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乡村的呼唤</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新桥镇逢湖村掠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邓朝平 / 摄影:邓达</p><p class="ql-block"> 藏匿于山野碧水间的漳平市新桥镇逢湖村,自有她独特的美。我知道,这是逢湖村人心中最美的村落,哪怕是远走他乡,心心念念的还是这一份刻骨铭心的乡愁。</p><p class="ql-block"> 季节轮回,酣梦初醒。</p><p class="ql-block"> 恰“立春”即将远去“雨水”步启的时节,此时节,乡野间初樱动艳,分外妖娆,处处可闻见鸟语唧唧,或清脆嘹亮或婉转低回,耳畔起伏着天籁般动听的旋律。此时节,最适合赶山踏青去,跳着春天的圆舞曲,倾听着春天的陈情,聆听着花开的声音,如此这般牧歌田园,令人寻味,也予身心清爽简静。</p><p class="ql-block"> 一直以来,并不喜欢流连于什么风景区,倒是欢喜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里。早春二月,忙里偷闲乐趣多,想着要去看看大山里的乡村,醉享一番乡野风月情趣,亦或是走走亲访访友,聊聊天侃侃山,最是一种自在中逍遥惬意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下高速,便转入了弯弯曲曲的林区公路,顷刻间投入了青山绿水的怀抱,那久违的清新空气涌入鼻腔。曲径通幽,清境桃源,峰峦叠翠,林木森森,屋舍俨然,良田美池及阡陌交通呈现眼前,原本略显浮躁压抑的心跟着放松下来。</p><p class="ql-block"> 走进逢湖村,惊艳于林区公路的宽阔畅通。走在村道两旁,下马看花,惊见新村新貌与往日不同,彰显干净整洁。信步游,但见村主干道两旁的花圃里,生长着葳蕤的花花草草,那一簇簇的山茶花(逢湖村村花)正竞相绽放,五彩斑斓,馨香扑鼻而来。村内通往家家户户的小道也完成了水泥硬化,方便车辆通行。挨着村部那新建的小学教学楼和操场勾画出乡村振兴的风范,气派不凡。更有抢眼的小广场、小凉亭、小公园、幸福院,文化中心等村民们茶余饭后的休闲娱乐场所一应俱全,突显出浓浓的寓教于乐的新农村新气象的清新氛围。</p><p class="ql-block"> 走走看看,探寻一番,最亮瞎眼球的是,逢湖村的小别墅小洋楼比比皆是,老厝老宅基本上也都已经翻旧如新。而遇见的村民们个个笑逐颜开,热情好客。漫步村中,可以见到,村民带着明天的太阳(小孩)在村里的公园、文化广场、休闲道上玩耍,儿童嬉戏声给村落增加了盎然生趣。</p><p class="ql-block"> 在小城生活中,我的对门是受过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好邻居,她们祖孙三代好几口人,早早在年前就回到这个瑶池胜境一般的小山村里,与曾祖母一起欢聚过大年。一幢小洋楼,一处小庭院、一块小菜园子、二只看家守院的灵犬,几个活泼可爱的孩子,端的是四世同堂的幸福人家。安居于此,其乐融融,忙闲交替,颇有“忙时修篱种花,闲时好友小酌清茶,过上归隐田园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人勤春早,陌上田畴,一座座大棚房里,农匠人家的毛木耳、黑木耳长势喜人,采摘后的木耳则晾晒在坪上、庭院中或道旁,一派丰收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逢湖村除了栽种经济作物木耳外,烟草的栽种也是其多元化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逢湖村有表土疏松又略为紧实的土壤,其肥力适宜,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和排水通气性能,适合烟草的种植。当下农人正在翻嗮土壤布设塑料薄膜,筹备着“惊蛰”、“春分”后的躬耕田畴 ,那时候可是“乡村四月闲人少”,“乡村五月人倍忙”。</p><p class="ql-block"> 乡野风月果然是情趣无边,眼前徐徐展开的是一幅宜居宜业的新农村美丽画卷。陶醉在这样一片绝美的乡野春色撩人的风景中,只愿在青山绿水间,也归园田居。多想让时间这样流逝下去,不再牵挂名利场上的种种,无欲无求, 让身心得到彻底的休息。</p><p class="ql-block"> 做客好邻居家中,顺道拜会一下老朋友们等,是此行的目的与收获。感恩天遂人愿,不负此行,先后与老友开鸿、开尧、阿力巩等围炉夜话,谈笑风生,谈古论今,仿佛回到了四十年前的年少轻狂。</p><p class="ql-block"> 在逢湖村的怡坑,有着一座凝结着林吴蒋叶郑五姓族人乡愁的怡坑宫——昭灵宫。这里既是当地五姓族人共同的精神依归,更是他们家国情怀的彰显。</p><p class="ql-block"> 晚餐后,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逢湖村微风正好 。与开尧在阿力巩家中醉一壶茶后,开尧、阿力巩带着我缓缓行走在村寨中,拟前往昭灵宫一睹芳容。</p><p class="ql-block"> 走近昭灵宫,从宫门口拾阶而上,惊奇发现宫内的台阶每段都是不同,先进门楼的台阶是七个,中间十三个,最奇怪的是到了最后的一段台阶竟然只有八阶。与一般庙宇的逢单数存在明显差异。昭灵宫入大殿的台阶为8级,何故又何解?现在时已无从考证。但村里的老人们以为这也符合道家的形制与度治,恰恰好属于“七阶八尺十三阴”。探寻一番,还有一说,就是原来昭灵宫分庙众多,鼎盛时期达到三百多处,为了区别于主殿和分殿,也就有了“七阶八尺十三阴”之形制。</p><p class="ql-block"> 所为缘由,或许还得留与后人考证。</p><p class="ql-block"> 在昭灵宫,巧遇漳平市郑氏宗亲联谊会,漳平市郑氏文化研究中心的会长郑春灶。健谈的春灶会长告诉我,昭灵宫始创于宋朝,旧宫宇早已经被损毁,现存的昭灵宫则是1982年在旧址中,依山势而复建,巍峨不凡。</p><p class="ql-block"> 探究中,发现宫内有三对石柱:其一,正殿门外廊沿,有方柱一对,乃由清代举人刘万里撰联:“自宋朝创建以来历南北元明清帝德常昭千古,由桥口溯源而上联林吴蒋叶郑仙功实被万民”。走进昭灵宫正殿,这副楹联格外醒目,楹联阴刻镏金,流芳百世。其二,殿内龛前,方柱一对,有清光绪戊申年五品衔山西分州陈一山撰联,阴刻镏金。其三,殿内厅中,圆柱一对,阳雕缠龙。据了解,昭灵宫是福建唯一聚“三圣母”(“三圣母”在道教中是指保护妇女生产的注生后土圣母、卫房圣母、保产圣母三位女神的合称)为一殿的圣宫。昭灵宫的历史悠久、人文深厚、信众广泛、香火兴旺,是五姓族人顶礼膜拜,执念深深的灵宫。</p><p class="ql-block"> 殿厅置清代红木迎宾长凳二条。石柱、柱联、缠龙和长凳,构织了昭灵宫珍贵的文明史证。昭灵宫已先后被漳平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历史建筑文物”,被龙岩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认定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p><p class="ql-block"> 伫立昭灵宫前,静静地望着庄严肃穆的宫宇,默读楹联,观万法皆空,有容乃大。此刻内心很柔很软,似乎可以容纳一切。是啊,微风吹拂脸庞,思绪全然放空,此刻觉得任何的烦恼,在无尽虚空面前都会被瞬间消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