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天龙山赏松</p><p class="ql-block"> ——并州天龙山风景区游览散记</p><p class="ql-block"> 天龙山屏峰黛立,松柏成海,林涛鸣涧,万木峥嵘,风光秀丽,气候凉爽。山高而挺拔,树多而繁茂,峰峻而叠翠。早在东魏时,高欢建成了避暑行宫,北齐高洋建了天龙寺,相继开凿了石窟——天龙山石窟。山因寺而得名,寺因窟而著称,形成了天龙山景区的八大景观,成为人们看山看绿访古探幽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 壬寅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这天风和日丽,我和家人来天龙山景区游览。我惊诧于天龙山的绿色——林海松涛。它给人带来夏日的清凉,赏心悦目的感动,更使人脑洞大开,开启对人生与生命的思考,唤醒人的家国情怀。赏松观景,心旷神怡,人生境界更加开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坐着游览观光车,开始进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道路两侧的整整齐齐的塔松,“一”字排开,沿着山路纵深,一棵棵高过人头,精神抖擞,像欢迎游客的仪仗队,给人以温馨的情感传递。同时,塔松的浅绿色,给满山松树的深绿色,似镶了一个边,有整齐有序色彩鲜明的感觉。车在山路十八弯上行驶,时而隐身于浓郁的林荫里,时而又行进在明媚的绿色里,满满的车在林中走、人在绿中游的惬意。</p><p class="ql-block"> 顺着山路高处望去,老早就看到人们热议的“网红桥”了。它是连接两陡峰之间的高架桥,远看去顺着山势,一层一层,螺旋式盘旋而上,有几层楼高,远看去,是一个巧妙的艺术造型,凌空飞翔。</p><p class="ql-block"> 车上了天桥, 人既有升腾的快感,又有登高望远的快意。转过桥右面,整个太原城的全景尽现眼底,顺着汾河河谷,是一望无际的绿色,是浩瀚无垠的辽阔。转过桥左面,是高低错落,蜿蜒连绵的大山,层层叠叠,绿色掩映,极目远望,山峰与天接壤。天的蔚蓝、山的深绿、平原的浅绿,构建了一个绿色的世界,仿佛世界也被绿色主宰,人心也在绿色中荡漾了!</p><p class="ql-block"> 游览车置身于这样的绿色里,似大海里畅游的一叶小舟,似蓝天中飞翔的一只青鸟。我们涌起的感想,必然是“伟大”、“雄壮”……等形容词,这是大自然的赏赐和人工的杰作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顶峰到了,一下车,我们看到,那漫山遍野的绿色,大多是由大大小小、密密层层的松树妆点的,莽莽苍苍,郁郁葱葱,形成了茫茫林海。“独峙姻林无笑语,争姸竞媚是苍松”,那遮天蔽日的松林,形成了天龙山林海奇观的独特风景。</p><p class="ql-block"> 坐在石凳上,静下心来,松林也十分好客,“偷送好风来”,侧耳倾听松风,欣赏“林海松涛”,也别有一番滋味:</p><p class="ql-block"> 风平浪静,只听得“沙沙”的声音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在耳边传响,一波未过,一波又来,声音平稳舒缓持续,声音的强弱,可以判断松风的远近。这时,我们仿佛是在海边看海浪的涟漪,在山涧听溪水的潺潺,又似在“天龙寺”听僧人木鱼的敲击……风鸣山更幽,一种天籁在空谷缠绵,更衬托了山的高远和林的浩渺。的确,天龙山景区是吕梁山脉的一部分,单就天龙山景区的松林,就有二万多亩,身处天龙山,听听那暗流涌动的松风,就可以深切体会到吕梁山脉的雄伟挺拔和风光秀美。</p><p class="ql-block"> 在听风的同时,一阵阵清香袭来,那是松树的松香味在弥漫,空气中也带有了一股清醇甜美的味道,真的使人神清气爽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天龙山还有蟠龙松、凤凰松、松抱柏、参天松等珍稀古树,更增添了山的神秘色彩。看松,我们可以领略松树的姿态万千,气象万千:</p><p class="ql-block"> 七棵松,位于天龙寺附近较为平坦处,人称七松坪。七棵松树为天上北斗形状分布,相传当年拱卫着一座3米高的舍利塔,现在,塔已不复存在,只有七棵松树枝叶茂盛、傲然挺立、竞相生长,大有“会当凌云宵,直上数千尺”的气势,人们无不为其生命力的旺盛而惊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蟠龙松,生长于天龙寺山门前,它的主杆有2米多高,枝干向四面平铺辐射,形如华盖,状似蟠龙,又似一把巨伞,还是一个天然凉棚,更成为天龙寺的一道绿色屏障。有诗为证:老干孤高香叶浓,阴森盘踞绿蒙茸。天工蜿蜒多奇异,云雨空山疑化龙。正是写出了蟠龙松的生动气韵,蟠龙松被世人盛赞为“中华第一松”。