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世俗的圣贤--读《欧阳修传》

风生水起

最早知道欧阳修还是在上学时学到的“唐宋八大家”、以及背诵课文《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月优美句子。<div> 闲暇之余买了本《欧阳修传》读一读,对欧阳修本人以及他那段历史故事多少了解了一些。这本书对他的评价是“世俗的圣贤”。读完之后,自己也颇能感受这个含义。</div> 欧阳修祖籍广西庐陵,出生在四川绵阳,当时五十六岁的父亲是绵阳的一个小吏,母亲原是江南大户人家的一个女儿。可惜欧阳修四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独自一个人抚养他成人。“欧母画荻”的故事讲的就是欧阳修的母亲教他读书写字的故事,并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陶母退鱼”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教母经典故事。<div> 欧阳修年轻时又丑又穷又潦倒,得益于当地名士胥偃的赏识,认其做了女婿,并帮助其参加考试考取了功名。欧阳修的时代是文人的好时代,宋朝是一个不杀文人士大夫的朝代,朝廷官员言论自由,说错了也不掉脑袋。欧阳修当过很长时间的谏官,所谓谏官就是专门监督皇帝言行的官职,而御史是监督朝廷官员的官职。这也符合欧阳修的性格脾气,嘴巴大,啥都敢批,同样的还有范仲淹,他们都是当过谏官。欧阳修抨击人不留余地,言必自称君子,称对方为小人,为此得罪了不少人。有一次甚至欧阳修还书信讽刺范仲淹说话不够毒辣,当谏官不称职,但他们却成了很好的朋友。</div> 所谓圣贤。二十四史中有“两史”都有欧阳修的贡献,而且“新五代史”几乎就是他一个人搜集资料呕心沥血独立编纂而成,这在历史上也是仅有的。《古文观止》222篇文章中收录欧阳修的文章有13篇之多。而且,他本人也是古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唐宋八大家”中“三苏”、曾巩、王安石,都是他发现的人才,甚至包括著名的“包青天”包拯、编撰《资治通鉴》的司马光等人。<div> 说他世俗。他考取功名之后有了钱,也喜欢和歌姬一起唱歌喝酒,并为她们作词。“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据说也是和歌姬之间的优美故事。年轻时朋友们给他起的外号“逸先生”,这里的“逸”是骄奢淫逸的“逸”。<br><div> 他忠于自己的老板。忠心辅佐了三位皇帝,且在王朝的更迭中发挥了稳定的作用,也为了拍皇帝的马屁,不惜和同僚们闹掰。也是个“敢担当”的官员,在王安石“青苗法”推行中,他发现不能够真正保护老百姓的利益,于是他就命令所在的州县拒绝执行。为此,他也被宋王朝通报批评。他造福一方。在担任地方官吏时,把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条,深得群众爱戴。</div><div> 他的一生很苦,但保持着浪漫主义的乐观精神。四岁死了亲生父亲,三任妻子有两个都是结婚没多久病逝了。生了十一个子女,八个儿子中夭折四个,三个女儿全部夭折,身上多处患病,被眼病、腿病、牙痛、糖尿病等疾病缠绕。一次因为和同僚们政见不合而被诬告和侄女有染,还被诬陷和儿媳妇有染,虽经查不实但也难逃被贬。四十岁头发全白,在安徽滁州写下了名篇《醉翁亭记》。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即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酒一壶和老翁一个。</div><div> 他在六十六年的一生中也干过不少荒唐事和说过不少荒唐话。这么看来圣人尚且如此,我们都是一个普通人,也难免庸俗甚至,更不要沽名钓誉,不要伪善。王阳明提出的“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中能立起来哪一个都是不一般的存在。成就功名的目的中薪水的提高,名望的提升都是实实在在的,包括我们现在来说,升官发财谁都想,没什么丢人。凭自己的用心工作,真诚对待上级同事和下级,真诚对待自己的工作,干出一番业绩,以此得到能力和职务上的提升。如此要比那些说着,我不想当官,不喜欢钱,但其实背地里干着见不得人的事处心积虑的升官发财要堂堂正正的多。总之,希望余生带着友善,向着诗和远方,走好脚下这段不那么平坦的路。</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