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用两天时间把毛姆的《刀锋》看完了。</p><p class="ql-block">算是本年度完整读完的第23本书。</p><p class="ql-block">种草这本书是因为在读书群里聊到《月亮与六便士》的时候,有人强烈安利的,于是二话不说买了来。</p><p class="ql-block">书里的主要人物关系也不算复杂,女主伊莎贝尔,男一拉里是女主喜欢的,男二格雷是喜欢女主的。最后女主和格雷在一起,获得了寻常意义上的幸福,但心里一直牵挂着拉里。但是,拉里想要的不是世俗的工作,金钱,成功…,他想要的是精神王国里的探索,是内心的平和、喜悦,大自在。</p><p class="ql-block">这本书整体给我的感觉,像中国版的《七月与安生》,格雷和拉里与其说是两个人,不如说是一个人的两个分身。伊莎贝尔既希望获得物质上的安全感,又不甘心放弃精神世界的寄托。</p><p class="ql-block">某种程度上又可以说这是毛姆的另一本《月亮与六便士》,眼前和苟且、诗和远方都不想放弃。但是真正能毅然决然去追求后者的人是很少的。</p><p class="ql-block">书中有一个终极的哲学问题,人活着的意义何在?为了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拉里读了很多书,体验了很多份工作,去过很多地方,跟不同的人交流…最终在印度的寺庙里获得顿悟,从入世到出世,又怀着出世的心态入世,似乎很多关于追问生命意义的话题,最终都以宗教的方式得以解决。</p><p class="ql-block">又想到安妮宝贝的《夏摩山谷》,似乎有相似的脉络。</p><p class="ql-block">以我学心理学的视角,似乎又与“正念”相融合。</p> <p class="ql-block">只是从开始看这本书到看完,我脑海里始终有个疑问,为什么这本书叫做《刀锋》?</p><p class="ql-block">我把这个问题发到读书群,得到如下碰撞:</p><p class="ql-block">“刀锋一方面是人们求知探索的障碍,很少有人能够越过锋刃,求得真知,或者说这是一种“在路上”的态度,像屈原的上下求索,像西西弗斯的推石之旅;另一方面,刀锋也是帮助求索者剔除了一些赘余虚妄的东西,直指生命的本质,类似于“断舍离”后见真知,这一定是一个经历了世事沧桑的人才能写就的作品,拉里飞行员同伴的死,让主人公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但这往往是需要逾越人生刀锋的涅槃之旅。”</p><p class="ql-block">“很喜欢这种不同角度的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对问题的思考会逐渐深入和清晰,会更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一些东西。虽然,我们永远无法真正理解另外一个人。”</p><p class="ql-block">“在你的启发下,我想到这“刀锋”不一定是指向外部的,也是或者说更多的指向内部指向自我的,向自己开刀,剖析自己,与自己的灵肉对话,从而找寻生命的意义。”</p><p class="ql-block">“应该是指向自我的,我称之为“精神鞭挞锤炼乃至涅槃”,这是和登顶陡峰不一样的体验,需要付出持久的内心努力。”</p><p class="ql-block">“它同样是如此灿烂,而我对之却知之甚少。”探索内心和探索世界一样伟大。</p><p class="ql-block">“我刚开始在看的过程中一直在想,是不是会出现一个人拿着一把刀刺向另一个人,或者是不是类似于“刀锋行动”这样的“谍战”?现在想来寻找真知、发现生命意义之旅就像在刀尖上行走,又或者说像拿着一把剖向自己的刀剔除赘余虚无的过程。以上为你所给到的启发,哈哈,感谢。”</p><p class="ql-block">“今日心得:读书的乐趣之一在于读书本身,之二在于由此引发的思考和碰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后来又查了知乎,得到如上解答。</p><p class="ql-block">虽然见仁见智,但在这个过程中,对这个书名有了稍稍深入的理解,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p><p class="ql-block">当然这本书还有很多细节,都值得仔细揣摩。不然,它也不会吸引我两天时间一口气读完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