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七月!之上篇

风后

<p class="ql-block">卷首语</p><p class="ql-block"> 时间悄无声息而又大摇大摆地向前走着,绝对不以人意志为转移地大踏步地向前行进着。即使落花有意,流水亦是无情。即使落花有意随流水,奈何流水落花春早去也,春去夏来夏盛深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p><p class="ql-block"> 七月上旬这十天,节多事多感慨多,天热身弱忍痛多。千言万语,万语千言,均浓缩于《你好,七月!之上篇》中。</p><p class="ql-block"> 七月流火,大地烘烤,上蒸下蒸,尚未入伏,却陷蒸笼。然则,不得不受,来之安之,心静为要。倘能不为外境所动,则修为也,能精进也,值庆幸也。</p><p class="ql-block"> 七月,你好!</p> <p class="ql-block">1,20220701。【老调新弹·鹊桥仙·香港回归纪念日】</p><p class="ql-block"> 今日20220701,农历壬寅年六月初三,周五,多云转晴天。</p><p class="ql-block"> 重要的是,今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1周年、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日,可谓大好之日、喜庆之日。</p><p class="ql-block"> 香港回归祖国,开启了香港历史的新纪元,25年来,在祖国的全力支持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p><p class="ql-block"> 关于香港,可谓耳熟能详。一是读了大量关于香港的财经类、文化类书籍,二是曾沉迷于大量香港影视剧中,三是港式风味小食、港风服饰和日用品曾对人有大诱惑力。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香港的“入迷”不浅、执念不浅。此外,1995年夏天,我作为嘉兴赴港访问团成员,在港逗留了五六天,和嘉兴同乡会及在港企业界、文化界作了交流访问,至今仍历历在目,回来后还发了系列访问记。之后,也一直关注着香港的方方面面。</p><p class="ql-block"> 值此今日,有两位嘉兴籍知名人士特别值得一说。</p><p class="ql-block"> 在香港回归过程中,两位“查”姓(海宁查氏家族成员)嘉兴人功不可没。一为武侠小说名家、新闻学家金庸(本命查良镛),另一位是爱国实业名家、社会活动家查济民。 </p><p class="ql-block">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中英正式谈判前,中央分批邀请了10位香港知名人士赴京,其中即包括金庸和查济民。邓小平同志亲自接见了10位代表并听取了他们的意见。</p><p class="ql-block"> 1981年7月18日,邓小平同志听取了金庸对于香港问题的看法和建议。此后,金庸在其办的《明报》上,大力宣传香港回归祖国,唤起香港民众共同关注香港回归祖国大事。还深入新闻、文化教育、印刷出版行业宣讲香港回归祖国方针,解除相关人士疑惑。</p><p class="ql-block"> 人民日报曾刊文《了不起的查老》,报道了查济民多次就香港政权交接和平稳过渡中应关注的问题和需预做的准备工作向中央建言献策等事迹,并说他是邓小平、廖承志等领导会见最多、听取意见最多的几位香港人士之一。其提出的意见,有些已变成中国政府对香港的具体政策,有的则历久而愈见其预见性。1995年,他以81岁高龄当选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香港回归后,他大力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依法施政,以强烈的家国情怀,为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除了在各自的领域出类拔萃,两位查先生均应邀参加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两位查委员共同提出了“双查”方案,其中一些提法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香港的顺利回归打下了坚实的政情基础和民意基础。