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赵家捷</p> <p class="ql-block"> 每天早晨醒来,最先听到是教堂的钟声,悠悠扬扬,浩浩荡荡。</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九年以后两三年,莫愁路既是寂寥的,又是喧闹的。整个白天,几乎没有什么车辆和行人,空空荡荡。可是到了晚上,八点以后,黑市开张了。北自汉中路,西到水西门,一条莫愁路挤得满满当当,全是摊位,人声鼎沸,熙熙攘攘。每个摊位点一盏马灯,远远望去,简直是鬼影幢幢,称它为黑市是一点不过分的。等到天亮,好像有人下令似的,摊位全撤了,再见不到一个人影。多么奇妙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黑市是应运而生的。那时许多居民,一时找不到工作,靠变卖旧物为生。于是催生了一个行当,叫挑高箩的。他们走街串巷,搜购物资,晚上到黑市上叫卖。东西真是便宜,比如金银珠宝,三文不值二文!不是要吃饭吗?假货也多,作假的方法千奇百怪!买到假货只好认倒霉,回头找人,跑啦!</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南下干部,是黑市的重要主顾。不是有句口头禅吗:南下干部三件宝,皮鞋、甩笔和摇表。皮鞋不用解释。甩笔是什么?是钢笔。旧的,常常不下水,甩一甩才能写字。摇表呢?旧手表,有时走有时不走。揺摇它又走了。买这种假货的一般是低级干部。团级以上干部,人家早就有啦!记不得是一九五三年还是五四年,黑市被取缔了。</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莫愁路</p> <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一年,姐姐考取了南京幼儿师范,因为那个学校管吃饭还管住宿,再不用和我们一起住汽车房了。也是那一年,哥哥考取了海军学校,他才十五岁。在家吃不饱啊!第二年,哥哥要调往大连,母亲要带我去见哥哥一面。海军学校在挹江门,我和母亲是走了去的,车票都买不起。一见面,母亲拉住哥哥就哭,她是高兴的。一年不见,面黄肌瘦的孩子长得又高又大。我心想,我什么时候也像哥哥一样?</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裁缝家没有新衣穿,木匠家没有板凳坐。我们家是教书先生的孩子没书读。因为总逃难,十二岁了我只读过一年级。一九五O年,我在石鼓路小学读了一学期,第二年就考上五中,还在莫愁路。上了中学,朋友多了。有个同学叫施顺才,家里开豆腐店,就住在教堂旁边,一家都信教。他经常带我到教堂去玩。教堂里没人做礼拜了,空旷而寂静。但是,那个美丽的穹顶,那个钟楼,包括那些镶有彩色玻璃的窗户,让人肃然起敬。我在那里还学会了弹风琴。顺才的姐姐借我一本书,是意大利人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爱父母、爱兄弟、爱师长,爱同学,要爱世间所有的人。于是我懂了,这就是基督教的真谛吧。 </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爸爸回来说,我们要搬家了,搬到安品街去,要离开莫愁路了。可是我的学校还在莫愁路呀。也许,一大早,还可以听到教堂的钟声。 </p><p class="ql-block"> 我的童年时代结束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