</p><p class="ql-block"> 一株蟠龙松的绿荫占地有300多平方米,树龄有1500多年。它似一位超然物外的老者,一位坐禅修佛的僧人,一位痴心不改的守望着,见证着天龙山、天龙寺的前世今生。在老树前徜徉,人们不禁抚今思昔、浮想联翩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它承载了悠远的历史:远溯1500多年前,公元532年,东魏人丞相高欢,在晋阳城建立了自己的丞相府,为显示自己的权力,在天龙山大兴土木,修建避暑行宫。同时,为了巩固统治教化作用,在社会上推崇佛教,开凿了石窟雕像。后北齐皇帝兴建天龙寺,并经历了东魏、北齐、隋、唐、五代近五个世纪的开凿,共计开凿25窟,造像500余尊,成为我国十大明窟之一。</p><p class="ql-block"> 它承受过石窟的荣耀:石窟的不同风格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反映了我国历朝历代的艺术成就。其中,石刻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宝库中一颗最璀璨的明珠”,漫山阁内“十一面观音像”端庄典雅、服饰华丽,被誉为“东方维纳斯”。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石窟被外国学者发现,以图片文字等形式介绍到国外,天龙山石窟至此扬名海内外,成为世界文化瑰宝。</p><p class="ql-block"> 它忍受过一段难以泯灭的悲惨:上世纪二十年代,天龙山石窟残遭日本古董商会盗凿,留下了首身相离、残肢断臂、千疮百孔的残缺不全的雕像,一个个石窟遭到了灭顶之灾的破坏。这些被盗物品却流入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东京大都会博物馆等10个国家的30余座博物馆,共计90余件,留给我们的是满目凄凉的场面和弱肉强食之耻辱……</p><p class="ql-block"> 它见证了今日的辉煌:2021年7月,天龙山石窟第八窟佛首在海外漂泊百年后,正式“回家”,实现了佛首与佛身的团聚。这是近百年来,第一件从日本回国的天龙山石窟流失文物,是第一件从海外“物归原主”的流失文物。在天龙山博物馆的展柜里,佛首双目微闭、笑意盈盈,似乎在诉说着回归的喜悦和欣慰,在展现着大唐人体态丰腴神情自信的盛世风韵。这尊佛首,成为天龙山石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 同时,天龙山景区面目一新。各种古建筑都修缮一新,石窟等古迹都得到完美的修复和保护,新建了石窟博物馆、盘山公路、网红桥等,景区的森林绿化更是下大力气。现在,它既是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景区,又是山西省政府批准设立的自然保护区,是一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和谐结合的风景名胜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坐在天龙寺门前蟠龙松旁的石阶上,我们顿生感慨:蟠龙松虽然有着守护神的美誉和不老松的年华,可真正给天龙山带来福音的却是我们这个时代,中华盛世才使天龙山恢复了青春和活力!可见,国家的盛衰关系着小到一棵树、一块石头,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尊严安危与祸福,帝国主义不但是我们物质财富的掠夺者,而且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摧残者,更是我们民族艺术的盗窃贼……</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广场,遍地绿松茂密,四面青山环绕,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色: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绿色荡漾是林海的本色,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的难以形容,我们置身于一个绿色的怀抱、绿色的漩涡里,不禁心潮澎湃了……</p><p class="ql-block"> 这是自然之绿,又是生命之绿,更是精神之绿!松树的朝气蓬勃、青春永驻的风貌,构成了天龙山不时涌动的春潮;松树的自强不息、不畏风霜的精神,映照出龙城人民的精魂和风骨;松树的恨不千尺的特性,更为龙城人民与时俱进、成就美好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动力!</p><p class="ql-block"> 祝福天 龙山的明天更绿更美更富有魅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