</p><p class="ql-block"> 今年6月17日,香港邮政宣布,将于7月1日发售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二十五周年”及“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二十五周年”为题的纪念邮票和相关邮品。</p><p class="ql-block"> 值此建党日和香港回归纪念日,愿香江之水不断激浊扬清、丰沛长流!愿祖国不断繁荣发展、富强稳定!</p><p class="ql-block"> 《鹊桥仙》词云:</p><p class="ql-block"> 春花秋月,廿五载路。故事多彩丰富。一国两制紫荆花,更史记、见证今古。</p><p class="ql-block"> 明珠江上,阳光雨露。和风庆贺正步。举世公认成功归,愿繁荣、稳定长途。</p> <p class="ql-block">2,20220702。【老调新弹·临江仙·兴感】</p><p class="ql-block"> 今日20220702,农历壬寅年六月初四,周六,晴天。</p><p class="ql-block"> 又到周六了,且是晴天,可体感还处于黄梅天,再怎么说今年仅16天的黄梅天几天前已出梅,也无用。体感还是在黄梅天,毕竟这由地底向地表乃至空中蒸腾的湿黏热浪还是得走过其固有过程或轨迹。</p><p class="ql-block"> 疲惫沉重肢痛的身子如同这黏腻湿滞的热天气,虽见阳光,却仍然难以轻盈更难以雀跃或健步如飞。身心湿气如同天气,亦是积重难返,急需排湿排毒。</p><p class="ql-block"> 而奇怪的是,此刻瞬间脑子里的想象是:这每年必经的热季似乎与我的理想生活并不协调,但又不得不经历。</p><p class="ql-block"> 毕竟世上没有“偶然”与“巧合”。譬如每次经历夏季,虽体感心感会有不同,但实际都是“自我”在召唤自我,目的是能令人创造和经验到更多的“自我”真实身份。而且,即使每个夏季都很难熬,但都会是暂时的,都会变化,都会过去。没有不变、静止的东西和状态。但事物或你的“存在”以何种方式“临在“和改变,则皆取决于你。诚如“心静自然清凉”,如何体验、如何“临在”、如何达成,皆端看体验者本身。</p><p class="ql-block"> 如此看来,各种体验,各种感悟,端看各人,因人而异,见仁见智。各种不同体验和感悟的“造物主”,其实就是各人自己。无论“是”或“非”、“黑”与“白”,皆是各人“主动”或“被动”的认识,而其从某种程度上必须“大破大立”,而非“人云亦云”。</p><p class="ql-block"> 思维与任何东西一样,也讲缘分。思维也只会在某些完美的时刻并以完美的方式出现,它才令人体验完美并臻完美。就如此刻,思维正令我体验由大至小、由远及近、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以至无穷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p><p class="ql-block"> 《临江仙》词云:</p><p class="ql-block"> 夜近通宵醒阅醉,昏睡恍至五更。忽听鸡钟响唱鸣。辗转懒不应,索性播乐声。</p><p class="ql-block"> 惺忪睡眼此刻有,淡泊名利营营。静室安宅心泰平。心舟自收放,明镜观余生。</p> <p class="ql-block">3,20220703。【老调新弹·汉宫春·兴感】</p><p class="ql-block"> 今日20220703,农历壬寅年六月初五,周日,多云转晴天。</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夜失眠。也真怪了,今年二季度以来,失眠好多次,这人显然也是深受影响,头昏脑胀,头晕恶心,如打蔫了的茄子,垂头丧气,丧气垂头。是上岁数之故,还是天气太湿热之故?</p><p class="ql-block"> 而且,常温下的身子总是潮黏的汗津津的。也因此越是潮热便越是穿得多,宽松的长袖长裙加长裤和袜子,裹在身上,既为防蚊更为吸汗,汗吸在衣裤里好过裸露四肢汗湿在坐躺的桌椅床凳上。实践证明,这样的以热攻热还是颇有效果的。</p><p class="ql-block"> 难怪沙漠热带地区的人以厚袍把自己裹得严丝无缝以抵御热浪翻滚,何况那里的干热显然比江南这里的湿热好过多了,至少常态下不至于汗流浃背汗如雨下,即使如此也因有裹得严实之长袍头巾遮蔽而固若金汤而尊严依然。</p><p class="ql-block"> 不仅如此,我的以热攻热的另外两招是:喝热茶饮,尽量少吹或不吹空调,而以多处可见的电扇驱赶热浪。当然,虽有风扇但还是常温,故身子汗湿依旧,只不过感觉有风而稍舒服些。此外,虽大量流汗,但因每日仍大量用热茶饮,故不至于脱水,而且新陈代谢旺盛。</p><p class="ql-block"> 现还在夏至节气,还未入伏,但暑气已不容小觑。想到7月16日,江南便入三伏天了,不由得、也不得不要为降温消暑费神费力了,竟有点犯愁,有点惆怅。