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行随笔之前七. 纽约(一)

燕塞翁

<p class="ql-block">  2008年,我第一次去美国。正值小布什即将卸任,奥巴马即将上台,且正是金融风暴爆发的那一年。当时中美关系也还算不错,记得小布什任内曾指台湾时任所谓“总统”陈水扁是“麻烦制造者”,不似如今的美国总统拜登和其前任特朗普狂打台湾牌,疯狂遏制中国。况且当时小布什为了解决金融风暴带给美国的经济问题,正有求于中国。所以那次去美国,总体上感觉还不错。</p><p class="ql-block"> 在美国的几个月里,我写下了一些随笔,最近又看了看,感觉还是比较客观、理性的,所以发布在这里,与喜欢旅游的朋友们分享。</p> <p class="ql-block">美国之行随笔之七. 纽约(一)</p><p class="ql-block"> 我听说世界上有个叫纽约的城市,几乎是与听说世界上有个叫美国的国家同时,因为纽约的名气实在太大,几乎可与美国齐名。那大约是在朝鲜战争发生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纽约,是在看了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之后。剧中有一句使我至今难忘的名言,虽不能只字不差地背诵出来,但是那大概的意思我却始终记得:如果你爱一个人,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但我知道,不在纽约待上数载,深入其中,是不可能真正了解纽约,也就不可能总结出那样经典名言的。</p><p class="ql-block"> 我为纽约震惊,是在“9.11”纽约世贸大厦被炸毁之后,因为那是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制造的最让人惊心动魄的恐怖袭击事件,而且是发生在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p><p class="ql-block"> 我认知纽约,是由于2008年华尔街那些“金融精英们”制造的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之后,因为我由此懂得了美国左右世界经济的能力。这场金融风暴到底将持续多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有多深远,恐怕现在还没有人能准确地预测出来。</p><p class="ql-block"> 而我真正走进纽约,是在美国时间2008年11月8日。虽然只在纽约逗留了不到两天,但给我留下的印象仍然是很深刻的。可以说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  从我居住的地方乘大巴,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不到4个小时,从林肯隧道穿越哈得逊(HUDSON)河,便来到著名的纽约曼哈顿岛。我们下榻的希尔顿(Hilton)饭店位于纽约最繁华的42街(42 Street)和第七大道(Seventh Ave)交汇的时代广场(一说时报广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隔海看曼哈顿岛</p> <p class="ql-block">  进入纽约以后,给我留下的第一个印象是乘车之方便。我们乘坐的大巴停在麦迪逊(Madison)广场,之后乘坐地铁到时代广场。为方便游客,在地铁站内可以购买使用一日或七日的乘车卡,我们买的一日乘车卡是7.5美元,在一日内可以乘坐曼哈顿岛上所有线路的地铁和公交车,不限次数。地铁站几乎随处可见,方便至极。但公交车的站牌却不敢恭维(不像北京的公交车,站牌上画出该线路的行驶路线图,所有停靠的站名赫然在目),不要说我们这些不懂英文的外来客,即便是美国人,如果不是在纽约久住,也看不明白某路车从哪里来,到何处去。</p> <p class="ql-block">  纽约给我留下的第二个印象却让我大跌眼镜。即以我们所在的时代广场而言,便道上摆摊卖生活日用品的、卖食品的、卖画的、画人物肖像的(大部分是中国人,据说一水儿的中国各美术院校的毕业生)到处都是,还有卖烧烤的,弄得街头烟雾缭绕,叫卖声也是此起彼伏,几乎毫无节制。这真让我闻到了一股“自由”的味道。说纽约自由也好,说纽约乱也对,真是恰如其分!</p><p class="ql-block"> 纽约的大街上来自欧洲、亚洲、非洲等世界各地的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比比皆是,真正体现了纽约的包容性,而据说在大街上行走和驻留的大部分是来自各国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  曼哈顿岛东西长,南北短,全岛被纵贯东西的11条以序词命名的大道(First Ave-Twelffh Ave)以及麦迪逊大道(Madison Ave)、公园大道(Park Ave)等十五六条大道和横穿南北的111条以阿拉伯数字命名的街(1 st-111 st)所分割,几乎每一条街两侧都是高楼林立。