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洛阳素有“十三朝古都”之称,在这里既可以造访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也可以寻觅河南洛阳之根。洛阳共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则是唯一全域位于洛阳境内的世界遗产,也是洛阳最有名的景点与名片之一。</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多、规模大的石刻艺术宝库,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并与敦煌莫高窟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的三大石窟。</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景区现内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的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400年之久,南北长1公里,现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的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奉先寺</b></p><p class="ql-block">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因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称奉先寺。奉先寺开凿于唐高宗初,咸享三年即公元六百七十二年,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即公元六百七十五年功毕,长宽各30米,洞中佛像体现了唐代佛像的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潜溪寺</b></p><p class="ql-block">潜溪寺是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它高、宽各九米多,进深近七米,大约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初期。窟顶藻井为一朵浅刻大莲花。主佛阿弥陀佛端坐在须弥台上,面颐丰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座前,身体各部比例匀称,神情睿智,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主佛左侧为大弟子迦叶,右侧为小弟子阿难。两弟子旁边分别为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宾阳洞</b></p><p class="ql-block">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代表性的洞窟,宾阳意为迎接出生的太阳。宾阳三洞开凿于北魏时期,是北魏的宣武帝为他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它开工于公元五百年,历时二十四年,用工达80万个,后来因为发生宫廷政变及主持人刘腾病故等,计划中的三所洞窟仅完成了一所即宾阳中洞,南洞、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了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万佛洞</b></p><p class="ql-block">万佛洞因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而得名。洞窟呈前后室结构,前室造二力士、二狮子,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是龙门石窟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在洞内南北两壁整齐地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每尊只有四厘米高。在南北两壁的壁基上各刻有六位伎乐人,舞伎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翩翩起舞,体态轻盈,婀娜多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莲花洞</b></p><p class="ql-block">莲花洞因窟顶雕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莲花而得名,大约开凿于北魏年间。佛教石窟窟顶多以莲花作为装饰,但像莲花洞窟顶这样硕大精美的高浮雕大莲花,在龙门石窟也不多见。莲花周围的飞天体态轻盈,细腰长裙,姿态自如。北京人民大会堂的莲花顶就是依据此莲花设计而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古阳洞</b></p><p class="ql-block">古阳洞在龙门山的南段,开凿于公元四百九十三年,是龙门石窟造像群中开凿最早、佛教内容最丰富、书法艺术最高的一个洞窟。它规模宏伟、气势壮观。洞中北壁刻有楷体“古阳洞”三个字。清末光绪年间,道教在龙门地区兴起。道士见古阳洞无主,不忍荒废,于是将释迦牟尼像改成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神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药方洞</b></p><p class="ql-block">药方洞因龙门石窟刻有诸多唐代药方而得名。它始凿于北魏晚期,经东魏、北齐到唐初还仍有雕刻,这都是北齐造像的特征。洞门两侧刻有药方一百五十多种,所用的药物多是植物、动物、矿物药,药方洞的药方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对研究中国医药学起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老龙洞</b></p><p class="ql-block">老龙洞是就着自然山洞开凿而成的,其平面呈长马蹄形,顶部近似穹隆顶。该洞因不是由专人出钱开凿的,所以没有造出主要的一铺大佛。老龙洞因为多人开凿,都是以祈福、求功德为主,附带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为研究初唐的民间造窟风气、特色提供了有力地考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惠简洞</b></p><p class="ql-block">惠简洞位于万佛洞南侧,是一个敞口中型洞窟,高4.25公尺,深2.70公尺。大唐咸亨四年,西京法海寺僧惠简敬造此窟,所以,此洞又称为西京法海寺惠简洞。洞窟前半部应该是原有的窟门,已经塌毁。窟内平面近似马蹄形,西壁呈圆弧形,并在南北两端略向里凹,西壁下部凿出一半圆形的基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看经寺</b></p><p class="ql-block">看经寺为武则天时期所雕刻,为双室结构,前室崖壁有数十个小龛造像,主室进深1170厘米,宽1116厘米,高825厘米,平顶,方形平面,四壁垂直,三壁下部雕出高均180厘米的传法罗汉二十九祖(正壁11身,两壁个9身),这种不雕佛像仅雕罗汉的大窟,可能是禅宗所主持开凿的。看经寺是龙门东山最大的一个洞窟,29尊传法罗汉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香山寺</b></p><p class="ql-block">香山寺位于洛阳城南13公里处的香山西坳,与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西山窟区一衣带水,隔河相望,与龙门石窟东山窟区和白园一脉相连,因盛产香葛而得名。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与如满和尚等人结成“香山九老会”吟咏于该寺的堂上林下,会昌六年白居易去世,遗命葬于香山寺如满大师塔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历史价值</b></p><p class="ql-block">洛阳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有1500多年的历史,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的记载,是中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造像10万余尊,各种造像数量中国石窟之最,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为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