</p><p class="ql-block"> 记得年初曾流传今年为“无夏年”。也因好长一段时间里天气确实凉爽,一度以为真的会是“无夏年”,殊不知该来的终归要来,终归会来。四季轮替乃颠扑不破规律,地球多地再怎么气候异常,夏天也不能轻易抹去。正如,今年气象意义上的黄梅季仅经历了16天,但此为必经之路。何况体感上的“黄梅天”仍在,估计会持续到入伏吧。</p><p class="ql-block"> 想到为期40天的三伏天,地热会更加蒸腾,会热浪翻滚,会暑气冲天,人会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由得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度夏消暑,仅靠电扇而尽量少用甚至不用空调者估计少之又少吧,不过我算一个。某种程度上,我以此种“煎熬”检验和强健自己的承受力、耐力、意志力和自制力。从养生角度看,也是通过强化以汗排毒,而冬病夏治。不过,需要把好的是“度”,过犹不及,否则以孱弱多病之身,会经不起此种折腾、此种“煎熬”,而适得其反,而雪上加霜。</p><p class="ql-block"> 《汉宫春》词云:</p><p class="ql-block"> 夏正深来,看伊人湿裳,地热蒸幡。黄梅风雨,至今黏余腻感。又夜失眠,徒睁眼破晓后园。浑不适踉跄起走,更觉发鬓乱盘。</p><p class="ql-block"> 何度漫漫夏季,正思前想后,似少了闲。备餐又忙厨里,煮妇疲颜。流汗不断,问清凉何个循环。犹坦见夏花开落,舒梦醒归来还。</p> <p class="ql-block">4,20220704。【老调新弹·诉衷情·兴感】</p><p class="ql-block"> 今日20220704,农历壬寅年六月初六,周一,晴天。</p><p class="ql-block"> 炎热不仅在蒸腾大地,也在蒸腾人的气场。酷热是很考验人的,考验人的方方面面。既考验人自身身心的平衡与和谐程度,也考验人与外部环境的适应与共处程度。在各种考验和选择中,生活不光是发现的过程,更像是创造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你在不断发现自我的同时,也更像是在创造一个新的自我。在此过程中,可能会不断地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或否定之否定,以至无穷,以致试图确定你想成为何种人,最后确定了自己想成为何种人并不断接近于此。</p><p class="ql-block"> 这,好像是人深层的秘密。在对于各种成败、各种生老病死的得失感悟中,最后发现:其实在灵魂的各种博弈与权衡中,是非成败悲欢离合皆可转换,皆在一念之间、念念之间,即使如古代圣贤所云“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会更睿智,会更淡定,会更超然。</p><p class="ql-block"> 所以,真切地活在当下吧,因为你就是世界的一分子,当下的一分子。突然,泰戈尔的铿锵名言在我脑海响起:“我存在,乃是这个世界的一个永久的奇迹。”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少时便镌刻于心的话,仍然刻骨铭心。</p><p class="ql-block"> 那么,珍惜当下吧,随时“临在”,感恩和臣服于世界,随时感知宇宙的大爱,随时拥有当下的片刻“存在”,并觉知当下的美好。</p><p class="ql-block"> 如此,任时光流逝,不留你曾为此世界一分子的任何遗憾。此外,始终保持你对于世界的正确祈祷:永葆感恩的祈祷。</p><p class="ql-block"> 《诉衷情》词云:</p><p class="ql-block"> 炎气灼灼云散散,夏暑蒸江南。地热腾涌夜旦,自然正醺酣。</p><p class="ql-block"> 思纷在,意尽揽,念转搀。心静少烦,清凉渐人,宽松汗衫。</p> <p class="ql-block">5,20220705。【老调新弹·念奴娇·庆生】</p><p class="ql-block"> 今日20220705,农历壬寅年六月初七,周二,晴天。</p><p class="ql-block"> 重要的是,今日是家里两位C先生的生日,阳历7月5日乃小C先生即我儿生日,阴历六月初七乃老C先生即我先生、我儿他爸生日。虽父子俩同属巨蟹座,但生日逢同日,实属难得。</p><p class="ql-block"> 虽阴阳历不同,但中国人历来重视阴历生日,以前生日时间都按阴历,生辰八字测算也都凭阴历。故重阴历乃文化传承,古为今用。但中国人也尚推陈出新和与时俱进,注重时代发展与世界的接轨,故现代习惯采用西历即阳历,此乃洋为中用。