</p><p class="ql-block"> 其中较有名气的除刚才提到的我们所在的42街和第七大道附近的时代广场以外,还有,曾经以世界上最有名气的珠宝店等名店而闻名的第五大道。我知道此街是源于英语课本中的一篇发生在第五大道的某著名珠宝店内的故事,我曾经以非常敬畏的心情想像那华贵而高雅的第五大道。但由于我们国家,特别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近年来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以及我来纽约以后已经看到过的时代广场等现代建筑,当我身历其境地站在第五大道上时,觉得它早已风光不再,那曾经敬畏的心情也已经没有了。</p> <p class="ql-block">第五大道</p> <p class="ql-block">第五大道</p> <p class="ql-block">  在第五大道附近,有一条步行街,两侧都是服装、食品、日用百货以及各色纪念品的摊位,行人穿行其间,或购物,或闲逛,那情景极像北京春节期间厂甸的庙会。</p><p class="ql-block"> 第五大道和34街交汇处座落着在1972年以前曼哈顿岛上最高的建筑——帝国大厦。后起的世贸大厦遮盖了它的锋芒。但“9.11”事件使得世贸大厦灰飞烟灭,尽管现在帝国大厦已非曼哈顿岛的最高建筑,但它仍然是这里的标志性建筑,为美国人所称道。</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帝国大厦</p> <p class="ql-block"> 位于48和51街间,与第五大道交汇的高大建筑是美国著名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总部。这座大厦建于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据说其时洛克菲勒主张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拉动内需,以提振美国经济,于是带头修建了这座大厦。在大厦旁边有一座人造溜冰场,在靠近大厦一侧有一座金光闪闪的飞人雕塑。隔着冰场的外侧,一块大理石上镌刻着洛克菲勒曾经的名言。据说在冰场上溜冰也是美国人乃至世界各地来此旅游者的心仪项目。</p> <p class="ql-block">洛克菲勒总部大楼</p> <p class="ql-block">洛克菲勒总部下的溜冰场</p> <p class="ql-block">与洛克菲勒总部比肩而立的还有一座尖顶建筑,据说是全美最大的天主教堂,好像建于19世纪中叶,也是曼哈顿岛的著名建筑。</p> <p class="ql-block">第五大道上的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  洛克菲勒总部还有一个为一般中国人所熟知的邻居,就是NBC电视台。它的为中国人所熟知大概就是今年北京奥运会前该台制作的歪曲西藏事实的新闻报道,导致全体中国人,特别是在美华人的愤怒抗议,要求其为此而道歉。不过值得称道的是其透明性,它的演播室就濒临大街,而临街的一面全部是玻璃墙,里面的一切都暴露在路人眼中。有时,它也搞一些与路人互动的节目,而不像我们的电视演播室全部在高墙里面,普通百姓除了从电视屏幕中看到的以外,完全不知道里面到底是个什么样子。</p> <p class="ql-block">NBC</p> <p class="ql-block">在NBC的商场里</p> <p class="ql-block">  曼哈顿岛上的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从19世纪绵延至今的建筑群,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们城市规划的长远性和有序性,我觉得这是值得我们在城市建设上加以借鉴的。以北京而言,不仅老北京的格局遭到了破坏,而且即使是建国以后五六十年代,甚至七八十年代的建筑,炸掉重建的也并非个别。这反映了我们城市建设的无序性,也不能不使人感到,这里有历任市领导,为了自己任内的政绩,总要有所标新立异所留下的痕迹。真愿我们国家能在如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一心一意地发展经济的同时,能在城市建设上建立长远规划,以在数十年以后,留给我们后人一座座令人赏心悦目,拍案叫绝的美丽城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