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千山千佛佛佛同道开觉路,万世万代代代相传印心灯。”听闻千佛山为济南名胜,今年暑假有闲,便来到济南,休息一晚后,早上乘K66从泉城公园东门站下,步行约200余米,从西门入,与妻同游千佛山。</p> <p class="ql-block">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济南千佛山为泰山余脉,海拨285米,实难言高,但却是名山一座,济南三大名胜之一。</p> <p class="ql-block"> 沿盘山路而上,路旁有罗汉若干,他们有的降龙,有的伏虎,有的缚狮,有的捉妖。相貌或老或少,或善或恶,或美或丑,表情夸张丰富,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 在主盘山路和去万佛洞路的交界处。有卧佛一尊,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侧身卧像,花岗岩质,长约10米,东西横卧,头东面北,右手托于头下,面颊丰满,双耳垂户,眉目修长,双眼微睁,胸饰寓意祥瑞的"卍"字,给人以慈祥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再沿盘山路向上行,有一园名“观音园”,联曰“饮诸佛法海,放大智慧光。”本人慧根不够,其中妙处难悟,只是觉得说得似乎不无道理。</p> <p class="ql-block"> 出观音园后,上行之路逐渐陡峭,有一寺曰"兴国禅寺"。东门联曰“山逢曲处皆有寺,路欲穷时便遇僧”。说的是路穷山绝处有寺及僧,吾以为可理解为无路可走时自有佛度人。西门联曰:"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吾理解为:一心向佛,便能忘记世间名利,脱离无边苦海。也不知两联这样理解对否?进寺门南侧,千佛崖石壁上镌刻佛像多尊。山崖由西向东依次有龙泉洞、极乐洞、洞天福地石坊、对华亭。院内有弥勒殿、观音殿、达摩殿、玉佛殿、禅堂及大雄宝殿。这些建筑庄严肃穆,使人对佛心生敬意。</p> <p class="ql-block"> 特别要提的是寺内南面有一洞叫黔娄洞,深数米,面积20平方米,高两米,有黔娄像。洞内迎门石壁上,嵌有一碑,记载着黔娄子的故事:"黔当先生卒,覆以布被。覆头则足见,覆足则头见。有人(曾皙)日:'斜其被则殓也。黔娄妻日: '斜之有余,不若正之不足。先生生而不斜,死而斜之,非先生之意也'"。我想,明山东布政史、兵部尚书铁铉等,在燕王大军兵临济南城下,宁愿付出生命也誓死不降,或许他也认为:斜之有余,不若正之不足。故自始至终,坚守正道。纵受磔刑,也不改其视,忠义不屈,为世人敬仰。</p> <p class="ql-block"> 兴国禅寺之上,便是历山院,院门朝西,门额“历山院”三字为乾隆亲书。该院是为纪念舜在历山耕稼而建,亦称东庙,原是佛、道、儒三教合居的寺院。</p> <p class="ql-block"> 历山院内有一亭曰“一览亭”,亭名取自”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诗句。登临一览亭,凭栏远眺,济南城貌尽收眼底。在“ 一览亭”的东西两侧是两段回廊,梁上绘制了以舜帝为题材的图画,有“舜耕历山”、“历山种麻”、“象耕鸟耘”、“舜渔雷泽”、“泪洒湘竹”以及描绘舜帝两位妻子的“姊妹并嫁”等。这些图画给我印象深刻。我想,中国古代文人以“耕读传家”为齐家之本,定是受舜帝重视农耕并亲身示范之影响。同时舜帝亲事稼穑的教化也影响了一代代华夏儿女,勤劳己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成为我们民族最优秀的品质之一。</p> <p class="ql-block"> 出历山院后,向东沿盘山路而下,至千佛山东麓,有景点曰“弥勒胜苑”。由雕塑"欢喜弥勒佛"、"樱花园"和附属建筑物等组成,弥勒胜苑正门的牌坊为四柱三门冲天式,整体造型庄重博大。主体造像是大肚弥勒佛,佛像用铜板焊接而成,莲花宝座为花刚石材质,佛像周围辅以白色大理石栏杆,后边则是记载弥勒佛传说、生平业绩的浮雕。</p> <p class="ql-block"> 自弥勒胜苑出来,日近中午,便下山来,沿途暗想:千佛山不高,但舜耕此山,便是名山;佛临历山,即是圣山。人是凡人,但若能发善心,行善事,或许便与千佛山诸佛一样,成为佛了。感此,作《千佛山游记》以记之。</p>