有七个盛世:唐太宗之贞观之治、唐高宗之永徽之治、武则天之武周之治、唐玄宗之开元盛世、唐宪宗之元和中兴、唐武宗之会昌之治、唐宣宗之大中之治。何谓盛世?勿庸讳言: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发达、百姓安居乐业。与大唐三百年相比,两宋有四个盛世:宋太祖建隆之治、宋真宗咸平之治、宗仁宗盛世、南宋孝宗乾淳之治。大明有三个盛世:明太祖洪武之治、明成祖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大清有两个:康乾盛世和咸同中兴。纵观封建王朝之盛世和大治,首先是皇帝英明神武,从善如流,治国有方,没有一个是暴君、昏君、庸君,更没有胡乱折腾,倒行逆施。都是各朝各代最有作为之君主。治世能臣、名相名吏、文化名人皆出此世,盛极一时。如宋仁宗盛世,唐宋八大家中竟有六位名家,出在此朝。文化风流,千古仰望。再者,每个盛世,几乎都给后世留下了丰硕的文化遗产,有的甚至成了永远难以超越的文化高峰。如唐诗、宋词、明之《永乐大典》、清之《红楼梦》等文化极品,全部诞生在此时。时至今日,都是中国文化之高标。</p><p class="ql-block"> 唐、宋、明、清都是存世三百年之大帝国,缘何大唐产生七个盛世?遥遥领先诸朝。认真研究其原因,竟然是以诗选士的制度成就其伟业。换句话说,大唐选拔人才的标准,是通过诗歌创作水平来鉴别人才,将天下第一流的天才英才选拔出来,创造了前所未有之奇迹。</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人才选拔制度,在不同的时期,标准是不一样的。大秦至汉早期以军功为主,故猛士如云,武将特别容易擢升。汉武帝,想提拔他的小舅子李广利。尽管贵为皇帝也不得不安排李广利从军建功,才能实现其目的。汉武之后国家大治,几无军功可言。于是创立了“察举制”,即以地方官员为主,向朝庭推荐人才。这种制度的最大弊端是,地方官一旦失去公心,推荐出来的人才,不是权贵子弟,就是花钱买官的庸才。最终,英才在野而小人满堂。三国时期,诗人出身的皇帝、魏国之主曹丕,深知“察举制”之弊端,开创了全新的用人机制“九品中正制”。即为以地方官为中正,建立“人才库"分为九等,由中央考评任用。开始,这种制度实施的很好,为魏国网罗了大量的人才。时间一长,更大的弊端出来了:官二代、富二代全部挤进人才库,寒门子弟几乎没有上升通道。以致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到南北朝,愈演愈烈,几乎形成了世代垄断的门阀大族,权力影响甚至超过皇家。无论谁当皇帝,只要选人用人,只能在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瑯琊王氏、河东薛氏、河东柳氏、江东萧氏等几大家族中选才用人。其他寒门子弟,根本进不了皇家视野之中……</p><p class="ql-block"> 隋朝为打破氏族垄断,破天荒创立了“开科取士"制度。然大隋国祚很短,尚未形成气候,就国破家亡了。真正将“开科取士”推向极致的,便是继之而起的大唐王朝。</p><p class="ql-block"> 大唐出自晋阳,太原诗人成就了唐诗半壁江山。</p><p class="ql-block"> 太原公子李世民,世人皆知其控弦百万,攻无不克。知人善任,从善如流。而不知其诗赋才学,冠绝一时。现存晋阳《晋祠之铭并序》,丝毫不逊后世王勃之《滕王阁序》。李世民立国之初,用才之道,无非两类。一类是太原从龙,开国勋臣。继续戊边镇夷,开疆拓土。另一类,便是文学馆十八学士,当世诗赋名士。温大雅、魏徴、房玄龄、杜如晦等等皆入门下。太宗先后擢其为相。立典章、树规范、选贤才、开新政、施良策、辨得失、刊旧籍、资后人。终成贞观之治。高宗亦用其策,遂成“永徽之治”。武后主政,初唐“四杰”王勃、杨炯、陈子昂、骆宾王俱为少年天才诗人,名满天下。皆恶武后,身受其害,遗于乡野,痛斥恶政。特别是骆宾王,飞檄传世,怒暴其恶,四海皆惊。武则天读罢,心灵震动。如若寻常帝王,皆生暴戾之心,诛其九族,以泄私愤。武后伟大之处,善于从对手痛骂之处,反思不足。数次责备宰相:如此经略天下、诗名四海之才,焉能附逆,不入宫阁?良久思虑,比选历朝选贤之制,重启大隋“开科取士”之法。此举不设门限,公平竞争,除考墨义、帖经、策论、面试等等之外,最关键的是“省试诗”,即入围人员,要在朝堂之上,当场命题,当场作诗,评定优劣。状元、榜眼、探花及进士由此产生。“以诗取士”之法,彻底废弃了汉魏以来的官员推荐制和贵族投票权,门阀子弟与寒门学士同步竞争,为寒门俊秀彻底打开了上升通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一大批优秀人才,从此入朝参政。源源不断之新鲜血液,成长为国家柱石。大唐从此日益疯长,光芒四射。从这个意义上讲,女皇武则天是大唐昌盛基业的真正奠基人,千古一帝之名,丝毫不逊色于汉武唐宗。</p><p class="ql-block"> 女皇“以诗取士”制度创立之后,大唐一批又一批杰出的诗人,前赴后继,进入了朝廷,其中不少成为国家的柱石。王维、王昌龄、岑参、高适、柳宗元、刘禹锡、韩愈、元稹、白居易、李商隐、杜牧、韦应物等等纷纷中举……其中王维等还成了状元。