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来自溆浦龙潭文联的报告》总第248期(2022年)第21期</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黄茅园镇是一方宜居宜业的风水宝地</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黄茅园镇位于溆浦县的南陲,俗有溆浦“南大门”之称。东接龙潭镇,北邻小横垅乡,西连中方县的铁坡镇与洪江市湾溪乡,南与洪江市洗马乡山水相连。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四面高,中间低,属典型的山间盆地,是雪峰山下难得的一方风水宝地。自分水界至合田垅至黄茅园至湾潭,像一条船型,连绵20公里,山峦叠嶂,良田近三万亩,风景秀美,风光无限。古有大将军从此经过,不敢策马扬鞭,只好下马谨慎前行。明朝永乐年间,“十八军夫”屯田合田垅,留下“英雄屯田”历史佳话。乾隆帝游历雪峰山,至金中与合田,品白丝糯糍粑,发圣旨“此地免秋粮三载”。如今还留下乾隆井、乾隆亭、乾隆树等古迹。今为当代神农袁隆平“制种故乡”。20世纪70年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首选合田黄茅园作为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华国锋同志曾派湘黔两省省委书记带队前往考察、参观学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黄茅园镇地处溆水上游,被称为溆水之源,为溆浦“一都河”最美风光带。境内合田溪水发源于岩垴抗乐山三角坳和分水界,景江溪水发源于古鄜山,相汇于祖下坪。境内上百条小溪纵横交错,水资源丰富,灌溉便利。现有跃进、太塘、高塘、刘子溪4座小型水库,还有星罗棋布的灌渠,且水质好,多为人畜可直接饮用。黄茅园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最高37℃,最低零下2度,年降雨量1200-1600毫米之间。土壤结构良好,多数耕地酸碱度呈中性,适宜农作物与经济作物生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明初,粟、唐两姓始祖来到黄茅大坪开辟田园,故名黄茅园,又名黄岗。古时黄茅园与合田(鹤田)互不隶属。古时黄茅园有八景出名:鄜山耸翠,棋塞秋月,景江春色,杨坪烟霞,田心竦钟,水口明月,乔园夕照,石潭回澜。民国时期,黄茅园与合田同属溆浦县第一区金鄜乡。新中国成立后,属溆浦县第十三区。1956年撤区并乡为黄茅园乡(驻茅湾)、合田乡(驻洪庙)。1958年为黄茅园公社、合田公社。1984年为黄茅园乡、合田乡。1995年,黄茅园乡与合田乡合并为黄茅园镇。镇治所在地为金中村月亮湾。全镇总人口为38000人。黄茅园镇主产稻谷(以白丝糯最为著名)、山茶油、菜籽油、牲猪、茶叶、金秋梨、中药材,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锰、锡、煤,青界的高级瓷泥,为世界所罕见。石材储量大。</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黄茅园镇是一方人才辈出的灵秀之地</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黄茅园镇是由许多的“院子”组成,这些“院子”多为同一姓氏同一家族居住,少者几百人,多者数千人。依上而下,分别是分水界曹家院子、萧家院子、刘家院子,岩垴瞿家院子、马家院子,七里湾唐家院子,横坡姜家院子、唐家院子,王家山姜家院子,合田姜家院子、唐家院子,木溪冲夏家院子、徐家院子、高桥刘家院子、楼屋谌家院子,紫云夏家院子、谭家院子、李家院子,白岩唐家院子,树凉、大埠、金中、茅湾、西坪、爱家等村多为唐家院子,油麻杨家院子、粟家院子,景江粟家院子,茅茨冲的郑家院子、湾潭、万寿两村的王家院子与吴家院子。这些院子,都有数百年的历史,这些院子,都是美丽的景点。这些院子,都有各家族的文脉传承,形成良好的族规与家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比方说紫云村,由夏家院子与谭家院子加李家院子这三个院子组成。就是这么一个村,出了一个开国将军谭善和,出了一个跟随三大元帅南征北战的老红军李宗海(副军职),出了两位大学校长(夏立发与谭伟平),出了两位溆浦县县长(谌鸿章与夏勤士)。谌鸿章是中共湘西地区地下党组织负责人,是湘西纵队政委,曾参加组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湖南省委班子,曾参加共和国60周年国庆观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比方说,金中村唐家院子,属中国传统文化古村落。有清朝嘉庆皇帝下旨恩准修建的“百岁坊”,四代同堂,百人同锅,传为佳话。有唐姓两兄弟在解放初同时考入清华北大,光耀门庭,以学报国。有唐川经董必武介绍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成为毛主席、周总理表彰的农学专家(吉林省政府顾问,副省级,学部委员,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终身专家)。黄茅园唐姓还有几十位县处以上的公仆和数十位专家学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比如合田村姜家院子,被誉为“中国最美山村”,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牌的“中国森林乡村”。姜广屯田合田六百二十年来,出了举人,出了县令。出了抗日英雄和抗美援朝英雄,出了全国劳模,出了三十多位县处以上干部(其中厅局级4人),出了三位博士,出了多位专家学者,且无一个贪官污吏。姜氏家风成为全县全市全省优秀家风典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再比如湾潭王家院子,不仅出人才,而且出经典。受到温家宝同志接见并相互亲手握手的吴松盛同志,是湖南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原局长。湾潭村有多位干部在京城在省城在市里工作。湾潭王氏宗祠,作为抗战野战医院,已成功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寿桥是溆浦经典的风雨桥,又称“红军桥”,已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些院子,就是“富春山居图”,只有这些院子人心思安,人心思变,只有这些院子留得青山在,留得田园居,留得人气旺,只有这些院子实现了一村一品,人人有事做,家家得康宁,才谈得上乡村振兴。