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航,去北极

文昌

<p class="ql-block">2010年6月25日,“雪龙”号离开上海基地码头时,当地许多媒体都称“雪龙”号开始了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的行程。让人们目瞪口呆的是,“雪龙”号离开上海港基地后竟一路向南来到厦门。这是“雪龙”号第三次造访厦门。2000年、2004年“雪龙”号是从上海出发去南极经停厦门的,这次是“反向操作”,要去北极,却向南航行近600海里来到厦门,还逗留三天。这是为什么?让我们看看“雪龙”号的日程安排吧!“重头戏”是举办极地科学成果展和极地科考报告会,还有组织市民有序参观科考船,这是增强市民海洋观念最直观的宣传;也是在停靠码头期间,“厦门制造”——厦工集团赠送的电动叉车上了船,一百多名科考队员上了船。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成员共121人,其中海洋三所和厦门大学共22人——海滨城市厦门继续为我国的极地科学考察事业做贡献——海洋三所余兴光所长是这次科学考察的首席科学家。我的朋友、海洋三所青年科学家汪卫国也是这批考察队员之一,他告诉我,他对这次北极科学考察的内容了然于胸,虽然是首次赴北极科学考察,但是对胜利完成这次北极科学考察任务充满了信心。</p><p class="ql-block">7月1日上午十点多,一声汽笛长鸣,“雪龙”号缓缓驶离厦门邮轮中心码头,开始了近三个月的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行程(图1)。这艘排水量达2.1万吨,我国第三代极地科学考察船开足马力,一路向北。从西北太平洋,穿过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p><p class="ql-block">夏季的北冰洋已经不再是白雪皑皑的冰雪世界了,冰面开始融化。而且随着全球变暖,北冰洋夏季海冰覆盖面积呈显著缩小的趋势。 “雪龙”号甚至不需破冰,就能在宽阔的冰间海域全速前进。但是,为了研究冰面融化对全球气候生态的影响,“雪龙”号必须在海冰密集区破冰前行。北极科考中有各种危险,当然我们的科考队员都有万全的应对之策,譬如:把破冰船直接插入巨大的海冰中和海冰一起漂浮,以“雪龙”号为基地建立科考冰站(图2);为防止饥饿的北极熊偷袭,科考队员在冰站上准备了“苹果屋”(图3),一旦发现北极熊靠近,科考队员迅速躲入“苹果屋”,避免北极熊伤害。</p><p class="ql-block">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完成全部任务,硕果累累,在科学考察过程中,“雪龙”号进入北纬88°26′(图1戳),打破中国航海史的最高纬度记录;部分队员乘坐直升机到达北极点(图1戳)。除了采集北极点的海冰和海水样品进行科研外,还在北极点放置了代表和平的“中国结”。</p><p class="ql-block">厦门北极一线牵!如今万吨巨轮乘风踏浪破坚冰令人振奋,再回想百年前的厦门号艰难的“靠风驶船”美洲行,感觉恍如隔世。</p><p class="ql-block"> 2022/4/28《厦门邮苑》113期</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