</p><p class="ql-block"> 总之,从今日我家老小双C先生生日同逢一日看,不仅老少结合,父子同款,更是十分难得。而且,彰显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既传承历史又与时俱进,可谓推陈出新、C花双放,值得庆贺。</p><p class="ql-block"> 只是,双C所隔时空路途遥远了些,可谓:各处南北两半球,重洋相隔超万里。幸而,现代人得惠于高科技,网络无限,沟通无限,心意相通,天涯亦如咫尺。</p><p class="ql-block"> 庆生的氛围似乎和年龄成反比。年岁越长,对庆生越不讲究甚至干脆不过生日。忘记生日固然不是坏事,但以庆生为由头小聚也不错。所以,老C的生日之庆将于他的阳历生日低调进行。</p><p class="ql-block"> 相比,远在大洋彼岸小C的庆生则讲究一定的仪式感。前几日,儿子儿媳已在异国雅厅品尝法餐,又朋友家小酌、亲戚家欢聚,俨然已奏响庆生序曲。今日,还邀请朋友到家聚餐庆生。总之,活动挺多,内容丰富,物质精神两手抓,彰显年轻人的青春Style。</p><p class="ql-block"> 曾仕强说:孩子之所以投胎成为你的孩子,有着很深因缘。并非想要孩子就一定会有孩子。是孩子主动来找你,即是子女主动选择谁成为其父母。最好的因缘是:孩子是来报恩的,这是很深的福分。</p><p class="ql-block"> 因此,谢谢你,我的儿子!感谢你此生成为我的儿子!愿你始终阳光开朗、奋发有为!</p><p class="ql-block"> 《增广贤文》曰:“一日夫妻,百世姻缘。百世修来同船渡,千世修来共枕眠。”一生一世,相敬如宾,共偕连理,并不容易。感谢你老C,我们已风雨同舟数十载!</p><p class="ql-block"> 此刻,我的灵魂最大的愿望便是将我最美好的祈愿赋予家里的“双C”,愿他们不忘初心,吉祥美好,健康快乐!</p><p class="ql-block"> 《念奴娇》词云:</p><p class="ql-block"> 世近沉寂,两余载光转,疫挠人踪。南北半球云天遥,隔洋万里雨风。幸托技科,网络无限,心流通西东。见字如面,听声身临境从。</p><p class="ql-block"> 家逢父子庆生,同日难得,祈愿景火红。过海八仙各福报,浮尘缘结亲融。光阴流转,嘘寒问暖,不老是天公。良愿长在,不负美景从容。</p> <p class="ql-block">6,20220706。【老调新弹·南乡子·槜李咏】</p><p class="ql-block"> 今日20220706,农历壬寅年六月初八,周三,晴天。</p><p class="ql-block"> 今日,特别想说说槜李。</p><p class="ql-block"> 因为,每年的此时节,总是会品尝到槜李,且总是感受不同。</p><p class="ql-block"> 譬如,今年的槜李比去年显得硬朗且外皮较为鲜亮、甜味口感适当,放在炎热常温也能硬挺几天,生命力明显旺盛。而且直接剥皮即吃,无需拿吸管捅破果皮插在果肉上吸吮甚至还有意识地发出声响,仿佛不如此便对不起槜李之经典吃法似的。对于此种吃法,我甚至不由自主会出现类似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似的反应,以及产生对于吮吸声响的神经质联想,甚至一段时间里会挥之不去。故而,也因此却恰恰刺激我反其道而行之。小众水果也完全可以大众吃法,大快朵颐。何况,我向来喜欢新鲜脆硬的水果,对于软乎乎软趴趴的东西总有种下意识的抵触甚至反感。所以,今年的槜李倒更合我胃口和心意,我挺喜欢。</p><p class="ql-block"> 物以稀为贵。槜李,因为其曾在历史上的珍品名果之口碑、之传说,某种程度上,令人对于它的历史和文化上的“味道”期待及想象超过了实物作用于味蕾的客观现实与切实感受。也即,品尝者的精神力量会超越果品物质力量本身。</p><p class="ql-block"> 而且,这种精神力量会更加凸现和源远流长。所以,与其说是“尝”槜李,不如说是“品”槜李和将身心交付出去并穿越古今更为确切。而且,如此被李“醉”了而后又“醉”了“李”,仿佛才有文化,才恰到好处,才更说得过去。</p><p class="ql-block"> 槜李,又称醉李,是中国李的著名品种,是群李之王,古代即进贡皇庭。槜李作为典型的千年名果,自春秋战国时期即有栽培。当时,吴越交兵时,嘉兴盛产槜李的桃园亦筑城拒吴,后被成为“槜李城”,可见当地植李悠久。槜李原产嘉兴市桐乡等地,最早产于嘉兴新篁净相寺一带。浙江和福建两省栽培较多。槜李一般三四月开花,七月中旬果子成熟,也是浙江省唯一列入濒危抢救保护的果树品种。</p><p class="ql-block"> 槜李很为历代文人墨客青睐,题咏传说多。相传槜李有“西施痕”,乃因范蠡送西施赴吴国,途径嘉兴,西施以槜李解渴,纤纤细指一划,槜李从此留下划痕。清末词家朱彝尊还特此写了《槜李赋》。