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鞠家的美篇,“热” 议

老鞠家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年入夏以来,气候比往年更糟糕了。极端的高温天气和降水天气明显增多,这不仅发生在我国,而且是全球性的。美国、德国、西班牙等许多美欧国家,都遭遇了极端天气,受灾人口超过了2.4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早在今年3月,异常的热浪就袭击了印度、巴基斯坦,地表温度达到了“路面煎鸡蛋”的程度。持续的高温使数万人中暑,上百人被“热死”,干旱无雨造成大面积绿禾枯黄,人畜饮水困难,给亿万人带来了灾难性后果。整个南亚次大陆的炎热酷暑持续至今,创下了当地有气象纪录122年以来的最高气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年,我国的极端天气也频繁发生,大面积区域的高温炙烤和狂风暴雨两种极端天气交替出现,形成了(尤其在南方)潮湿闷热的“桑拿天”,令人窒息难耐。电力部门说,入夏以来,用电负荷创下历史新高,其中近半数是空调用电。高温带来的干旱和暴雨造成的洪涝,在我国均有发生,但相比较而言,后者对我国的负面影响更大。根据《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发布的数据显示,从1961年以来,我国平均年降水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平均降水量每十年增加5.1毫米。上世纪80~90年代,年降水量以偏多为主,本世纪从2012年以来,年降水量又持续偏多,洪灾一年比一年严重。所以,整体看我国的年降水量是增加的。其中降雨增多增强最明显的区域,在我国的东北中北部,江淮至江南大部,青藏高原中北部,新疆北部和西部,西北中部和西部。今年华南地区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广东、广西都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持续强降雨,全域河流暴涨,水位超过警戒线,许多地方发生了洪涝灾害。七月以来,全国超警戒水位线的河流达到了478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造成极端天气频发的罪魁祸首,是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2020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的水平(1850~1900年的平均值)高出1.2℃,是自1850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三个最暖的年份之一;而2011~2020这十年,又是连续最暖的十年。有专家预测,到2100年(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温度会上升2.7℃。世界气象组织发布声明说,未来地球持续变暖的可能性高达90%。2021年,地中海、北大西洋、南大洋、北太平洋的海水温度均创历史新高,今年有可能再创新纪录。海水升温,洋流变化,带来了大气层结构和环流的改变,极端灾害性天气就会相应的增多增强,且越发难以预料,20年一遇的灾难性天气可能会变成10年一遇,甚至5年一遇,地球这个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便岌岌可危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月刊上,有一份瑞典、丹麦、德国等多名气候专家共同撰写的研究报告,列举了不下10个可能引爆地球环境急剧恶化的临界点,我记得有以下几个要点:1、如果北极地区的永久冻土层融化,永冻层解冻,土层内封存的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就会被释放出来,其年排放量相当于人类活动15年的排放量总和。这将大大加速了全球变暖的进程。令人不安的是,相关观测显示,近年来,北极冰雪消融的速度比我们预想的要快,北极地区的夏季已出现了30℃以上的高温天气。报告预测,北冰洋可能在本世纪中叶之前就会迎来首个“无冰之夏”。这一现象也开始在南极地区上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冰雪变少,极地冰川面积迅速萎缩,与冰雪表面将太阳辐射反射向太空恰恰相反,地表会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能量,导致海水进一步升温,促使更多的冰川融化,形成恶性循环。科学家测算,海平面上升10米,地球将会有1/10的人口失去家园。如果南极洲西部和格陵兰岛两大冰盖融化了,会使海平面上升13米,届时人类社会可能面临“灭顶之灾”,因为全球2/3的大城市及大部分可耕农田的海拔不超过10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3、温室效应一旦使地球升温达到3℃(按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速度,出现这个临界点就在下个世纪初),那将导致大片大片的森林枯死,包括“地球之肺”的亚马孙雨林,至少40%的“顶梢”枯萎。植被剧减的严重后果是,二氧化碳和氧气失去了平衡,原本以森林为主体的涵养水源、改善水质、净化空气、保持水土、调节温度和湿度等生态功能的系统遭到彻底破坏,地球不可避免地将变成不宜居的“温室星球”。首当其冲的是大量的生物灭绝,人类由于土地荒漠化、淡水稀缺、粮食大面积减产等因素,也面临着绝种的威胁。如果封冻在冻土层的古老病菌病毒,随着冻土层解冻而重回人间,危及人类的生命,那真是贫病交加,雪上加霜啊!这几年的新冠病毒大流行就是对人类的警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好莱坞大片“世界末日”的情景,而是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科学常识告诉我们,地球环境是一个密不可分、相互作用的庞大复杂系统,气候变化正引发一连串的变化,气温的临界点被突破了,将给方方面面的生态圈带来无法承载之重,造成重大灾难,进而加速地球环境系统的整体性毁灭。当前的现实是,全球生态系统已经从“中性”向“有害”快速转变。不要因为个体生命的有限性而局限了我们的目光,以为我这辈子还活得不错,还熬得过去而苟且,要有危机意识,这真的不是一个“狼来了”的故事,“狼”就在眼前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昔日,与朋友聊天谈到气候变化,他笑我“杞人忧天”,我不反驳,诚然自知手无缚鸡之力,遑论回天之术?不过,他说到“真的地球毁了,人类早就移居火星了”,我却不以为然。我知道,在人类寻找地外生命的征途中,科学家一直遵循着“跟着水走”的思路,认为有水的星球,就有生命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近来,欧洲“火星快车”探测器似乎在火星南极冰盖下1.5公里处,发现了20公里宽的液态水。据此,科学家认为火星存在着生命,或者说那儿具备了维系生命存活的条件。当时(2020年7月),正逢中国航天也发射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国内外正掀起一股火星热,有人还煞有介事地玩起了“征召第一批火星移民志愿者”的鬼把戏,朋友信心满满地说出这番话来就不奇怪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实,火星南极有没有这个地下湖泊并未“坐实”,即使有,那滩液态水很可能是超低温的“卤水”,又寒又咸。因为只有高浓度的盐水才能够在极低的温度下保持液态;而高浓度的盐水会使生物细胞渗透失水,导致死亡。虽然卤水不代表生命无法存活,但存活在这种环境的生命,绝不会是像人类这样的生命。要将它改造成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无异于人类文明的第二次创业,那可不是一蹴而就的。移民火星会不会只是一个梦?能否实现、何时能实现还真不好说,就怕人类等不到哪一天。所以,与其指望着移居火星,还不如在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上多用心思、多下功夫更现实,更有效,更可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想,人类要拯救地球,拯救自己,还是有办法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一个方面,还可以在育林护林、治理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下大力气,还可以加大科技研发,利用绿色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的生化能源,改善技术以吸收大气中过剩的二氧化碳,将它们转化为有益物质或封存于地下,等等,就像中国目前所做的那样。总之,科技是把双刃剑。科技进步能为人类谋福利,也一定能救人类于危难。只是比科技困难多得多的,是人类的共识与团结。这个世界上总有些“搅屎棍”,出于一己私利,动辄“毁约”、“退群”,或者制造障碍,推卸责任,使环境治理举步维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