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

清咖

<p class="ql-block">作者:清咖</p><p class="ql-block">图片部分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亨利·戴维·梭罗是极具世界影响力的美国思想家,美国精神和传统的奠基者之一,十九世纪中期美国文坛的代表人物,其作品《瓦尔登湖》是美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经典。</p><p class="ql-block">《瓦尔登湖》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散文集,书中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该书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看到这部封面宁静安逸的书,是在北京三联韬奋书店一进门的书架上。我取出一本,在楼梯转角找个空位坐下来翻看,记得只是看了翻译家徐迟在“译本序”中的一段话就决定买下来。“《瓦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p><p class="ql-block">在我家书柜里《瓦尔登湖》静静地看着我,每次拿出来阅读,记忆中都是一个人的时候,或雨中或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际。</p> <p class="ql-block">梭罗,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2004年我的女儿来到哈佛大学留学,成为梭罗的学妹,已是时隔160多年。</p><p class="ql-block">瓦尔登湖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东南城郊,从波士顿开车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我憧憬着有一天能到瓦尔登湖,到我内心身处安放着的梭罗小屋和他的精神家园,瞻仰,膜拜。</p> <p class="ql-block">2012年7月初,我们一家来到瓦尔登湖。梭罗在《瓦尔登湖》中专门描述了湖水颜色的多变,他仔细描述了湖水怎样呈现出“蔚蓝”、“亮蓝”、“蓝灰”、“蓝黑”、“淡绿”、“黛绿”、“碧绿”。</p><p class="ql-block">当我第一眼看到瓦尔登湖时,并没有看到梭罗笔下多彩的湖水,大概是太阳的热烈和灿烂的缘故,湖面呈现深深的蓝色。</p> <p class="ql-block">炎热的七月,来瓦尔登湖的游人,大多是冲着湖水可以乘凉而来,游泳,水中嬉戏的人挺多;湖岸上,在铺着花花绿绿草坪毯上躺着,趴着,坐着沐浴阳光的人也很多。</p><p class="ql-block">女儿临产在即,我给她找了个遮蔽阳光又平坦的草地铺好毯子,让她静静观赏嬉闹中的游人;女婿泳裤带子上拴着一条刚抓到的尺把长的鱼,来找我俩儿,他说他要与鱼同游。</p> <p class="ql-block">梭罗在《瓦尔登湖》的开头就写道:“当我写这本书时,我正独居于一处小木屋里。小木屋就在这片森林中,距任何邻居都有一英里之遥,它是我亲手所建。”</p><p class="ql-block">我绕着湖畔走,按照指引找到梭罗的小木屋,在那里,我想象着梭罗盖小木屋时砍木头搭屋顶的情景,想象着梭罗给自己制作睡床,桌子椅子,挖地的铲子,烧柴的炉灶时的样子。</p><p class="ql-block">如今看到的小木屋是复制品,小木屋的遗址用九个石头桩子围着。小木屋外,一尊梭罗雕塑。</p> <p class="ql-block">也不知是谁,按照《瓦尔登湖》中描述,复原了书中描述过的小木屋(部分)。一张床,一张小书桌,一把椅子,一处壁炉,壁炉旁放置木柴的木箱,炉上一把铸铁的茶壶,以及简单的生活用具。</p> <p class="ql-block">梭罗生活的时代,正是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处于由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型的初始阶段。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的脚步,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普遍流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p><p class="ql-block">人们疯狂、贪婪、过度的攫取霸占有限的自然资源,开垦荒地,森林消失,大机器轰鸣,鸟儿歌声寻觅。人们无限制向大自然的索取,遭到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森林覆盖率急逸下降,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减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使得整个自然生态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与污染,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变得岌岌可危。</p> <p class="ql-block">梭罗在《瓦尔登湖》日记篇中说:“大多数人,在我看来,并不关爱自然。只要可以生存,他们会为了一杯朗姆酒出卖他们所享有的那一份自然之美。感谢上帝,人们还无法飞翔,因而也就无法像糟蹋大地一样糟蹋天空,在天空那一端我们暂时是安全的。”</p><p class="ql-block">梭罗鄙视这些人“为了一杯朗姆酒出卖他们所享有的自然之美。”他认为“大多数的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所以,选择了一种隐居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详细描述了他的独居生活、他是如何学习耕种和收获,也倾诉他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乐趣,瓦尔登湖一年四季的美丽风光及每一个有趣的人。</p><p class="ql-block">他说“奢侈的生活必然结出奢侈的果实,最明智者往往过得比贫困者更为单纯和朴实”。“当我独享受四季的抚慰时,我坚信,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让生活成为我的重负。”梭罗以为生活越简单越好,没有任何负担,才能享受自然之乐。”</p> <p class="ql-block">梭罗生活的19世纪上半叶,瓦尔登湖还是一个荒蛮之地,没电没水,生存活下来的一切都要自己亲力亲为,自己盖房子,自己制作桌椅,自己砌壁炉捡柴草,取暖做饭,自己制作农具,平整土地,种粮种菜……</p><p class="ql-block">女儿在波士顿生活了八年,她说波士顿的冬天太过漫长,一场接一场的雪,雪经常大的没过膝盖。可以想象19世纪上半叶的梭罗,为了追求一种完美的原生态生活方式,所付出的坚韧毅力和决心有多么强大。</p> <p class="ql-block">回程的路上,我的思绪依然在《瓦尔登湖》里游弋,我想在21世纪的今天,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已然是过去式了,瓦尔登湖也不只是梭罗曾在那里生活、写作和思考的具体的地点,它已经成为一个象征。它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于简单生活的执着追求,一种人类永恒不变的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自然融合的美好愿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