</p><p class="ql-block"> 《槜李谱》曰:“槜李食法,盖生者未有真味,过熟者甜浆必减。故在摘下后,约储一二日,视其红晕透澈,鲜润如琥珀者,则已恰到好处。乃将白粉拭去,以爪破其皮,浆液可一吸而尽。此时色香味三者皆全,虽甘露醴泉,也未必能过之也。若过此恰好时期,皮呈皱纹而现紫黑者,则浆液干涸,味即锐减。若生食之,不过脆爽而已,槜李之真味未出也。”此段话,可谓惟妙惟肖、细致入微地道出了槜李的最佳生熟度把握和最妙吃法。</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槜李产地少,产量不多,且保存期短,对其生熟度把握也有诸多条件,故最佳品尝期亦随果品之稀有之珍贵而门槛拔高并多有限制,这使得“口福”的文化意味更显浓厚,而其中“真味”也并非容易寻得的。不过,也许因之“真味”难寻,倒显得槜李更加珍贵了。</p><p class="ql-block"> 《南乡子》词云:</p><p class="ql-block"> 槜李群李头。千年珍果今尝收。划痕流长品醉卧,不休。文人墨客诗咏稠。</p><p class="ql-block"> 鲜清去黏口。精致品赏还细瞅。热里江南小暑近,竟愁。暑夏渐盛盼清秋。</p> <p class="ql-block">7,20220707。【老调新弹·换巢鸾凤·小暑】</p><p class="ql-block"> 今日20220707,农历壬寅年六月初九,周四,晴天。</p><p class="ql-block"> 重要的是,今日“小暑”。小暑,乃今岁壬寅年第十一个节气、今夏第五个节气,于每年公历七月六至八日交节。小暑时节,北半球日照时间逐步缩短。</p><p class="ql-block"> 全年二十四个节气,转眼已过去快近半了。</p><p class="ql-block"> 暑,意指炎热。小暑,即小热,但还不是极热。小暑之后便是一年中最热的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过,一日热三分”之说。而且,我国多地自小暑起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小暑开始进入伏天,所谓“热在三伏”,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但雨热同期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p><p class="ql-block">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小暑有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蟋蟀都离开田野以避暑,老鹰在清凉的高空活动。</p><p class="ql-block"> 我国南方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将新打的米、麦磨成粉,做成各种食品,先祭供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尝新米吃新酒,表达对丰收的祈愿。北方地区则流行“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风俗,以慰伏日造成的“苦夏”,因饺子状如元宝,不仅开胃解馋,且有“元宝藏福”之意,象征福气满满。此外,还有的地方流行吃小暑炒面。还有一些地方,农历六月初六这天,会晒书画和衣物以消毒,所以有“六月六,晒红绿”之说。</p><p class="ql-block"> 江南地区梅雨季难熬。今年说是仅十六天黄梅季且已出梅,但体感仍然如此。俗话说:“小暑一声雷,要做七十二个野黄梅”“小暑雷,黄梅回;倒黄梅,十八天”。幸好今日小暑似未听见雷声,那么便不至于再“黄梅回”“倒黄梅”了。</p><p class="ql-block"> 文人骚客笔下,小暑自有风味。唐代元稹《小暑六月节》诗云: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龙潜渌水坑,火助太阳宫。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p><p class="ql-block"> 小暑时节炎热,人体能量消耗大,无病也有三分虚,对我这个老病号而言,更是切身深感。可谓:小暑一至,暑意浓浓,体虚力竭,慵恹困顿。夏炎日长,汗湿腻烦,胃胀纳滞,惟喜热饮。春夏养阳,茶果好物,要得清凉,更需心静。</p><p class="ql-block"> 由此,倒不由得羡慕起古人多样化的避暑方式了。如秦观柳树下乘凉,泛舟湖上,甚是惬意:“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又如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拥抱自然,别有意趣。