</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黄茅园镇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指导方针,以“生态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为主要内容,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中共溆浦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的和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与开拓精神,把黄茅园建设成为美丽、和谐、富饶、幸福的家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实施原则是: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群众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分三个阶段,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高度吻合。第一个阶段是在2020年之前,打好制度和政策框架,第二个阶段是在2035年之前,取得重大突破与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第三个阶段是在2049年新中国建国一百周年全面实现中国农村现代化。我们不能急于事功事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们又不能等待观望,美好生活等不来。我们惟有实干,惟有奋斗。我们惟有久久为功,毫不懈怠,一张蓝图画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件一件落实,一步一步向前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发展思路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着力打造“一城两园三基地”。“一城”是指黄茅园镇治所在地。镇治所在地,是湖南公路交通枢纽,国道、省道四通八达,至沪昆高铁溆浦南站只有半小时车程。是黄茅园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镇政府、镇中学、中心小学、镇医院、农贸市场、各商户的聚集地。要在搞好完善规划的基础上,做好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作。要让人走进黄茅园,就能吸收到清新的空气,感受到优美的环境,体验到新时代新城镇的新气象新面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两园”是指白丝糯产业园和石材工业园。黄茅园是中国白丝糯主产地核心产地。白丝糯已申报为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国家农业农村部已经公示,以白丝糯为原料的龙潭糍粑正在申报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溆浦县白丝糯产业振兴协会已落户黄茅园。如今,白丝糯种植面积已达到5000亩,加工企业超过30家。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要划分好白丝糯种植保护范围,制定好行业标准与品牌战略,要搞好白丝糯农田基本建设,要逐步形成白丝糯龙头企业,逐步实现产品升级增值,要在今后三年内使全镇白丝糯种植面积突破一万亩,形成黄茅园白丝糯观光农业示范片。要把白丝糯打造成全国名优品牌,真正成为黄茅园镇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石材工业园要在严格治理、优先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做好持续开发,发挥资源效益,扩大就业,增加税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三基地”是指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生猪养殖基地、中药材种植业加工基地。要保持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每年在2000亩以上,结合溆水一都河的治理,把合田、高桥、紫云、白岩、金中一带,打造成中国杂交水稻制种风光带。要培育生猪养殖大户,争取千家万户饲养一至两头生猪,争取年出栏生猪超过三万头。要充分利用山地资源,逐步扩大山银花等中药材种植面积,力争在三年内山银花种植达到一万亩。并在种植、加工、销售各环节上下足功夫,争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同时,要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建设计划的实施,要培育一批乡村旅游景点。培养一批文明示范村,培养一批新型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哪一个村的积极性高,群众基础好,资源条件好,村支两委班子战斗力强,镇党委、镇政府就给予支持和扶持。不分先后,不定指标,不搞一刀切,条件成熟就上,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对村一级设党委的合田村与金中村,镇党委、镇政府拟作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村来建设,两个村党委要有紧迫感与使命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同时,镇里准备今年下半年成立兴教助学基金。镇党委、镇政府要把全镇的教育工作和医疗卫生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以老黄牛、孺子牛、拓荒牛的精神,把时代作为出卷人,把人民作为阅卷人,把自己作为答卷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韶华,奋力开创黄茅园镇各项工作新局面。</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作者向健,谌理业分别为黄茅园镇党委书记,镇长)</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