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靖云水谣”原名长教,位于中国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境内,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一个景区,国家5A级。</p> <p class="ql-block">2005年底,由张克辉以自己和几位台胞的生活阅历为原型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寻找》改编的电影《云水谣》,曾经在此拍摄取景。</p> <p class="ql-block">从此,长教即被云水谣取代,人们始奔云水谣而来。</p> <p class="ql-block">云水谣村中幽长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楼、灵山碧水,无不给人以超然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福建省内最高最大最为集中的千年古榕树群。</p> <p class="ql-block">溪岸边,由13棵百年、千年老榕组成的榕树群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其中一棵老榕树树冠覆盖面积1933平方米,树丫长达30多米,树干底端要10多个大人才能合抱,是一棵目前福建省已发现的最大的榕树。</p> <p class="ql-block">这里古屋古树相伴,溪水穿村而过,山川秀美灵动、人文丰富殷实。</p> <p class="ql-block">潺潺的溪水缓缓流淌,鹅卵石的古道沿着溪水铺设,游人徜徉在百年古榕的树荫下,漫步、戏水,拍照,正是碧水青青,古道悠悠,优哉游哉,各得其乐。</p> <p class="ql-block">云水谣的集福寺。寺庙富丽堂皇,石雕硕大生动,屋檐艳丽细腻。</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云水谣游览了几座土楼(以下几座为南靖土楼)。福建土楼由福建省永定、南靖、华安三县的土楼组成。</p> <p class="ql-block">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土楼以石为基,以生土为主要原料,分层交错夯筑,配上竹木作墙骨牵拉,丁字交叉处则用木定型锚固。</p> <p class="ql-block">怀远楼。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怀远楼从大门进去,直通里面圆形的小圆房子,两面侧门进入土楼里面各楼层空间。</p> <p class="ql-block">和贵楼。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和贵楼是方形的,很大。</p><p class="ql-block">土楼分五凤楼、圆楼和方楼三大种类。</p> <p class="ql-block">里面一座小方楼,门匾上写着“进士”两字。说明这家出过进士。</p> <p class="ql-block">钟兴楼。这土楼被修缮得很好,里面陈列了许多陶瓷等艺术品,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翠美楼。</p> <p class="ql-block">塔下村的裕徳楼。</p> <p class="ql-block">塔下村的庆光楼。</p> <p class="ql-block">裕昌楼。</p><p class="ql-block">外面这颗树没叶子了,现在是夏天哦。</p> <p class="ql-block">感觉裕昌楼没保护好,里面的小房子被熏得黑黑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它以前的样子,树是绿油油的,小房子的墙是干净的。</p> <p class="ql-block">裕昌楼是一座被称作东倒西歪的土楼,因为它的楼层之间的柱子不是对齐的。</p> <p class="ql-block">田螺坑土楼群。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田螺坑土楼群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主要由一座方楼、三座圆楼、一座椭圆楼组成,分别是步云楼、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文昌楼,方楼步云楼居中其余4座环绕周围。</p> <p class="ql-block">田螺坑土楼群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建造,因其独具特色的建筑形体组合,被中国古建筑保护专家组组长罗哲文称为“世界建筑奇葩”,田螺坑土楼群建筑组合是福建客家土楼群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四菜一汤梦幻的夜景配上漂亮的天象,难得,可惜没用单反,辜负了梦幻中的星芒。</p> <p class="ql-block">四菜一汤正面的样子,有说像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四菜一汤侧面的样子。它是错落的,不在一个水平面。</p> <p class="ql-block">洪坑土楼群。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1993年,洪坑土楼群所在的洪坑村被列为中国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p> <p class="ql-block">振成楼,始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占地5000平方米,悬山顶抬梁式构架,分内外两圈,形成楼中有楼,楼外有楼的格局。外圈4层,每层48间,按八卦形设计,每卦6间。卦与卦之间以拱门相通。楼内有一厅、二井、三门和八个单元。</p> <p class="ql-block">祖堂似一个舞台,台前立有四根周长近2米、高近7米的大石柱,舞台两侧上下两层30个房圈成一个内圈。</p> <p class="ql-block">庆成楼。</p> <p class="ql-block">奎聚楼始建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占地6000余平方米,高约15米。中厅高,两厢低。奎聚楼是宫殿式结构的方形大土楼,远看颇有"布达拉宫"般的气势。从高处看,楼宇与背后的山脊连城一体,如猛虎下山,奎聚楼即是“虎头”,楼前围墙上有两窗,似虎眼,建筑时便是根据虎形地理特点而设计的。</p> <p class="ql-block">设计人是楼主林奎扬结拜兄弟、翰林学士巫宜福。奎聚楼楼中的雕刻、彩塑和绘画中的花鸟、人物、山水、台阁、故事,均充满了浓郁的客家历史韵味和乡土气息。</p> <p class="ql-block">如升楼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是永定众多土楼中小巧玲珑的土圆楼,俗称“米升楼”。如升楼是单圈结构,楼周长只有56.6米,直径为18.2米,屋内天井圆形,屋顶瓦面内侧连缘为八卦形,外侧边缘为圆形。</p> <p class="ql-block">光裕楼。</p> <p class="ql-block">门楣上写着“大夫第”。</p> <p class="ql-block">从这个门进去是福裕楼,始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p><p class="ql-block">福裕楼是永定府第式土楼的代表,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楼前有三个大门,在主楼和横屋之间有小门相隔,外观连成一体、内则分为三大单元。楼门坪和围墙用当地河卵石铺砌,做工精细,与大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外形像三座山,隐含楼主三兄弟“三山”之意。</p> <p class="ql-block">三兄弟三家人分三个门洞。</p><p class="ql-block">福裕楼里面在装修。</p> <p class="ql-block">福裕楼华萼家。</p> <p class="ql-block">福裕楼常棣家。这家门口坐着的孙媳妇和重孙女在嬉戏游玩。</p> <p class="ql-block">进入她们家里面干净、清爽、漂亮。</p> <p class="ql-block">2008年7月6日,福建土楼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次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土楼”,由福建省永定、南靖、华安三县的“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组成。即永定区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及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及怀远楼、和贵楼、华安县大地土楼群。</p> <p class="ql-block">这些土楼或方或圆,以圆为主,如珍珠般洒落在闽西南的绿水青山间。</p> <p class="ql-block">截至2008年,世遗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客家围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是中国传统民居中具有代表性的符号和文化载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