再如杨万里,“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这种和大自然融汇一体的清凉,是真正的踢除浮躁的清凉。还有,白乐天如此书写避暑:“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更难与人同。”此情此景,别有清凉。</p><p class="ql-block"> 《换巢鸾凤》词云:</p><p class="ql-block"> 夏宜养阳。喜热茶润身,浓郁茗香。汗颜映镜,问自己、能担当?小暑节里觅清凉。年年此时、愁怎消光。惹得我、又再次,虚昏休养。</p><p class="ql-block"> 啁啾。周遭响。蝉鸣人间,苦乐同人傍。浮尘多感,诸多俗务,难免杂事大量。越发勘破尘嚣环,不愁发际更上长。再思量。夏天神、可奖酬饷?</p> <p class="ql-block">8,20220708。【老调新弹·一剪梅·世界过敏性疾病日】</p><p class="ql-block"> 今日20220708,农历六月初十,周五,晴天。</p><p class="ql-block"> 重要的是,今天是第18个“世界过敏性疾病日”(又称变态反应性疾病日),发起于2005年6月28日,由WAO联合各国变态反应机构共同发出对抗过敏性疾病的全球倡议,将每年的7月8日定为“世界过敏性疾病日”,以增强全球公众认识过敏性疾病,并共同来预防。</p><p class="ql-block"> 过敏性疾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疾病,被世卫组织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p><p class="ql-block"> 过敏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性疾病,乃因病人敏感度过高,而在血液中产生一种特殊的对某种过敏原过敏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抗体(lgE),这种疾病有遗传倾向。lgE过敏可导致以下疾病:哮喘、鼻炎、过敏性湿疹、荨麻疹、结膜炎、食物过敏、药物过敏和过敏性休克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由花粉、尘螨、真菌和宠物等致敏因素引起的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p><p class="ql-block"> 历年的“世界过敏性疾病日”都有活动主题。如2005年7月8日是首个纪念日,主题是:重视与预防过敏性疾病。这也是世界变态反应组织和世卫组织的主要计划。2006年主题同上年。2007年的主题:关注慢性呼吸道过敏性疾病。2008年的主题是:认识过敏。2009年的主题是:化妆品过敏综合征。2010年的主题是:摆脱过敏,自在人生。2011年的主题是:摆脱过敏、控制鼻炎、远离哮喘、自在人生。2012年的主题是:关爱儿童过敏……</p><p class="ql-block"> 2016年,据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对30个国家的调查统计显示,全球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已达22%,我国发病率则已超20%。整体情况不容小觑。</p><p class="ql-block"> 另据世卫组织估计,全球有1.5亿哮喘患者,并逐年呈上升趋势。其中,50%的成人和至少80%的儿童均由过敏因素如花粉引发。季节性过敏炎如不经治疗,25%—38%将发展为哮喘,最终成为常年哮喘、肺气肿、肺心病。世卫组织还统计,每年有超过18万人死于哮喘,2005年有25万人死于哮喘。</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世界过敏性疾病日”的活动主题是:更好呼吸~哮喘与过敏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专家提醒,对过敏性疾病,除了及早治疗,还要时刻预防,重点有以下预防措施:一是注意休息和保暖。二是注意过敏性咳嗽禁忌饮食。三是保持室内痛风和清洁。四是于花粉高峰期尽量减少外出。</p><p class="ql-block"> 总之,预防过敏人人有责,尤其是要提升个体认知和全民认知。疫情期间,更要保重身心健康!愿您身体健康,自在生活!</p><p class="ql-block"> 《一剪梅》词云:</p><p class="ql-block"> 小暑节里庆生中,谈笑生风,尽在杯中。