不少诗人登上了宰相高位,辅助君王成就大治,传为千古佳话,如唐玄宗与姚崇、宋璟、张九龄;唐宪宗与裴度、王播;唐武宗与李德裕;唐宣宗与牛僧孺、白敏中等等。但大唐最著名的诗人李杜,却与“以诗取士”失之交臂。李白天纵英才,看不起科举一途,未参加考试,却因诗名获职。但其个性狷傲,与人很难相处,挂靴而去。杜甫,生逢李林甫当政,专权弄柄,屡试不中,凄苦一生。然,诗人一旦中举者,英才名士居多。</p><p class="ql-block"> 诗人治世,有几个鲜明的特点,异于常人。</p><p class="ql-block"> 其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诗人大都是理想主义者、多世之君子。经世济民、报国安民是其人生宗旨。故,诗人最多进取精神,最少贪图安逸;最多天下情怀,最少个人得失;最多大局观念,最少蝇营狗苟;最多选贤用能,最少结党营私;最多建功立业,最少安于现状;最多悲天悯人,最少薄情寡义。因此,诗人无论为相为吏,除诗名满天下,功业亦传之四海。“白杭州”、“韦苏州”等等无不如此。诗人君子,重道德而不重权谋,重民心而不重机巧,重羽毛而不重贪墨。</p><p class="ql-block"> 其二“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一首好诗,表面评判是格律之美,深层次原因,功夫在诗外。源于诗人的修养,特别是文、史、哲方面的修养。读诗养文气,读史养智慧,读哲养正气。如此修心修身之人为官,必是国家柱石,兴国名臣。有文气者,必言之有物,滔滔不绝,囗吐莲花,出口成章。有智慧者,必开天眼,明古今得失,辨贤愚之道,择前行之路,成圣明之治。有正气者,不屑奸巧之学,不入淤泥之径,不行小人之道,不复愚昧之为。大唐那些诗人宰相温氏三杰、张九龄、裴度、李德裕、元稹、白敏中等等诸如斯。岑参、高适、柳宗元、韩愈、白居易、刘禹锡、韦应物等等诗人高官,无论在庙堂,无论在州吏,皆是千秋佳话。</p><p class="ql-block"> 其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秦时以愚民、弱民、疲民而施苛政。孔孟之后,诗人君子主仁政、善政、德政;痛斤恶政、暴政、苛政,同时也鞭笞平庸之恶。诗人多君子,君子多行孔孟之道。君子远小人,小人苛政猛于虎,暴政猛于蝎,恶政猛于豹。所谓诗人君子者,达济天下,穷善其身。王维、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李商隐、温庭筠、司空图是也。宁隐庙堂山林,不与恶也。后世以降,结党营私,以苛政、暴政、恶政广施之,不以为耻,反以治国有道,治世有术,御民有策。民皆畏之,草皆割之。殊不知,政生毒疮,百代皆骂之,岂能有福焉!是谓:诗人君子坐庙常,而知君王百姓之忧而忧。去江湖之远,独善其身,洁身自好,独立高标,梅兰竹菊,忘山海之远而远,诗人也,君子也,仙客也。</p><p class="ql-block"> 唐宣宗之后,皆为昏君。上不识治国之道,下不识用贤之策。诗人君子隐之山林,国亦亡也。</p><p class="ql-block"> 大宋立国。太祖太宗皆圣皇,取之唐制,亦有更新。宋初,以诗文取士代之以诗取士,尤以仁宗嘉佑二年为盛。状元榜眼探花虽不知名,同榜三百余名进士,皆为天下英才。八大家中苏轼、苏辙、曾巩入榜;理学大师程颢、张载题名;名相名臣吕惠卿、章惇、曾布高中。主考为文坛盟主欧阳修,天下英才,一榜尽收者,唯此一举。</p><p class="ql-block"> 拗相公王安石主政。厌司马厌二苏,改弦更张。科举,由诗文取士变更为策论取士。貌似解决实际问题,意外招纳大量投机分子。其故后,弟子蔡京、高俅、童贯等主政,恶政暴政横生,终致“靖康之耻”,国破家亡。</p><p class="ql-block"> 大明大清,废宋以文取士,更废大唐以诗取士。独创“八股取士”。以"四书五经”为标准答案,分破题、承题、起题、入题、前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四六对仗,三五成句,前后押韵。这种单纯靠死记硬背为天下选才,最终选拔出来的,既不是大唐的天才,也不是大宋的英才,而是彻头彻尾、俯首帖耳、上恭下倨的奴才。特别是晚清,甚至出现:愈无耻愈发达;愈流氓愈高升。匪夷所思。故,明清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既无大唐之江河奔流,亦无大宋之诗酒风流。</p><p class="ql-block"> 我们今日之选士制度,可能离唐宋太远,而距离明清过近。故而,因袭明清的东西太多太甚。按毛主席的说法:反对党八股,党八股祸害太多。</p><p class="ql-block"> 一个知名作家曾言:政治家与政客的区别,就在于人文修养。政治家有文学的想像力、哲学的思考、史学的睿智和识才选才的眼光。政客没有理想、没有情怀、没有底线、没有修养。唯有贪欲、无知和结党营私。</p><p class="ql-block"> 回望大唐,七个盛世。那个以诗取士的制度,选拔了中国第一流的天才英才,成就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壬寅仲夏 东湖书于京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