今宵难得一聚中,灯映红光,焕发容光。</p><p class="ql-block"> 今逢世界纪念中,问题共同,健康相通。浮尘花无千日红,活着从容,凡事从容。</p> <p class="ql-block">9,20220709。【老调新弹·行香子·怀兴】</p><p class="ql-block"> 今日20220709,农历壬寅年六月十一日,周六,晴天。</p><p class="ql-block"> 昨夜睡得不踏实,辗转反侧,大汗淋漓,热昏醒来,似睡又醒,反复循环。此境如同20世纪最伟大的葡语作家、诗人、葡萄牙后期象征主义代表人物之一费尔南多·佩索阿的诗境:“我醒来又睡去”“我存在于睡与醒之间”“在那个瞬间,当我醒来,感到自己通向整个世界——一个无所不包的伟大夜晚”!</p><p class="ql-block"> 对于佩索阿的文字,我百读不厌,即使只有中译本,我也是反复咀嚼和品味。倘若我懂葡萄牙文,会如何?佩索阿虽然仅活了47岁,可建构了庞大、完整、神秘的文学宇宙,留下了大量作品,其中包括25000多页尚未整理的手稿,涉及诗歌、散文、文学批评、哲学论文、翻译稿等,尤其是创造了众多不同职业、不同个性的“异名者”!这个以做会计和商业翻译工作谋生者,分身太有术了!简直如孙悟空,“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p><p class="ql-block"> 读着佩索阿的诗句,任周末午后的流光渐变流泻。一台立式黑色电扇,正对着我,卖力工作着,虽然它的工龄已有好多年,但机能质地还不错。当初以极廉价买的,可谓价廉物美。风声几乎听不到,风力三档既柔和又有力,吹在身上挺舒服。虽样貌老旧,但舍不得丢弃。仿佛听到了佩索阿在说:“轻轻地,轻轻地,极轻极轻地/风极轻地吹着/然后停下来,总是极轻的。/我不知道我在想什么,/我也不想知道。”</p><p class="ql-block"> 的确,有时候日子就是如水般静静地流逝,惟感觉便可,而不一定想什么。</p><p class="ql-block"> 《行香子》词云:</p><p class="ql-block"> 渐变流光,书伴斜躺。倚热风、诗境徜徉。凝睇几许,竟微惚恍。把帘子拢,茶果摆,啃瓜瓤。</p><p class="ql-block"> 静静篱墙,荫荫明堂。宅屋里、茗香溢旁。随意乘兴、咀嚼字行。闻知了啼,鸟鸣舞,渐次忙。</p> <p class="ql-block">10,20220710。【老调新弹·念奴娇·怀兴】</p><p class="ql-block"> 今日20220710,农历壬寅年六月十二,周日,晴天。</p><p class="ql-block"> 今日是先父的九十周岁冥诞日。阴历六月十二,这个日期是如此深切,记忆于我脑际,以致几日前脑海里便已浮现了该日子。</p><p class="ql-block"> 这也令我更深刻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是从发心开始,要领即在于用心,在于善用其心。</p><p class="ql-block"> 父亲从云南玉龙山驾鹤仙游已有十二年半,他的忌日、冥诞日和他的音容笑貌深植于我心。每每忆起,总是感慨万千、感怀备至。短暂此生结缘成为父女,何其幸也!恩泽永念!值此父亲九十周岁冥诞日,愿父亲在另一世界安心、快乐!</p><p class="ql-block"> 万物免不了成住坏空,人生免不了聚散依依。接纳“得到”或“失去”的境况,是人一辈子的课题,也是人需要不断修养提升的能力建设。接纳能力提高了,人面对逆境,便会尽量不抵触,更不介入仇恨、纠结、抱怨等不良情绪。如此,逆境不过是暂时的“对境”而已。关键是,要提醒自己加以反思并解决问题,而不是因此带来伤害。这,也是拨开烦恼障,明心见性(直指人心,豁然开朗)。这,更是向上一着,但并非人人皆行,需要“梯子”,更需要持戒。</p><p class="ql-block"> 生命实在太脆弱,如风中飘摇的烛火,随时都有熄灭的可能。可谓:万劫千生得此身,死亡却可轻夺之。如何才能真正悟透生死,不负如来不负卿,无怨无悔过此生?需要不断修心养性,明心见性,从而更加明了现象因果和心灵因果。</p><p class="ql-block"> 《念奴娇》词云:</p><p class="ql-block"> 掐指一算,忆往事节取,眼前历历。玉龙山上驾鹤去,父女天人隔离。恩泽永念,逢节逢祭,总是抒怀纪。浮尘短暂,一悟再悟寻味。</p><p class="ql-block"> 少不更事懵懂,岁长明了,往事怎依稀。数十年弹指挥去,人生回首似戏。惜时如金,书颜如玉,诗情蛰居里。心安随处,掠择美意犹记。</p> <p class="ql-block">  备注:所配风景画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